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SK 艺术时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1:23:36
 YSSK 艺术时空>>>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vessel, but the kindling of a flame! (Socrates) >>> zhangchangfu0898@163.com / QQ:448336432 / 13307551086 博客首页 | 我的最新 | 群组 | 留言 | 聚合 | 管理新课程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2006-12-13 09:19, YSSK 张昌赋, 76458 字, 3/1309, 原创 | 引用06语文教育1-4班-课堂教学-参考资料12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

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教学目标具体化,即按照期望学习者身上出现的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方式对教学目标做具体说明,这种说明包含了行为(做什么)、条件(在什么具体情况下)和标准(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三种成分。

2、语文教学设计就是教什么怎么教的一种操作方案,它是语文教师根据语文学科教学的原理和教学目标要求,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和策划过程。

3、教学目标具有确定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功能,有指导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以及检测教学效果的功能。

4、教学设计理论根植于教学本身的系统性特点,通过设计使教学系统的诸要素之间连结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便于课后的反思和评价以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

5、课内语文教学系统的要素,就静态系统而言,指的是教师学生和语文教材;就动态系统而言,除上述要素外,还有一类要素组成了系统运行的逻辑程序即教学过程

6、系统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整体优化。系统理论把事物看成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7、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

8、教学目标具体化,是指把教学目的范围、意图、领域转化为具体的行为目标或业绩目标。

9、从时间角度看,学校语文教学系统(普通教育阶段)依次为义务教育阶段非义务教育阶段。系统中每个单元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10、教学设计能促进教学的系统化,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搞好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系统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整体优化。

11、语文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进而捕捉问题,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学会解决问题的目的。

12、当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时,系统教学设计主要是从“输入(建立目标)——过程(导向目标)——输出(评价目标)”这一视角来看待其整体优化问题的。

 

二、简答题

1、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语文教学目标规定了语文教学的方向,是衡量评价语文教学效果的一种尺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语文教科书中的单元目标,是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语文教学目标是特定目标,特定目标是一般性目标的具体化。

(2)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确定语文教学目标,还要从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出发,包括语文师资水平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目标切合实际才有可能实现,目标脱离实际,偏高或偏低,都会给教学实践造成困难。从教师的角度,设定的教学目标不能超出教师教学的能力和教学观念,目标只有符合教师的教学观念并且教师椰油能力控制时,才会产生出实际的教学价值。从学生的角度,设定的教学目标要根据: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

(3)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教师必须切实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许多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学会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才利于避免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避免使课堂教学走入灌输或发问的极端。然后,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语文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2、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语文教学设计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前提:

(1)语文教学设计必须以帮助每个学习者学习语文为目的。明确学习者需要学什么,承认每个学生的学习语文个性或潜能,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系统设计的语文教学应有利于学习者自身的发展。

(2)语文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系统方法。

(3)语文教学设计必须基于人们如何学习语文的知识。

(4)学习者不仅向教师学习,还可以从不同的媒体中学习。

(5)语文教学设计必须以教与学的理论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

(6)目标是学习活动、评定和决策的驱动力,目标、学习活动、评定的协调一致。评价和修改是语文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3、简要回答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的内容、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思考。

(1)根据教学的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的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决定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课文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深浅程度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相同。要“因文而异”,灵活运用。

(3)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程度生理和心理特点、语文学习的心理等,选择教学方法。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要在遵循语文教学普遍规律的前提下,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有利于发挥自身特长的教法。

教学方法选择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为了学生学习语文服务的,这是我们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关注的。

4、简要回答特色语段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这类语段往往在层次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能给读者于阅读、写作方面以较大启发。深入分析这样的语段,对学生领会文章的特色,了解作者风格,提高语言能力和写作技巧等具有重要意义。

5、什么是揣摩教学法?

所谓揣摩教学法就是采用反复思考推求的形式进行语文教学的方法。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揣摩文本的语文味,也就是要揣摩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文形式表达这样的思想内容。

(自己概括,仅供参考)

6、简要回答探究性体验教学策略的要求。

探究性体验教学策略,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习质量。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积累、体验、养成语感。

7、什么是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任务分析是要查明新学习本身以什么样的逻辑顺序体现层级关系或组成关系,并以哪些原由的知识技能作为先决条件。显然,教学任务分析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由上而下”地逐级排序,由此对学习过程的开展进行“层级分析”、“程序分析”或“归类分析”,从而确定“可能的教学起点”。它是教学过程的“路线图”,把握“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并指明应“怎样教”。

8、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有哪些?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有以下几点要求:

(1)促进学生的发展。从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出发,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使学生“好学、乐学、善学”,最终达到“以不教为教”学生能不断主动学的目标,进而能达到“体悟语言的妙处,学会语言的本领”的目的。

(2)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的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工具性角度出发,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有十分注意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从人文角度出发,在语文教学设计时应该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适应社会需要。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代前进步伐合拍,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科学与人文和谐,,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9、什么是问题教学?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阅读的障碍、疑问和困惑。这些障碍、疑问和困惑,在继续的或反复的阅读中有的便自行解决了,但有一些解决不了。把它们提出来,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决,这种教学方法就叫做问题教学法。

10、怎样保证行为目标与检测项目的对应匹配?

 

三、辨析题

1、因为语文教材是以文选的形式编辑的,所以语文知识具有系统性不强和知识庞杂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师有自主选择“教什么”的权力。

因为我们的教材是文选型的,所以,语文的知识定位跟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一是,它的所谓知识体系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显得不成系统。二是它的所谓知识都包容在第一篇课文之中。三是知识系统庞杂。

如汉字书写特点、汉语拼音规则、标点符号用法、识字(字义及其运用)等,它些知识既是属于识记型的知识,也是属于应用型的知识。作为识记型知识,它们的量大,几乎每节课都会遇到。作为应用型知识它们又纷繁万端。比如以下几个问题就必须考虑:①每一课的容量大小问题。②集中处理还是分开处理的问题。③单纯识记处理,还是应用提高处理问题。④知识教学与年级及能力关系问题。

一般来说,年级越低,语言知识容量就越大;随课文内容教学处理与单独教学就涉及到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如用意义识记则随课文内容教学处理好,如机械记忆,则单独教学效果好;识记记忆,则单纯处理好;如应用记忆,则活动教学效果好。此外,教学设计与年级也相关,如果在高年级复习阶段,则意义识记与集中识记的效果都较好。一般的教学容量,常规的教学内容,各个老师的授课特点也不尽相同,有的老师就善于分开教学,善于在运用中进行处理,即每节课的语文知识点随课文教学,然后加以强调。传统语文教学则常常用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如课前的生字生词介绍等。运用何种方式,都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考虑。

2、口语交际能力是阅读、写作能力的基础,阅读、写作能力的发展又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增加了口语交际教学,这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是通过书面语言进行的,口语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书面语言。离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就会僵化,从而失生命力。而书面语言一经形成,便规范、净化和优化着口头语言。人们学习语言,通常是以口语交际开始,在口语交际活动中逐步提高口头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即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然后学习书面语言,提高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即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所以,口语交际能力是阅读、写作能力发展的基础、阅读、写作能力的发展又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因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这咱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合理地安排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内容,使之互相配合。

3、语文教学中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我们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内容这一关键,对于形式则可以忽略。

语文阅读与文章阅读的根本区别是:文章阅读,目的在于了解内容;语文阅读,目的在于弄清楚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文形式表达这样的内容。这就从理论上明确了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教语文。

语文阅读能力与文章阅读能力相应地也应该有根本的区别,即文章阅读能力以理解内容为重点,而语文阅读能力则以欣赏、评价语言形式为重点;文章阅读能力的高低以其理解内容的深浅为标志,而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则以其欣赏、评价文章的表达形式当否为标志。

叶圣陶先生曾举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一篇《项羽本记》,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尾,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读英文的人,如果读了《龟兔竞走》,只记得兔怎样自负,龟怎样努力,结果兔怎样失败,龟怎样胜利等的故事的内容,而不记得那课文里的生字、难句,以及向来所未碰过的文章上的某种方式,那么他等于在听别人讲龟兔竞走的故事,并不是在学习英文。故事是听不完的,学习英文才是目的。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找,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叶先生说得非常明确:学习语言文字必须着眼于形式方面。

王尚文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言语形式”,应“启发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作品的言语形式,这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这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否则,就不能打给“及格”分数。”

诚如程福宁先生所说,“文章阅读是以汲取思想为目的的”,读懂文章的思想内容就算完事。例如读《苏州园林》,只要知道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苏州园林的设计可以“务必使浏览者无论是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就是算基本读懂了;假如能再读得仔细一点,知道园林的布局,假山的堆叠等等都各像一幅画一样美,那就算是读得懂了。读文学作品,例如读小说吧,了解了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的性格特点、主题,也就算是读懂了。这就是“文章阅读”。而“语文阅读”,就不仅要读懂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可以“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还要搞清楚,后文哪些内容与“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相照应等等;就其语言来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中的“技术”和“艺术”可不可以换过来?为什么?这一类的语文形式是问题大都是要研究的。

语文课“着眼于形式方面”,是毋庸置疑的。

着眼于形式方面的不是不要内容,恰恰相反,正是为了更准确更深透地了解内容。

4、语文教学的评价要根据教学的要素展开评价。

课堂的基本要素有三个:教师、学生、教材。构成一堂语文课的教学活动是多方面的,因此评价也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评价,应该是对教学具有一种普遍的价值意义,所以主要从教学的主要因素、教学最基本技能、教学的即时效果三方面来展开评价。

教学的主要因素:①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目标设定与和教学内容一致;表述简明扼要,问题集中;知道自己要教什么;注意教学的连续性。

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教学内容相对集中,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不孤立地为一节课而教,还需要把它放置在与前一堂后一堂课乃至前一周后一周课的关系之中,关注的教学内容连续性,进入连续性考察。

③教学程序:教学环节清晰、简洁、集中。这是从学生接受的角度提出的,清晰便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学习,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简洁集中则是便于学生把握和积累,便于重点和难点的解决。

④教学方法: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能根据学生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能启动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教学民主,学习气氛活跃。

教学基本技能:①教态:神态自然、感情充沛;认真;热爱学生。②教学媒介:板书设计合理,能反映出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显示出分板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书写规范,使用教具直观、形象,有效地传递信息。③教学语言:普通读音准确,语言合乎规范,生动,体态语恰当,有感染力。

