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理财十大记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9:16:54
2008即将过去,理财市场并不平凡,回顾这一年留着我们心中的十大理财记忆。

  金融危机和“去杠杆化”

  林纯洁

  虽然说动荡才能让人领会到专业的价值,但一番阵痛仍难以避免,对冲基金、私人银行和私人股权投资基金都不例外。

  对冲基金在过去20年中都表现强劲。从1990年初到今年的10月底,全球股市的平均回报率为57.3%,而HFRI基金中的基金回报率高达348.9%;不论是“俄罗斯危机及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遭遇困境”、“2000年4月到2003年3月的股票熊市”以及本轮的“次贷危机”,后者的表现都要强于前者。

  不过这并不能阻挡投资者从这个行业中撤出资金。Man Investments的首席执行官Peter Clarke说对冲基金行业规模将从今年年中的2万亿美元缩减到明年年中的1万亿美元。赎回的并不仅仅是惊慌失措的散户,事实上Clarke认为私人投资者的投资还是比较稳定的,大幅赎回的压力恰恰来自于机构投资者。

  监管部门将开始更加关注这个行业,主要的焦点将集中于什么是对冲基金、谁去监管以及是否应该限制卖空。

  “去杠杆化”对对冲基金也构成了伤害,并影响了此类基金的获利能力。

  私人股权基金同样感受到了这方面的压力,但是他们还有新的问题。Clarke说,一般而言,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回报率更高,但同时他们持有的资产的流动性也更差。

  疲弱的融资市场将对私人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带来沉重的打击。“我们手头有好的公司,而且价格合理,但是在这样的市场中我们不能变现,利用收购的公司发债同样代价极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更重要的是之前我们的杠杆比例确实过高。”

  不过对这个行业来说也不全是坏消息。瑞士银行投资银行部新加坡地区主管兼行政总裁陈志聪说,对于这个行业目前的情况是好坏参半,好处是市场的下跌已经让公司更便宜了。

  私人银行也没有成为避风港。“金融危机让客户原有的资产缩水,而经济危机影响了新资金的流入。”一位私人银行家表示,“一句话,我们正在萎缩。”

  该业务在新兴市场国家正受到的冲击,而在过去几年这个区域是发展最快的地方。

  “经济恶化正影响到所有的方面,我们正在缩减所有非主业的投资,我相信地产、股票都会受到影响,”一位浙江的民营企业家表示,“当然我们再也没有钱给私人银行家了。”

  与欧美那些超级富豪不同,很多新兴市场的有钱人还是第一代或者是第二代的企业家,他们更容易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德勤中国全国客户及市场主管合伙人颜漏有说,现在企业需要去优化资产组合,回到核心业务上,对企业而言现在最重要的是生存。

  而另外一位私人银行家则表示:“当投资的资产缩水了50%,你的客户一定会对你大吵大闹,你需要心平气和地和他们去解释,大部分只是为了发泄愤怒,但确实有一些人会撤走资金。”

  债基俏 股基“卖不掉”

  王斌

  从基金的销售状况便可知一年冷暖。前两年迅猛膨胀的偏股型基金在2008年遭到了冷遇,而债券型基金则备受追捧。

  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12月18日,今年新发行的债券型基金的合计份额高达885.87亿份,较今年新发行的偏股型基金的合计份额559.916亿份多325.954亿份,多出份额58.21%。平均每只2008年新发的债券型基金份额达到了18.84亿份,而偏股型基金则仅有13.66亿份。

  特别在今年下半年,诺德主题灵活配置、景顺长城公司治理、天弘永定价值成长3只偏股型基金仅募得不到3亿份,和去年动辄一日便募得几百亿份的盛况相比,实在惨淡得很。

  和去年年末相比,部分偏股型基金份额大幅减少,其中中邮核心成长去年末的份额高达423.08亿份,截止到第三季度末则减少为376.08亿份,减少了11.1%。相比之下,部分债券型基金份额则在不断膨胀,去年末两市存有的31只债券型基金中有16只份额获得增加,其中嘉实超短债份额由去年末的3.53亿份猛增至41.97亿份。

  偏股型基金发行难的背后,是今年净值的亏损。在股市持续下跌之下,偏股型基金今年净值全部下跌,跌幅在50%以上的多达83只。相比之下,债券型基金则表现稳健,华夏债券等今年以来收益已超过10%。

