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闪: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与十月革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35:19
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与十月革命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过去,我们在对十月革命性质的认识上总感到困惑,为什么布尔什维克用“面包、和平、自由”这一基本上是结束战争危机和带有民主革命性质的口号做动员而发动起来的一场革命,怎么就变成了一场社会主义革命呢?可是,要说它不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也解释不通:因为在十月革命成功后,布尔什维克的确马上就采取了没收资本等不少社会主义革命的措施。那么,这样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以民主革命性质的口号发动起来的一场革命,会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呢,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种下的原本是五月结果的夏桃,为什么提前结出了本该十月收获的秋梨呢?
这曾是多年萦绕在人们脑海里的一个苦苦不得其解的问题。
经过近年的研究和思考,愚以为对于这个问题,要从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角度来破解。
这样一来,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怎么俄国化的?对这个问题,我们过去了解得并不深,更不透彻。
过去说,列宁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这样说对了大部分,但并不完全准确。也就是说,列宁主义并不完全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因为除了列宁主义之外,还要添加上主要以斯大林为代表的那些布尔什维克的思想成分,以及其他一些并不符合列宁主义的那些思想理论要素等,才能最终实现并完成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
俄国著名哲学家弗兰克等人有这样一个思想,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同俄国革命民粹主义的思想传统的相结合。就这个问题,我曾请教过俄罗斯学者,他们认同这一思想论断。
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同十月革命联系起来谈一谈,就取题为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与十月革命,或者说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必然产物。
一,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问题
所谓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就是从西方传来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同俄国革命民粹主义思想传统的相结合,这样才产生了俄国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这一论断,这一说法,是比较符合历史实际的。当然对此,肯定会有人立即大加反对:马克思主义是反对民粹主义的,怎么会同它相结合而产生俄国的马克思主义呢?说这些话的人仅仅是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简单化教条中来了解民粹主义的。
在俄国,最早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实际上是俄国的民粹派。《资本论》1—3卷就是最先由民粹派人物Н.Ф.达尼耶里松翻译为俄文的;19世纪下半期的俄国,既出现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民粹主义者,也产生过深受民粹主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少人是从信仰民粹主义到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最著名的就是普列汉诺夫等人;在俄国革命者的队伍中,有许多人是从民粹主义者最后成长为布尔什维克的。所以,布尔什维主义从“胎记”上就带有俄国民粹主义特别是革命民粹主义的思想传统。列宁自称俄国社会民主派,有时也自称是“60年代遗产的学生”;所谓“60年代的遗产”是什么意思?就是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一批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思想遗产,就是60—70年代革命民粹主义的思想遗产。列宁从这些思想遗产中吸取了极为丰富的思想营养。在我国学术界,有个别人不了解列宁说过车尔尼雪夫斯基是“民粹主义的创始人”这句话,就武断地下结论,说什么,把列宁和斯大林的一些思想同某些革命民粹主义思想传统联系起来,就是给列宁和斯大林“扣民粹主义帽子”。这样说,表明他们根本不了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同平民知识分子革命运动存在的继承关系,也不了解一般思想史上,特别是革命思想史上各个不同时代、不同阶级革命者之间的思想继承关系。
那么,布尔什维克究竟从俄国民粹主义特别是革命民粹主义那里吸取并继承了哪些东西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1,“直接过渡”的思想
俄国民粹主义的严格定义,就是通过俄国传统村社的道路,绕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或者简练些说,俄国民粹主义就是“村社社会主义”或者“公社社会主义”。俄国民粹主义的主要创始人赫尔岑,早在19世纪40—50年代就提出了“俄国社会主义”这一概念,他的“俄国社会主义”就是上面说的“村社社会主义”或“公社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害怕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极力要绕过资本主义,直接实现社会主义。所以,俄国民粹主义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有“直接过渡”的思想特征。这一思想是由布尔什维克吸取和继承了的。
2,“反资产阶级性”、“反资本主义”,反商品、反市场的思想
俄国民粹主义上述“直接过渡”的思想,是紧密同这种“反资产阶级性”、“反资本主义”,反商品、反市场的思想相联系的。
