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沿岸还能怎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57:18

珠江沿岸还能怎样

小普 商务旅行 2010-12-27 17:10:00  评论(0)条 随时随地看新闻核心提示:在珠江沿线,旧厂区刺破原本的功能边界,轮番新造出创意区,以此为广州增值。

广州不再是广州,珠江也不再是珠江。几个月内高楼迭起,新异的建筑为广州掸去一层本土的灰尘。在珠江沿线,旧厂区刺破原本的功能边界,轮番新造出创意区,以此为广州增值。尽管这一过程势必将推动地块价值的飙升,但与此同时,它们并不会因此垒起高墙拒斥大多数人,而是预备着接收来客,而这一向是广州的强项。这仍然是广州,是升级版的广州。

琶洲大桥和猎德大桥的相继开通,激活了广州境内珠江东段的北岸。这里原本是城市的边缘地带,聚集了广州鹰金钱食品厂、南方面粉厂、员村热电厂等旧时代的工厂。现在,以鹰金钱厂区为中心,这里将形成广州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意区。

自大桥过到珠江南岸,则是逐渐成熟的会展地块,包括亚洲最大的会展中心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以及香格里拉大酒店。而新的兴奋点将出现在邻近的珠江啤酒厂。这里已经建成珠江啤酒博物馆,并且以此为中心,正在建设“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按照规划,珠江啤酒厂将在广州总部在2013年底前大部分产能实现外迁,2015年底前完成全部产能搬迁。到时,珠江南北岸,将因为红专厂和“琶醍”,成为新的广州招牌。

而整个琶洲地区的发展目标定位为:以广州会展博览中心为核心,以会展博览、国际商务、信息交流、高新技术研发、旅游服务为主导,兼具高品质居住生活功能的RBD(休闲商务区)型、生态型城市副中心。

鹰金钱变红专厂

红专厂建成不到一年,但已经名声在外,它号称“广州第一家非企业非房地产包装的真正意义创意区”,以及“一个以国际标准定义的艺术、生活中心”。它的原址是1958年落成的广州鹰金钱食品厂。

鹰金钱响应广州市政府的规划,从2008年9月起,将厂房搬迁到从化,珠江边的工厂则整个空留在原地。这座空厂占地16万多平方米,与CBD为邻,但又偏安一隅,避开了过于喧闹的中心。

第一家入驻的是广州本土最有影响力的室内设计公司集美组。2010年元旦,他们从二沙岛搬进了鹰金钱厂区。实际上,集美组的总裁林学明是这里的再发现者。他当初只是想找一个环境不错的地方办公,但他看到了更多:大量苏联援建的巴西利卡式建筑,空间高敞的厂房仓库,规整的空间分割,残留着时光印迹的红砖墙以及其上泛起的青苔,锈迹斑斑的机器——这里天生就适合成为一个艺术区,尤其可以对应国际LOFT风潮。

政府决定放弃将其改造成商业楼盘的方案,而牵头将鹰金钱改建成“红专厂”艺术区,规划于今年7月出炉,集美组则担任红专厂规划及顾问的角色,并且专门成立了“广州红专厂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计划还未完全公开之前,已有很多嗅觉灵敏的摄影师、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前来“抢租”,就连有些家具经销商也想在艺术区租块厂房,开家具艺术生活馆。

红专厂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即是慎选进入的商家和艺术家。专设的艺术设计公司为园区整体风格把关,并且有由艺术家及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设计及施工进行审核及给出建议。厂区内的艺术类空间,将根据其艺术价值大小来报价,“都是以象征性的价格提供,甚至免费”,红专厂表示。而商家则限定了只允许五六家进入,目前额度已满。并且红专厂和所有进驻的机构都有一个协议:空间的1/3必须开放为展示空间,与公众做交流,让公众自由进入。

红专厂内的业态非常丰富,包括艺术文化交流机构、国际画廊、艺术家工作室、雕塑展厅及广场展示区、酒吧/咖啡厅、进口书店、艺术文化商店、摄影棚、养生会所等等。而每一个空间都保留了原先厂房的标号。目前,大部分的厂房都已被“瓜分”。

人们习惯拿红专厂与北京798相比,然而它实际上比798要更为亲民和接地气。它是“艺术生活创意基地”,红专厂厂长Alice对此的解释是:“比如周末,一家三口来红专厂逛,可购物,可看画展或摄影展,可听艺术讲座,可亲手做陶艺或学剪纸,累了,可到咖啡厅听音乐喝咖啡,饿了,可到餐厅吃饭,而这一切既是生活,又是艺术。我们希望艺术在这里可以跟市民互动。”

厂区内的公共空间随意摆放有大量雕塑,这些作品皆由红专厂专门邀请艺术家创作和展出,不给定主题,有艺术家自己发挥,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换一批新的作品。丹麦、意大利领事馆已经在厂区内成功地办过展览。中间位置拆掉了一批建筑,建成一个广场,这里可以举办一些户外活动。11月本来有一个电子音乐节,邀请了欧洲的乐队,因为亚运会而要延后。

红专厂还仅仅是第一步,其背后还有更雄心勃勃的计划——占地70万平方米的北岸文化码头。这个位居城市中心(CBD旁的临江大道)的大型创意中心,其规模将在全国首屈一指。届时,整个北岸创意文化带将包括电厂(将一座10层高的发电机组完整保留作为当代艺术展览馆);2、“船说广州”——把珠江水岸旧时的疍家水岸生活重现,公众可以在这里上岸吃艇仔粥,购物,看表演;3、一条183米的烟囱,将组织183位国际艺术家进行涂鸦;4、以设计&生活为主的红专厂;5、艺术家集群的面粉厂;6、大型亲水平台;7、设计博物馆与设计酒店。它将在3-5年之内建设完成,整条3公里长的码头岸线将成为辐射整个珠江三角洲的知识交易大平台。

