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林:这是一次认真的折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39:39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14:02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陈艳涛

  他自曝其丑,是希望能成为一面镜子,让后人更加警醒,让新闻摄影看到更多的希望

  “这事闹大了!”出现在人民日报社门口的许林感慨说。这个人民日报的老摄影记者,2008年3月在博客上自曝当年的摆拍历史后,引来了让他始料未及的剧烈反应。

  反思还是治病

  几天时间内,嗅觉敏锐的境外媒体开始关注此事:3月19日的美国华文媒体《世界日报》、《侨报》等先后以“人民日报记者自曝摆拍往事”、“摄影似演戏,党报记者自责”等为标题,报道许林和李振盛关于摆拍与造假照片的自省博客。这期间,国内媒体也开始对许林进行密集采访。3月22日许林还出现在央视《新闻周刊·人物》中,白岩松将许林的这一行为评价为“可贵的反思”。

  为什么选择在这样一个时刻自曝当年的经历?这是许林近期听到最多的问题。许林给出的回答是:他希望自己的经历能成为一面镜子。“说是我的自责也好,反思也好,我只希望新闻摄影界的朋友们不要再走我曾经走过的弯路,要追求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各样的造假,维护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

  此前或是同时,李振盛、石宝等老摄影记者也都在各自的博客里公开了自己当年摆拍、作假的老照片,检讨自己的行为。深圳特区报的摄影记者齐洁爽将老记者们曝晒老照片的行为称之为“先向自己开刀,缝合大家的伤口”。说他们“拿别人说事本来是想‘惩前毖后’,结果很累很伤心,只好反过来拿自己开刀,力争做到‘治病救人’”。

  2007年开始,新闻摄影界的打假成为社会最热点。从“广场鸽”到藏羚羊假照,再到旷日持久至今仍无下文的“ 周老虎”,涉嫌造假的新闻照片风波迭起,民众打假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几乎到了全民皆兵的地步。就在许林在博客上公布自己当年摆拍历史的同时,湖南平江又再曝华南虎造假视频丑闻。3月23日,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举办的华赛奖评委蒋铎宣布退出学会,以抗议后者消极对待“广场鸽”造假事件。

  许林细细察看3月25日一家报纸对于蒋铎的报道,指着蒋铎告诉记者的一段话说:“他说的就是我想说的话”。蒋铎说:“我这一行为是认真的,是出于爱护学会的目的,它现在有病,看得人着急,我希望它能健康起来。”许林认为如今的新闻摄影学会太不透明,他对现任秘书长胡颖颇有意见。

  打假的热度

  对于新闻摄影来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一方面,由于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闻照片造假越来越简单,而公众对于视觉完美的需求,和媒体从业者迫于竞争压力,急于吸引大众眼球的双向要求结合在一起,让新闻图片越来越完美,却越来越真伪难辨。而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具有强烈责任感和监督意识的网民出现,对于新闻假照片的声讨上升到空前热度。

  而许林,就是打假的始作俑者之一。他的博客,被称为“打假大本营”。他是最早对那张著名的曾获首届华赛金奖的作品《广场鸽注射禽流感疫苗》提出质疑的人,到今天,拍摄这张图片的《哈尔滨日报》记者张亮是否造假依然没有官方结论。作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部副主任,许林也仍在为这一事件呼吁不止。

  除了对于国内的、现在时作品的打假之外,许林的打假热情,甚至还延伸到一些历史悬案上,比如那幅在新闻摄影史上流传了50多年的经典名作《胜利之吻》,许林质疑它的拍摄日期,并否定了《胜利之吻》的抓拍之说。“照片是拍自5月,而不是8月15日,所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吻’的新闻故事就从来没有发生和存在过,而是作者和编者有意制造的假新闻,这张新闻照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它在新闻摄影史上将变得一文不值,因为它严重地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伪造了历史,既是对读者的戏弄,又是对历史的亵渎。”

  2006年9月,在平遥首届国际摄影高端论坛上,许林带着10年来对《胜利之吻》的疑问,面对美国最著名的新闻摄影评论家戈德堡女士、美国联系图片社总裁罗伯特·普雷基、摄影师大卫伯耐特,用一个“史上最长的问题”,提出了他的质疑。虽然并未获得让他满意的答复,但许林对此事颇为自豪,“敢在美国人面前(对名作)提出质疑的,全中国只有我许林一个,没有第二个人。”