教学即时效果:①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集中注意,开动脑筋;学生能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呈现愉悦。

②反馈:教学中有反馈的环节,并利用反馈信息调节教学。③活动方式:课堂上学习活动方式多样,对话、回答、小组活动实际有效。④练习训练: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多样化,练习量适中,以质取胜,体现出思维训练的深度。

以上各条标准与其说评议的标准,倒不如说是语言课堂教学教师追求的理想,因为事实上课堂教学很难做到十全十美。在实际的评价中也不可能全面逐项展开,而是择其突出问题,有重点地进行,并且以定性分析为主。如果条件允许,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将有助于语言课堂教学评价的客观化和科学化。

5、识字与写字教学是小学的事,中学应该舍弃这一繁琐的环节,着重于阅读与写作。

识字写字属于语文能力的基础,在中学阶段,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7-9)年级)识字与写之际要求为: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的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3、临摹名字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识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只有认识一定量的字,并牢固掌握,才能释词悟文,才能理解句子,顺利地阅读书报里的文章,才能运用所识的字词叙事说理,表情达意。写字是最基本的技能训练,是一种实用性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写字的技能和良好的书写习惯,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易识,这有利于发挥文字传播文化和表达思想的工具作用。新课程标准在书写规范和基础上,对中学生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把写字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高度,希望通过书法训练,了解民族独特的审美意思,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但在中学阶段,教师们往往对识字写字不重视,认为这是小学的事情,实际上是十分错误的。试想一篇文章连字词都认不全,怎样去深入理解?写一篇文章,满纸天书,连作者自己也认不出来,如何去获得读者的认同。

   6、语文教学目标是指语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它是人们对语文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所以,教学内容不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主要是内容为目标服务,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要根据语言教学目标确定。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语文教学内容与目标不相一致,甚至截然相对”。通俗地讲就是目标和内容两张皮的现象。如有位教师编写的《桃花源记》教学目标之一是“欣赏陶渊明的语言特色”,而看他的教学内容却始终没有出现这一内容。离开教学目标去你不管怎样去追求教学内容的精、教学媒体的新、教学方法的活,都是舍本求末的行为,都是无益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也是徒劳无功的。而更有离谱的现象是连教学目标都没有,教学是随心所欲,“课堂里的语文教学内容随意性过大”,可以说是属于“不知道在教什么”。上述两种现象,前者是抄教案,在目前的教师中占有相当的数量,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好多教师为了省事或为了应付领导检查,不管这个教案是否适应自己的教学实际,照抄不误。后者,一部分是老教师的行为,为的是图省事,或者是因为教过数轮自己心中有数,但不管怎样,此时的学情与彼时的学情显然是不同的。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一部分改革的非预设教学行为,实际上他们并非无目标,只是一种宏观的控制罢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对“语言教学内容的”教师风格”或“教师个性”进行“合理性、合法性审议反思。”

7、语文教学方法越多,教学就越生动,效果也越好。

教学行为要有效,教师必须依据对各种教学行为的理解、教育情景与主客观条件而选择正确的教学行为。教:教师教学行为的选择的依据有哪些呢?专:第一是依据教学目标与教材的特点。教师选择教学行为要与教学领域及达到的学习水平联系起来。例如,教学目标是问题解决能力或是动作技能领域,教师就不能运用语言呈示的方式。第二是依据学生的特征。教师选择的教学行为必须与学生的呈示水平和经验相符合。例如语言呈示的方式,比较适合有一定听讲能力,能控制自己注意力,有一定学习倾向的学生;学生独立学习,教师指导的方式,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基础和能力。第三是依据学习环境的条件。教学设备、材料、教学时间以及天气等因素,都会影响教学行为的选择。例如最后一节课不应选择需要高度集中精力而较少学生活动的方式;如果教学时间表很少,班级规模很大,学生人数很多,就不能完全选用通过学生活动来探索的方式。

    8、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不存在绝对好绝对坏的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具有相对性。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不存在绝对好绝对坏的方法。某种教学方法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教学的问题,而对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某种教学方法可能较为有效达成某种教学目标,但可能不利于其它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些在教学中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目标。

语言教学方法具有可变性。时代的发展,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也在逐步地加深,在我们了解的教学方法中有些已经消亡,有些则刚刚产生。教学方法的可变性特点为语言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语言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的内容、教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思考。其一根据教学的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的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是为了教学目的服务的。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决定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课文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深浅难度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相同。要“因文而异”,灵活运用。其三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程度生理和心理特点、语文学习的心理等,选择教学方法。教师既要面向全休,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要在遵循语文教学普遍规律的前提下,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有利于发挥自身特长的教法。教学方法选择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为了学生学习语文服务的,这是我们选择教学方法的必须关注的。

 

四、观点论述题

1           教学的目标设计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的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评议课程的基本特点。

从工具性的角度,工具是用来用的,不用失去了工具的功能。为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十分注意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充分利用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评议的规律。同时,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目标设计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从人文性的角度,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设计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为什么说语文教学系统是一个由各种要素构成的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运用系统科学原理分析语文教学,其系统必然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

从空间角度考察,学校语文教学系统以课内语文教学为核心,向外延伸为校内的课外语文活动包括教学的和非教学的)、校对的语文教育环境(包括社会的和家庭的)。课内语言教学系统的要素,就静态系统而言,指的是教师、学生和语文教材;主动态系统而言,除了上述要素外,学有一类要素组成了系统运行的逻辑程序即教学过程。前者形成了系统的空间结构,后者形成了系统的时间结构。

从时间角度考察,学校语文教学系统依次分为义务教育阶段与非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与高中,各年级、各单元。要注意初中、小学之间的联系,较之与高中联系则更为密切。系统中的每个单元为教学的基本单位,因为每个单元都有其特定的知识点和训练点,而单元之间又形成知识、训练序列。

从普通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科际联系的角度考察,就中学阶段看,语文学科教学和其它学科构成承前、同步和超前的联系,联系的内容也是多角度的。

    3、试论述教学媒体使用要注意哪些方面。

媒体运用的注意点:总的来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利于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①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内容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描述清楚时。②于适当之时机,运用适当的教学媒体,引起学习动机。③要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④需要观察,但对象是危险事情。⑤因时间的限制。⑥需要补充教科书以外的相关知识。⑦学习者自我学习。

4、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论述教学设计理论的必要性。

学习教学理论可以使教师在全新的理念指导下,掌握一种新的分析方法。教学设计理论根植于教学本身的系统性特点,通过设计使教学系统的诸要素之间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便于课后的反思和评价以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学设计能促进教学的系统化,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搞好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学,并可及时注意到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教师掌握了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技术,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使教学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技术,可以促使学习者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因此,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理想境界的关键一步。比如,《新课程标准》及《教学设计与案例》对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让我们教师教学有据可依,并有具体的各年级的具体目标,使我们的教学更有系统性,可观测可操作性,更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关注。通过对文章阅读与语文阅读、语文教学与其他科目的区别的论述以及案例分析,使我在教学的设技与实施的过程中不会忽略“文”的教学。更注重对言语形式的引导与学习。

 

五、教学设计或案例分析

1 试以“经历”这一话题,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注意指导的程序性,要思考如何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选择材料和语言及读者对象。(不需要进行完整教学设计)

我会试着从如下几方面启发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选择材料:(1)课文或与相类似的故事讲述激发。学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我说,在作者林海音在经历家庭的重大变故后,由害怕到感悟爸爸的教育,迅速成长的故事。(2)情境创设,化虚为实。其实我们天天都在经历,考试的成功失败;运动会的经历;亲情友情的挫折,转机;经历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转变,经历亲人的离合,经历一年四季等等。(3)学生畅谈自己难忘的经历。

从时、空、对象、顺逆等不同角度打开思路。根据不同的对象及自己的擅长处入手。

2、试举出自己教过的以“文”取向为主的一堂语文教学案例,并根据教学设计相关理论进行评析。

以“文”为取向的教学就是充分挖掘文本的内容与意义,实现语文科所特有的熏染功能,培育学生的人格与精神。课标明确要求“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文”的教学是课程里很大的一块内容,它主要集中在文学教学中。

“文”的教学是立足整体的意义或价值取向。文本为我们提供的教学内容很多,但“文”的教学特取情操陶治与道德提升为目标,因此它对文本是整体的意义与道德取向。文本的价值倾向存在于对人的命运的深切的关注中、对美的歌颂中,让读者沉浸在对人物的深广的同情中、美的意境。体悟情感、洞察人性、丰富心灵、涵养人格是“文”的教学的主要内容。 “文”的教学需要引领学生“入乎其内”、“沉潜其中”,进行透彻的理解、忘我的欣赏。高尚的情操与崇高的道德不是说教出来的,而是熏染出来的。如何进入(文本)、重视过程是“文”的教学的关键词。

下面就我上过的《老王》这堂课是侧重于“文”的教学,请大家思考批评——

《老王》教学目标单一而集中在体会理解老王的善良,感受人性的光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

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首先以几个“着实让中国感动了一回”的“来自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的故事来导入,其用意是把学生的目光引到中国最底层的公民身上,关注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辉,为走近老王的善良作了第一个铺垫。接着是对这篇文章涉及的时代背景的介绍和认识。我没有采用笼统的抽象的语言来介绍,而是选择了《青春是可怕的》一文中记录的一个知识分子被活活打死的事例,让学生对那个特殊的年代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进入文本,走近老王的“善良”作了第二个铺垫。然后通过对老王的外貌、“单位”、“家”称呼的提问,引导学生认识到老王的身份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他生计艰难、承受着周围人对他的不公待遇,这又为理解老王的纯朴善良作了第三个铺垫。因为即使生活这样待他,他依然保持着为人的美德—善良、热心和梗直,他是中国许许多多最底层百姓的一个代表,他们身上有“构成我们国家精神基石”的人性的光辉。这三层铺垫,突显了老王的善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深深感染。最后以杨绛先生《丙午丁末年纪事》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用意也很明显,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老王》的意义,却没有半点说教的成份,全然是在发挥语文特有的熏染功能。

这堂课很好地体现了授课者对语文课程标准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这一理念的理解和实践。通过几个小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走入文本,走向文本的深层处。