红专厂亮点

N1:集美组 集美组所在的厂房近六千平方米,空间由展示空间和工作空间两部分组成,办公区域内容纳有200多人。展览区域错落有序地摆置集美组设计的家具。有浓厚“集美组风格”的各式原创木椅与水墨画、枯木、莲蓬、古朴醇雅的陶艺作品等同处一室,相得益彰。据介绍,该空间的租金达80元/平方米。除了自己的工作空间外,集美组还在红专厂的其他空间策划和提供一些展览。集美组还不定期地利用厂房内外两个不同层次的空间进行艺术展示,将作品与自然环境结合,将艺术与设计结合,打造一个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空间。

F3:蚁工房 吴刚和集美组的总裁林学明是一起玩哈雷的朋友,他极力拉吴刚入伙。一切都打理好了,只缺设备和人。吴刚就进驻红专厂。500多平方米的空间。租金大概是2万左右,整个启动资金也不过几十万,他预计一年也就可以回本。吴刚原先在广州市区开了一家西餐厅。但他更喜欢这里的宽松气氛。室外室内连成一片,室外的空间就像私人家的小院子,有老树遮荫。晚上基本是满座的。他建议来之前一定要电话订位,除了保险,还可以有折扣。

因为红专厂对区域内的商家有严格限制,同一类型的商铺只能有一家。所以如果你要像样地吃顿饭,大概只能选择这里了(其他的餐饮项目包括表哥茶餐厅、黑胶咖啡馆)。虽属“垄断”,但价钱并不贵,比市中心相同档次的餐厅相比,只会更便宜。

红专厂规定进入的每一家商铺必须有独立的公共展示区域。因此,蚁工房也在进门处辟出一块展览厅。目前他们展示的是哈雷巡回之旅展示??

F13 地图上还没有出现这间厂房的名字,因为它最近才进入。它将变成一家会所。工程进行得很快,11月内将要开业。F13的地位与众不同,因为它是整个园区标志性的一所建筑。是典型的苏式建筑。红砖建造,尖顶,结构遵循由檐部、墙身、勒脚构成的经典“三段式”。屋顶极高,因此空旷通爽,冬暖夏凉。

要打造成的会所将厂房隔成两层楼上有私人包厢,楼下是开放式的展览空间。这个展览空间将有专人打理,负责邀约艺术家和参与策展。至于租金,据会所的合伙人介绍,大概相当于室内写字楼的一般租金。

珠江啤酒厂变文化区

珠江—英博国际啤酒博物馆沿江而造,但这只是起始阶段。珠江啤酒厂的野心是要围绕博物馆沿珠江打造一个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名之为“琶醍”。珠啤想要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啤酒不仅适用于大排档,更是一种高级、有深度、有层次的文化。他们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享受到啤酒的乐趣,同时为城市提供新的兴奋点。

博物馆已经开业。琶醍广场工程也处于收尾阶段。工程一共分为三期。一期占地2万平方米,红色框架和玻璃幕墙将老旧的厂房改造成一批现代感的餐饮空间,现在已经可见轮廓。其中沿江边因管道改造衍生出一个创意十足的展示空间,适合举办颁奖礼、新车发布、时装展示之类的活动。江边配套的大游艇码头则可以在举办一些高端活动时使用,在策划方的设想中,VIP们可以乘坐游艇从这里登陆,踩着红地毯上岸看秀。

总之,啤酒博物馆和琶醍广场,将充当珠江啤酒会客厅的角色——目前博物馆每天接待超千人,配套的餐饮设施也将为他们提供餐饮服务——也因此实现“大博物馆”的概念。除餐厅酒吧之外,据项目负责人琶醍公司总经理林枫介绍,“琶醍”还将引入一系列别的业态,包括当代艺术展览、油画画廊、陶艺吧、排舞室、录音棚等。

一切按部就班进行,珠啤并不希望操之过急。招商还未开始,林枫说,他们“会审慎地引入有分量的机构,”主要面向的是和啤酒、和艺术有关的机构,而之后的经营也并不以纯商业为目的,而要考虑创意文化项目的搭配,比如一定比例的画廊和艺术空间。

对于即将进驻的商家和艺术家,珠啤开出的条件是:有艺术情结,能将啤酒文化和创意文化相糅合。引进的项目也倾向于西式文化,这样,古画画廊则不在考虑内。酒吧也不是大排档式的,而是偏向上海新天地这类好的酒吧。主题餐厅则倾向于引进一些和啤酒有关的德式和法式餐厅。

琶醍之于广州这座城市的意义,还在于传播了这样一种概念:工厂就是公园,公园就是工厂。琶醍所在的地块是隧道上盖,以前是输煤输啤酒的管道,现在则藏至地下,拆迁完成以前它还将继续运作,地表则会建起亲水公园。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是在厂房前部建起的城市花架。与之正面相对的就是举办亚运会开闭幕式的海心沙,种满花草的城市花架,则可以挡住粗粝的厂房,织出绿色新鲜的幕帘。临江的步行道上还将建起亲水广场和雕塑公园,这些也都将成为珠啤会客厅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