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说,但我必须说——广电数字电视,你被谁抛弃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39:13
一、导言
2004年是广电难堪的一年,是广电自成立以来在各大通信运营商面前蒙羞的一年。2005年底以前要完成3000万数字电视用户的目标在2004年底就彻底的破灭了,这一屈辱的“史事”将永远载入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史中。
中国广电数字电视走到今天的“羞辱”境地,以至于有人惊呼广电数字电视已被抛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亚于中国所经历的“文化大革命”(可悲的是这场“文化大革命”正呈愈演愈烈之势),历史再一次也是不厌其烦地证明了违背发展规律将会受到何样的惩罚,这昂贵的“学费”将只能由广电来“埋单”!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的反思中逐步发展的。否定过去已没有意义,但不断的反思是必须的,也是意义深远的。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指导今后的行为和今后更好的发展!面对今天的数字电视发展现状,我们不愿反思也必须反思了,历史要求我们应该反思,广电事业要求我们必须反思,通过应承担的责任划分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反思。悲观是不应该的,也是没必要的,莫斯科是不相信眼泪的。如果我们再不认真地反思,不改变我们的观念和行为,不打破陈旧的体制,仍然热衷于“政绩工程”,广电数字电视最终将会被抛弃;数字电视不是被用户所抛弃,不是被市场所抛弃,更不是被历史所抛弃,而将会被广电自身所抛弃。
二、应承担的责任
1、        广电总局的责任
作为国家广播电视行业管理的主体及最高决策层,国家广电总局应该为数字电视的发展陷入困境承担主要的责任,这一历史的责任总局是无法推卸得掉的,其应负的主要责任在以下几个方面:
A、面对技术革命的到来缺乏充分的准备
数字电视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模拟电视体系,它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升级,更是一场技术革命。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来看,蒸汽机技术的出现引发了欧洲的工业革命,计算机技术的诞生引领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社会的发展必然会不断地引发技术革命,技术革命的产生又必然推动社会的发展。但社会的发展永远都会是不平衡的,面对技术革命的到来,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谁就将会取得快速的发展,反之则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面对数字电视这一革命性的技术到来,国家广电总局缺乏应有的准备,仓促应对这场革命。
1)        技术准备欠缺
技术是技术革命的基础,也是技术革命的主体。既然数字电视技术将引发一场革命,那么,为这场革命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则将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规则就是标准。广电总局历来就不重视标准的制定,从来就未在新技术实施前制定出标准,以往在广电的发展过程中所制定的标准都是一些“事后标准”,甚至有些就长期根本没有制定出标准。从隔频传输到邻频传输,从350MHz到450MHz、550MHz再到750MHz、860MHz,从单向网络到双向网络的改造,从NVOD到VOD,从逆程数据广播到正程数据广播等等,广电网络的发展史是一部充满了混乱、无规划、无标准和低效的发展史,广大的广电网络人对此深受其害,这些混乱最终导致广电资源的极大浪费,制约了广电事业的快速发展。
从数字电视技术在中国实施至今,广电总局没有就数字电视体系及增值功能的开发等方面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其中最大的失误是没有从产业链的形成上考虑制定出机卡分离的标准。对于这一失误,总局曾有许多的托辞,其中核心的一条是所谓机卡分离中所使用的大卡成本很高,需向外方交纳昂贵的专利费。在2000年数字电视技术刚在中国出现之时,大卡的成本确实较高(约400元/卡),但总局应该知道,大卡的专利将在几年内到期,这是其一;其二,总局应该分析得出机卡不分离所带来的恶果将远甚于大卡的高成本,数字电视的发展形成不了规模和产业链,这是很显而易见的;其三,数字电视技术所引发的革命必将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生的产业链。形成不了产业链,广电的数字电视事业就不可能快速良性的发展。但总局在机卡分离这一问题上不知是处于“年幼无知”,还是出于“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都要反对”(信息产业部大力提倡机卡分离方案)这一狭隘的心理在作怪,先是抛出一个弱智的CA厂家“6+2”方案,继而又采取了放任不管的态度,导致各地数字电视系统“百花齐放”,互不兼容,各地广电“画地为牢”,有实力的机顶盒厂家无法也不可能调动资源大规模地进入数字电视领域,无法将巨大的社会资源引入到数字电视的发展中来,从而要想在我国快速形成一个广电期盼已久的良性的数字电视产业链也就无从谈起了。
