巴金终于可以死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53:24

巴老终于可以死了 

 

 

 

 

赵  牧

 

 

 

 

 (一)为别人而活着的人

 

 

 

 

     身上插着好几根管子,插了好几年的巴老终于去世了。

 

 

 

 

     这两三年,有关巴老的死讯,不下三四次了,虽然每次消息的来源都显得那么可靠,只有这一次算是彻底成真。

 

 

 

 

    巴金先生曾经说:“从现在起,我是为了别人而活着”。

 

 

 

 

    现在巴金终于再也不用为别人活着了。

 

 

 

 

    想想巴金的一生,确实很像他自己笔下《家春秋》里那位忍辱负重的老大。

 

 

 

 

 

 

 

 

 

(二)“顺其自然”与“和谐社会”

 

 

 

 

     十几年前,在跟踪国际上的“安乐死”论战时,我曾想,不要说“积极安乐死”,一个人能顺其自然地死(消极安乐死),就算有幸了。

 

 

 

 

    在和谐说流行的今天,我忽生一想,不能顺其自然的死,对一个人来说能算和谐吗?

 

 

 

 

    现代医术已经使人获得长期苟延残喘的可怕能力。因此,想要顺其自然地死,对有些人来讲也变得极为困难。

 

 

 

 

 (三)一个不可思议的命题

 

 

 

 

     “好死不如歹活”是人之常情;

 

 

 

 

     “生不如死”也是常有的情景。

 

 

 

 

     有句话讲:“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

 

 

 

 

    后来有人把它改造成:“中国人连活都不怕,还怕死吗?”非常精辟。

 

 

 

 

     黎明告诉我,这话的版权属于他,我说我为此要向你致敬。

 

 

 

 

     事实表明,“连活都不怕”这个听上去不可思议的命题竟是成立的。仔细想想古往今来确实有过太多处于“生不如死”之境的人,确实不想活了,竟也顽强活了下去的。这背后有着一种什么样的神秘强大的力量?

 

 

 

 

 (四)所谓“天年”与“好死”

 

 

 

 

    中国人是极其看重所谓“好死”的,所以“不得好死”就成了极其严厉的诅咒。

 

 

 

 

    所谓“好死”,用古人的话说就是“尽天年”。

 

 

 

 

    所谓“天年”,能指能活到社会平均寿命之上的自然死亡。所以早夭就不是“好死”,如果是烧死、摔死、轧死,则叫“死于非命”,就更不用说了。

 

 

 

 

    判断死之好坏,寿命是原始标准;死因也是个评判参数,但现代医学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极大地改变了人的死的状态──“慢慢死亡”(包括植物人)已经普遍取代了“暴毙”。这使得人能否“死得其时”也成了真问题。

 

 

 

 

 

 

 

 

    人人皆知,中国人但凡办大事,对日子的挑选都极其慎重。旧时的皇历,每一页都有各种禁忌的提示,诸如何时可以婚嫁,何时可以动土。

 

 

 

 

    前中国羽毛球国手李玲蔚,婚礼大典时间是1988年8月8日晚8点。办个人终身大事,日子不能马虎;办个以“全国人民”的名义的大事,自然就更不能马虎了,今年北京市市长王歧山就说了,北京奥运会的良辰吉日已定:2008年8月8日8时8分。

 

 

 

 

    瞧瞧,也是五个8,一点不含糊,这叫吉利。

 

 

 

 

    死亡,自古对人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所以能否死于一个“好日子”,也是自古就有的想法,现在这个想法又“进化”到了能否“挑一个好日子”去死。

 

 

 

 

    不过,一方面,“好死不如歹活”的普遍心理必然要使得主动地挑选“死亡之期”普遍成了叶公好龙;另一方面,垂暮或丧失自理能力的人,就是有心挑个死亡的好日子去死,也心有余力不足,只能任人摆布了。一种特殊的“生不如死”也就是“不得好死”的悲剧也由此而来。

 

 

 

 

 

 

 

 

(五)巴老活得最痛苦?

 

 

 

 

     中青报文章说,“巴金是活得是最痛苦的老人”。

 

 

 

 

    说得完全不对。准确地讲,应该是“巴金以活得很痛苦最为著名”。

 

 

 

 

    我曾说:丑女人没有苦难。只有美人的苦难天下皆知。普通人活得再痛苦,情形亦然。

 

 

 

 

      一个人被迫在“生不如死”的日子里挺着;一个人被强迫“活着”,这类情形民间亦广泛存在。生不如死者多矣,各有各的痛,人心都是肉长的,凭什么断言──巴老活得“最痛苦”?

 

 

 

 

    不过,巴金的确有很大的启示作用,面对地狱的门,只有名声显赫的人如巴金才能把这个问题全面凸显出来,包括哲学的、伦理的、政治学的。这是一次集中审视我们的生存处境的机会。

 

 

 

 

    这样说,无关对死者的尊重问题。想必对于无论是“提倡讲真话”巴金,还是认可讲真话的人,这都不是问题。

 

 

 

 

 

 

 

 

    (六)帝王也无处可逃

 

 

 

 

         就算是帝王,也总有一死;

 

 

 

 

    就算是帝王,也不能保证自己拥有死的自由意志。

 

 

 

 

     就算是帝王能顺其自然地死,以天年终,也不一定能保证按自己的意志处理身后事。

 

 

 

 

    秦始皇在东巡的路上暴毙,这是他想不到的,他更想不到的是,他的小儿子为了除掉太子扶苏,篡夺皇位继承权,与宦官赵高勾结秘不发丧,还用了大量的鲍鱼来遮掩他的尸臭……

 

 

 

 

    秘不发丧或丧葬不按死者的遗嘱来办。自古及今,史不绝书。

 

 

 

 

    天子尚且如此,他人又能如何?

 

 

 

 

    其实人嘛,我祝愿他们,但愿择定的大吉大利的日子比如婚礼,不要赶上国王暴毙。因为国王暴毙,是要举国服丧的。婚礼就不能举行。皇帝刚驾崩,你却没眼力劲,偏要结婚,是不是诚心找不痛快?

 

 

 

 

    我祝愿普通的人,但愿家中遭遇不幸,千万不要赶上国王登基大婚什么的。新皇登基或大婚,此乃普天同庆之时,你却不识趣偏偏要在这个时候死,你要死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但这就难倒了你的亲人,你说你的家里人为你哭丧好呢,还是不哭为好?结论当然也是不能。这个时候,更不要谈披麻戴教,沿街抛撒纸钱。

 

 

 

 

     《巴金为何能感动中国?》我看到这般自说自话的文章,为已经不幸的巴金再次不幸。中国活着的最著名的一个文人,或一干文人,能做的事就像祥林嫂一般、苦口婆心地叨叨,讲真话吧。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悲剧(等足够长的时间后,可以说这是“笑话”),这一页仍然没有翻过去。

 

 

 

 

    悲痛,或许还有余地。感动,而且还是中国,我看就算了吧,这八成不靠谱。

 

 

 

 

(完)

 

 

 

 

2005年10月18-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