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耀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22:28

光绪二年(1876) 曹镜初设长沙刻经处,并邀杨文会去商议刻经事宜。所刻有《心经注解》、《大乘起信论疏》、《法界宗五祖略记》等,皆由龙城曾氏捐资。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曹耀湘(?-?),字镜初,湖南长沙人,清朝末年学者、诗人,在先秦诸子诗歌楚辞经学等方面皆有建树。[1]

咸豐七年(1857年),曹镜初曾由歐陽兆熊推荐给曾国藩治病。曹镜初以黃老之道讽曾国藩曾国藩自此改变了行事作风,复出后以柔道行事。[2]

曹耀湘曾为佛学研究者和爱好者,与杨仁山曾有来往。同治五年(1866年),杨仁山移居南京,结识了一批佛学同好,其中便包括王梅叔、魏刚纪、曹镜初等。杨仁山发愿恢复刻经事业。曹镜初在长沙创立长沙刻经处,对其加以赞助。长沙刻经处以杨仁山金陵刻经处为中心,据统一版式和校点体例分工合作,成为近代佛教典籍刊刻的重要贡献者。[3]重要著作

  • 《曾文正公年谱》,稿本(藏湖南图书馆)
  • 《墨子笺》十五卷,《墨子尚书古义》一卷,湖南官书报局铅印本,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 《阴符经注》三卷,《悬谈》一卷,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刻本。
  • 《读骚论世》二卷,湖南官书报局铅印本,1915年。
  • 《公羊笺注》
  • 《道德经注》一卷,稿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 《离骚注》
  • 《陶诗注》八卷,清光绪五年(1879年)刻本。
  • 《冰渊诗集》
  • 《冰渊杂记》一卷,稿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 《春秋说》,清光绪抄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 《墨子注》十四卷,稿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 《学庸注释》一卷,稿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注释

1. ^ 曹姓——湘人著述,湖南图书馆,于2010年8月23日查询

2. ^ 唐浩明,解讀曾國藩:何以十年七升卻又九年虛職

3. ^ 楼宇烈,杨仁山先生小传

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B%B9%E8%80%80%E6%B9%98 光绪二年,汉口盐局工程结束,杨仁山应老友曹镜初之邀约,到长沙去商议设置长沙刻经处的事。 1875年,曹镜初在杨文会的帮助下创立了长沙刻经处。他们根据统一的刻经版本与校点体例,首先刻出了急需的常见经论,使佛教主要的宗派都有基本的依教经典。  

同治七年
三月初一日日记记载:吾邑曹镜初孝廉品学纯粹,经史尤极
淹贯,等辈中殆无其偶。以公试来京,寓黄晓岱太守处,顷走
访之。谈次以日来校正数条质之,其所证处,与予意相合。因
举吕布传中一将名张懿,魏志作张益,又宋本魏志作壹,恐是
与懿音近而讹益至壹,只存懿之半,其为懿当无疑。镜初曰诚
然,但非伪,此承祚避晋宣祖讳,以益代之。壹则后人改回,传
写脱其半耳。予甚叹服。又如同治七年三月初

  

·         寻霖:周寿昌及其日记

http://tbn.blogbus.com/logs/5661629.html

船山学刊 2006年第3

当乾嘉间江浙一带汉学蔚然成风、名家辈出之时,湖南
则寥然无闻。大抵自宋朝以来,因受程朱道德、阳明事功思想
的影响,湘中学子无不慨然以天下为己任,而不屑于破碎繁
琐的考据训诂之学。以至善化孙鼎臣撰《刍论》一书,推原汉
学流弊足以乱天下。其时武陵杨彝珍也于德山建移芝讲社,
昌明姚江绝学,精绎知行合一之旨,使学务归于实践。故当咸
丰之间洪杨事起,江浙一带受躏最重,而无一人能起而救之,
唯湘中儒生从戎,东征西讨,芟平大乱,满清政府才得苟延五
十年残喘。

《清史稿》列传中所收湖南人物约80 余人,其中儒林5
人,文苑10 人,其余多以循吏、军功等而立传。又从年代来
看,则道光及道光以前人物仅10 余人,其余则多因参入镇压
太平天国运动而传名。由此可见,湖南人注重实际,讲究实
学,而不沾沾致力于词章训诂之间。

自清初王船山重倡经世致用以来,其学不绝如缕。曾左
彭胡崛起中兴,将其学发扬光大。其后谭嗣同参与戊戌变法,
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社会革命,莫不受此学影响。

虽就整个清代湖南而言,程朱理学、阳明心学一直较汉
学占上风,然亦有数人,戛然独立,从事考据之学,为湖南汉
学争得一席之地。叶德辉曾言:三吴汉学入湖湘,求阙斋与
思益堂,对曾国藩、周寿昌推崇备至。其实曾国藩平生笃宗
宋儒,不废汉学,不轻立说,专务躬行,所以能提絜群贤,中兴
清业。叶德辉仅将其列入汉学,似有不妥。近代支伟成撰《清
代朴学大师列传》,中收湖南人有王夫之、魏源、邹汉勋、周寿
昌、王闿运、皮锡瑞、汤鹏、王先谦等共10 人,其实魏源、皮锡
瑞为今文学大师,讲求微言大义,时人多诋魏氏病狂。王闿运
从词章入经学,所造甚浅。王先谦注经、注史不能创新,徒汇
集众家所言,故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不收王氏。汤鹏为
事功派,其学主王霸杂用,出入儒与名法。真正纯粹汉学家仅
王夫之、邹汉勋、周寿昌而已。