  某券商负责零售业务的负责人表示,即使是其公司参股的基金,今年也遇到了发行难的问题,债券型基金今年几乎和去年一样热销,而偏股型基金的销售即使是极力推销也较难打动客户。主要仍是由于债券市场今年表现活跃,债券基金受货币政策松动影响大幅走强,而股票型基金则由于A股大幅下跌损失惨重,投资者对比之下转向债券型基金所致。

  一位债券基金人士也表示,今年债券型基金由于宏观政策的转向在下半年出现火爆,不仅仅是销售较好,大量热钱也希望能够大幅申购进来分一杯羹。

  显然基金公司也把握到了这一方向,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止到目前,今年成立的108只新基金中,保本型的有2只,股票型的有41只,混合型的有18只,剩余的全部是债券型基金,达到了47只,而2008年以前成立的债券型基金一共仅有34只,今年新成立的债券型基金是以前所有年份的1.38倍。

  上述基金人士表示,债券型基金今年的火爆完全是“出人意料”,突如其来的债券牛市刺激了债券基金牛市的同时也提醒市场不能完全倚重于股票型基金,毕竟在牛市能取得超高受益的同时也可能在熊市遭遇巨亏。事实上,从长期收益来看债券型基金的回报率并不逊色于股票型基金。债券基金遭遇牛市,基金公司同时也要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赎回,因为目前债券市场出现了一定过高预期,短期涨幅较大,未来一旦出现回调,基金将遭遇巨大压力。犹如股票型基金火爆时,部分基金人士没有预料到目前的压力一样。

  银行业反思 理财产品回归“稳健”

  王春霞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经过两年多的起起落落,何时才能等来真正属于自己的“春天”?

  回望2008年,“稳健”成为贯穿银行理财的一条主线。随着股市的走熊,前两年行情火爆的“打新”类产品和挂钩股票的产品渐渐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挂钩各类债项投资品种的理财产品。

  一位资深从业人士总结称,今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总体开展情况还是不错的。

  据他介绍,今年前三季度,一共发售银行理财产品2万亿元,去年全年7000多亿元,所以从规模上来说要比去年大很多。

  其次,总体来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的比重非常低。从收益情况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三类,分别是:保本且保证收益的产品、浮动收益的保本产品、浮动收益的非保本类产品。从产品数量上看,这三类产品各占三分之一的比重。

  “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有三分之二都是保本的。而在非保本的产品中,我们有个统计,本金实际产生亏损的比例是9%,这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中有超过96%的产品都实现了保本且有正收益。”上述资深人士还表示,即使是这4%亏损的产品,就亏损幅度来说,也比其他投资品种要好。

  今年市场环境风云变幻,而明年的经济形势不确定性更强,银行理财产品又将面临新的市场考验。信贷类理财产品因其“低风险、固定收益”的特性成为了今年银行理财市场的最大亮点,但随着降息预期的进一步加强,信贷类理财产品出现拐点,已经有多款产品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率水平。

  近几个月以来,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一直呈逐月递减的趋势。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银行QDII理财产品和结构性理财产品首当其冲受到冲击,银行也大幅减少了这两种产品的发行,这在中资银行表现得更为明显。

  “明年的经济环境对银行理财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昨日,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分管副行长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我们明年准备大做理财业务。”

  他预计,明年“打新”类产品可能会重新成为市场的热点。“我们准备在明年三四月份推出一些打新的产品。”

  根据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下称“银联信”)介绍,从银行发行的各种理财产品来看,大多数产品同质化严重,而结构性产品恰恰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最能够展现商业银行理财的实力,差异化地填补现有理财市场。

  “我们认为,如果银行想在理财市场取得较好的市场地位,对结构性产品和QDII的研发以及市场、品牌的培育是不可或缺的。”银联信表示。

  上述资深人士指出,商业银行在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更加不能忽视的是做好合规营销和投资者教育。

  “银行在销售产品的时候必须对客户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进而判断产品和客户的适合性,同时必须做好风险揭示。”

  “老期货”重新理解强制平仓

  李俊

  对于是先生而言,2008年的期货市场让他记忆最深刻的不是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而是因为对期货交易规则的理解有些偏差而出现了本不应该有的亏损。