收看数字电视节目和收听数字广播节目仅仅是数字电视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和作用,更广阔的空间是在增值业务和互动业务上。但至今总局拿不出一个要开展这些业务所必须遵循的技术标准。目前,国内的现状是“私有协议”满天飞,各地的广播电视前端系统大量采用各厂家的“私有协议”,而这些“私有协议”对终端的数字电视机顶盒产生很强的捆绑性,导致机顶盒生产厂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牺牲了产品开发效率,加大了机顶盒的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影响了机顶盒的升级换代,从而严重阻碍了数字电视的发展。
2)        政策陈旧封闭
数字电视技术是广电业的一场根本性革命,在这场革命中政策环境至关重要,因为技术革命往往会首要冲击的是旧的思想观念和旧的体制。数字电视技术的出现给广电带来了新的机遇和重大变化:a、频道资源极大丰富,广电发展的空间扩大;b、服务的领域扩大使广电将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分开;c、安全播出和传输有了保证;d、促使广电在市场经济下的新体制和新格局的建立,产生了新的赢利方式;e、制播分离有了新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传统电视台的体系和结构受到了颠覆。面对这些新的机遇和变化,总局重视不够,决心不大,旧体制和旧观念束缚了总局领导的思想和行为,阻力大于动力,在数字电视的发展过程之中,总局没有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
回顾这几年广电数字电视所走过的艰难道路,总局没有适时地出台涉及体制和发展环境的重大新政策,每次在全国性的广电数字电视会议上见到的几乎都是“孤家寡人”张海涛副局长一人在鼓噪所谓的数字电视发展模式,虽然他很辛苦,虽然他为此还患上了声带小结(就所谓的整体转换送机顶盒一件事就已毁了他的“一世英名”),但这并不表明总局高层对发展数字电视的认识程度是一致的,总局内部对数字电视没有形成一种高度统一的认识,而广大的广电人却还在可怜地一厢情愿地企盼能有指导并能强力推进数字电视发展的新政策出台。
由于总局没有出台能适应广电数字化的政策,其混乱的局面处处可见:境外节目频频“触电”违规;肆意践踏知识产权;网络企业控制和生产节目源;总局通报批评接二连三;党和政府的喉舌主体地位模糊;广电业务定位不准,广电的发展方向和主流被当作网络上的增值业务等等。如果再放任这种混乱的局面长期存在下去,其结局是可想而知的,这既阻碍了数字电视健康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极易使数字电视这棵幼苗夭折。
B、发展思路混乱
数字电视这棵“幼苗”经历了太多它本不应该经历的痛苦,无论是在技术层面、业务层面,还是在体制层面、政策层面,处处都暴露无遗地表现出总局在发展数字电视上的混乱思路。对于总局混乱的思路我们已很难以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去理解了:
1)        奇谈怪论——二万户瓶颈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任何一种商品的出现,除非是没有生命力的商品,否则就不可能有市场瓶颈一说。收音机没有瓶颈,电视机没有瓶颈,数码相机没有瓶颈,计算机没有瓶颈,手机没有瓶颈,VCD没有瓶颈,DVD没有瓶颈,……,那么凭什么说数字电视机顶盒就要例外有瓶颈呢?广电进入过市场吗?广电了解市场吗?若是信息产业部说有瓶颈可能还会有人将信将疑,一个从未进入过市场的广电总局说有瓶颈,这个玩笑就开得有点过了头了。商品的销售有其自身的规律,在市场上有些商品销售是从慢到快再到慢,有些商品销售是从快到慢再到快,快和慢与很多的因素有关;市场的策划和宣传,消费者的观念,围绕商品市场所注入的资金大小,商品的产业链是否良好建立等等。数字电视既然代表了广电今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那么数字电视机顶盒这一商品在市场上就不可能存在瓶颈一说。流行甚广的所谓“二万户瓶颈”谬论,实际上是广电尤其是总局某些领导自身设计和定义出的一个想像的“瓶颈”;之所以有些城市在机顶盒的销售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停滞不前现象,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抛开商品的销售规律外,广电自身尚有许多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如市场的策划和宣传,社会资源的引入,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的体制,社会化分工运作等等。纵观市场的发展规律,很显然所谓的机顶盒存在市场瓶颈一说纯属无稽之谈。
2)        整体转换模式、经验、做法、……、——令人眼花缭乱的“政绩工程”术语