教学也难免有遗憾,《老王》一文中,我若注意到很多关键的时间词­——“北京解放后”,“有一天傍晚”,“有一年夏天”,“‘文化大革命’开始”,“我们从干校回来”,“有一天”,“过了十多天”—— 这些时间感鲜明的词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提示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的变化给作家的人生带来了沧桑反复,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老王这样底层小人物的命运却丝毫没有改变,他们永远是这个社会付出得最多而收获得最少的群体。

作者的“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方面包含了自身对这些社会现象无能为力的惭愧,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表达出一种明确的态度和希望:我们大家需要一起努力,创造出公平的社会环境,关怀弱势群体,这个社会才能越来越美好而和谐。后来我认识到,如果能从这个角度去引导学生,将会比单单理解老王的善良更有认识和思考的价值。

3、教学内容角度评析自己上的一堂语文课。

语文的教学设计的内容阐述,只有以课文的言语形式为纲,自觉而明确地指向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语文课。王荣生教授把选文的功能分为四种:定篇、样本、例文与用件。例文的实质是“将本来含有无限可能性的诗文,限制在一个特定的侧面、特定的点来作为例子”。因此,我们教师首先是要对文本隐含的听说读写知识了然于胸,也就是说,我们要明确我们是在“例什么”。以文为取向的教学是透彻地了解文本,以“知识”为取向的教学是“透彻的理解知识”。这个知识可能是从文章的整体中提取出来的,也可能来自文章的某个段落。因此,以“知识”为取向的教学,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只是选取其中的一个侧面,或者是其中的一个或某个段落。我下面就讲以传授“小说的叙事视角”为知识点教学的一个课例。一、1、教师明确《孔乙己》中可能存在的几个叙述者,逐个讨论以孔乙己、掌柜、短衣帮为视角的情感倾向与视阈盲点,然后说说文章通过“小伙计”的眼睛所见与不见,什么被强化了,什么被省略了。2、引出“叙述视角”的概念——全知叙事、限制性叙事与客观叙事。讲解叙事的重大意义。二、引入有关资料,进一步理解小说叙事视角及其功效。三、分析《最后一课》中以“小弗郎士”为叙事视角的好处。四、老师朗读以“全知视角”写的《羚羊木雕》,然后学生自愿站在“妈妈”或者“万芳”的角度“复述”故事情节,体会不同的叙事效果。本案例中“用”到《孔乙己》的文章,但这与通常“上” 《孔乙己》有根本的不同:“用”《孔乙己》的文章,是为了传授叙述视角这个知识的。《孔乙己》文的资料都与叙述视角有关,下面的环节是知识实践,这是掌握知识的根本目的。

4、阅读下面短文,从读者角度进行教学问题设计,注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不需要进行完整教学设计)

 

 

黄杜鹃

                                                               宫  玺

 

紫杜鹃花开了,白杜鹃花开了;只有那棵黄杜鹃,依旧不开花。

三年了。我感到有些扫兴!我尽心尽意,一视同仁,培养侍弄了三年,紫的给我温馨,白的送我洁净,只有你,黄杜鹃,为什么这般郁郁寡欢,终年没有一丝笑容?

    朋友们来,交口赞叹紫杜鹃和白杜鹃,而对你不屑一顾,我竟说你是“假杜鹃”。

    可我鲜明记得,你在深山里不是这个样子。——在那幽谷悬崖,你同形形色色的杜鹃花相衬相托,开得何等欢畅,笑得何等灿烂!我特意把你移回家来,植于盆中,与已有的紫杜鹃、白杜鹃为伴,可你为什么闷闷不乐呢?

    你是不适应这小小的盆土、狭窄的阳台?为什么那棵紫杜鹃和那棵白杜鹃却长得适意呢?

    哦,莫非是因为你生在山野,长在山野,离开了山野便魂牵梦萦?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你是可敬的,是值得同情和赞美的! 

    由此,我倒可怜这紫杜鹃和白杜鹃了。它们是我从花店里买米的,在小小的花盆里抽枝、舒叶、含苞、开花,怡然自得,何曾有丝毫抑郁?它们不知道它们的祖籍曾是深山旷野了。

    啊,来自山野的黄杜鹃!

(选自《人生小品》)

反复阅读文本后,回答作者对白杜鹃、紫鹃与黄杜鹃的情感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魂牵梦绕是什么意思?黄杜鹃魂牵梦绕的会是什么呢?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何在?

 

 

2

一、填空题

1、系统教学设计把教学成功基础建立在教师教学工作的  规范     合理    有序化  技术化 上。

2、教学任务分析是以  教学目标  为依据,“ 由上而下  ”地逐级 排序   。将来的实际教学过程遵循着任务分析中确定的路径“  由下而上   ”地逐级达标。

3、语文教学设计要有_语文的_的意识,也就是在平时的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__表达__ ,如何遣词造句,如何 布局谋篇__ 的一种__自觉的__ 、有意识的关注。

4、语文能力具体体现在 识字写字能力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四个层面上。

5、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 身心  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倡导   自主     合作      探究   的学习方式。”

6、作文中的构思就是_布局谋篇__ ,就是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研究、确定_主题 、安排 _材料_,使之__条理化_ 的过程。

7、新课程标准确立了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   交际工具  __   是人类文化  _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   性与    人文  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8、阅读能力一般分为如下五个层级 认读能力  解读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应用能力、  鉴赏评价能力  

9、当代语文教学设计依据加涅“  为学习设计教学的理论   ”的理论,把语文教学过程分为  学习事件   教学事件两部分,对学生语文 认知结构       和语文的行为技能改变起到支持和推动作用。

10、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描述学生自己的 心理   感受与体验,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 体验 性、过程  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  结果化  的或难以结果化的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

11、教学设计要求人们着眼  整体  ,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联系 相互  制约   中选择解决问题的 优化  方案。

12、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把语文 意识  贯彻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文___意识___,不断提高语文__素养__,并逐渐增强语文__能力

二、简答题

1、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整体考虑什么?

(1)促进学生的发展。从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出发,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使学生“好学、乐学、善学”,最终达到“以不教为教”学生能不断主动学的目标,进而能达到“体悟语言的妙处,学会语言的本领”的目的。

(2)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的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设计中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适应社会需要。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代前进步伐合拍,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2、陈述教学目标指的是什么?

是指用书面语言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具体的学习结果,即对某一教学事件终了时对学生确定的学习行为做出具体说明。这种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又叫具体行为目标,它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的特点。

3、简要回答课内语文教学系统的要素构成。

课内语文教学系统的要素,就静态系统而言,指的是教师、学生和语文教材;就动态系统而言,除上述要素外,还有一类要素组成了系统运行的逻辑程序即教学过程。前者形成了系统的空间结构,后者形成了系统的时间结构。

4、什么是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就是“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它是语文教师根据语文学科教学的原理和教学目标要求,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和策划过程。

5、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具有哪些功能?

(1)语文教学目标有确定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功能。

(2)语文教学目标有指导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功能。

(3)教学目标有检测教学效果的功能。

6、什么是复述教学法?

复述教学法就是采用复述课文的形式进行讲读教学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中词语、句式的记忆,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它有创造性复述和一般性复述两类。

7、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1)语文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语文教科书中的单元目标,是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语文教学目标是特定目标,特定目标是一般性目标的具体化。

(2)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确定语文教学目标,还要从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出发,包括语文师资水平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目标只有切合实际才有可能实现,目标脱离实际,偏高或偏低,都会给教学实践造成困难。

(3)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必须切实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许多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学会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才利于避免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避免使课堂教学走入灌输或发问的极端。然后,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语文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8、简要回答板书设计的要求。

(1)    板书语言要言简意赅,要求准确、规范、简洁、直观。

(2)    布局要合理,整齐有序,要保持其完整性。

(3)    突出教学重点,教学目的明确。

(4)    有条不紊,层层深入。

(5)    语言准确,画龙点睛。

(6)    形式多样,生动有趣。

9、什么是教学目标具体化?

是指把教学目的、范围、意图、领域转化为具体的行为目标或业绩目标,即按照期望学习者身上出现的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结果的方式对教学目标作具体说明,这种说明包含了行为(做什么)、条件(在什么具体情况下)和标准(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三种成分。

10、简要回答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

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包括以下三个阶段:首先是认识与经验的准备,即“这么一段意思,一种情感”;其次是写作的需要或冲动,即“要保留下来,让别人知道,或者备自己日后覆按”;再次是起草。简言之,就是:宏观程序:认识与经验的准备——写作需要与冲动——起草。微观程序:构思——起草——修改。

11、语文教学设计中的语文意识指什么?

语文教学设计要有语文意识,也就是在平时的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有积累的意识,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其次是思考的意识,这是语文学习的关键;三是借鉴的意识,这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有机的延伸;四是创造的意识,创造是语文学习的高境界。总之,要把语文意识贯彻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并逐渐增强语文能力。

12、简要回答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教学板书和媒体的设计、教学评价的组织、教学方案的编制等。

13、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目标要注意什么?

设定的教学目标要根据:(1)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2)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3)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

14、语文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什么区别?