  1994年,是先生大学毕业,就投身期货市场,对于这样的一个“老期货”而言,不熟悉交易规则简直有些天方夜谭。可是,2008年10月,是先生就因为没有完全理解交易规则,而导致了近2万元的损失。

  让是先生这样一个“老期货”都无法理解的交易规则并不是期货交易所新制定的,而是交易所在过去几年内经常使用的风险化解手段——三板强制减仓制度。

  按照交易所的规定,如果某期货合约连续三个交易日出现同方向涨(跌)停板单边无连续报价的情况,交易所将在第三个交易日以涨(跌)停板价申报的未成交平仓报单,以当日涨(跌)停板价与该合约净持仓盈利客户按持仓比例自动撮合成交。从字面来看,这样的规定很清楚,按照绝大多数投资者的理解,连续三天出现涨停或者跌停,那么交易所就会启动强制减仓措施。

  可是,是先生遇到的问题却不是这样的。10月10日,他的1手大连商品交易所塑料0810合约被强制平仓,而之前的三个交易日,该合约价格始终维持在同一个交割水平——12200元/吨。一开始,是先生认为是交易所在执行强制减仓的时候执行了错误的操作,所以才将它的持仓平掉,后来在经过交易所的“教育”之后,他才知道原来是自己对规则理解有误。

  对于“涨(跌)停板单边无连续报价”,投资者一般的理解就是一个合约期价大幅波动后,在收盘前5分钟内,期价封于涨(跌)停板上面。是先生也作这样的理解。但是,按照交易所风险管理办法的定义,如果某一个合约在某一个交易日没有成交,却有在停板位置的买入(卖出)申报,那么这被视为“涨(跌)停板单边无连续报价”。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多头愿意以跌停板的价格挂单平仓,空头多半会与之形成交易,从而使得“跌停板单边无连续报价”与真实的跌停板对应起来。不过,在今年10月的极端行情中,多头就算愿意在跌停板卖出平仓,空头也不想急着将手中的头寸平掉,因为在整个市场暴跌的情况下,空头的盈利预期也相应提高了。

  在10月8日至10日之间,是先生持有的塑料0810合约每天都有多头在跌停板位置平仓,这自然符合了强制平仓的规定。是先生那一手空单是一笔套利单,他手中握有5吨塑料现货,本来打算最终参与交割,结果在被强制减仓后,他被迫在后续的合约抛出,最后转抛到11月合约上,抛出价格相对于0810合约低了近5000元/吨,他因为强制减仓所出现的亏损超过2万元。

  在过去几年内,虽然国内部分品种也常常出现连续三个交易日涨(跌)停的状况,交易所也时常采取三板强制减仓的措施来化解风险,不过投资者因为这个规则出现亏损的情况很少。然而,今年国庆后,市场极端的状况却把以前投资者忽视的一些问题暴露了出来,并在制度上有了进一步完善。

  张卫星之囧:“死多头”黄金期货爆仓

  郝志梅

  38岁的张卫星成名于股权分置改革,固威于率先预测国际金融市场黄金大牛市的到来,名声大噪于2008年炒黄金期货爆仓。

  对股权分置这一资本市场顽症的剖析、解决方案的提出体现了张卫星的奇异洞察力和超常想象力,而顶住当时市场的百般质疑和压力以一腔热情勇于推动股权分置改革,则体现了张卫星“认定便执着到底”的个性。张卫星有次笑谈之为:“怎么证监会也没人给我发个股改的奖,呵呵。”

  对国际黄金市场的预测判断,张卫星同样展现了奇异的洞察力,他率先在2005年看到美元贬值趋势和黄金升值趋势,公开提出并宣扬国家黄金储备的重要性、藏金于民的必要性。张卫星的个性,决定了他不会低调,这样他成为国际黄金市场上的死多头,底牌暴露无遗。

  张卫星不能像金融经济学科班出身国际投行的经济学家那样,拿出一整套模型来印证自己的判断,他的优势在于敏锐的直觉。以直觉而不是数据分析来预测和下判断,往往会被经济学科班出身的人嘲笑,但貌似狂妄的直觉和异想天开的独创力才可能是伟大理论的起源之处。

