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与学,从健康心理境界出发 - 世纪风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46:25

【原创】教与学,从健康心理境界出发

《世纪风论文集》 2010-09-01 12:23:33 阅读3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教与学,从健康心理境界出发

文/ 世纪风

 

心理教育是德育、智育等模式难于替代的,内容和功能有其特性。当今有识之士已普遍关注。其必要性何等显现。大学生自杀,中学生杀人,低学历者歇斯底里,高学历者怨天尤人,此类现象常有发生。为此意志坚强者常疾呼不该,温文仁慈者常生恻隐之心,睿智通达者总要刨根究底……铲除心病土壤,铺设健康温床,把心理教育作在前,我想这倒更为必要。

社会大变革,席卷东西南北,铺盖方方面面,其迅猛之势,常是人所意想不到的。传统习惯、意识容不得你迷恋,新潮体制、观念不容你置之不理。新与旧的悬殊,快与慢的拉锯,形形色色,眼花缭乱,见诸于目,扰之于心,剪不断理还乱,纠结成潜意识。我们不是常发现,不少高中生开口就是“烦”,不少初中生入学自命题作文多以交友入文,迷于上网聊天者也趋向低龄化。

明代李贽在论述丧失童心的原因时这样写道:“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童心说》)。类似道理,年龄稍大的,随着他们见识多起来,困惑也多起来,思想压力就渐大起来,下意识里就有“外压力”,这种“外压力”因外部事物的复杂性和事物变化频率的加大将越发强大(以正比例加剧),构成“心压比”。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的《北京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论就这样说:“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略高于高中生。高中生有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的人数明显多于初中生。”

又因为认识力和适应力滞后于客观变化着的事物,现代青少年大多数从小极少体力、心力的磨练,一件小事难于排开,一个愿望不够顺心,或者他人一句话,甚至一个神色,他们就不安起来,似乎自己是失败者,受嘲弄。据一份"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发现:遇到不愉快的事,会长期生气的占12.5%。在和他人发生争执时,不能克制自己的占2.5%,有时能克制的占32.5,不确定的占22.5%,多数时候不能克制自己的占27.5%,想克制而又不能克制的占15%。在与他人相处交往时,常常觉得别人对我不公平的占32.5%。常常为自己的缺点感到苦恼的占50%,不苦恼的占50%。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在家任性,在校不合群,面对生人或陌生环境表现出怯懦,对家庭依赖性强。在家人面前,稍有不如意就任性发火的占20%,不敢发或不发的占80%。在校或处于陌生环境中,喜欢单人独处的占33%,适应的、能合群的占67%。

这种与外部环境的不协调心态可称之为“内制力”,事与愿违程度越大,个人内心承受力越小,即“内制力”常呈反比例下降,构成“逆心比”。青少年往往聚集这些心态于一身,自个又难于排开。特别是为独生子女的,因他们在家没有同龄伴侣而孤独,有的就渴望交上所谓“朋友”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有的还过早地自我套上如何承担家庭重担的精神压力;所谓“早熟”的人,对自己的期望值更高,“心压比”越大,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在调查后也作出这样的结论:“重点中学学生,有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的人数明显多于非重点中学的学生。”而那些不知“愁滋味”的少年,对事物的心理承受力也与他们的年龄、身份密切相关。

“心压比”大,就将失去童心,正如李贽所说的“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提出“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学校教育要挽救童心,学科渗透心理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性格、道德观、亲情观的形成教育的一种补充。各学科教学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如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认为:在教学理论中,把教学分为教育的教学和非教育的教学两种,前者指伦理、道德、意志、性格的培养,后者指传授知识、技能的智育活动,这两方面(《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科书》)依此看来,结合心理素质培养的教学,才是“教育的教学”,而无论如何,都必须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即要把握学生心理规律,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其中。

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以及每个人已经形成的生理、心理、态度上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这就使心理知识的教育相对要复杂精细得多。学科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仁者见识颇多,在此我也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让老师心理健康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施动者,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基本条件,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会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心理毛病是具传染性的。前年辽宁某中学教师体罚学生致该学生精神病一案,不能不再敲响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的警钟。为什么要把心理健康首先从教师要求起,再看下列两组调查数据:

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检测题为“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50%,对此您的看法是:”有2199 人参加了投票,检测结果如下:

角色

相信

不相信

将信将疑

无所谓

参加人数

教师

78.28%

11.58%

8.08%

2.06%

1114

学生

69.37%

7.68%

18.44%

4.5%

911

家长

79.46%

3.57%

14.29%

2.68%

112

其它人士

56.45%

17.74%

17.74%

8.06%

62

总计

74.03%

9.73%

12.96%

3.27%

2199

国家课题组的调查结果和网上调查相信率两组数字,表明了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状况相当普遍和可信度,到了非引起重视不可的程度。

又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最近专家提出:面对课改应加强教师的心理学素养。“您是否支持这一观点?”的调查,共有1913 人参加了投票

角色

非常支持

支持

反对

无所谓

参加人数

教师

54.77%

38.15%

4.25%

2.83%

1059

学生

54.77%

33.33%

4.98%

6.92%

723

家长

58.06%

33.33%

5.38%

3.23%

93

其它人士

68.42%

13.16%

7.89%

10.53%

38

总计

55.2%

35.6%

4.65%

4.55%

1913

以上数据不言而喻。

语文教师的心理养料尤为丰富,中国博大精深的人文,国外浩瀚无边的智慧,是我们素以养心立人的补品。管理手段的科学、民主机制,工作环境的宜人生存土壤,社会价值的公正、合理尺度等,是我们赖于“安居乐业”的根基。

让学生轻装上阵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教学过程应该是培养学生潜能,让学生发挥潜能的过程,给学生心理减负,还学生心理自由。我所说的“负担”是包含课业、考试、教师说教等给予学生个体独立承受的心理压力。不必说过重的作业量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也不必说大考小考月考日考让学生天天应接不暇,单是教师教学语言就可能致使学生惶惶不可终日。挖苦、讽刺、老挑学生旧毛病的“苦口”言语说不得,就是看来善意而可能会刺激学生的“婆心”话也尽量不说。有的老师对学生说“按你的能力,你应该考上第一名(或前几名)”这样看似鼓励的话,对于本来进取心过强的人来说却可能成为难于承受的心理压力,不如说“不错。你还有潜力的”。我们还常用这样的口头禅“这样简单的问题,你怎么也不会?”如果学生信着你的话,老想着问题简单,我却不会,不就会产生自卑感?久而久之不就失去自信力了吗?不如以“这题不难,你再想一想就会明白的”这样的表达。我们应该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我们无论和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无论对什么人,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方法,都是要不得的” (《反对党八股》)

语文教学有许多足以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袒露主观情怀,接受意志感染的好教材,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屈原》、《一碗阳春面》、《我与地坛》、《指南录后序》、《致橡树》等等。《我与地坛》让学生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项链》可以让学生反思主人公向往富有,也舍得磨练。总之,语文有别于其他学科,教材是客观的,理解是主观的,教师应该留给学生甚至启发学生融入人性的个体的思考空间,这样也有益于拓宽人的心理空间。

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的同时还必须按学习规律严格要求。从有关的调查看,每天上完课,能勉强按要求完成作的占15%,每天晚上,把当天的学习内容都复习一遍的占50%,认为刚学的知识还记得,不必复习的占9%,认为上课听懂了,不必要做作业而不愿做作业的占5%。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子的占43%。认为自己缺乏音乐、艺术细胞的占10%。对学习发挥影响较大作用的问题上,认为是情绪的占26.5%。兴趣的占26.5%。性格的占12%。动机的占6%,意志的占19%。理想的占10%。由此可见,教学中,教师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力和意志和规范要求是必要的。

让同龄共振发挥效应

基于当前时代发展的特点和教育现状,有人得出这样一个不等式:教师影响﹢家长影响<同龄共振。也就是说,学生间同龄间的影响力大。在当前的学校中,学生间结成朋友的比例越来越高,这种关系使他们之间可以"敝开心扉"、"诉说烦恼",这是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所企望莫及的关系。利用这一关系,抓住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典型,可以影响他周围的许多同龄人。例如讨论命题,交流思想,教师营造小组探究交流气氛,使健康心理的学生感染其周围的人;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我们同样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做好转化工作,从而减少它的传染性,转化其周围的同龄人。利用学生佳作,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构建同龄共振基础工程。

使学生各尽所能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认为造成儿童在学校中的不良行为,可能的主要原因包括教材深浅不适当和功课不及格等。“这最足以减少学生的自信心”。教育上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提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是促使学生潜能充分发挥的活动,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才能有的放矢的实施教育,教育也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效。