一是它的所谓知识体系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显得不成系统。二是它的所谓知识都包容在每一篇课文之中。三是知识系统庞杂。

15、教学程序设计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①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目标设定与教学内容一致;表述简明扼要,问题集中;知道自己要教什么;注意教学的连续性。

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教学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教学内容相对集中,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不孤立地为一节课而教,还需要把它放置在前一堂后一堂乃至前一周后一周课的关系之中,关注的教学内容连续性,进入连续性考察。

③教学程序:教学环节清晰、简洁、集中。

④教学方法: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能根据学生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能启动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教学民主,学习气氛活跃。

(1)    教学基本技能

①教态:神态自然,感情充沛;认真;热爱学生。

②教学媒介:板书设计合理,能反映出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显示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书写规范,使用教具直观、形象,有效地传递信息。

③教学语言:普通话读音准确,语言合乎规范,生动,体态语恰当,有感染力。

(2)    教学即时效果

①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集中注意,开动脑筋;学生能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呈现愉悦。

②反馈:教学中有反馈的环节,并利用反馈信息调节教学。

③活动方式:课堂上学习活动方式多样,对话、问答、小组活动实际有效。

④练习训练: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多样化;练习量适中,以质取胜,体现出思维训练的深度。

16、什么是理解性问题?(小49页)

理解性问题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为目的的一种问题。它的特点是要依据已知进行推理,求得未知。其答案是预期的、确定的,但很具有思考性。

三、辨析题

1、  有位老师把《春》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了解本文的写作上的一些特点。”这样的目标明确,可测量,可评价。

错误。在陈述教学目标时,目标的行为动词尽可能具有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以便于教学时把握和评价时适用。上述这种写法就很难测量和评价。学习这样一篇课文,教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兴趣在哪里?最终使学生的行为达到怎样的状态,或产生何等程度的变化等,在这个目标中都没有反映出来。这些问题如果事先没有所考虑,教学目标就难以确定,即使确定了,也是模糊的,难以实现的。

2、  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一般是学生,但也可以是教师。

错。评判教学有效性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这也是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依据。为此,语文教学目标表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应该是隐含的。

3、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定要遵循有什么答什么的原则。

 错。让学生提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的问题,教师不一定要遵循有什么答什么的原则,而要筛选,再引导解决。在筛选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什么问题该问什么问题不该问;什么问题无须问,什么问题必须问;什么问题有价值,什么问题无价值,什么问题无意义。这也是学生学“问”的过程。教师教学可以“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和启发,促使学生解决原有问题,并不断产生新问题。注重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4、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是指说的能力培养。

错误。口语交际能力是指在口语交际活动中逐步提高的口头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它要求学生在口语实践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5、              我们在教学中品味言语形式的目的是为了把握课文的内容。

错误。语文教学中的品味言语形式,虽然同时也在理解内容,但它的目的主要不在把握内容,而是学习特定的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内容。总之,在读写听说活动中,语文聚焦于“怎么说”。只有以语文的言语形式为纲,自觉而明确地指向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6、  教学目标一定要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

错误。教学必须要有目标,但是否需要告诉学生却因人而异。其实,告诉不告诉学生,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教师心中是否有目标,能否围绕目标有放有收地教。

7、复述指的是要求学生能接近课文内容的复述。

错误。复述分为一般性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两大类,上述所说的只是复述教学中的一般性复述,并不包括改变文章结构、人称、叙述角度的创造性复述。

8、问题教学与发现教学是两种完全相同的教学方法,只是说法不同。

错误。我们首先要明确这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尽管它们之间有不少共同之处,但二者的不同之处也是明显的。区别在于问题教学法以提出疑难问题为主,重在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发现教学法以发现为主,重在安发现。“发现”也包括发现问题,但此“问题”非彼“问题”,主要不在“疑”上,而在需要研究的“矛盾”上,或文本本身的问题。“发现”的对象还有其他,如发现差异、发现精彩、发现结论等等。可见发现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相比是更深层次的教学法,更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方法。

四、观点论述题

1、试论述语文的内容和形式关系。(大本18页)

语文教学首先要遵循的是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的统一原则,这是由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性质决定的。首先语文内容决定语文形式,文以载道,这是一条语文的规律,道和文的关系,是载体与实质的关系,二者是不可分的。一定的语文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表现出来。内容的量和特性,决定体裁的选取,内容决定修辞的表达,语文内容还决定文章布局谋篇。其次语文形式为表达语文内容服务。语文内容要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来表现。语文是思想感情等社会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的语文形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所以,语文教学要重视读解课文。要循文解意,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正确理解深入体验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要重视因意悟文。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文形式的理解。

2 试论述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语文的能力定位。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立足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人的目标,那么,我们培养的学生就应该是离开学校能独立地阅读和表达。因此,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对于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当是我们语文教学目的。

(1)    字词教学。字词不但是是语文基础的一部分,更是提高学生素养的一个最具体最直接的载体。应该把现代汉语中最有活力的2000来个给学生讲清楚。针对初中阶段字词量大难度增加的特点,应当注意把识记和运用结合起来。

(2)    句子教学。句子是由字、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逻辑形式、修辞手段组合构成的。它是表达文章思想内容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抓好句子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重大意义。

(3)        语段教学。语段为词语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语言环境,教学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研究其作用和搭配关系,进而体会遣词造句的优劣,提高语言能力。还可以通过语段,从中探求作者谋篇布局的旨意,学习组织结构的技巧。可抓住重点语段、有特色的语段、集中体现知识点的语段、过渡与照应的语段分析。

(具体内容见白皮书第7——10页)

3、试论述教师该不该“讲”,应当怎样讲。小本38-39页

语文课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主要是靠自己的读写实践形成语文能力的。但是,学生读不懂怎么办?这就需要教师讲。语文教学是要讲的。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教学方法,从古至今,从外到中,都要讲。张志公先生说:“教师就是要讲,得会讲,得善于讲,讲不等于灌。”尽管现在提倡探究性学习,但这仅仅是一种方式,不是全部。接受性学习仍然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一些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这需要教师讲;学生学习的一些课文需要一些背景知识才能深透理解,可是没条件查找或者有条件找,但查不到,这就需要教师讲;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讨论中,有些问题的认识受到自身阅历、知识等限制,而达不到要求时,这也需要教师讲。

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都要讲;讨论法、谈话法、提问法、发现法,也离不开讲。问题是讲什么,怎么讲,何时讲。学生可以读明白的,如果讲,那就多此一举;一句话可以点明的,却罗嗦一阵子,拖沓冗长,必味同嚼蜡。讲,不能剥夺学生的学,不能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要讲得精,讲得清,讲得生动,讲出启发性,讲出风格,讲出特点。下面的一些情况下都是需要讲的: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纠正;学生不明确,教师要示范指导;学生困惑,教师要启发。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4 语文教学内容设计为什么要遵循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

这一原则实际上是对语文教学听、说、读、写过程的一种规范。培养学生“能 读、能听、能说、能作、能写”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听与读是信息的输入,说与写是信息的的输出。听说读写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识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只有认识了一定量的字,并牢固掌握才能理解句子,顺利地阅读书报里的文章,才能运用所识的字词叙事说理,表情达意。培养学生写字的技能和良好的书写习惯,把字写好,这有利于发挥文字传播文化和表达思想的工具作用。新课标把写字教学还提高到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高度,希望通过书法练习,了解民族独特的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是通过书面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是通过口头语言进行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书面语言。离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就会僵化,从而丧失生命力。而书面语言一经形成,便规范、净化和优化着口头语言。人们学习语言,通常是以口语交际开始,在口语交际活动中逐步提高口头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即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然后学习书面语言,提高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即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所以,口语交际能力是阅读、写作能力发展的基础,阅读、写作能力的发展又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因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这种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合理地安排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内容,使之互相配合,协调地发展。

五、教学设计或案例分析

1  试举出你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比较精彩的一个教学案例,并写出教学反思。

教《湖心亭看雪》这课时,提问对“痴”字的理解。并找出课文句子来分析。这一提问法能不动声色地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深入。

教《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我模仿钱梦龙老师的提问教学法。请问本文共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的年龄身份怎样?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情难么?其中有两个人,对这件事的态度差不多,我们一起读,看两人的态度究竟一样不一样。通过阅读,找出课文相关的语分析对课文的内容写法的把握也就水到渠成。

反思:因为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的提问,极具启发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提问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如钱老师上这篇课文的第二个问题:愚公究竟笨不笨。老师要求学生从课文里找出依据。这样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开动思想机器,有了碰撞就会有深入的思考。

2、试举出在教学实践中你认为自己较好地体现了“成功有效”的教学策略的一个案例,并写出教学反思。

(白皮书21-22)

这是《最后一课》的第一个教时,学生已经预读课文,了解过课文故事中的背景。

第一个教学环节:阅读,思考。(15分钟)

思考题: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阅读全文。综合全文内容,根据思考题表达见解。自读课文15分钟,并拟出发言要点。(学生活动)

第二个教学环节:讨论,朗读。(30分钟)

(1)、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

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2)、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3)、讨论,点拨。

作者为什么样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教师点拨: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千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深沉的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教学反思:我这次教学设计尽可能使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是成功有效的。感觉挺不错的。体现在以下几点。

(1)切入的角度好。教师扣往作品“一点两线”(“最后一课”的激情点和两个人物的思想发展线)这一艺术构思,开课便切入到一个主要人物身上,一线以串珠,相当成功地拎起了一连串的教学内容。环节的设计清晰、简洁、集中、符合学习的认知。

(2)    讲析的角度好。教师变逐段讲析为选点突破,将选点突破设计成多角度透视。通过“韩麦尔”这个点,不仅立体地多侧面地透视到人物的方方面面,还透视到课文的人物塑造艺术、结构艺术,主题表达艺术。这又是一个角度的“一线以串珠”。在设计教学内容和布置学习任务时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可选择的层次性任务,以便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以便是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3)    问题的设计好。指向文本本身,指向作品的主题思想,照顾整体,问题聚会疑难的内容,空白之处,问题有导向、激疑、开发激发思维的作用。

(4)控制的角度好。教师设计的线条明晰,引导学生从三个侧面理解人物形象。对初一的孩子们来说,这叫适度。从教师把握的讨论内容看,具有相当的精度,从教学内容来看,有着较大的浓度。整个教例显得丰满、流畅,对“韩麦尔”的讨论联结着每一个教学步骤,这也是“一线以串珠”。

3、写出你在教学中采用朗读法的一个教学实例(注意朗读方法的丰富性),并写出教学反思

教初一课文《百草元到三味书屋》用朗读法教过,感觉还挺好,其教学可以分三步来进行:首先进行了解性朗读。请五味学生轮流朗读课文,目的是了解熟悉课文内容,字词正音,句子连贯。接着在理解课文描述了什么、表达作者何种情感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朗读。启发学生:鲁迅先生童年时期在百草园是那么有趣,那应用怎样的语调来传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师生讨论后明确:总的基调是轻快的,但也有变化。第一段是介绍交代,朗读时音量适中、平静的叙述语气来读,速度慢些。第二段描写有趣的自然景物和作者的快乐活动,处处流露出作者的喜爱 之情。朗读时,声音要明亮清脆,速度要加快,语气要轻松欢快,其中如“碧绿”“低唱”“无限趣味”等等描述性的形容词和动词要读重音来强调。最后,进行想象性表情朗读。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联想我们小时侯在野外的欢乐生活,联想我们电视上看过的美丽画面,努力想象出百草园景物是如何的美丽迷人。通过这样的想象进入百草园,让我们满怀喜悦地朗读吧!读出文章的韵味来。反思刚进入初中,这样有目的,层层深入地朗读,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审美情趣,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