周寿昌(1814-1884)字应甫,又字荇农,晚号自庵,长沙
东乡人。青年时代即与曾国藩、孙鼎臣、郭嵩焘等友善,以文
章道义相砥砺,深得巡抚吴荣光、布政使王藻宏奖。道光二十
五年成进士,转庶吉士,散馆授职编修。二十九年充顺天乡试
同考官。咸丰二年大考二等,擢侍讲,转侍读,充日讲起居注
官。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周寿昌上疏弹劾赛尚阿逗留不战,
中有皇上不惜千万币藏,拯民水火,而诸臣忍心老师糜饷,
坐失事机等语,一时钦其敢言。曾国藩本欲引与共事,因寿
昌与另一湘军人物胡林翼有嫌,遂不果。故诸人皆能以功名
传世,而寿昌独迴翔词苑。同治五年充实录馆纂修总校,署户
部侍郎,迁内阁学士。因其鲠直不阿,故在朝中也不甚如意。
光绪初以足疾予告。自罢官后,寓居京师,日以丹黄自娱,又
数十年。生平诸书多成于其时。卒年七十一。其弟子王先谦
所撰《思益堂集叙》称:余以叹先生不早自知其无与于功
名,不得壹意于学问之途,以大昌其著述,为可悲也。然使先
生老而康强,爵位益高,当国家承平,既未必别有表见,而并
以十年心力,亦销磨于仕宦,不暇专致于学问,其敦为得失,
识者宜有以辨之。诚然,正是由于周寿昌仕途不甚如意,故
使湖南少一名宦,却多一。高丽相国李裕元曾乞其作《嘉
梧室记》,侍读闵翰山亦请其订正诗集。王先谦称其于历代诗
靡不抉精洞奥,故其为诗奄有众妙,要以义山、剑南为归。
晚遭困蹇,转造平淡,盖所得益深矣。

生平所著有《汉书注校补》五十六卷,《后汉书注补正》
八卷,《三国志注证遗》四卷,《五代史证纂误补续》一卷,日
札十卷,文集十卷,词一卷,辑有《历代宫闺文选》十卷,尤以
前三种为最。

乾嘉以来,汉学占据整个学术界,学者于治经之余,也用
汉儒家法治史,大抵别为二种,一为考订,或举全史而考证,
或单举一史而考证,或仅取一篇一事而考证;二为补辑,或补
注,或补表,或补志,或本无而补其缺佚,或本有而补所未备。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前四史最古且最
善,有注释的必要与价值,尤为学者所注目。吴翌凤、惠栋、钱
大昭、王念孙、杭世骏、等诸大家都有专著行世。故《清
代朴学大师列传》将杭世骏、赵翼、周寿昌等同列为考史学
家。周寿昌《汉书注校补自序》言:寿昌幼受书,略解义训,
治经余好读史,尤嗜班书,每写一册,改窜无余纸,再写复然,
至是易稿十有七矣。《后汉书注补正自序》言:予少学读
史,两汉并重,近二十年专治班史,遂未旁及。然旧所读后汉
书本,书眉间条缀件系,染墨略遍,不忍割舍,取考证不甚误
者写出之,得二百条。后其弟子王先谦汇集师长及众家之
说,成《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集全清考订大成。

在湖南图书馆馆藏善本书中,有一册周寿昌日记稿本,
第一页首行题同治七年戊辰正月笔记,自翁随笔。又一页
辛未九月以后日记,根福轩自道人笔。松竹斋朱格笺
纸,行草,不太易识。时间为同治七年正月初一日至四月二十
四日。又同治七年五月初八日至二十九日。同治十年九月初
一日至十二月三十日。后附《殇女阿秀埋铭》一文,已收入
《思益堂古文》中;又诗数十首,则多为《诗集》所未收。
此本原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易元九先生所藏,后有湘中
名士徐崇立跋。徐崇立字绍周,号瓻庵,又号健实,原为谭延
闿幕僚,精碑帖版本,藏书甚多,每书皆有跋语,解放后为湖
南省文史馆馆员,1951 年去世。徐跋称:此册假之元九学
友,元九适有全州之行,秘籍未敢久留,率尔题后,归之。在
湖南图书馆所藏另一本周寿昌批《金石萃编》中,也有易元
九所作一跋:周寿昌,字应甫,号自庵,一号荇农,晚号自翁,
别署思益堂,清长沙人。咸丰时翰林,有《思益堂日札》及两
汉书补注等行世,学问淹博,考证详实,为学者所推重,其弟
子葵园王先谦所注前后汉书,颇承其说。余另藏公同治三年
日记一卷,吾乡徐瓻翁曾有长跋,疏注甚详,除校史及金石书
画题记外,多脉理医案之记。时客京师,为常熟翁氏所激赏,
诚所谓分其余技足当十人者。易跋中所言日记一卷,即今湖
南图书馆所藏,但并非同治三年。

