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液相变时代》前言 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49:27
《固液相变时代》前言(测试版)
作者:滚滚素最胖滴
记得高中时,讲弹性势能那课。平日不苟言笑、面容枯槁的老人家,忽然拿出个纸飞镖,把皮筋拉得溜长,手臂所趋,大家都出溜到桌子底下。然后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势者,引而不发也”。
回想起来,这是我最重要的一课启蒙。科学基本原理、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尤其是中国古文化)三者间的冥冥映射、微妙互动,这颗玄妙的种子就此撒入了我并不肥厚的土壤。后来学理工,入社会,却又半天理工未曾沾过。生活就是肥料,一路滋润着这点灵犀。
在科学上讲究互证校验,比如天平与弹簧秤原理不同,但在额定负荷以内,分量却是不二。所以我也得以理直气壮地培养这个“科学——人文”的观测工具,用最基本的东西去校准、修订之,也反过来试着测量外界。
称其为工具,很是勉强,但想想爱因斯坦的小凳也能坐人,又安心不少。这把纯手工的小木梯,虽然粗疏简陋,不堪大用,但只要在合理的约束边界内,也能助我如罗密欧般偷香窃玉,上窥天道。
我爱用“天道”一词胜过“客观必然”,算是对古文化的敬意。“天道”在中国文化养成中的最大弊端,就在于过度玄化,在于理性、度量的缺失。正如黄仁宇的一针见血:“以道德代替技术,因此不能建立数字上精确的管理。”显然这错,错在后人用不得法,那么我们添足“数字”便是。在法的层面打了补丁,再来判断天道大旗还立得立不得。
但是同时,我们更应认识到,西方的思想体系也出现了内生的痼疾。首先,和我们类似,由于道德的凌驾,一些根本处,可以量化的没有量化,任凭虚张的文字脱离边界的约束。其次,就是过于注重理性工具,置人文的基本原材料“文字”的极限负荷于不顾,在五六层定义递推就已经“词不达意”的情况下,搭建起繁复的“脚手架”,继续“深挖作业”。再次,山头林立。这本身并非坏事,思想的活化是文明的基础。但是在前两者不稳的前提下,山头间在原理处的差之毫厘,最后却反映为实践中的谬之千里。同样的大旗,同样的混淆,不同的厮杀,不同的悲哀。
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大路上都是旌旗招展,血肉横飞,也不那么适合滚来滚去。所以我爬上小破木梯,在目力所及处,倒也把些平日迷乱的多少理出点究竟。
基于理工科的偏好,主要的力气还是花在“用”的层面。但在关于“用”的论述中,不免涉及到对“体”的一些假定。为使行文清晰,“体”一层面的展开将尽可能放到番外中阐释。
最后,写这个系列,还是源于不久前“不再沉默”这一突然降临的决溃。所谓决溃,不免泥沙俱下。而此文的立意也高于我素日对人文仅停留于爱好的积累,只因角度自认略新且有实用于当下,不甘藏拙。既然是测试版,更想借大家法眼捉捉BUG。呼啸而来的砖,正是对本文的最好回馈。
《固液相变时代》序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测试版)
作者:滚滚素最胖滴
相变时代可能是最有活力的时代,也可能是最悲惨的时代。
天道是公正的,他虽然给我们留下了过多的固态积淀,让我们难以转弯,落后了行程,但也在前路上预演了几次沙盘。危险处被急着投胎的落崖车辆撞断的栏杆,就是我们最好的路标。但是,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民族智慧汲取这些经验教训?
固液相变期是磨难,更是涅槃的机遇。稳定相固然平缓,矛盾的消弭却钝化着民族的内生活力。而相变期,从来都是新兴文化如烟花般璀璨的时代,是支撑历史前行的哲思种子流星雨般撒落的时代。民族未来的兴衰,是沦为二流、三流的贱民,还是苏醒于东方的巨龙,一切在于智上有慧。
毛爷爷说:有预见才有领导。那么这预见难道只是翻阅旧时辉煌?只是痛斥世道离乱?只是笑话西方跟头?不仅仅是这些,我们更应从古往今来的相变时期寻找答案,寻找客观必然,寻找天道。
我们需要拂去历史上落下的层层尘埃,我们需要重归最简单的定理与逻辑,我们需要将早已斑驳的种种大词溯本归原,我们需要厘清相变时代的基本规律。
古语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们要探求为什么兴,为什么亡,百姓为什么苦?我们要用民族的智慧与双手,勘破命运的密码,揭开命运的封印,撕碎命运的魔咒,给命运一份龙族复兴的答卷。
这是挑战的年代,这是决胜的年代。
(这段其实是最后写的,脑子,笔力都不济了。后来灵机一动,调到最前,觉得也合适,不能搞长。我是身在山中,你们是隔岸观火。有什么洞悉明鉴,甚至将此序重新来过,全都欢迎,尽管送来。)
===========
这是与朋友书信中的一段,半成品。与友书之所以继续不下去,就在于一方面,很多争论需要沉淀;另一方面我则以猫熊掰掰棒子的姿态捅了更多窟窿。回眼望去,蹂躏后的遗落,其收拾结束都令我心中吐舌。
未来一段,怕要将心力集中于这《固液相变时代》的开窑造砖,三蒸三酿。若博客开了天窗,诸位访客勿怪。
这半成毛坯本一直犹豫是否拿出,今天看了好友意见,又有歪鸟兄弟的一番品评,干脆放出,也算给自己个约束。
俺这滚窝,素来寥落,来便有缘,有缘更请赏俺些砖。
穿百家衣,吃百家饭,挨百家砖,方可品味琢磨,熔于一炉,烧得好砖。
(某“砖业户”勿怪,这小广告版权送你就当我侵权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