俄罗斯民族本来就有反商品、反市场的思想传统。俄罗斯土地广大、人烟稀少,历史上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盛行物物交换,人们对商品、市场有反感。这一点为俄国民粹主义继承了下来。他们当中有些人不接受商品货币关系,对发财致富精神采取否定态度(第166页),所以他们是反资产阶级、反资本主义的,而且这种思想很强烈;同时,他们也看到西欧资本主义给人民带来的血淋淋的遭遇,所以对俄国可能面临的资本主义不寒而栗。
俄国民粹主义的这一思想传统也被布尔什维克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下来。
3,建党的思想
布尔什维克的建党思想,吸取了俄国民粹主义革命急进派特卡乔夫的思想。特卡乔夫主张把党建设成一个“革命的战斗组织”,这种组织必须是集中统一的、下级服从上级的,应该具有严格的纪律,保持绝对的秘密的。
列宁写于1901年的一篇关于布尔什维克建党学说的文章《怎么办?》1,明显地吸收了特卡乔夫关于建立革命党的思想。有些关于建党思想的短语就是来自特卡乔夫。
4,关于采取“直接革命行动”、直接“夺权”,把“暴力”绝对化的思想
特卡乔夫这一派在总的指导思想上,主张采取“直接革命行动”,直接“夺权”的方针。所谓“直接革命行动”,就是主张立即号召人民起义,向沙皇专制国家发动冲击,以期通过暴力、密谋的手段夺权国家政权。
他们还将暴力绝对化,主张不仅夺取政权的革命时期需要暴力,革命胜利后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也主张暴力。
很显然,布尔什维克是吸收并继承了这一思想的。
5,意识形态的宗教性色彩。
俄国民粹主义思想中具有浓厚的宗教性色彩。这里说的“宗教性”并非指的是有神论,信仰宗教,而是指的对某种信仰的狂热的非理性、痴迷性。我从一个革命民粹主义派别的纲领中引出一段话,就可明显地看出这一点。
这个革命民粹主义派别有一个取名为《革命者基本信条》的文件,其中有几段是这样说的:
“革命者是命中注定的人。他没有自己的利益,没有自己私事,没有个人的感情,没有个人的眷恋,没有自己的财产,甚至也没有自己的名字。他身心的一切都被唯一的兴趣、唯一的思想、唯一的热情,即革命,完完全全所吞没。”
“革命者在自己身心深处,不只是在口头上,而是在事实上,同所有民事秩序,同整个有教养的世界都断绝了关系,也同这个世界的所有规则、礼节、通行的约定和道德要求断绝了任何关系。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他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只要他要还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他唯一之所为,只能是义无反顾地破坏这个世界。”
革命者“对自己很严厉,对他人也很严厉。任何多情善感,缠绵悱恻,任何亲情友谊、妻儿情怀,以及感恩图报,甚而荣誉本身,在革命者身上都应该被革命事业所具有的唯一的冷峻和严厉压抑下去。对他来说,只存在一种愉悦,一种安慰,一种奖赏和满足,这就是革命的成就。他日日夜夜只应当有一种念头,一个目的,就是无情地破坏。他在冷静地、不倦地致力于这一目标时,应该时刻准备着自我牺牲,并用自己的双手消灭妨碍达到这一目标的一切”。
从这里可以透出某些布尔什维克人的气质。一个倾向革命,站在十月革命一边的俄国诗人勃洛克,在1918年1月,几乎是在十月革命的同时写了一首长诗《十二个》,这是写在革命风暴中的12个赤卫军、革命“使徒”,写在他们前面行走着、引导着他们的是“耶稣基督”。全诗充满着一片浓厚的宗教气息。这首诗一向得到苏联时代官方评论家的肯定。
所以,布尔什维主义里面带有某种虔诚的宗教色彩,对信仰有某种狂热的非理性和痴迷性。原本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科学的社会主义,但是经过俄国化后,带有了某些狂热的、痴迷的非理性色彩。
6,崇尚“人民”,贬抑知识分子的思想成分
在俄国民粹主义看来,俄国人民是同古老的“村社”传统联系在一块的,天生倾向“集体精神”,习惯互帮互助,用巴枯宁的话说,是俄国“人民”有“共产主义的天性”。
但俄国民粹主义对知识分子总体上是贬抑的。一个叫契尔文斯基的民粹派人物认为,“普通人民从总体上来说,特别是来自我们农村的人们,在道德元素上要高于文化阶层”。(第173页)
布尔什维克同这种思想是相通的。
7,策略和道德原则
布尔什维克吸收了俄国革命民粹主义的不少策略思想。最突出的是“目的可以为手段辩护”。在目的与手段的问题上,他们认为:只要目的高尚,为此而采取的一切手段都是合理的。。用他们说法是,“目的可以为手段辩护”。他们的革命道德原则与此也是相符合的。他们所遵循的道德总则是:“凡能促使革命胜利的一切,都是道德的”;“凡妨碍革命取得胜利的一切,都是不道德的和罪恶的。”2所以,凡是能促进革命胜利的,什么手段都可以使用。
苏共、布尔什维克就是如此。
二、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民粹主义的思想传统的相结合,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而布尔什维克党从俄国革命民粹主义思想传统中所吸取的上述思想成分,又同它所推进的十月革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样,就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十月革命是马克思组俄国化的必然产物。
现在让我们对这一论题加以展开。
1, 列宁的“四月提纲”与“直接过渡”思想。
2, 只有高度集中、具有严密纪律和坚强战斗力的党,才能成功领导十月革命。
3, “反资产阶级性”、“反资本主义”、反商品反市场的思想,使布尔什维克最容易直接走向社会主义革命。
4, 把“暴力”绝对化的思想,使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当中和此后的社会改造当中,自然而然地大多依赖于暴力和专政。
5, 在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采取的策略和对待知识分子的政策,都同革命民粹主义的传统有联系。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社会主义为总目标的各种社会政治派别和思潮在俄国汇成了一股相当强大的社会力量。十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党从人数上看,其本身的力量虽不算强大,但对各个社会主义政党和派别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力武器,特别发挥其高度集中,具有严密纪律和坚强战斗力的优势,加上又有列宁这样一个既有革命胆略智慧,又有极高革命策略技巧的伟大领袖人物,所以,布尔什维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布尔什维克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通过十月革命加以实现,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这种靠革命急进主义推进、实现的革命,也给日后的革命和建设带来了十分艰难的任务和难以预料的明天。
这是作者在2007年6月15、16日举行的十月革命座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