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访东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14:12
出访东欧 (2008-10-24 12:04:25)
标签:杂谈
这些日子到匈牙利和波兰去做学术交流了。布达佩斯、华沙和克拉科夫非常美,尤其是老城。时值深秋,层林尽染,绿色、红色和黄色杂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匈牙利社会科学院居然在皇宫所在的城堡山上,就像我们社科院设在故宫里面的意思差不多,高大的哥特式房子,三层楼有我们五层楼高,真让人嫉妒。
此行感想颇多,试举几例:
中国人国际地位有提高。记得在1986年,我和小波漫游欧洲,所到之处,不断被人问:是日本人吗?欧洲人根本想不到中国人有钱旅游。最近看蒋雯丽讲在美国屡次被人问到是不是日本人心里的不是滋味,感觉很相似。这次虽然还有人问我们是不是日本人,但是毕竟有人说我们是中国人了,许多地方有了中文的说明书,而在1986年,我在欧洲七个国家旅游,只有海德堡一地有中文说明书,当时猛然看到,感到心里一热。现在真的不同了,在克拉科夫欧洲著名的圣安娜大教堂买票参观时,卖票的问我要什么文的说明书,我抱着碰运气的心理说要中文的,他居然就拿了出来。在匈牙利社科院的圆桌会议上,匈牙利的同事们也无意中说出“中国人有钱”这样的话。我们的富裕程度虽然也许还超不过他们东欧国家,至少也持平了吧。
意识形态也许没有我们原来想的那么重要。按照正式理论,东欧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欢迎的角度叫革命、改革;从反对的角度叫变色、复辟、倒退),但是从社会生活角度看,他们和我们也许并没有那么大的不同。除了意识形态的区别(匈牙利有一个雕塑公园,把共产主义时期的街头雕塑集中到一起,让人参观“共产主义暴政的恐怖”。我们当然没去,我们对此没有西方游客的好奇心),社会从组织方式、社会结构到人民生活,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在意识形态之外,社会习俗、文化、生活方式的因素也许更加重要。如果这个立论可以成立,中国就完全可以用稳健、渐进的方式来改掉不好的东西,学习好的东西,用不着采用激烈的、革命的、大动乱的方式来加以改造。就像经济改革的渐进方式被证明远比苏联的“休克疗法”成功一样,政治改革也可以采取渐进的改良的方式,而不是把一切都打乱,从打锣鼓另开张。
文化多元化的启示。与东欧同事谈到家庭婚姻的状况,有些现象让人瞠目结舌:匈牙利从18岁到50岁人口中,只有极小一个比例的人是结婚的,其余为单身人(比例最大),同居者人群,和LAT(分开居住的固定伴侣)人群。在所有新生儿中,非婚生的比例大大超过婚生的。会见社会学所所长时,他说有一次他来中国,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学生聊天,他们都说不会选择同居,而是会选择结婚,他不知这些人跟他说的是不是实话。我告诉他,我相信这是中国青年的真实想法,虽然婚前性行为有上升趋势,但是最终还是会选择结婚,这点跟匈牙利青年们的选择可是大大的不同。我能理解他为什么会怀疑中国人没跟他说实话,因为匈牙利的青年要是这么回答就肯定没说实话。在中国,我们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婚姻形式的危机,好像一切还都是天经地义别无选择的。了解一下其他社会中巨大的文化差异,对自己的文化会有更清醒的认识和定位。
总的来说,还算是不虚此行。但是,岁数不饶人哪。将来退休了要想远游还须尽早,再晚真是跑不动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