数字化是广电今后的发展方向,数字电视必将取代传统的模拟电视,相信今天已不会还有人怀疑这点。数字电视机顶盒是接收数字电视的终端产品,是一个充满了强有力生命的商品。如何发展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是摆在全国广电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是顺应市场规律还是违背规律去人为的主观操作,这看似一个不应该存在争议的问题,却至今尚未解决,且有愈演愈烈之趋势。
对于一个没有生命力的商品,人为的通过所谓的整体转换送机顶盒去进行普及,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应该的。对于一个有生命力的商品,用不着也不能人为的去通过整体转换进行普及,相反,人为的违反规律的干预,反而会适得其反。机顶盒既是一个产品同时也是一个商品,是商品就必须进入市场去进行等价交换,这才符合商品的属性。在市场中,谁会为机顶盒“买单”呢?答案当然应该是消费者,谁消费谁买单是天经地义的,是符合市场商品交易规律的。而进行所谓的整体平移(送机顶盒)将会在两个方面极大地损害广电运营商;一是采取整体平移送机顶盒,“买单”者必然是广电,广电因买这个单而不能拥有强大的资金去建立一个完善、强大的运营平台和网络,不能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内容和业务,运营商不能发展壮大起来,其最终的受害者将仍然是消费者。二是整体平移(送机顶盒)是没有站在整个广电的高度去思考问题,而仅仅是站在网络公司或数字电视公司的立场上在考虑。假设通过整体平移在“一夜间”实现了数字化,广电的整体实力将会减弱,同时还将形成一个重大的不稳定因素;其理由是,从站在整个广电的角度来思考,目前,广电收益的70%-80%来源于模拟电视的广告收入,从事数字电视和网络的人员约占广电总人数的20%-30%,“一夜间”全数字化了,各地广电局(台)自身所办的电视频道势必将淹没在众多的频道海洋之中,加之内容质量有限,必将导致广告收入的大幅下降,而全数字化后从用户处收取的节目费中广电尚需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用于偿还机顶盒购买费,同时,在短时间内,由于节目不够吸引用户,加之,用户在电视上的消费观念陈旧,消费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从用户处收取的节目费必然有限,因而,在发展的阶段广电的整体可用财力将会大幅下降,届时我们各地的广电领导不可能面对广大的员工只宣传将来的美好前景而置现实状况于不顾,职工收入的下降必将造成职工的不稳定,同时,广电的主业——节目内容的制作及各类系统设备的升级和更新,还需要每年投入巨大的资金,这些巨大的资金从何而来呢?广电不可能等到偿还完机顶盒费以及广大用户电视消费观念更新、节目内容质量显著提高后再利用所获得的巨大收益来进行投入,广电事业的发展不允许有这样的等待。但愿广大的广电人和广电的领导能站在本单位全系统的高度来认真分析和思考这个问题。很显然,整体转换送机顶盒实际上是一个脱离实际、想入非非的误国(局)误民之谬想,是一个典型的“政绩工程”行为。
此外,送机顶盒还将会产生一个巨大的长期的隐患,既然是通过听证会后关闭(或部分关闭)模拟电视,广电向用户免费送机顶盒,从理论上讲广电就应负责到底,而用户的心里也必然会是这样认为的;实际上,关闭模拟信号送机顶盒已演变为一个非市场行为了,而广电又担负着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当机顶盒出现故障时,当机顶盒使用寿命到期时,当因开展新的增值业务而导致原有的机顶盒不能使用这些功能时,广电将如何来面对和解决由此所引发的消费者的不满呢?其实,广电的行业性质(党和政府的喉舌)也决定了广电是无力承担因广电自身的行为所引发的社会不稳定性后果的。
3)        软弱无能,总局是中央电视台的总局
总局在数字电视发展之初提出了建立一个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的实施意见,其中谈到了要建立四个平台:节目平台、传输平台、服务平台和监管平台,其中监管平台的建立既是为了行使总局的管理职能,监管各地数字电视播出内容,同时也为使数字电视能够良好平稳地发展,避免走中央电视台3、5、6、8频道的老路(互不信任)而在各方利益的保障上起到一个裁判员的作用。监管平台的建立,是总局利用自身的资源,起一个引导和规范数字电视发展的作用,监管平台的建立得到了各地广电的认可和配合,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在数字电视的发展初期,这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过渡方案,但中数传媒公司(中央电视台背景)为达到 控制终端用户,垄断节目市场的目的(对这一险恶用心,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抛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没有国际先例的“双CA”方案,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双CA”方案既是一个人为的阻碍数字电视发展的方案,同时也是一个从根本上否定总局监管平台的方案。中数传媒的“双CA”方案一经抛出,即遭到各地广电有识之士的极力反对和抵制,面对中数传媒公司的无理挑衅,总局的“恐央视症”则又一次地暴露无遗了。不可否认,总局内的有识之士并非认同“双CA”方案,但软弱的总局不敢针对“双CA”方案出台相应的反垄断政策,不敢代表广电的整体利益。“双CA”方案并非是一个纯市场行为,也并非是一个纯技术模式,“双CA”方案从根本上打乱了广电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双CA”方案的抛出使得举步维艰的数字电视发展雪上加霜。
