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童年”在消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37:36
童年的概念是文艺复兴的伟大发明之一,也许是最具人性的发明。如今,成人和儿童在行为举止、语言习惯、处世态度和需求欲望,甚至身体外表上,越来越难以分辨。
没有童年的时代
希腊人把童年当做一个特别的年龄分类,却很少给它关注。希腊人流传下来的塑像中没有一尊是儿童的,对杀害婴儿的行为没有任何道德或法律上的约束。他们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学校,有演说家训练学校,有教认字和算术的小学,但在如何管教未成年人方面并不具备现代人认为是正常的同情心和理解。
罗马艺术表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年龄意识,包括未成年人和成长中的孩子的意识,这种艺术表现直到文艺复兴以后才在西方的艺术中再现。古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写过一篇探讨教育的文章,谴责同辈们在罗马贵族儿童面前所表现的无耻行为:说话过于自由,每个宴会都喧闹非凡,充斥着令人恶心的曲调,一些我们本应羞于提及的事物被呈现在儿童眼前。公元374年出现了第一部禁止杀害婴儿的法律,这是儿童需要保护、养育、接受教育并且免于知晓成人秘密的观念的延伸。
罗马人之后,所有这一切观念都烟消云散了。欧洲随后陷入所谓的愚昧黑暗时代。人的读写能力消失了,教育消失了,羞耻心消失了,随后童年跟着消失了。
当时的大人丝毫不避讳在儿童面前谈论性的问题,百无禁忌,粗俗的语言,淫秽的行为和场面,儿童无所不听,无所不见。绘画作品一概把儿童画做微型的成人,因为一个儿童一旦脱离尿布,他们马上就穿得像成人一样,符合他们各自的阶级身份。成人和儿童使用的语言也并无二致。当时大多数儿童并不去上学,多数离家去干低下的粗活或者当学徒。
童年的出现
印刷机的出现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符号世界,知识的传播环境明显地发生改变,在有读写能力和没有读写能力的人之间产生了明确的分界线。这意味着“文化人”诞生了,由此儿童便被留在了身后。未成年人必须通过学习识字,进入印刷排版的世界才能变成成人。
十六七世纪以后,童年的概念普遍被承认,儿童越来越成为受尊重的对象。他们需要与成人世界分离并受到保护,童年应该有特别的服装,已是约定俗成的事实。儿童的语言开始与成人话语有所区别。
社会要求儿童接受长期的正规的教育,父母演变成了监护人、看管人、保护者、养育者、惩罚者、品德和品位的仲裁者。社会开始收集内容丰富的秘密,不让儿童知道有关性关系的秘密,也包括有关金钱、暴力、疾病和死亡的秘密。
19世纪,英国穷人的孩子充当了英国这部大工业机器的燃料。1814年,英国第一次通过立法,偷盗儿童是可以提起起诉的罪行。但对于实际偷盗儿童或者把儿童卖给乞丐的行为,法律却没有任何惩罚,而且法律对儿童所犯下的罪行严惩不贷。
洛克认为,儿童是未成形的人,唯有通过识字、教育、理性、自我控制、羞耻感的培养,儿童才能改造成一个文明的成人。以卢梭的观点看来,儿童拥有与生俱来的坦率、理解、好奇、自发的能力,但这些能力被识字、教育、理性、自我控制和羞耻感湮没了。
弗洛伊德和约翰·杜威则认为,儿童作为小男生或者小女生的自我和个性必须通过培养加以保存,其自我控制、延迟的满足感、逻辑思维的能力必须被扩展,其生活的知识必须在成人的控制之下。同时,人们应理解儿童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儿童天真可爱、好奇、充满活力,这些都不应被扼杀,如果真被扼杀,则面临失去成熟的成年的危险。
童年的结束
20世纪50年代,电视在美国家庭中牢牢地扎下了根。通过电视,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区别童年和成年之间的界限的历史根基是如何和为何被破坏殆尽的。
识字文化最大的自相矛盾之处,就在于当识字文化使秘密广为人知的同时,也为获得秘密制造了障碍。人们必须通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有资格理解书本上更深奥的秘密。相比之下,电视是一种敞开大门的技术,不存在物质、经济、认知和想象力上的种种约束。6岁的儿童和60岁的成人具备同等资格来感受电视所提供的一切,于是,“成人化”的儿童正在兴起,“儿童化”的成人的现象也在日益严重起来。在电视时代,人生有三个阶段,一端是婴儿期,另一端是老年期,中间我们可以称之为“成人化的儿童”期。
来源:青年文摘绿版 作者: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