因材施教可以是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包括按学生程度分班级,同一班级也备以不同的授课内容和方法等。

上海杨浦高级中学的英语分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班,结果四分之一的学生主动报了排名最末的C班,且报名结果与校方预计基本一致,学生们却表现出客观的自我评价能力,对分班问题也看得很开。学生认为,之所以选择退一步,是想把基础打打扎实之后再求更远的目标,“不能因为虚荣心而妨碍学习,不管怎样,学习效果是最重要的”。专家认为,在基础班学习,有利于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树立信心,等成绩提上来了,再进入强化班或提高班,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摘自 《新闻晨报》 2004-01-20上海热线教育频道)

不同教学方法对于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物理、化学等操作性强的科目可能很有用,但对于历史、语文等科目却可能没什么效果。对同一门学科,不同的内容来说,同一种教学方法的作用也可能相差很远。例如,话剧文章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等等,而古诗、文言文却很难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同样,不同的教师也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活泼的老师能够和学生达成一片,采用活动教学法时更自如;而严厉的不苟言笑的老师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对学生来说也是如此,有些学生喜欢自己发现问题,因而探索性的方法更适合这些学生,而对于那些不爱动脑筋,喜欢老师告诉自己方法,以便按部就班的执行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就不合适了。

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目标的分层、预习内容的分层、阅读内容的分层、作业量作业难度的分层等。要求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一统”到底的格局,形成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导优”、“补差”的“分”环节。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授、答疑、矫正、小结,也有分组的教学、自学、合作学,还有分层次的练习和个别指导,实行统分结合。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具体学习内容的特点,巧妙安排好课堂教学中“分”、“合”的时间(何时“分”,何时“合”)和“分”、“合”的次数。将全面群体的教学活动建立在独立、主动、个体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之上,实现两者优势互补,从而为知识、能力层次不一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各自发展特点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在教材难易度和学生差异度的结合点上,围绕一条教学主线,协调好“动”、“静”的对象(谁“动”谁“静”)和“动”、“静”的时间(何时“动”,何时“静”)。

作文教学如写《一件小事》,可由学生自选题组完成作文。C组的同学要求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注意详略,600字以上。B组则要求围绕中心,叙事完整,字迹清楚,600字左右。A组同学能有具体内容,分清段落,字迹清楚,500字以上,其要求也算是比较高了。对A组学生不必提过高的要求,让他们放开胆子写作文,给他们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思维空间。而C组的学生在辅导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努力从不同的角度、方位去思考挖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还可在C组学生中组织文学社、兴趣组,写一些“课堂作文”以外的文章,拓展思路,提高文学素养。又如写有关期中考试的文章,可出一组题目:《拿到考卷之后》、《期中考试告诉我》、《期中考试一得》,这组题目中第一题较容易,只要把考试以后的所思所感写出来即可;第二题要求学生必须围绕中心做到散而不乱;第三题难度又有所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找出关键“一得”。一组题目学生择其所能而作,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写作的动力。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必须了解学生普遍性的心理现象和个性特征,必须了解教学过程进行的规律,学习发生的规律以及教学环境对教学的影响等等,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进行。

                                                                   2005年9月

 

 (世纪风为笔名,作者工作单位在厦门思明区)

【原创】教与学,从健康心理境界出发 - 世纪风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从脸上长痘痘的位置图来判断健康? - 快乐出发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原创】○ - 世纪风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原创】走在无人的路上 - 世纪风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原创】酷相思·返乡过年(图) - 世纪风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原创)简单地生活其实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 高山长风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原创《女人与床》 - 陌上柳絮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生十种境界 - 风轻扬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生十种境界 - 风轻扬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生境界 - 梦中人 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从洋思中学到杜郎口中学——-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 赵子凯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人的报复心理(原创) - 司马明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红袖天香原创)《风与云》 - 红袖天香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原创征文】诗人三境界——诗歌三分全息审美之三 - 蜂蜜王中王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转 笔法资料《颜勤礼碑的基本技法》 - 书法教与学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老年健康与水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睡眠与健康(转) - tianweimin135558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世纪之谜:蒋母墓是与非 - 桐源居士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从心理和舆论变化看市场 - coolstone888888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改变性格从吃开始 - 怡馨心理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重新出发 (让烂尾的继续烂尾吧) - 彩色星 starrynite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学校管理:从制度走向文化(原创) - 三槐堂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原创】周年絮语 - 松风竹韵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原创】男人 - 风中的雨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