由于各地广电的坚决反对和抵制,中数传媒公司的业务发展举步维艰。中数传媒公司近期又开始了自找台阶下的行为,提出了一个所谓的若不采用“双CA”方案,则各地广电必须保底购买中数传媒的节目,这又是一个让各地广电无法认可和承担的方案。悲哀呀,广电之所以发展迟缓,这与多年来广电内部长期的内耗和总局的软弱无能有关。总局应该明白,你是全国广电的总局,而不仅仅是中央电视台的总局。但愿今后总局能多为自身补补“钙”,理直气壮地为“民”作主,切实起到总局的职能作用,为广电数字电视的发展保驾护航,否则,总局就真的有可能沦为“回家卖红薯”的境地了。
2、广电体制和观念的责任
A、体制陈旧、观念落后、危机意识淡薄
数字电视技术的出现使得广电服务领域扩大,将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分开,广电得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新的体制和新的格局,产生新的赢利方式。但目前的广电体制却很难适应这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在现有的电视台体制下,一个省级城市台拥有1000-2000名员工,自办栏目近百个,在全面实现数字化后,面对数百个非本地频道的节目竞争,各地广电必须进行资源的重组和体制的变革才能够从容应对,这是不以广电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为适应激烈竞争形势下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应有强烈的危机感,我们应该意识到广电已进入到了大力发展数字电视、实行制播分离和精办栏目的时代了。数字电视的出现和发展,是对传统电视台结构的颠覆,它使得有实力的电视台已拥有了走出地域限制的可能和空间,但目前全国的部分广电负责人却尚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还未真正地去思考和行动。一旦按市场规律实现了全数字化(预计8--10年左右),广电的整体收入无疑将会大幅增长,但届时我们广大的广电从业人员该何去何从呢?没有效益的栏目必然会消亡,不能创造价值的员工必然会下岗,这是必然的规律,面对这一将涉及到全体广电人自身前途和利益的发展趋势,不知广大的广电职工是否已意识到了这一点?是否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是否面对数字电视的发展还有一种黄鹤楼上看帆船的心境?
面对危机和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各地广电局(台)和个人的定位,广大的广电职工应该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各地广电的领导者们的思考和行动。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目前的体制是“一把手”体制,一个单位若有幸拥有一个英明的、有能力的、廉洁的、拥有好资源的好领导,这个好领导就能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赢得发展。在传统的模拟时代,对好领导的渴求并非十分迫切,垄断能让广电人产生小富即安的思想,而在当前广电面临挑战和生死存亡转折的历史关头,各地广电对好领导的渴求就显得更加迫切了,如果在转折关头没有好领导能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时机,带领大家举全局之力发展数字电视、实行制播分离、精办栏目、冲破地域限制、走向市场去获得更大的空间和发展,各地广电将面临生存的危机,将面临被系统内(外地电视台)或系统外(报业集团等)兼并的危险,这一点不耸人听闻,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发展趋势和走向。
B、数字与网络的关系定位模糊
从地方到中央,各地的广电系统都拥有自己的网络公司,在传统的模拟时代,由于发展的空间狭小,仅仅以传送电视台的信号为主业,没有更多的业务可开展,网络公司虽然没有从思想上去认真思考自己的定位问题,但事实上是在按一个专业的传输公司在运作,加之电视台先于网络公司成立,网络公司是以为电视台更好地传送信号为目的而成立的,因而,多年来网络公司与电视台之间均相安无事。但在网络公司的定位上,广电局(台)和网络公司从来就没有去认真思考过。由于数字电视是在有线网络上进行传输的业务,网络上的技术只有网络公司才会考虑,电视台是从来不会去思考的,这是体制和历史原因造成的,因而,目前绝大多数的数字电视系统和业务都是由网络公司在建立和开展,这既是因为只有网络公司才关注网络上开展的业务这一历史事实造成的,同时,也是因为广电人普遍都对数字电视的真正含义没有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认为数字电视是网络上的一项增值业务,而未真正意识到数字电视并不是一项网络上的增值业务。