5、你在教学中采用揣摩法的一个教学实例,并写出教学反思。

例一,可用王敏上《天上的街市》时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调一调、联一联、改一改、读一读”等办法揣摩语言。

例二,教《秋魂》时,我问学生最欣赏哪些词句。生:我欣赏第一段中的几个动词的运用,因为用得准确。树叶是:“吹跑”,果实是“吹落”种子是“吹掉”,世界是“吹走”。师:准确在哪?生:树叶干枯了,比较轻,果实用吹落比较好,因为我们常讲“瓜熟蒂落”嘛!种子也是成熟了,比较重,而且多,用“掉”。师:那世界为什么用“吹走”呢?生沉默。师:大家想想, 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夏天的郁郁葱葱消失了,好象是被秋风吹走的。为什么用“走”?因为夏天还会再来,充满生机的春、夏还会再来,有“来”,所以是“走”,如果“跑”了、“掉了”、“落”了,那就坏了,是不是?(学生心领神会)反思:学生通过揣摩更进一步体会了本文运用的妙处。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复习提纲

一、 基本概念

1、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六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2、绝对评价:是在总结分析相对评价的优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绝对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基准,对每个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作出的判断,也可称之为教育目标参考评价。绝对评价的最大特点是有一个共同的客观的标准可以参照,它不受学生所在群体的发展状况的影响。

3、及时反馈策略: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评价的结果用适当的方式及时反馈给学生,并及时组织纠正,使学生的学习始终指向教学目标。

4、访谈评价:是师生沟通和评价学生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从与学生的访谈中了解他们的态度、兴趣或价值观等,还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感觉和看法。交谈的问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需要和教学要求来定,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时尽可能使用简短的激励性语言。

5、两次测试法:单元检测中,学生如果对初测成绩自我感觉不满意,经过复习后,可要求重测,并以较好一次成绩为准。重测试卷难易程度原则上与初测试卷相当,但对少数水平低的学生,可用较易的试卷。

6、评价服务教育策略:通过研究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策略和方法,使评价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7、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三个维度:①知识和能力,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②过程和方法,它是语文学习的重点。③情感和态度,它是语文学习的动力。

8、教师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各种教育观念、言论、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进行的自主判别和认真审视,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检视和反省。

9、语文教育的功能:陶冶情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力,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均衡而个性地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有序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0、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出发点和归宿。它是教与学双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努力达到的目标,同时也是检查、评定教学活动效果的参照物。

11、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自我评价实质上就是评价对象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开展自我评价时,要特别注意对自我评价者的引导,并把自评和他评结合起来。

12、观察评价:教师观察是评价学生学习行为的基本方式。教师可以观察学生日常学习的诸多方面,比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如何作出反应,如何使用教材,在小组活动中如何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合作,如何有效地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等。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会了什么,哪些策略对学生有帮助,学生喜欢哪些活动和材料等。

13、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从“教学”的内涵看,是教师的活动及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从“有效”的内涵来看,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学有效果、有效益和效率。

14、晕轮效应:在教师对某个学生的某种特征或品质有了清晰显著的印象后,由于这个印象异常突出,从而掩盖了教师对这个学生其他特征或品质的了解,这个特征或品质就像一个光环一样,把学生笼罩起来,使教师无法注意到或忽略了这个学生的其他特征或品质,因而造成以这个学生一种特征或品质,作出对他整个特征或品质的评价。

15、目标性策略: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始终指向教育目标与评价性目的。

16、认知领域:学生能够在认识生字词并解释其含义,或能运用在课文中所学知识解答问题或表达思想(如作文练习),属于认知领域。

17、课堂即时评价: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评价者对于评价对象的具体表现所作的即时的表扬或批评,其主要作用在于“给个人提供关于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

18小组评价:每小组自己确定一个评价毛病,以这个评价目标为基础,然后兼顾个人表现,通过自评和小组互评,找出典型和榜样,让他们来带动其他同学,并由小组成员或组长给出定性评价。

20、评价表:用来记录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一具体知识、技巧、过程、能力和态度的档案表。

 

21、学生自我分析评价:这是一种形成性学生自我评价方式,是让学生分析自己是如何获得答案的,将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是怎样的,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平定。

22、合作性评价的原则:设计愉快的互评方式,创设宽松的互评氛围,营造自由的互评空间。

23定性评价:

24、自主性与发展性策略:逐步使学生了解教育目标,学会自我评价,评价自身的学习状态,在进行学习与情绪的自我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状态的自我调控。

25、过程性评价的原则:它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其中一个原则。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即“转识为智,化智为德”的过程。语文教学贫农国家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要贯穿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

26、动作技能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主要发展学生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它可以分为四级水平:知觉能力、生理能力、技能动作、有意活动。

27、全面性策略: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策略之一:在评价时,全面评价所有的教育目标达标情况,包括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动机领域和动作领域等。

28、发展性评价的原则: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推出的,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注重发挥教学评价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功能,而淡化甄别与选拔。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注重教学过程、强点质性评价,提倡评价目标与主体多元,强调参与与互动,关注个体差异等特征。

29、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教育工作及其有关因素中的状态与绩效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30、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朱红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极力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1全面性评价的原则:语文素养是通过语文学习,使语文的智力和非智力结构不断完善,并促进语文整体素养全面发展的过程。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均衡而个性的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有序、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32日常记录策略:日常记录是教师对学生日常生活行为和学习行动所做的记录。

33、激励性策略: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之一。它指充分发挥评价的动机激发功能,在评价过程中,在坚持客观性的同时,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使评价帮助学生形成“成功——绩效——激励”的成就动机。

34、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五个领域:①识字与写字。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②阅读。它是收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取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③写作。它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④口语交际。它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⑤综合性学习,它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35评价的五个功能:管理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动机激发功能、诊断功能。

36、自我总结式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在各学科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之一。语文学习到一定的阶段后,要组织学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状况和学习水平进行诊断。诊断要以阶段测试成绩、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教师的语文学习要求为依据,认真检查自己的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课外学习等各个学习环节。在学生上完成自我诊断之后,再引导学会进行自我比较反思,将自己现在的学习水平和状况与前一阶段进行比较,看一看自己哪些方面有了进步,哪些方面较差,自己应如何改进,从而达到自我提高。

37、语文新课程四大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四大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8、书面交流评价:老师与学生书面交流的机会,如借助学生的作文、日记、周记等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习的信心、努力程度,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学习方法、习惯等,从而在评语中对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激励性评价,提出善意的批评,诚恳的建议,殷切的期望,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40、语文单项能力水平评价:

41、多样性评价的原则:由于教学活动诸要素的多变性及活动 方式的多样性,教师的个性、特长也是千差万别的,课堂教学既有共性有规范,同时也有个性、有创新、有特色,因此不能用一把固定的尺子去衡量,课堂评价指标体系要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形成个性的教学风格留有空间和余地。

42、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从“教学”的内涵看,是教师教的活动及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从“有效”的内涵来看,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学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教学效果”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果,它考察的重点是学生的具体学习进步与教学发展;“教学效率”是指教学效果或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了社会和个人的教育要求;“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教学投入所获得的教学产出。

43、评价:评价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

44、成长记录袋:又称档案袋评价、成长档案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学习情况的质的评价方法。

45、情感领域:情感领域的目标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分五级: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组织、个性化。

46、评价策略多样化:    

47、观察评价:教师观察是评价学生学习行为的基本方式。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会了什么,哪些学习策略对学生又帮助,学生喜欢哪些活动和材料等。

二、简答题

1、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有哪些?

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

2、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趋势怎样?

答:以质性评定取代量化评定,评价功能由注重甄别转向注重发展,注重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在注重对结果进行评价的同时,也注重对过程进行评价,倡导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项目多种、评价方式多样的形成性评价。

3、确立优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有何依据?

答:(一)依据语文新课程教育理念;(二)依据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三)依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四)依据教师和学生关系。

4、多元智力理论对学生评价有什么启示?

答: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能,只是这九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面无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还认为:智能的发展过程是不平衡的,有的智能在较早的时候表现出来,有的智能到了成年后或较晚些时候才能表现出来,所以过早地确定学生的智能类型是不利于其一生智能发展的。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在改进学习评价方式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5、语文教师设计语文教学有何依据?P62

答:(一)依据语文新课程教育理念;(二)依据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三)依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四)依据教师和学生关系。

6、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三大步骤是什么?P64

答:确定教学目标的类型,分析教学目标的水平,陈述具体行为目标。

7、新课程考试改革的主要方向怎样?

遵循新课程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考试改革的发展方向主要有: ⑴突出考试的诊断性和发展性功能。⑵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⑶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⑷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⑸注重考试结果的运用,进行积极的评价反馈,新课程考试改革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作到:对考试结具体的分析指导的运用;二是对于成绩的评定与处理,进一步推行等级制,并利用有针对性的评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不断改进;三是考试结果的反馈要以激励为主,除告诉学生考试成绩外,还应给学生激励性的评语以赞赏的语言鼓励学生的成绩与进步,以关怀的态度指出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坚决杜绝以任何借口公开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队这样一种严重损害学生心理发展的错误做法。四是采取多种形式将考试结果向家长反馈,通过沟通与交流,共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改进学习。⑹改革毕业考试、升学考试和招生制度,将升学考试成绩和平时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8、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评价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以来,它的发展经历了哪四个时期?

答: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测验时期,评价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建构时期。

9、教研组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应发挥哪些作用?

答:教研组要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和评价理论的学习和交流。可以系统设计学习主题,确定相关的理论学习内容与任务,按一定的时间周期,组织课堂教学评价专题学习活动,引领教师自学,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在教研组内交流探讨,按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去撰写教学案例、反思、教例、备课,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目的。

10、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遵循哪三大步骤?

