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请命的诺奖经济学家克鲁格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06:35
为民请命的诺奖经济学家
.田沧海
亚洲周刊
克鲁格曼所写的经济学论文,只有内行人才看得懂;但他写的时事评论,任何人都能懂,也使他更具使命感,尤其是在无能的布殊主政、经济低迷的时代,颇有「为民请命、舍我其谁」的急迫感。
--------------------------------------------------------------------------------
从零一年十月开始,美国进行反恐战,阿富汗是主战场。其时,总统布殊声望激增,人气旺盛,全美媒体都对他客客气气。许多自由派媒体人皆热烈支持他,唯独《纽约时报》自由派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照样在每周两次见报的专栏中痛批布殊,而且火力强大,辞锋锐利,每篇文章都把布殊政府骂得体无完肤。自由派读者看了大声叫好,保守派则对其咬牙切齿。
事实上,为时报写专栏,乃是克鲁格曼的「副业」,他的真正职业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与国际关系教授。十月十三日美东时间上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五十五岁的克鲁格曼荣获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独享一百四十万美元奖金。从小即有「神童」之称的克鲁格曼是以「对于贸易模式与经济活动区位的分析」获得殊荣。瑞典科学院指出,克鲁格曼对国际贸易与经济地理学贡献极大,早在一九七九年即提出新的理论模型,解释「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现象,显示「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如何影响贸易模式与经济活动的区位(location),大幅度地改变了相关研究方向,并激发出新的研究领域。
台湾经济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认为,克鲁格曼是国际贸易理论与空间经济的开创者,也是全球第一个将区位经济、国际贸易理论与规模报酬递增三项理论融合在一起的经济学家。作为一个观察敏锐的宏观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于一九九四年任教麻省理工学院时,即预言东亚与东南亚经济繁荣只是资本与劳动力膨胀下的假象,会难以为继。日后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克鲁格曼亦因先知先觉而声名大噪。克氏指出,亚洲经济形态基本上是仿造欧美模式,资本广度很高,但透过技术升级的资本深度不高,导致研发能力不足,长期发展会遇到瓶颈。台湾政治大学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亚洲当时每个国家同时发展钢铁、造船与汽车等工业,导致传统产业出现供过于求,终爆发金融危机。克鲁格曼一、二年前即警告房市泡沫会造成金融风暴的潜在危机。
克鲁格曼于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出生于纽约长岛一个犹太家庭,小时候即迷上科幻小说,亦酷爱历史和写作。一九七四年毕业于耶鲁大学,主修经济;三年后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一九八二至八三年,曾在总统列根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当研究员。后来陆续任教于耶鲁、柏克莱加州大学、伦敦政经学院和史丹福大学。二零零零年从麻省理工跳槽至普林斯顿,其第二任妻子罗彬·威尔斯(Robin Wells)亦为普大经济学教授。