  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著名美籍华人摄影师刘香成,看了许林相关博客后告诉本刊记者:这件事会变成一个很大的话题。他认为人们如果站在今天的角度去批评许林和他那一代的人作假、摆拍,或者是让许林们做怎样深刻的自我检讨,都没有太大的意义。“抛开当时的社会背景去谈摆拍或是造假,对他们不公平。”

  刘香成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来到中国大陆,曾拍过《毛以后的中国》等新闻史上有名的图片。在刘香成的印象中,当时的中国摄影师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和训练。“他们中的很多人曾是工人或是退伍军人,但在政治上比较可靠,所以就叫他们去扛相机。像王文澜、贺延光等人都是这样。很多老的报人是像学徒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做起来的,后来变成很好的报人,这是当时社会客观的情况。”

  除此之外,刘香成认为中国人的审美方式也是摆拍行为一直存在的原因之一。“中国人摄影喜欢山水、风光,这来自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人谈摄影就觉得摄影是艺术,艺术就是山水,艺术就是风光,是那些唯美的东西,用在宣传上的时候,就要摆拍,工人和农民是笑容满面的,军人要有军人的姿态。诸如此类。”很多中国摄影师看了他拍的《毛以后的中国》时会吃一惊:怎么刘香成拍的都是我们身边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我们没看见呢?

  对于许林等人的反思所能达到的效果,刘香成似乎并不乐观。他含蓄地说:他退休了可以这样说??

  网友中也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质疑:很钦佩许老师的勇气、胆量和持之以恒的打假。但如果你没有退休或者你只有40 岁,你会自责吗?

  许林的回答是:如果我今年40岁,如果我发现自己错了,我也会自责的,而且要公开自责。让我们一起为中国人的诚信而努力!

  我只追求一个诚信

  -本刊记者/陈艳涛

  我宁肯牺牲一个张亮,而让新闻的诚信浮上来。真实是新闻的起跑线,也是最后的终点

  在网络时代,一方面是方便了一些人造假,但另一方面也方便了网友用火眼金睛去鉴别。在两种势力都上升的趋势下,你对新闻摄影的前景看好吗?

  大家鉴别打假的判断能力提高了,能够热情参与打假,这是好事。对新闻照片真伪的警惕性提高了,有助于新闻队伍自身的建设,和新闻摄影记者的自律,刘为强因为藏羚羊照片作假一事被解聘了,而且被我们五大网站删除了他所有照片,这是他付出的代价。但问题是现在只有刘为强一个人这么做,对刘为强这么处罚了,而对其他以前造假的摄影师,那些单位没有处理,没有处罚,为什么呢?是因为没有一个规矩,没有一个中国新闻摄影采访和处分处理的行业规范。我们去年所以掀起这个打假行动,就我个人来说,是希望能够在行业里出现一个规范,去年8月,在我本人的参与下,促成了我们五大网站第一个行规的出现,具体规定哪些不能做。刘为强就是被这行规给规掉的,你触犯了我们的行规,就要把你的摄影师资格排除,没有什么说的。除此之外,最近还有一个新锐世界媒体联盟,2007年已经发展到20家媒体,也搞了一个类似行规的东西,如果20家媒体发现哪一个人造假,这20家联盟的报纸一律不用他。

  你还是希望以统一的行规来促进这个行业的诚信?

  希望行规出来,这是第一。第二我觉得网友这种促进,使我们摄影记者的拍摄,在后期处理上更加谨慎,这是好的。第三点就是对比较高级的摄影评选,像人民摄影报,像华赛,像中国新闻奖的评选,这些评委都非常注重真实性的问题,这是好事,使得评奖不那么放松了,这是一个大的事。新闻真实性既是起跑线,也是最终的终点,这是起码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是我们新闻人一生一世要守护的底线。大家都在努力,评选不要造假,见报照片不要造假,然后摄影师自己尽量不要造假,都真正的健康起来,真正有那种如履薄冰的感觉,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态势。所以我觉得中国兴许经过这么一个认真的折腾以后,将来是有希望的。今天湖南平江又曝出华南虎的假新闻了。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这么造假,不得了。但是事情闹出来以后,就会使后人更加警醒,这是好事。

  这也是你一直追着“广场鸽”这个事件的一个原因?