答:即确定教学目标的类型,分析教学目标的水平,陈述具体行为目标。

11、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答:1、目标性策略,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始终指向教育目标与评价目的。2、全面性策略,在评价时,全面评价所有教育目标达标情况。3、及时反馈策略,评价的结果用适当的方法及时反馈给学生,并及时组织纠正,使学生的学习始终指向教育目标。4、激励性策略,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使评价形成“成功——绩效——激励”的成就动机。5、自主性与发展性策略。使学生了解教育目标,学会自我评价,对学习状态进行自我调控6、评价服务教育策略。通过研究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策略和方法,使评价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2、语文教育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陶冶情操(思想,道德,情感,审美)传授知识(语、修,逻,文)培养能力(听、说,读,写)发展智力(分析,综合,想象,创造)提高学力(动机,意志,方法,习惯)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均衡而个性地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有序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3、行为目标陈述有哪两类基本方式?

答: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

14、发展性教师评价主要有哪些特征

答:⑴、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取向。教育观念与教育教学行为与时俱进,并内化为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教育思想。⑵、具有自主性和超前性。不断学习,能预测教育的发展趋势。⑶、具有独特发展个性和风格。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⑷、具有评价结果多元认同性。评价结果得到领导、学生、同行和社会的认同。⑸、具有可持续进取的开放性。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教育教学,形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风格。

15、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16、语文教育有哪三个方面特色?

答:“简约化、民族化、现代化“。简约化:突出语文基本功教学;所谓“民族化”,首先应该表现在对传统母语教学经验的继承上;着眼于对民族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的继承;现代化:注入与时代相适应的观念和意识。

17、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答:共有五条原则:体现发展性评价的原则、突出全面性评价的原则、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原则、重视合作性评价的呀、实行多样性评价的呀。

18、语文试题评价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教育价值;应用意识,试题创新;试题难度;试题效度;试题素材的选择;试卷结构;试卷规范;学科特点。

19、课堂教学评价应做到转变哪七种意识?

答:要转变以下七种意识:①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树立目标意识;②由同意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③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④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⑤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树立反馈意识;⑥由居高临下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⑦由教学模式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

20、当前课程发展的趋势怎样?

答:1、强调课程的人性化。2、力求课程的生活化。3、注重课程的整合化。4、采行课程的弹性化。

 

2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原则性的评价建议?

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22、学生的学习状态主要有哪几种?

答:包括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思维活动的状态、思考的程度、学习的注意力等。

23、评价主要有哪五种功能?

答:管理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动机激发功能、诊断功能。

24、当前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一、缺乏严格的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使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严重的盲目性。二、缺乏当代学习论的理论指导,使语文教学教学目标的设计难以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三、教学目标的阐述主宾混淆、用语含混,使语文教学目标难以付之课堂实践,并在客观上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教学检测盲目性。

25、语文学科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答:观察评价、记录评价、书面交流评价、访谈或座谈评价、建立学习过程评价调查反馈制度。

27、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1、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不只是甄别和评比2、注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3、评价目标、内容、方法的多元性4、在关注共性的基础上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5、以质性评价整量化评价6、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以体现评价过程的开放、平等、民主、协商等特点;7、强调评比问题的真实性和情景性。

29、评价主要有哪五种功能?:管理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动机激发功能、诊断功能

30、语文学科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了解教学状态,促进学生的发展。减少学生学习压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1、评课应遵循哪些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坦率诚恳原则、兼顾整体原则、激励性原则、差异性原则。

32、新课程评价倡导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教师应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一)、帮助学生确立自主评价的目标(二)、帮助学生明了自主评价的内容(三)、帮助学生探究自主评价的方法(四)、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五)、引导学生学习后的自主评价

三、辨析题

1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还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正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也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这就表明,“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应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为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开放教育,更应采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动学习方式,说到底,就是研究性学习。

2 有人认为教材都让学生自学探究,大部分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那么教师可以 “下岗”了,你认为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或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放弃教师的责任。提倡自主学习也不等于要学生自我孤立地学习,自主学习更不排斥他人的合作、帮助。当然,这里的帮助不等于代替,重在引导、提示,指引方法,并不是直接告诉他解决问题的答案,最终还需要学习者经过自己的努力或同伴的“合作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因此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语文是母语教育的课程,母语学习需要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请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答:正确,理由自由发挥

 

4、考察课堂教学的唯一指标是:学生是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不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学生是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不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这只是考察课堂教学的第一指标。第二指标是:这堂课有没有思维梯度,有没有思想,学生参与的深入程度怎么样。

5、自学教材就是让学生自学,不需要教师去教。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第一、学生在自学时,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教师这时就有必要抓住学生的“模糊点”,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澄清,满足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知其所以然”。第二、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但教材由于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示,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引领学生在借鉴教材的基础上,大胆思考,勇于质疑,举一而反三。第三、学生在自学时往往满足于对教材问题的解决,而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优劣缺少评价,这就有必要及时引领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优劣加以反思。

6、把作业或考试成绩由百分制改成等级制就是质性评价。请判断正误,并谈谈你的理由。

答:错误。所谓质性评价包含两层意思:采用质的方法开展评定活动,以及指向学生学习特性的质的评估。质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以及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评定内容侧重对知识的深层理解,问题比较开放或为非结构的,甚至难以找到标准答案。质性评价要求学生、教师、家长和同学共同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法是动态的,多元的和情境化的。

7、考察课堂教学的唯一指标是:学生是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不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答:错误。考察课堂教学有两个指标:一、学生是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不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二、这堂课有没有思维梯度,有没有思想,学生参与的深入程度怎样。

8、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请判断正误,并谈谈你的理由。

错误。对科学的顶礼膜拜,使人盲目认为量化就是客观、科学、严谨的代名词,于是追求客观化、量化曾经是各国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今天,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化的方式描述、评定一个人的发展状况时则表现出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特点,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和丰富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被涡灭在抽象的数据中。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有差别,这就要求评价标准和方法也是多样的,才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这正如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里所说:“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9、一些教师把评价改革等同于考试改革,认为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 方式的改革。你认同这种看法吗?

不同意。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考试只是评价的一种方法,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更为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过程,需要借助其他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收集反映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过程与状况的证据。目前的考试技术主要还是用来考核学生发展的结果,忽略了其发展的过程,因此考试改革本身无法等同于新课程中的评价改革。其实,评价和考试有着根本的区别。评价的非规范性极大地拓宽了评价的影响时空,不但有助于随时把握学生发展的状况,也有助于随时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考试及考试改革所不能替代的。作为评价的一种方法,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与评价改革相辅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新课程评价倡导“立足过程”的发展性评价,考试改革无论从其功能和价值上,还是考试内容、考试方式,以及考试结果的处理方面,也都体现着相同的评价理念和工作思路,表现在考试作为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需要和其他评价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见,评价改革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考试改革,但考试改革是评价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10、有人认为教材都让学生自学探究,大部分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那么教师可以 “下岗”了,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原因一引领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课本为什么这样说?”在自学教材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并不能很到位地理解某些知识,这就有必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针对性地探究澄清,引领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原因二引领学生举其一而反其三:“有没有不同的见解?”由于学生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但教材由于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示,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教材想法的基础上,大胆思考,勇于质疑教材,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原因三在自学中进行策略反思:“你认为哪一种想法更好?” 在自学教材时,由于学生往往满足于对教材问题的解决,而对解决的策略的优劣缺少评价,这就有必要及时引领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优劣加以反思。

11.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在评价活动中具有核心地位和作用。请判断正误,并说说理由。(自由发挥)

12、现在,无错误原则开始被老师们接受,学生在学习中有了错误还需要纠正吗?

答案:如今,我们都认识到肯定性评价能激励、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和求知的欲望,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重要的作用。但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告诉我们,必要的指正、批判和挫折在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也是不可少的。教师对非智力因素引起的错误不能视而不见,任其发展,而应该及时指出,运用适当的评价手段,对症下药;而对于智力因素的错误,可以通过指瑕、指正使其完美。

15、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评价要采用多种方式,过程评价要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要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你是怎么认为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是杠杆,具有导向作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探讨如何改革语文评价办法,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的发展,已摆在了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

按照语文课程评价的新理念,我们必须开放地、多元地(多角度)地、多层次地来系统地认识和整理语文课堂评价的内容。其基本内容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和语文学习结果性评价,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又包括学习态度(情感、行为参与、主动性等)、学习方式与方法、学习习惯、互动交往等;语文学习结果性评价指的是语文素养(语言积累与运用、语感培养、语文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健康人格与审美情趣)的达成状态。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处理、对学习环境的营造、对自己角色的把握、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师的基本素质。

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应该是评价一堂语文课的主体内容。学生学习的形式、学习过程、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效果是评价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核心内容。在学习形式方面,看学生是否都改变了以往那种被动、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看学生是否能采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对话交流、拓展创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方面,看学生是否全员、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小组合作讨论活动,师生、生生交流活动、质疑探究答疑活动。在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重点从兴趣、思维、探索、个性、协作、习惯几方面进行评价。对于学习效果,则从三个维度的目标进行评价。首先看知识增长了吗?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语言积累与语感培养)达到了吗?学会了吗?再看能力目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某方面的语文能力能力得到增强了吗?得到发展了吗?情感方面,看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审美情趣得到培养了吗?某方面的情感增强了吗?人文素养提升了吗?学习兴趣提高了吗?爱学了吗?