  直觉还是理性?因为处于对正统经济学的尊重而在市场上照此操作,还是聆听内心的“异想天开”?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的《凯恩斯传》写到,一般人都认为凯恩斯属于那种“最有直觉”的人,超出理性之外的某种东西。

  凯恩斯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还是一个貌似患上“金融多动症”的投资者,当然他多次投资失败,但他不失为一个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他投资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并预测了1929年的大萧条。没有在金融市场“异想天开”的投资实验,未必会有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超越性诞生。

  张卫星投资生涯也有多次失败,黄金期货爆仓是最新的一次,但他没有仓皇出逃。成功预测黄金大牛市的到来,但折戟于黄金牛市的考验期,张卫星及其爆仓事件被网络和一些媒体推为2008年金融市场十大囧人囧事之首。

  今年年中美元的出奇回升,导致张卫星爆仓,他的预测与美元的陡然走强恰恰相反,他认为7、8、9月份美国有大量的金融票据要回收,美元应走弱,黄金应回涨。

  一位资深的黄金投资者认为,8月份有媒体报道中国有关部门向国务院提议增收黄金企业生产加工增值税17%,这客观上给了国际打压黄金阵营一个清洗黄金期货和现货保证金交易的多头势力的机会。张卫星也认为有莫名的国际黄金势力暗算中国新生黄金多头。

  张卫星成立高德黄金公司聚集客户进行黄金交易被认为是变相的非法期货活动,张卫星以“现金订货延迟交易”为名而试图解释其游走在法律监管的空白地带,表明他擅长走黄灯。

  监管部门相继表示此区域属于三不管地带,但后来央行出面公开表示“地下炒金”是变相期货交易。

  “股神”巴菲特又一次遭受质疑

  徐磊

  2008年对“股神”巴菲特来说,注定将是“失意”的一年。

  从年初重仓股的一路猛跌,到本周原定收购的群星能源转投他人;从伯克希尔创13年最差业绩,到抄底高盛通用电气遭深套;从对赌股指期货的巨额减记,到伯克希尔债券的信用违约互换保费飙升,巴菲特2008年可谓“全线溃败”。伴随而来的,则是投资者此起彼伏的质疑声——“股神”已廉颇老矣?

  “所有你能看到的重创其他公司的事情,最终都会落到伯克希尔的头上。我并不是说伯克希尔做得不够好,但即便是再好的公司在严重的经济衰退面前也难逃冲击。”《即使巴菲特也不完美》(Even Buffett Isn’t Perfect)一书的作者Vahan Janjigian说。

  或许巴菲特自己也已意识到,时隔10年后他再次遭遇了信任危机。上世纪90年代初的那场互联网泡沫曾让“股神”备受质疑,坚决袖手旁观的巴菲特那几年也几乎毫无亮点。1999年,标普500指数大涨21%,伯克希尔的账面价值却原地踏步。

  之后的一切,相信每个投资者都将奉为经典。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在市场一片风声鹤唳中,毫发无损的巴菲特开始发威,1999年之后的8年中,伯克希尔有6年的收益率将标普500指数远远抛在脑后,前几年没赚到的钱连本带利地都回来了。

  然而,时过境迁,2008年未能幸免的巴菲特是否仍有否极泰来的可能?当然,现在一切还是未知数。不过,“股神”今年一系列“苦涩事件”背后的细节,似乎透出了些什么。

  截至本周四,巴菲特手上的重仓股,包括美国运通、可口可乐、康菲石油、宝洁、富国银行等,今年以来股价表现的确不佳,除富国银行稍有上涨外,其余全线下跌,最高的美国运通跌去了60%以上。但从平均跌幅来看,-26%还是低于标普500指数同期的-37.5%。

  即便是连续四个季度利润下滑、创下至少13年内最差业绩的旗舰龙头伯克希尔,在11月跌至74100美元的5年股价新低后,至本周四也已“悄悄”回到了10万美元附近,今年以来29%的跌幅还是跑赢了标普500指数。

  再来看让不少投资者为之“诟病”的抄底高盛和通用电气。巴菲特9月底10月初分别斥资50亿美元和30亿美元入股高盛及增持通用电气。尽管现在来看,巴菲特“抄底”时机仍嫌太早,两家公司股价迄今分别较其入股时下跌了37%和29%。但别忘了巴菲特买的可是永久性优先股,其在高盛每年10%的红利连美国财政部都享受不了。

