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出海抄底需谨慎 抄底更需关注人才引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06:08
http://www.jrj.com    2008年11月20日 18:18     新闻晚报
【字体:  】【页面调色版  】TopView免费解套:010-58325082
王毅鹏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决定,解散在俄罗斯成立的合资公司。2008年11月17日,长城汽车公告称,在目前全球经济状况下滑的情况下,由于公司向俄罗斯商务部申请税务优惠未能通过,因此决定解散长城阿拉布加汽车开放式股份公司。无疑,长城汽车在俄罗斯的受阻为目前喧嚣乘上的“中国汽车抄底全球车市”之说浇了一大盆冷水。
美车企热盼投资客
目前,美国金融海啸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江湖大乱,金融巨鳄血流成河。而上月底以来,一些美国制造业企业甚至无法获得隔夜融资,说明因为流动性减少和消费信心受重创,已经使得金融危机扩散至实体经济领域。汽车业的持续严重低迷正是实体经济受侵蚀的象征。
虽未一剑封喉,但底特律三巨头已经脚步凌乱,疲于奔命,破产近在旦夕,兼并重组已无可避免。美国汽车巨头开始到处兜售他们的某些品牌,以换取更多的资金来拯救自己的经营困难。通用明确出售悍马,传闻福特出售马自达或者沃尔沃,克莱斯勒或者要出售自己。
于是,接近华尔街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和咨询公司们纷纷抛出了“抄底美国汽车业”论。普华永道中国企业融资与并购主管合伙人谢韬指出,对中国企业而言,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的内在价值远超过其目前在市场上的估值。目前正是中国资本抄底美国汽车制造业的绝佳时机。
这些汽车巨头,一旦陷入泥潭了。谁来伸出援手呢?有着汽车大国冲动的中国汽车界,也许就有一些企业开始考虑某些可能的收购行动。
抄底美车企要谨慎
“中国企业收购美国汽车业,并不能解决美国汽车企业的现有问题。我们根本不能有效地降低其成本。 ”一著名投资机构的分析师指出,“拖累美国汽车企业的关键问题是劳工成本。在美国强大工会的作用下,工人的福利太高,导致企业的成本压力较大,因而无法和日系汽车企业竞争。 ”
面对国际汽车巨头的“忽悠”,国务院发展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钱平凡反问,“中国汽车企业多由合资公司构成,谁会去抄美国汽车巨头的底呢?合资方会允许他们抄底吗?他们有必要去抄底吗?至于民营汽车企业,他们有实力去抄底吗? ”
钱平凡此言也反映了多数中国汽车企业的想法。一位汽车业高层对此也大摇其头:与其它新兴产业相比,汽车业所耗的资本很大,但所能编造的故事却不足以诱惑投资者。
国内需求才是王道
事实上,美国汽车巨头,出售自己的某些品牌,并不是希望帮助收购方能够获得核心技术,他们只是看中收购者手中的货币。而他们选择卖出的,也必然是那些在他们看来没有太多市场前途的品牌或者资产。
汽车行业评论员张志勇指出,美国汽车巨头绝不是慈善家。因此,中国的收购行动,或者抄底必须谨慎。不仅要考虑被收购资产的可持续发展性,还要考虑自己的国际管理经验与实力。假如没有相应的管理经验,那么收购来的就不是正资产,而成为管理负担。
汽车评论人贾新光也认为:“还没有那么大实力收购美国汽车巨头,轻举妄动就是‘蛇吞象’。 ”多数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也认为,汽车的最大市场仍在国内,特别是二三级车市将加速启动,这也将是国内车企的最大机会。
我国国内市场巨大,有着较大的回旋余地,市场流动性也比较充裕,只要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结构,不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内需,中国经济就有着持续增长的较大潜力。农村市场,将在未来成为拉动中国内需和保持经济平衡健康发展核心。
业内人士认为,内需市场将为国内车企带来新的机会。在受到冲击的中国汽车市场,经过2009年的调整,2010年有可能出现回暖迹像,而北美市场将需要更长的修复周期。国内二三级市场将成为竞争的新焦点。根据有关信息,中西部省份今年上半年轿车上牌量同比增长在30%-40%之上。
不如抄人才的底
张志勇认为,“抄底应该换一个角度。”他透露,美国汽车陷入泥潭的同时,欧洲、日本的同行的日子也不好过,许多拥有技术与经验的大批人员被裁掉,即使留在岗位的人,也有些惶惶不可终日。但是,这些人对中国企业有用。
说到底,所有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有了人才,还担心没有技术,没有管理?世界汽车巨头的生产、管理、技术就在这些人的记忆中。
张志勇认为,如果抄底,我们应该抄这些人的底。 “中国本土企业,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浪费在那些没有生命力的资产中,而应该潜心寻找那些最有经验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销售人才,把他们大批挖过到中国来工作。人才抄底,中国企业可以花费相对低廉的代价就能够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