对于每一方面内容的评价,只提供参考评价要求,不能逐一比照,只要教师的角色定位、学习内容的处理、课堂营造、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可;只要学生学习的形式灵活、善于学习、素质得到发展即可。为了促进民主、和谐,自主、协作,开放、多元的语文课堂模式的建构,评价应该灵活,应该根据不同学段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客观评价,应该以定性的案例分析为主,同时辅以定量的评分的形式。

 

16、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评价应体观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2)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3)保护学生自尊与自主;(4)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5)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6)突出学生发展的过程;(7)贯穿日常活动;(8)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评价观突出了的学生的主体地位,现结合自己实际体会,谈你的看法:(1)语文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综合素质来说,作文应该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一个毕业生到社会上,人家首先看你会不会提出和分析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拿出自己的办法来,而且你的办法还要与众不同,你还得用语言去说服人家,这时口头和书面语言就成了关键。(2)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的智能存在于多个方面,那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也应由单一的关注学业成绩拓展到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更多的自由度,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表露,多方面的才能也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时,要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看重学生的优势智能,用多元指标来综合评价学生,真正指导与促进学生的发展。(3)保护学生自尊与自主。就是强调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强调学生的自我意识,把评价作为自身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4)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语文教学评价必须体现出尊重、关爱,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学生无疑既是被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主体。如在学期结束前,组织进行“老师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这学期的我”、“爸爸妈妈心中的我”和“明天的我”的评价,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5)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如上课开始,老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的创设还有很多种途径,只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努力营造不同的课堂环境,就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6)突出学生发展的过程。根据发展性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进程进行评价解释,使学生在发展性评价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使之不断积淀、发展、优化其自我素质结构。强调评价者始终在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氛中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用辩证的观点、发展性思想对待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例如:当学生写完字后,让他在自己认为满意的字下面画红线进行自我评价。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写一两句简单的评语,在这样的自我评价中,学生会为欣赏到自己的成功而倍感自信,会为自己的不足而反思。(7)贯穿日常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例如,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我就在课前三分钟请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发表看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还能从中看出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能力,效果还不错。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很多方式。(8)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建议都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思想。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应具备正确的评价取向,即必须以学生终身的、全面的发展为根本。语文教师要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才能实现新课改的要求。

17、肯定性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不能批评学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论述。

答:虽然肯定性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必要的指正、批评和挫折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也是不可少的。对于一些非智力因素引起的错误,如懒惰、粗心等,不能任其发展,应该及时指出,运用适当的评价手段,对症下“药”;对于智力因素的错误,可以通过指瑕、指正等使七完善完美。

18、你认为对教师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职业道德的崇高性2、尊重学生的人文性3、教学素质的综合性4、教学理念的前瞻性5、教学方法有效性6、教学工作的创造性。

 

19、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成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知识与情感交流的“信箱”,作业批改不再是一重评判,而是一种对话。请结合实际,加以简要论述。(自己发挥)

20、要想成功推行成长记录袋评价,你认为哪些要素是首先应考虑的?

答:⑴、装什么?成长记录袋内装的应该是学生认为最能反映他的学习成就的实物材料。⑵、谁来装?成长记录袋的材料由学生自主决定装什么或不装什么。如果学生愿意把不太好的作品甚至失误装进去作为教训,教师应加以鼓励。⑶、怎么用?成长记录袋的保管:可以由学生自己保管,也可以由教师统一保管。具体用法:学生自己经常观看、调换作品,由此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定期让学生带回家,请家长观看、评价。可在期中和期末进行展览,同学互相观摩。学期结束,教师可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封面上写上评语,发给学生带回家,这是一张重要的“学习成绩报告单”。

四、观点论述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纲要把学习方式改变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经过专家慎重论证的。叙述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语文课堂教学要获得高效,就必须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目前在一些课堂中存在的 单一、他主、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是传统语文评价的软肋,对此你有什么好的想法与建议?

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习主体,是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回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教“的问题也不难,要点有两个:一是教师真心实意的身教,二是创造机会让学习者尝试从教师身教中体会到的认识。其实,教育最核心的要求,不外是让学习主体有可能实现主动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如此,知识、能力教育亦如此。

3、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开展学习评价?

答案:一.注重阶段评价与整体评价的结合;二. 注重形成评价与终结评价的结合;三.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有待讨论)

4、肯定性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不能批评学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论述。(冬娇重复)

答案: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如今,我们都意识到肯定性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告诉我们,必要的指正、批评和挫折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如今很多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弱。相反,他们会很乐意、很坦然地接受来自教师、同学及其他年龄段人的善意的批评、指正、指瑕。教师对于因非智力因素引起的错误,不能视而不见,任其发展,而应该及时指出,运用适当的评价手段,对症下“药”;而对于智力因素的错误,可以通过指瑕、指正等使其完善或完美。

 

 

 

 

 

 

 

 

 

 

5、作者的表现意图、编者的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接受意向,应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最大程度趋于一致。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是一种“对话”,这种对话实质上是阅读的主体——学生的能动性参与行为,即积极参与对文章意义的理解和建构。这种对话是富于个性的,每个学生以其独特的感受和经验参与对话,以自己的感情需求和阅读经验对文章的意义世界作深层性的开拓、补充和创造,对文章的“空白”加以想象和拓展。在这个对话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桥梁。教师和学生作为成人与成长中的一代,在沟通中进行心灵的碰撞,从中找到发现世界、发现自我乃至相互发现的契机。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的共同体,他们通过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可以实现各自的自我超越。因此,教师的责任是引导、指导、帮助学生进入作品的世界中去。

6、谈成长记录袋的特点和优势。

(一) 成长记录袋特点

1、成长记录袋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

2、学生成长记录袋里的内容与某一时期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相一致

3、学生可以自己决定放入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4、成长记录袋的评价不是给予好与不好的结论,而是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和改变的事件。

成长记录袋应用优势

1、能够反映儿童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信息。

2、将学生认为最满意、最喜爱或重要的作品装进成长记录袋,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与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有利于进一步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3、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特点与水平的教学与指导。

7、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很多,你认为主要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评价一堂语文课?

答案:语文课堂评价六要素:教学目标具体要求1.目标明确、集中;2.目标恰当;3.目标具体。教学内容:1.知识的传授要正确、系统、连贯、熟练;2.技能及能力的训练要严格、得法;3.思想道德要自然渗透;4.陶冶审美情操要内化。教学过程:1.整体性2.合理性。教学方法:1.教法的正确选择与运用;2.教学辅助的恰当使用。教学能力:1.教案2.语言3.教态4.板书。教学效果:1.完成教学任务2.教学效率高。

8、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评价要采用多种方式,过程评价要与结果评价相结,定量评价要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你是怎么认为的,请谈谈你的看法。(菊芬重复)

答案:促进教师成长1. 过程评价要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传统评价模式只是在教育结束时,对教师的教育活动与效果进行“一锤定音”式的评价,往往只有目标评价而无过程评价,只有选拔性功能而无发展性功能。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应该将过程评价要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也成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2. 定量评价要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不要只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量化标准,教师的教学态度、实践能力、合作态度、研究水平等很难量化评价,这就需要采用观察积累、定性描述,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据此描绘教师的发展态势。

促进学生发展  1. 过程评价要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在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中,强调评价学生既要有客观性,又要有鼓励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信心,哪怕暂时的退步也要把它看成进步的起点。只有这样的评价才会给学生带来不断上进的勇气。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真正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重视过程评价要与结果评价。2. 定量评价要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在评价中,我们要求定量评价要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尤其是重视定性评价。倡导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档案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在定量评价要与定性评价中体现互动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五、案例分析

1、下面是教师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

教师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

说明:评分100分为满分,A档评分为14-15分,B档评分为12-13分,C档评分为9-11分。不必完全按档评分,可在评档基础上酌情评分。

(1)       你认为这张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与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有何区别?(5)

答: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本人的学识是最重要的。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以及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经验丰富的教师能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既费时又费力,效果还不好,这是因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而教学方案的好坏,教学策略的优略,是靠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判断。这种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更多地集中于对教师所传授知识接受的数量有多少,掌握程度的深浅等为标准。而上面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评价对象从教师转到了学生,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也要评价教师,所以评价的标准也相应转变成了教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情境,是否能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合作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

(2)你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现了新课程下课堂评价的哪些特点?(5分)

答: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现了新课程下课堂评价的特点:①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呵护学生的自信心。②教师要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意从多角度来评价学生,观察和接纳学生,特别要有意识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③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④教师要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参与学生的学习,分享学习的乐趣。在观察倾听和交流中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⑤评价要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并且,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要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2、下面是某一学校“集体备课”的要求:1、每备课组按单元或专题分配到每个人并形成电子备课稿,统一存放校园网“集体备课”专栏中。2、电子文稿原则上包括:复习导入(5分钟)讲授新课(25分钟)深化训练(10分钟)3每位教师每周按进度按时完成自备教案。

⑴、你认为学校关于集体备课要求合理吗?

⑵、你认为“集体备课”有哪些优劣?怎样整合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较好?

答:⑴、不合理。其一、集体备课的目的不是替代备课,本质是通过共享的形式,把一些多余的时间减掉,让大家以更有效的形式进行自我提高。集体备课需有一个合作讨论并修正的过程。其二、教无定法,把每堂课都定为三步教学复习导入(5分钟)讲授新课(25分钟)深化训练(10分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⑵、集体备课的优点:通过共享的形式,把一些多余的时间减掉,让大家在集体讨论中把个人的智慧变成集体的智慧。劣处:促使一些懒惰的成员的投入不够,把集体备课变成替代备课。

集体共创:集体讨论教学目标、教材情况,重点难点,教学进度,由一人主备,集体讨论并修正,个人加减:每位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班级情况实际及个人特点,适当增删,补充,调整;反思互补:教后写下经验总结或成败得失、存在问题及得出的解决方法,将信息拿回到备课组共同分析,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以提炼和升华。

3、下面是教师课堂观察评价表

⑴、你认为这张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与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有何区别?

⑵、你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现了新课程下课堂评价的哪些特点?

答:⑴、传统的评价是:指导评价的思想,突出一个教字,教育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重难点在何处等。而这张评价表,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强调以学论教,突显教育评价的发展功能,强调评价主题的互动和参与。

⑵、体现了新课程下的发展性评价观,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探究和思考的过程等,关注学生的学,从而评价教学的成败。关注教师的行为,关注教师如何引领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看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探究、发现知识,教师如何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如何激发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等,来评价课堂行为对学生“学”的价值。此评价表符合“以学论教,以教促进学”的新课程评价宗旨。

4、某校对学生学习评价进行改革,引进了“学习过程分”评价,以下是该校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标准

⑴、你认为该评价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的哪些趋势?

⑵、你对该评价还有哪些看法?

答:⑴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应该是一种发展性学生评价,是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诚挚帮助,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终目的的评价。其评价表体现了:评价形式的开放、多样性。——实行全员评价,除用教师评价外,增加学生自评与互评想结合的群体形成性评价和学生所作的个体补偿性评价。评价内容的开放、多元化——实现全人评价。把评价的视野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扩展到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和情感状态等领域,做到知、情、意、行综合评价,实现“全人”评价。评价时空的开放、多元化——实现全程评价。“全程”的特性是辐射性,也就是以课堂为中心,时间上向前后辐射,空间上向课外、社会、家庭辐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进行学习的意识能力。

⑵、答题时各人自由发挥。

5、《愚公移山》的多元化解读这一案例描述的课堂教学该作怎样的评价?