  至于伯克希尔面临的370亿美元股指期货赔付风险和公司债券信用违约互换保费的飙升,前者的到期结算日要到2019年以后,距今尚有10年之久;而对后者伯克希尔也无需紧张,即便公司丢掉了3A的信用评级,也只需支付名义上的额外担保,金额将远远小于公司总资产的1%。

  而最近收购群星能源功败垂成,巴菲特更只是输了脸面而已,群星能源须赔付5.93亿美元现金,并向其发行9.9%的股份。此外,先前巴菲特10亿美元购买的群星能源优先股将转化为年息14%的贷款,由后者一年内还清。

  “巴菲特的思路要比别人领先10年,即便伯克希尔因全球经济衰退也难逃盈利大幅下滑,但别忘了巴菲特手上的这些公司仍是赚钱的,而且几乎肯定将继续盈利下去。”T2 Partners对冲基金执行合伙人Whitney Tilson说。

  无疑,巴菲特的2008年是失意的,但最重要的是在别人已经伤筋动骨的时候,“股神”为自己备好了足够的子弹(334亿美元现金)和来年丰收的种子。廉颇老矣?78岁的巴菲特或让世人再跌眼镜!

    长期股指能够预测吗

  杨宇东

  新年将至,又到了指数预测满天飞的时候。

  在昨天上午的第一财经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白宾和嘉宾聊起了这么一个话题,如何看待国内投行近期纷纷出炉的2009年股市走势预测?为什么没有一家投行准确预测2007年的大牛市,更没有一家投行准确预测到了2008年的大熊市?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如果能够从讨论中得到一些普遍性的规律,对于投资者来讲,应该有所帮助,因为他们可以因此知道,从今以后是否还需要去认真地对待这些铺天盖地的长期预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讨论的预测是指对于股市长期走势的预测,就像投行对于下一年股市走势和指数最高最低点的预测。这类预测很热,一来是因为全民炒股时代的到来,股市受关注度急剧提高,媒体自然不愿意放弃这么一个热点话题,特别是经过了一番大熊大牛之后;二来这也是新兴市场的特点,投资者迅速增加,投行的市场份额都在不断地变动之中,投行为了更吸引客户的眼球,或者说提供更多的一个卖点或者服务的内容,我们很少看到成熟市场的那些大投行们每年年底都要预测一下明年的指数。

  其实回想一下中国股市不算长的历史,在我的记忆中,除去那些指数在狭窄区间震荡的年份,投行能够说对下一年大盘走势的真可谓凤毛麟角,对于千点以上的行情,几乎都是失算,大家有空可以翻翻十来年的旧报纸,看看年终的那些版面。但我并不会因此而批评或者苛求那些投行们,因为大部分人说不准是正常的,大部分人都说得准,这个市场也就失灵了。如果在美国股市,投行们大部分都能预测到道指今年会跌破一万点,我相信金融危机也就不会发生了。如果在A股市场,投行们大部分都预测到上证综指今年竟然会跌破2000点,那些公募基金们也会早在五六千点时听取高见后逃之夭夭了,可惜连看到4000点下方的都一个没有。这其实也是投资市场的魅力所在,否则,大家都做做股指期货就可以稳赚不赔了,股市只有少数人可以赚钱的规律也就消失了。

  这种长期预测普遍失准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因为股票市场的敏感性、复杂性、高流动性,使得人们难以对其作出长期的准确预测,现实社会中任何一种风吹草动,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股票市场,从经济到政治,到天灾,小到一场矿难或者罢工,都会反映在股票价格上面。随着金融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的资金吞吐量不仅远远超出实体经济,而且资金来去都在瞬间完成,资金来源极度多元和复杂;再加上全球化已使得各大经济体紧密相连,“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所指的“城”和“池”也早已有了新的所指,两者可能相隔万水千山。在这种意义上,我们也因此会发现,预测一些宏观经济数据的准确度会远高于股票指数,特别像GDP之类,影响因素比较有迹可循,大概算对了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总能八九不离十。但需要提醒的是,正是因为当下中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人们普遍关注与财产有关的话题,也因此滋生了各种各样的经济预言家,有正规研究机构的,靠着专业能力做一些宏观、金融市场和行业上的预测,也有很多山寨版的,不依靠理论和模型,却总喜欢把中国乃至于全球经济都预测个遍,我的一个朋友就是如此,2007年预测了10个竟然全部错误,2008年照样预测。投资者对于这样的预测,基本也可以采取看投行预测股指的态度,茶余饭后,多个谈资,切不可当真。

