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 相关名词解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31:58
bolg解释:零成本、零技术、零时差、零许可、零编辑的个人意见、个人见闻甚至个人感觉的平台,无论它叫个人网站,叫博客,还是叫其他什么名字,肯定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影响、干预、骚扰、破坏或者推动社会,使社会向更关注个体、个性的方向进步。
Web 2.0 相关名词解释:
Blog:Blog是个人或群体以时间顺序所作的一种记录,且不断更新。Blog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反向引用(TrackBack)和留言/评论(Comment)的方式来进行的。Blog的作者(Blogger),既是这个Blog的创作人,也是其档案管理人。
TrackBack:是一种Blog应用工具,它可以让Blogger知道有哪些人看到自己的文章后撰写了与之有关的内容。这种功能实现了网站之间的互相通告;因此它也可以看作一种提醒功能。
RSS:是一种用于共享新闻和其他Web内容的数据交换规范。读者可以通过RSS订阅一个Blog,确知该Blog最近的更新。
Wiki:1995年,沃德。坎宁安(WardCunningham)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创建了全世界第一个wiki系统——WikiWikiWeb,并用它建立了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在建立过程中,沃德。坎宁安创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
SocialBookmark:社会化书签,它可以让你把喜爱的网站随时加入自己的网络书签中;你可以用多个关键词(Tag)而不是分类来标示和整理你的书签,并与其他人共享。
Web本来也从来也没有版本之分,直到近来业界的创业者将以前的技术和应用重新“包装”起来,贴上了软件行业的版本术语标签,Web 2.0终于大行其道了。Web 2.0是否该叫Web 2.0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的Web 2.0到底是什么回事。
技术和规范
Web 1.0 : 基于 HTML规范的网页
Web 2.0:基于 RSS/ATOM规范(XML与HTML混合规范)
Web的基础协议是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TML规范是HTTP协议其中的一种应用,在互联网的最初,正是由于HTML使得各种各样的多媒体信息(图片、文字、影音)集成到一个网页单元中显示,互联网丰富多彩的发展,然而,HTML是一种面向格式的规范,只是单纯的描述如何显示信息,是完全的非结构化数据集合。这让人类去阅读当然没有问题,但假如让程序去阅读那是件痛苦的事。为了解决Web上的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的问题,完整的结构化数据规范XML产生了。
XML的产生确实是好事,但XML的复杂性和严密性,令众多的应用开发者望而生畏,对于某些简单发布的应用简直就是杀鸡用牛刀了。对于非结构化内容(文本图片等)的发布,人们选择了较为简单的规范——RSS,这种在HTML向XML过渡的中间产物,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XML在Web显示界面上的应用,我并不是想贬损RSS,但它在本质上确实是XML和HTML规范的混合体,离开了Web浏览器RSS根本无法很好的表现自己(至少现在的RSS版本是如此)。在这点上假如要说RSS是Web 2.0版本的功能,我觉得功能要求也太低了。
至于XJAX等不用提交整个网页就可以更新网页中的某一部分内容的功能,其本质就是XML和JavaScript,假如你要追溯XML和JavaScript的起源,那么肯定是在Web 2.0之前。如果硬是要把此技术说成Web 2.0的特征的话,我想实在是太牵强了。
Web应用
Web 1.0 : 由网站提供服务和发布内容,让浏览者阅读
Web 2.0 : 由网站提供服务,让网站用户发布及浏览
说Web 2.0是浏览者到用户角色的转变或许是Web2.0概念中最有争议的一点,在过去的Web应用中难道就没有现时Web 2.0的应用吗?Blog在过去是个人主页,交友网站、社区网站、BBS论坛等等都是Web 1.0时代的产物,甚至连RSS也是Web 1.0时代产生的应用。Web 2.0在本质上根本和Web 1.0没有区别,与其说Web 2.0是Web 1.0的后一版本,不如说Web 2.0只是Web 1.0众多应用中关于用户交互服务的一个分类。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Web是基于HTTP协议的,也就是基于一个B/S模式的应用,由这B/S模式所决定的必然是中心化的服务体系,无论是Web 1.0还是Web 2.0必然都不能离开一个服务提供中心。那么很多人谈论的去中心化究竟是什么不再中心化呢?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是信息源的去中心化了,而信息服务依然有着一个中心向众多的用户提供服务。随着众多数码产品的普及和宽带接入成本的下降,信息源发布的成本将会原来越低,这就使得信息发布源越来越多,这是信息科技进步的结果,在以前要让自己的言论观点被亿万的人了解那是代价高昂的,你得花上几万元在报纸上登自己的广告,在互联网初期,由于服务器硬件成本的昂贵和网络接入带宽的高价,还有技术实现的难度都让信息发布的成本高昂。而现在互联网发展了,在规模经济下,人们不必再担心成本和技术的问题了,信息采集设备(数码相机、数字录制设备、影像记录设备)和发布工具的普及,使得信息发布成本非常的低廉,自然而然的让以前Web 1.0的浏览者也尝试体验起信息发布者的角色。这就使得以前信息采集和信息源转变为去中心化。
其实,Web 2.0概念的提出是明显针对门户媒体发布模式而提出的。因为互联网还有许许多多的用户只是为了看看新闻,获得一下资讯,在很多人的意识当中互联网的Web应用就是浏览信息。然而,Web的应用是广泛的,真正懂得Web的IT人会把Web当作软件来用,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比那只会阅读的浏览者高版本了,所以就有了Web 1.0,有了Web 2.0。然而,Web其实还是那个Web,根本就没有版本的区别,Web 2.0只是想把某些Web应用和用户在互联网Web应用中细分出来而已。
个人以为,博客社区要谈商业化的话,长尾理论(Long Tail)是一定绕不过去的,当然,博客中国这样的广播式门户网站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
先说说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是和二八理论相对而言的。二八理论对应的是Mass Market(大的、集中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从20%的用户身上产生了80%的利润是说得通的。而长尾理论对应的则是以前被忽略的Niche Market(小的、分散的市场),如图所示,这条尾巴越长,二八理论就被颠覆的越厉害,因为大量的Niche Market累积起来就有可能超过了前面的Mass Market的那部分。
不过,长尾理论有效的前提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将渠道成本降为零或者趋于零,因此,互联网应用水平和产品的数字化程度是决定长尾能否存在的关键。Google和eBay被认为是应用长尾理论成功的两个互联网公司。Google的广告主虽然大部分都是小企业,但是却通过Adsense成功聚合了一个巨大的长尾广告市场。Ebay也是一样,大量的个人在eBay上销售小件商品,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庞大的销售额。国内的网站联盟也可以理解为是长尾理论的应用,因为短信收入实际上很大程度依赖于联盟中无数个大大小小个人网站的努力。
同样的,以个人为中心的博客社区的特点就是大量分散的人群产生大量分散的流量。以和讯博客为例,80%以上的流量来自bloggers,而博客首页以及其他公共页面的流量仅占不到20%。因此,博客社区的收入应该多从大量的bloggers身上想办法,为他们提供更多、更细的个性化收费服务,或者通过和他们分成的方式让他们替我们去经营、去赚钱,而卷入进来的用户越多,也就是这条尾巴越长,那么这部分产生的收入也就越庞大。
PS:目前我对长尾理论的理解还很肤浅,欢迎各路人士的板砖。
长尾理论的收入是由于软件产品或互联网服务的边际成本为0所形成的。
也就是,赚少数人的大钱,还是赚多数人的小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