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中美再次站到历史路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01:13
30年后,中美再次站到历史路口
张立伟  2008-12-16 17:49:10

在中国,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被更多的人视为中美国关系改善的标志性事件和起点。而实际上,中美两国是在1978年12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12月15日)同时在华盛顿和北京宣布两国建交公报,并于1979年1月1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非常巧合的是,2天后的12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进程,并随后于1979年1月进行了历史性访美。

今年既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中美建交30周年。应当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为中国提供了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如果没有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很难想象中国会向世界打开大门。邓小平首次访美表明,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学习美国的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为重要开端和方向。

中美建交30年来所走过的路并不平坦。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二战以后最深刻的变化,美国等西方世界也试图通过制裁来改变中国。但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继续坚持改革与开放的政策令美国的遏制政策失效。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克林顿政府决定对华实行“接触加遏制”战略,在其第二次执政后期,双方甚至商定要朝着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方向共同努力。

2001年,共和党总统布什上台,美国国务院和五角大楼充斥着鹰派人物和言论,采取一系列的单边主义行动和政策。布什称中国是“战略竞争者”,并将之视为美国的主要威胁。“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发现其主要威胁不是中国,而是恐怖主义分子,于是发动全球反恐战争,并陷入伊拉克泥潭和金融危机。

在此期间,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并成为一个积极的、建设性的、非对抗性的成员。2005年9月,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的佐利克提出了“利益攸关方”的概念,认为中美是国际体系中两个重要的利益攸关的参与者,主张美国应该以务实态度对待中国。在这一认识的影响下,中美两国在朝核问题上共同推进六方会谈,并建立了中美战略对话机制以及中美经济战略对话机制(SED),中美关系走上一个更具建设性并拥有经济对话、军事热线等机制保障的道路。

当前以美国为“震源”的全球经济危机,更拉近了中美之间相互依赖的特殊关系,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甚至创造出一个新的英语单词“Chimerica(中美国)”来描述这种关系,他认为中美是解决当前危机最重要的两个国家。在过去几年,中美已经形成了“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共同体经济。

虽然即将上台的奥巴马可能不再如克林顿和布什般,上台之初敌视中国,结束执政时才建立更紧密的中美关系。但是,美国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可能让奥巴马采取更为明显的贸易保护措施,这可能为中美关系带来新的变数,奥巴马政府必须认清与中国合作的重大意义。最新数据显示,10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较9月大幅增加659亿美元,这表明尽管美国9月爆发危机,中国仍然采取支持美国的态度,并冒着美国国债随时出现信用危机的代价。

美国经济的衰退令国际秩序进入一个与上世纪初类似的重构过程,欧洲以及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中美这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密切合作,才能确保重构不会失序,这即符合两国的利益,也关系全球命运。如果两国关系倒退或恶化,可能会导致世界经济陷入长期的萧条并激发包括民粹主义在内的危险风向。因此,在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中美再次站在历史的路口,两个已经天然具有共同维护世界稳定责任的大国,需要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共同面对未来的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