答:如果单从课堂的生动性、课堂中思维的活跃性和学生主题意识养成等方面来评价,这个片段显然是十分精彩的,它不断引申、迁移,实现了思维拓展的最大化。然而,站在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这节课中存在着许多值得认真反思的内容:

首先,文本的多元解读,体现的应该是一种学生认知能力的建构。从上面列举的课堂操作过程来看,这一系列师生活动中,教师的引领,始终带有一种鲜明的指向性,这里的多元仍然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中进行了“过滤”,其实质已偏离了多元解读的本质。

其次,文本的多元解读,体现的是当下的人们对消除文本“伪圣化”,还文本以纯文学身份的一种追求,但对待文本,总是要结合当时的特定社会背景来进行解读的。从这节课的操作看,教师显然存在有意引导学生用现代的标准去衡量过去、品评历史。这种解读,由于结尾的出乎意料,课堂上确实能活跃气氛,然而,学生在这样的解读中,却丧失了对经典作品中凝聚的人类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辨证扬弃,局限在迎合老师的暗示,天马行空地任意曲解中。

第三、解读文本,还存在着对古代文化中凝聚的思想道德精髓的吸收问题。由于历史和科学的局限,经典性文本是难免精华和糟粕并存。对此,教育的功能定位,应该是立足于指导学生多元解读。而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走向彻底否定经典文本,这就由反对“伪圣化”走向了彻底虚无化的另一个极端。《愚公移山》作文经典文章,教师不去挖掘、鉴赏民族精神,反而让学生从中发现所谓的人格缺陷,甚至概括出人格的丑陋,这种极端的解读方式,其危害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幼稚嫩大脑中那可怜的价值取向,如此的课堂精彩,在新课改中应该拒绝。

6、看下面“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表”,问:你对这份“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表”是怎样理解的?

答:它是行为目标陈述的两类基本方式之一。它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须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

7、下面提供了一个作业案例,请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加以评析。

演课本剧

对于故事情节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如,话剧《陈毅市长》的预习清单如下:①由课代表主持,推选或自荐几位导演,并由其“组阁”……这项作业很花工夫,但学生很……(答案自己发挥)

8、下面是某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请作一分析。

社戏探美

答案:这堂课展示了一种良好的课堂状态,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机会,给长了时间。给学生自渎、自学、自练、自我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规律,逐步使他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腾出时间去观察学生问题解决的进度与差异度,以根据需要给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在这堂课中有学生发问的声音、讨论的声音、思想的声音、研究的声音。

 

 

 

9.你对以下这个案例所描绘的课堂教学作怎样的评价?

接纳学生的“异口同声”

 答案:•肯定:第一,这节课非常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第二,较好地发挥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教师非常出色地表现出非凡的教育机智。第四,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了思想教育。

 

     •讨论:从案例来看,教师没有真的接纳了学生的“异口异声”。听到一句“好色”的回答,教师做出了自以为正确的选择。于是,教师尽情施展“教育机智”,弄得学生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在教师的“因势利导”下,学生一会儿“异口同声”,一会儿“众口一词”。看得出,执教者非常满意、欣赏自己的做法。他充分地显示了自己的高明,成为课堂上最大的也是惟一的赢家。教师成了单向的施教者,一味地“传道、授业、解惑”。教学实际上成了教师“教学生学”,压根儿就没有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交往的迹象,丝毫也体现不出把教学看作是一种“互教互学”过程的意识;不是师生合作以推动教学过程的开展,而是学生配合老师完成其预设的教学目标。执教者为什么对这个回答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很明显,这个回答扰乱了课堂秩序,使本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语文课无法继续这样进行了。以明明白白地完成既定的预设的教学任务为己任,教师自然就希望时时伴随着良好的课堂纪律、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师最理想的境界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不利于既定教学任务完成的话不说,不利于既定教学任务完成的事不做。你看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在同学们众口一词地回答“不公平”面前,肯定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终于“惭愧地低下了头”,以至已经是课后了,老师找到他,他仍然“惭愧”着。这个学生还表示让老师“看他以后的行动”,看什么行动?那恐怕就是再也不乱说乱动了,他一定接受教训了,要说老师希望说的、老师喜欢听的话。出现这种情况(所谓“‘好色’风波”)该怎么办?观念的不同,其本能的或者说自然而然的反应就不一样。你既可以认定这是学生的“不怀好意”的捣乱,也可以认为学生思想很活跃、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很融洽;你既可以凭着自己的“教育机智”使学生“口服心服”,以后不再犯此错误,也可以索性就让学生讨论:这是不是“好色”,甚至进行一次“正方”、“反方”的辨论…… 

10、下面是一个作业案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加以评析。

生活型作业

 答案:作业的评价活动并非只有批改一种,我们完全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作业评价,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或许还可以从学生的情感迸发中得到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这种作业关注孩子课业和情意的共同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形式单一、方式单一、功能单一,冷冰冰的作业方式,尊重儿童的天性,顺应儿童的学习规律,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多需求设计作业,拓展了作业的内涵,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沟通孩子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为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的平台,注重孩子的主动实践、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与合理表现,让作业更富人情味,让学习充满童趣,使孩子在作业中释放自我潜能,开发多元智能,体验学习的愉悦和自信,获得个性的和谐发展。这种充分顾及学生态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阅读心理的独特性的命题,应该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极有裨益的。

11、下面是一位语文教师教案中关于教学目标的陈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记叙的详略。

(2)提高学生在写作中适当安排详略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真挚的父爱。

(1)你认为此教学目标陈述存在哪些问题?(5分)

(2)你认为语文教学目标陈述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此教学目标陈述存在问题: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我认为语文教学目标陈述应注意:1、行为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3、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行为目标陈述方式、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行为目标陈述方式。4、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5、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6、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12、根据以下五方面的作业训练,请你作简单分析。(《皇帝的新装》)    自己分析

 

13、下面提供了一个作业案例,请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加以评析。(主题型作业)

所谓主题性作业,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以作业为载体的学习活动。它把学生作业活动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并强调要在一定情境中完成,它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旨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它又被人称为“长期性作业”。上海市极力推广的“研究型课程”或“研究性学习”,其实是主题性作业的另一种提法。

文章评论
  • 1. 评:新课程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 2006-12-15 17:22, 邓桂琴 很好!谢谢您。
  • 2. 评:新课程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 2006-12-15 19:32, 邓桂琴 这些日子,认识了英俊、潇洒、很有灵气,充满智慧的张老师,与张老师有过几次交流。我已经知道:他是海南省美术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的秘书长。我很想写写张老师,因为他善解人意;因为他与我萍水相逢,真诚关怀;因为他的才气而感染着我,因为他乐于助人感动着我,因为他不计较工作时间,不计较报酬而积极支持帮助我出书设计书封面。这些日子,我们要应付学生毕业考教学工作,还有下旬的教师培训考核----总之,那做不完的事情时时在困扰着我很难喘气,我现在还没有时间提笔。只好在这里遥祝张老师工作顺利!谢谢!

  • 3. 评:新课程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 2007-06-03 21:11, 1441 我这次终于到老师的网站来了。谢谢老师~
发表评论
标题: 姓名:  网址: 内容:  
07高中义务教育课程简报素材及编辑 07高中义务教育课程教育理论及文章 《教师成长》研修文章 《学生学习》研修文章 《课堂教学》研修文章 《综合实践》研修文章 《高中课程》研修文章 《义务课程》研修文章 《高中美术》研修文章 2005~07教育部远修班级学员管理 2003~07年师范毕业生竟岗面笔试 YSSK 高林文化网 历史文化 今日人文 旅游开发 YSSK 博客和播客 我的博客 我的播客 我家小女 我的博友 我的画友 1.YSSK个人网页 1.1 YSSK教育研究网 研训信息 新华通讯 视听校园 1.2 YSSK创作展览网 国展作品 > 省展作品 > 专题展览 美协学联 海南美协 油艺文件 青协管理 我的摄影 > 1.3 YSSK规划设计网 校园规划 文明生态 规划设计 策划制作 展示设计 > 完成项目 2. YSSK专业拓展 2.1 YSSK 我的专家 2.2 YSSK 我的画论 2.3 YSSK 读书时空 政论史书 案例研究 教育原理 阅读交流 阳光赛埔 2.4 YSSK 教研课题 班级管理 教学设计 3. YSSK项目教研 3.1 YSSK 网络教研 综合实践 > 南京教研 > 3.2 研训管理 3.3 信息管理 3.4 GAC教育 4. YSSK培训讲义 4.1 YSSK 菜单培训 4.2 YSSK 教育技术 4.3 YSSK 未来教育 4.4 YSSK 全员培训 《新理念》培训 《新课程》培训 《新技术》培训 《师德论》培训 5. YSSK教学讲义 课件下载 5.1 YSSK 师范教育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5.2 YSSK 高中教育 高中课改 >   模块教学 职业教育 > 5.3 YSSK 基础教育 初中研训 小学研训 儿童美术 一线风采 基教调查 5.4 YSSK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 调研风采 6. YSSK交流时空 6.1 争鸣文化 6.2 本土文化 6.3 师生交流 2006年最优秀的博客 存档 2007年09月 (29) 2007年08月 (65) 2007年07月 (35) 2007年06月 (42) 2007年05月 (69) 2007年04月 (58) 2007年03月 (27) 2007年02月 (27) 2007年01月 (23) 2006年12月 (37) 2006年11月 (58) 2006年10月 (46) 2006年09月 (26) 2006年08月 (120) 2006年07月 (67) 2006年06月 (58) 2006年05月 (62) 2006年04月 (52) 2006年03月 (29) 2006年02月 (61) 2006年01月 (9) 2005年12月 (45) 2005年11月 (42) 2005年10月 (34) 2005年09月 (80) 2005年08月 (78) 2005年05月 (1)   1,276 篇文章 | 7 篇收藏 | 3,220 条评论 | 44 条引用 Copyright (c) 张昌赋. (页面访问: 1,071,268)
注意: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对于博客中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