数字电视是模拟电视的终结者,是广电今后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是广电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是会对广电的体制和形态产生革命性变革的一项技术革命,它的出现不仅仅会影响网络公司的运营和发展,更重要的影响是对广电全系统和全方位的。单靠网络公司是担负不起广电数字化革命这一历史重任的,它必须由广电全体来担负这一重任,必须整合全体广电的资源及社会资源才行。专业的事必须由专业的公司来做,这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基本常识,在广电旧有的体制未改变之前,新的具有开拓性、革命性的事业应由具有新体制且拥有全新人才的公司来开展,现实普遍存在的由网络公司开展数字电视业务的现状并不意味着是合理的,这恰恰违背了社会化专业分工规律,这也从体制上应证了目前数字电视发展艰难的原因之所在。此外,政策对内容的制作、管理和播出的限制也不容许由网络公司来发展数字电视。
相信在今天,若有哪家有线网络公司包揽了电视节目的摄、录、编的制作业务,我们会觉得非常的可笑和不可理喻,因为这既不符合国家的政策,也不符合社会化专业分工的规律,那么为什么我们还会认为网络公司开展数字电视业务是理所当然的呢?
此外,在广电实现了全数字化后,在广电的总体收益中,广告收入将会大幅下降,而节目收视费将成为各级广电的主要收益来源。在市场经济中,网络公司作为一个企业今后必然会越来越多的和各种社会资本联姻,广电的背景将会越来越淡化,广电最终只会是网络公司的一个股东而已。因而,我们应从广电的整体和长远发展考虑,现在就将数字电视业务从网络公司中剥离出来,将数字电视业务完全掌握在广电局(台)手里(就如同当今的电视台一样),以保障今后无论从舆论导向上、安全上还是广电的巨大收益上都能够牢牢地掌握在广电的手中。网络公司应定位成为一个专业的传输公司,网络公司是一开展基础层业务的公司,应专注于网络的建设和维护,专注于网络上的增值业务的开展,这就好比公路公司与货运及客运公司是不同的主体一样的关系。在中国电信内部,网络建设和维护与业务运营也是分离的。由一家基础层公司包揽全部业务的运营是不可想象的,也是极端不合理的。在市场经济中,这有一个社会组织层面的架构问题,基础层和业务层必须清晰地分开才能合理优化社会资源,才能得到高效地发展。因而,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对应的就有基础层公司(如公路公司、发电厂及IT行业的网络运营商等),有业务层公司(如货运公司、客运公司、供电公司及IT业的网站和短信平台的提供商等),基础层公司与业务层公司相互依存,以业务为纽带,以利益共享为基础,这里不存在谁高谁低、谁离不开谁的问题,这是一个合理、高效、专业、优化的社会化分工。广电有线网络公司开展数字电视业务实际上是有违于社会化的合理分工这一规律,其结果将使得数字电视不能良性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网络公司不能做好网络的建设和维护,不能更好地开展网络上的增值业务最终会产生百害而无一利的结果。
C、数字电视运营思路混乱
大家都熟视无睹于全国绝大多数的广电都在热衷于卖机项盒行为,如果说全国的广电都在卖电视机,相信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可笑的做法,但我们为什么对目前广电卖机项盒的行为就不觉得可笑呢?广电是一运营商,运营商是不应销售终端产品的(中国移动就不销售手机),运营商应专注于系统平台的建立和维护,应专注于内容的丰富和新功能的开发,这才是运营商该做的事,终端产品的销售应由终端产品的制造商和销售商去完成。假设当初电视机均由各地的电视台去销售,相信今天电视机的普及率将还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商家最擅长的就是产品市场的宣传策划、销售和维护,商家拥有开拓市场所需的层出不穷的手段,而广电恰恰最缺的就是这些,这是广电的短处。因而,广电要发展数字电视就应整合各方的资源而不是仅仅依靠广电自己的资源来发展数字电视。
三、药方
1、技术层面
总局应抛弃前嫌与信产部通力合作,尽快拿出大卡的技术标准,并强力推广,为尽早形成数字电视产业链而做好技术准备。今天的信产部已不是中国电信的信产部。此外,数字电视还是全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电要借数字电视搭上国家信息化的列车,就必须和这列信息化列车的列车长(信产部)合作,并要全力配合和服从列车长的领导和管理,这是一个基本的道理。当务之急,总局应做的事是全力配合信产部制定出机卡分离的方案,要尽快针对今后将要开展的增值业务制定出较完善的技术接口标准。标准的优劣并非最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标准可供遵循,有不完善标准供遵循要强于没有标准可供遵循一万倍。广电不应再纠缠于如何选择一个完美的标准这个问题上,而应尽最大的努力尽快出台一些相对合理的标准,这才是总局在数字电视技术革命中应该也必须做的事情,而且是十万火急的事,千万不要因总局的失误而再导致全国广电技术系统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了。