  当然,我并不是全盘否定投行们的长期预测,他们关于股市短、中期走势,以及关于宏观、关于行业的预测还是值得投资者去仔细揣摩一下的,事实也证明,其中有些判断对于选股还是大有裨益的。

    分散风险偏遇海啸 投QDII最多亏损超60%

  周小雍

  生不逢时的QDII基金,注定要成为2008年投资者心中难以抹去的痛。

  “本来是想分散风险而买QDII的,结果却亏得更多。”俞先生年近30岁,主要的投资都在A股中,今年年初买了些南方的QDII南方全球精选。他买入南方QDII的原因有二,一是当时看好香港等市场,QDII是投资境外比较方便和规范的做法,另一个是买QDII可以分散投资风险。

  “我的买入价在0.91元,比申购价还低,当时还以为抄到底了。”不过,随后境外市场一如A股般下跌,首批的4只QDII都在亏钱。之后,在金融危机拖累下,南方QDII最低到过0.474元,亏损幅度接近50%。“还好买的是混合型的QDII,其他有跌破4毛的,亏损更多。”

  现在,俞先生依然持有QDII。“国际经济形势确实出乎意料,谁想到会遇上金融危机呢?”他说,有过这次教训后,以后在投资时会更谨慎,思考更多。

  “QDII基金主要是看境外股票市场的情况,而境外股票市场的状况和经济走势的相关度还是比较高的。”东方证券宏观策略研究员毛楠表示,恶劣的境外市场大环境,使得在资产配置中偏重股票型的QDII基金受到严重冲击。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除南方全球精选外,其余4只QDII基金的股票市值占资产净值比例在50%以上,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更高达90%;而到了今年三季度末,上半年仓位过高的嘉实海外中国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才明显调低了股票配置,股票投资比例降至73.5%和81%。

  而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15日,9只披露净值的QDII基金没有一家取得正收益。4只在2008年下半年成立的QDII基金,自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均在-40%以上,其中上投摩根亚太优势的净值损失更高达57.42%,份额净值仅剩0.381元。而从去年成立以来亏损则超过60%。华夏全球和南方全球相对表现稍好,但今年以来净值损失也分别达41.53%和43.88%。

  有分析人士认为,除了时机把握之外,QDII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其配置策略上的问题,如在区域配置上对香港股市侧重过多,行业配置策略还不够灵活等。

  经过折戟海外的血雨腥风的洗礼,目前QDII在发行上谨慎了很多。继8月15日交银环球精选基金结束募集以来,国内目前再无QDII基金发行。

  “目前看来,在经济形势还不看好的情况下,境外市场要出现一个趋势性的上涨可能是会比较难的。因此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我认为QDII未来的表现可能不会太好。”毛楠评价道。

    股市空仓为王:比谁醒得快 跑得快

  黄婷

  “没有人逼你击球。如果你不击球,除了错过机会之外,你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这是巴菲特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著名的“击球论”。

  无独有偶。在回顾2008年股市的时候,许多私募人士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忍耐力”最强的投资者就是最成功的投资者:忍耐着不抄底,忍耐着空仓。

  2008年1月2日,2008年中国股市的第一个交易日。当天,上证指数开盘报5265点,收于5272.81点。但从1月14日起,A股就开始了非常猛烈的单边下跌,截至12月19日收盘,跌幅已经达到61.64%。

  暴跌的导火索,许多股民当时都将其归之于巨量融资的中国平安(601318.SH)。

  1月21日,中国平安公告了1200亿元的公开增发和400亿元可转债的再融资方案。当天起平安连续2个交易日放出巨量跌停,随后短短21个交易日股价缩水33%,到目前跌幅已经超过80%。