克鲁格曼于一九九二年(三十九岁)即获得人人争羡的约翰·贝兹·克拉克奖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这项殊荣是美国经济学会每两年一次奖励四十岁以下的经济学家。经济学界公认克鲁格曼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位经济学家之一。克林顿于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当选总统后,大事招揽贤才,克鲁格曼应邀到阿肯色州小岩城与未来总统面谈,一向有话直说的克鲁格曼在谈话中得罪了不少经济学家,其中包括克林顿的牛津同学兼交接小组成员罗伯特·莱希(Robert Reich),克鲁格曼因而中箭落马,未能加盟克林顿团队。后来,克林顿邀请同样是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的女学者萝拉·泰森(Laura D‘Andrea Tyson)出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莱希则当上劳工部长。四年后,泰森转赴学界,担任柏克莱加州大学商学院院长,莱希则不满克林顿背叛自由派理念,亦转往学界,现任教柏克莱加大。目前,泰森和莱希两人都是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奥巴马的经济顾问。
克鲁格曼自称个性不适合做官,亦欠缺交际手腕,自己很满足教书、着书、写专栏、演讲和上电视发表评论的生活。克鲁格曼近三十年前即开始在《新共和》(New Republic)、《财富》(Fortune)、《哈泼》(Harper‘s)等杂志发表经济评论;一九九九年,《纽约时报》邀他撰写专栏,一周二篇,每篇七百三十字,克鲁格曼考虑了好几个月方始答应。时报的条件是,克鲁格曼今后发表公开演说时不能收费,当时克氏每次演讲的费用是五万美元。他说,为了写时报专栏,他的收入少了一半,但他写专栏写得很快乐,也让他感到颇有世俗的成就感。
美国媒体的时事专栏作家有些会亲自采访、挖新闻,然后在文章里报道、分析或评论。克鲁格曼很少采访,亦不和政商官员、国会议员打交道,全凭自己的自由派观点、学养、数据和证据,发表见解。八年来,克鲁格曼对布殊政府的抨击从未稍歇,下笔亦毫不留情,他痛批布殊从二零零零年大选开始,即不停地欺骗美国人民。白宫发言人公开骂他,宣称白宫从不看他的专栏;保守派媒体常和他对干,甚至有右翼网络出钱重赏勇夫挖掘他的私生活。
过去经常和克鲁格曼唱对台戏的保守派作家、前《新共和》主编安德鲁·苏利文(Andrew Sallivan)尝言,在今天的自由派专栏作家里,只有克鲁格曼一个人仍然精神抖擞,具有充沛的战斗意志。思想中间偏右的苏利文是个出柜的同性恋者,本为英国人,现已入籍美国,近几年常痛批布殊,他说克鲁格曼的文章是「最有内容」的自由派专栏。自由派媒体则力捧他是「自由派唯一的希望」,《华盛顿月刊》称他是「美国最重要的专栏作家」。《编辑和发行人》杂志曾推选他为「年度风云专栏作家」。
民主党今年初选时,克鲁格曼公开在其专栏中力挺希拉里,并多次批评奥巴马的经济政策。克氏从经济学家的观点称赞希拉里的全民健保计划好过奥巴马所提出的构想。有人怀疑克鲁格曼想在希拉里政府中获得一官半职,克氏则重申没有为官的意愿。数年前,安龙(Enron)公司爆出诈财、漏税大丑闻,克鲁格曼一面批评黯然公司胡作非为,一面透露他为纽时写专栏前曾拿过安龙的三万七千五百美元会议出席费。当时确有不少媒体人获得安龙津贴,但只有他一个人惨遭右翼媒体修理;讽刺的是,克鲁格曼很早以前即预测安龙会出大纰漏。
克鲁格曼获奖后表示,他所写的经济学专书和论文,只有内行人才看得懂;但他写的时事评论,任何人都了解,而使他更具使命感;尤其是在无能的布殊主政、经济全面低迷的时代,颇有「为民请命、舍我其谁」的急迫感。他痛批布殊政府的纾困计划,但盛赞英国首相布朗(白高敦)政府以资金直接挹注银行来拯救银行的作法,切入当前金融风暴的核心。克氏认为,此次金融风暴大致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房市泡沫破裂、房贷遭到拖欠,房屋遭查封,拖累不动产,抵押贷款担保证券价格下跌。克氏指出,布殊政府的七千亿美元纾困方案缺乏监督机制,届时是否能收效,目前仍看不出来。
不少媒体人认为克鲁格曼是「高伯瑞第二」。高伯瑞(John Kenneth Galbraith)是哈佛大学自由派经济学家,着作等身,生前写了不少通俗性的经济着作和时评文章,影响极大。甘乃迪总统曾很自豪地说,他从母校哈佛挖了三个大学者出任公职,一是高伯瑞当驻印度大使,二是会说日语的赖世和(Edwin Reischauer)做驻日大使,三是史学家小施勒辛格(Arthur M. Schlesinger Jr.)出任白宫特别助理。就经济学造诣而言,克鲁格曼的成就超过了高伯瑞;就传布通俗经济观念和评论时局的影响力来说,克鲁格曼继承了高伯瑞的自由派衣钵,益使其更加发扬光大。这也是美国当代公共知识分子对社会和文化的不朽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