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总局应该沉下心来坚定不移地推进数字电视的发展。当前,IPTV在国内炒得很热,这主要是因为电信企业为了实现它梦寐以求的电视传输业务,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电信企业认定IPTV是今年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并在各地进行试验工作。因电信企业和传媒的大肆渲染,IPTV也引起了广电的高度兴趣和关注。其实就IPTV本身来说,以电信企业现有的网络资源以及现有的IPTV技术状况而言,IPTV要达到真正的商用阶段估计尚需3—5年的时间。而广电高清电视的出现和数字电视的快速推进,其结果将导致IPTV在5年内是不会有较大的作为的。所以,广电目前应坚持按市场规律加快数字电视的发展,加快高清电视的发展。高清电视是广电抗衡电信企业IPTV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广电人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在互动电视业务的开展上,广电不应抱着“闭关自守”的态度。互动电视业务的开展关键是回传通道的建立,对于回传通道的建立,广电的思路不应仅局限于有线网络的双向改造上,而应有让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充分为广电所用的思想。广电可以利用PSTN、ADSL、IP网、无线网络等建立起各种回传通道。这既能节省广电的资金投入,同时也能快速的开展起互动电视业务来。从广播电视所产生的价值链来看,下行通道所产生的价值远高于回传通道上所产生的价值。因而,无论从哪个方面去考虑,多种途径的回传通道的建立,对于广电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2、政策层面
总局应尽快组织全国广电局(台)的一把手认认真真地分析和研究今后广电的走向和发展问题,要组织相关的职能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尽快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不要让与时俱进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落实在行动之中,要一通百通,要引导数字电视的健康发展,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要尽最大的可能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应对今后文化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局势。
中国电信很羡慕广电目前所拥有的机遇,中国电信目前的基础业务(单笔产值)下滑严重,它的基础主业务受到各大运营商的激烈竞争和挤压,而增值业务空间不大。广电目前拥有了很大的增值和发展空间,这是我们的优势。面对这种发展壮大的难得机遇,如果我们不及时的进行政策层面上的调整来推进数字电视的发展,优势终究就会变为劣势,就会错失广电大力发展的良好时机。
3、体制层面
各地广电局(台)应调整好办台思路,要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制播分离,要精办栏目,要整合各方资源,举全局之力发展数字电视,要建立专业的公司来发展数字电视业务,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级网络公司应加快加大网络的改造。数字电视时代对网络的质量要求更高了,网络公司进行网改的动力应来源于网络公司与数字电视公司的利益关系——存量不变,增量分成。这就好比公路公司并不因为自身没有开展货运和客运业务而放慢甚至停止公路的建设和维护一样。但如果我们的旧的落后观念不改变,网络公司和数字电视公司的关系将永远是一对阻碍广电数字化发展的矛盾。
在数字电视发展的初期,因为数字电视业务是通过有线网络来实现的,网络公司与数字电视公司之间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固有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体制。这些使得网络公司在感情上很难接受数字电视业务从网络公司中剥离出来这一事实。这种感情必然会影响到网络公司与数字电视公司的合作上。但是,应该看到这不是一个不可解决的问题,这只是在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会产生出来的问题。只要各地广电局(台)领导坚定不移的按社会发展的规律推行建立专业的公司来发展数字电视业务的思路,只要数字电视公司与网络公司之间事先就真正建立起存量不变、增量分成这一经济合作的纽带,相信这一问题将会在数字电视的发展过程之中得到妥善的解决。我们可以设想,当初若是有线网络先于电视台出现,相信也会产生网络公司自办电视节目的想法,网络公司与电视台之间也会为谁来办节目这一荒谬的问题而纠缠不休。将数字电视业务从网络公司中剥离出来,是广电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尽快地做大作强广电产业的条件和基础,相信网络公司终究会明白并认可这个道理和决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