  之后,两大股指跌破年线并屡创新低,此后接连而来的“大小非”减持担忧、上市公司利润下滑等重挫投资者信心,由此,A股进入漫漫熊途。

  无论是散户、私募抑或机构投资者,在这突如其来的暴跌中,都措手不及。

  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统计,从2007年年底至2008年11月28日,两市总市值共蒸发20万亿元,两市流通市值蒸发逾5万亿元。若以0.6亿人参与股市计算,人均损失至少在8万元。

  天天基金网基金排行显示,在年初前已成立运作的119只股票型基金中,其中亏损幅度不到50%的有49只,亏损50%至60%的有58只,亏损60%以上的有12只,其中亏损幅度最大的一只指数型基金,高于同期沪指跌幅,达到64.67%。

  操作较为灵活的私募也难逃一劫。第一财经阳光私募排行榜显示,75只可统计的阳光私募今年前11个月取得正回报的只有5只,净值总折损在50%以上的产品达到17只。

  市场人士纷纷开始意识到,在今年的市场中,谁逃得最快,保存了最多的果实,谁就是胜利者。

  而赵丹阳就是少数能够在这轮熊市中全身而退的投资者之一,他的秘诀就是——空仓。

  在2008年第一个交易日,赵丹阳宣布清盘。清盘时,其“赤子之心香港”过去五年累计升幅约为541%,“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过去四年累计升幅约371%。在当时的牛市中,这个数字在很多人看来不值一提,但若在今天将此前四五年中的业绩做个回顾,赵丹阳无疑是中国私募界的王者。

  深圳私募吴国平说,赵丹阳的清盘,其实是隐形收益,当下一轮行情到来的时候,他有充足的实力可以卷土重来。能在这轮熊市中生存下来,就是最大的成功。

  但并非人人都能像赵丹阳那么潇洒。今年空仓的私募不在少数,但能坚持不再进场、不抄底的,却寥寥无几。

  吴国平也在5000点的时候逐渐淡出,但他表示,自己还是没能忍耐住抄底的冲动,在4000点、3000点附近以及几次反弹中,他也屡屡进场。“教训还是大于收益。”他说。

    亮丽一年 国债排队买一日售罄

  程亮亮

  股市大跌,基金净值大幅缩水,回首即将结束的2008年金融市场,充斥着广大投资者的抱怨。而债券市场却俨然是万绿丛中一点红,愣是风风火火了一整年。

  “早起的鸟儿也不一定有虫吃啊!”一位自称自今年以来一直投资债券市场的投资者老曾如此幽默地跟记者描述其早起排队购买国债的情况,“只有起得足够早,还要有运气,才会有可能找到一条或两条‘虫子’呀!”

  这位老曾所说的“虫子”就是今年以来备受追捧的凭证式国债。今年发行了五期凭证式国债,因为利率高,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在前面几期凭证式国债中,3年期收益率达到5.74%,5年期的达到6.34%。即使在今年10月20日发行的第五期凭证式国债,3年期利率仍达到了5.53%。

  步入2008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日益严重,全球资本市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挫。而随着危机的深入各国政府为保经济纷纷降息,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曾经相对较低的收益率在这个“纷乱的时代”里就显得十分可观了。

  “在当前股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债券的收益率比较高,而且相对股票或者基金回报比较稳定,”老曾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的情况看,我依旧看好将来的债券市场。”然而已经火了一年的债券市场真的还会继续这种火爆吗?

  强烈的降息预期使得债券牛市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此轮债券牛市也已经开始显现一些隐忧了。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均对记者如此表示。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的牛市行情火爆,尤其是在9月份之后,更是波澜壮阔。经过这一波上涨之后,债券的收益率也开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农银汇理基金固定收益负责人陈加荣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就表示,明年上半年存在一定通缩压力和较大的降息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中,债券还应有一个比较好的表现。

  国投瑞银稳定增利债券基金经理韩海平也认为目前债市还没有达到“泡沫”的程度,不过个人投资者在选择债券或者债基时,也要特别注意风险防范。

  陈加荣在表明了其对债券牛市乐观的同时,亦对记者表示,尽管债券牛市格局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改变,但是债券市场的迅速扩容也会对牛市造成一定的冲击。他表示,预计2009年债券市场会继续扩容,但是债券市场资金容量是否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债券扩容计划,所以流动性将成为明年债券牛市能否继续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