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第一代中国网民(四)--杭州何一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4:30:13
网络前传:寻访第一代中国网民(四)--杭州何一兵(附图)

http://edu.sina.com.cn 2000/05/31  新周刊

  杭州何一兵:当时报纸上称Internet为"因特奈特"

 

何一兵的中国黄页赚了3000多万元

 

  1994:建了TCP协议Internet

  1995:在美国注册chinapages.com

  2000:建易创网站

  我是杭州人,读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学校,说到中国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我绝对称得上是一个见证人。

  1994年,对很多中国人而言Internet还只是一些陌生的字母组合,我那时在一个国家实验室里做集成电路设计,当时已经建了一个小型的TCP协议Internet网,目的是为了软件的资源共享,并通过网络发送伊妹儿。这一年我还去了趟新加坡,在那里学习工作,都是用伊妹儿与同事交流,因此对互联网特别感冒。

  11月份回到杭州,认识了杭州电子工学院的一个外教,外教在美国的一个亲戚搞了一个软件--自动生产主页的"烘培鸡",现在说起来很幼稚,但当时在美国也是先驱。当时即便在美国要找一本因特网的书也很难,我还没有接触过3W,也没有接触过WAP技术,便千方百计从美国找了一本关于HTML语言的书从美国带回来。

  1995年4月,我与马云(现在的Alibaba.com的CEO)东挪西借凑了10万元钱,决定在美国注册一个.com域名chinapages.com,当时.com在全世界都不超过3000个,China.com等还都没有露面,瀛海威张树新比他们还要晚一点,差不多在年底才冒出来。即便是今天如日中天的YAHOO!也不过比他们早两三个月而已。

  中国第一个涉足电子商务的"中国黄页"便如此诞生了,当时我手里的所有资产只有10万元,赚钱是首当其冲的大事。因此我的目标定位很简单,也很明确,就是要依靠网络来赚钱,于是,我将"中国黄页"的立足点放在替外企服务上,立志做一个中国式的烘培鸡网站,替外向型企业做网页,并放到"中国黄页"上发布。

  我的这种原始的电子商务模式今天被称之为B2B概念,被媒体们炒作得路人皆知,但在当时却无疑是天方夜谭式的神话。那时候发展电子商务有两个障碍:一个是电脑的普及率相当低,人们对网络几乎没有概念;另一个障碍是网络上90%以上都是英文信息,不像现在中文平台这么多。

  当时报纸上称Internet为"因特奈特",中央电视台采访我的时候是从信息高速公路的角度切入。因此,我和我的同事者简直就像是一群布道者,大概花费一星期的唇舌也不一定能接到一个业务,如果接到一幅网页设计的活,还得先把客户的要求在杭州画好设计稿,然后寄到美国制作好再上传到网络,如果要浏览网页,他们须打长话到上海,然后从上海的接口接收信息到杭州,一帧简单的网页往往要花上一两个小时才能下载完。

  经5年忙活,我的"中国黄页"开创了许多个第一,诸如"中国第一笔网上成交的贸易业务"、"中国第一个网上体育俱乐部"、"中国第一个上网的电视台"、"中国第一个省政府上网工程"……截止到目前,"中国黄页"已经赚到了3000多万元。

  "中国黄页"就像一个地面部队,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在攻,目前为鲁北化工、无锡小天鹅、吉林吉发、江苏森达等1600多家大中型企业制作、维护网页,这是"圈地"的成功。

  今年3月,我下了一着新棋:易创(ECTrade.com)--为商人搭建创业和开展全球贸易的个人商务平台,我打出的牌是"全心全意为商人服务",口号是"轻松上网,成功创业",倡导个人商务办公室。我的理念是"应用为王",为商人提供大量的应用工具,吸引他到网上易创来上班。将上网商人变成网络商人。

  今天的互联网发展,与1995年相比不啻是天壤之别,我常常对自己说要面壁一个星期,然后再来对网络进行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