日记中所记,恰周寿昌在京官侍读学士之时,其内容涉及
其时朝野各个方面,举凡政局典制、园林宅第、寺庙古迹、节令
游览、里巷琐闻、市井风俗、人物轶事均有所叙述,反映了这一
时期的社会面貌,而于其时政治、文化、医学等方面著录尤多,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如同治七年(1868)太平天国运动虽已
失败,然捻军活动仍十分频繁,驰骋齐鲁豫陕之间,并几度进
逼近畿,京师震动,清兵逗留而不敢战,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等人皆因此被议。二月初七日周寿昌日记记载:捻贼于初一
日回窜至保定府城之四十里外,并云高阳县已破,各路官兵云
集而官帅不令出战,是以任贼蹂躏,而各营但按兵不动。吾民
之遭荼毒极矣。当事者莫然无所动于中,殊不可解。这也充分
反映了当时清朝支柱湘军、淮军已暮气沉沉。

捻军平定后,清朝进入所谓同光中兴时期,清政府终于
喘过一口气来,官僚们又过起了优哉游哉、醉生梦死的生活。
在周寿昌日记中极少有上衙门办公的记载,与其他官吏一
样,周寿昌每日的生活,不外乎赴宴请客、应酬师友同僚,或
逛琉璃厂,收购图书字画等。日记中此类记载,动辄数百言,
甚至上千言。如同治十年十月初一日日记记载:前日陈嵩泉
寄赠何子贞丈八分屏四幅,又数日前得何书楹帖两首,皆此
老佳作,非近年颓唐之笔可比。又其孙诗荪名维朴者能为乃
祖捉刀,分书尤难辨,故赝品最多。此亦四五年间事,早年尚
不能。贞丈子伯源孝廉,孙诗荪副车,皆善书,能代乃翁乃祖,
然皆不能悬腕内捩,但策笔结体极其尚似,惟明眼人细审,自
不能有珠目之混耳。又同治七年一月二十三日日记记载:
至琉璃厂宝森堂书肆,见架上有《玉台新咏》,确系宋嘉定
年间所刻。虽间有缺落之字,而古香古色,令人爱不思释,因
携归,拟典衣购之。

《后汉书校补》、《后汉书注补正》为周寿昌最重要的传
世之作,同治七年至十年间,两书尚未脱稿,故日记中涉及两
书处甚多,可补入原书中。如《后汉书注补正》卷五张懿
条载:州刺史张懿,蜀志作益者,陈承祚晋人避懿之讳,以益
代之。宋本作壹,存懿字之半也。非此传几不知张懿原名。而
日记中关于张懿的记载却较《补正》详细得多。同治七年
三月初一日日记记载:吾邑曹镜初孝廉品学纯粹,经史尤极
淹贯,等辈中殆无其偶。以公试来京,寓黄晓岱太守处,顷走
访之。谈次以日来校正数条质之,其所证处,与予意相合。因
举吕布传中一将名张懿,魏志作张益,又宋本魏志作壹,恐是
与懿音近而讹益至壹,只存懿之半,其为懿当无疑。镜初曰诚
然,但非伪,此承祚避晋宣祖讳,以益代之。壹则后人改回,传
写脱其半耳。予甚叹服。又如同治七年三月初四日日记记
载:吴志陆逊原名议,乃昭烈本纪书吴陆议败先主于猇亭。
若不查本传,几错分陆逊别自一人,或是逊字误书矣。然究不
解志中何以不书逊而书议也等等诸如此类,皆能与他人略
不措意处发见疑虑。

周寿昌精于歧黄之术,日记中几无日不为人诊脉开方,
并皆详细记载病症及所开处方,对研究中医有不可低估的价
值。如同治十年十一月至十二月,周寿昌曾多次为翁同和母
亲诊病。今翁氏日记已由中华书局整理出版,将二人日记对
照来看,则翁氏日记关于此事记载要简略得多。故徐崇立跋
中欲将周氏日记分疏附于翁氏日记之后。光绪六年,慈禧皇
太后违和,两江总督刘坤一以知医荐,而寿昌终以疾辞不出。
前人记载北京史事的著作,大都详于乾隆以前。光绪间
震钧所著《天咫偶闻》虽然比较晚出,所记也仅限于清末。民
国间陈宗蕃所著《燕都丛考》,仅以街道为经,于北京风俗民
情则语焉不详。周寿昌日记虽遗存不足二年,但其中所涉人
物有如曾、左、翁等国家重臣,所涉事件有如捻军等震动朝野
之事,于生活琐事记载不多,而于当时政治、文化、艺术、医学
等方面着墨尤详,因此不能以其时间短暂而轻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