  对,就追求一个诚信。在新闻摄影上,假照片就是提供假信息,真照片就是提供真信息,我们现在就是追求一个:你的报道要真实,要把这个真实性拿回来,这是我们守住的底线,同时也是一生一世追求的目标。

  你写博客公开自己当年那些摆拍的经历是想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从现在的反应看,你觉得有效果吗?

  有效果。新闻摄影界已经做了很多的改进,包括新闻评奖让评委很紧张,要一再查实,甚至看说明准确不准确,这就避免了很多虚假报道,这不是对现实的一种推动吗?我是63岁的老头了,跟他们没有任何瓜葛,我也不想整什么人,但是你触犯了底线了,那没办法,对不起!我不能因为你张亮一个人,这一张照片造假,我就得罪那么多新闻人,得罪那么多的受众。我宁肯牺牲你张亮,而让新闻的诚信浮上来,让大家感觉我们的新闻摄影是可信的,我追求的就是这个。

  现在再回头看自己当年那些摆拍的图片,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

  很平和。蓦然回首的时候,觉得幼稚可笑,又觉得是一种遗憾,这种遗憾对我个人来说是一种经验教训,对后人可能是一个宝贵的财富,他们会从我这里看到,这个许老头走了弯路,我们不能再走了,再走这个路对不起我的读者。

  你们当年拍的那些照片,有没有一个大家约定俗成的规范,比如人必须怎么笑、怎么站之类的?

  你这个问题提得好,为什么你提得好呢?在文化大革命当中,毛泽东有一个指示,说现在形势很好,是形势大好。形势大好的重要标志是群众发动起来了。这句话应该说对当时的新闻人影响很大。在“形势大好”的背景下,你要在照片上给大家一种欢乐、喜庆的感觉,所以那时拍照片,“笑一笑,笑一笑”这种东西就很多,其实那个笑有时候是很苦涩的笑,老百姓装出来的笑。今天再看当年我们拍的照片有很多这种的,特别是后来经过对十年动乱的反思,你看到很多人在受难,民生艰难,这些东西我们没有反映,我们的新闻也很少反映。那时候你要反映这个,有一句口号叫做“暴露社会主义黑暗面,攻击社会主义”。那时候我们的新闻宣传严格按照这个办,实际就造成了这种新闻宣传政治、新闻图解党的政策。但现在你能不摆拍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去摆呢,谁也没让你去摆啊?

  当年你的那个关于各种摆拍技巧的业务笔记,你觉得放到今天,还能不能给今天的人一些经验?

  我希望现在的记者,不要从我那里吸收那些摆拍的经验。而是把它当一面镜子,大家一起克服摆拍现象。抓拍照片讲究“不要顶点”,就是说不要等事情完全亮相你才去按快门,要尽量拍过程,要追求鲜活,追求信息的丰富性,鲜活性、情感的动人性,那种东西都是在瞬间里提取出来的,而不是刻意制造的。

  以你的了解,在美国或者其他新闻发达国家,他们对这种新闻摄影造假者的处罚是不是比我们要严厉?

  严厉得多。比如说像美国《洛杉矶时报》那个记者布莱恩·沃斯基,他在2003年拍的一张伊拉克战场的照片,为了追求一种完美,他把2张照片用电脑给拼合到一起。《洛杉矶时报》把他开除了,这个记者有25年的摄影工龄,而且非常有造诣,获得过很多奖项,拍了很多著名照片,但是因为这张照片造假,使他一落千丈,从此人间蒸发了,后来很惨。还有美国一家报纸,一张照片造假,造成总编辑和社长辞职,他本人也被开除。包括英国《每日镜报》在2004年有一组英军虐待伊拉克囚犯的照片被曝造假,《镜报》马上做检讨,图片编辑丢了饭碗,开除了,永远不能再回来。

  外国媒体对编辑和记者造假的处理是很严格的,是要问责的,而且要连带他的总编辑和社长。而中国唯一的一个特例就是刘为强和《大庆晚报》,因为获奖照片藏羚羊造假,刘为强被解聘了,然后《大庆晚报》总编辑辞职。我是对他们这种做法高声欢呼的,后来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好多报纸都报道了这件事。我要求引进问责制,我为这个总编辑这样做叫好,我为这个人民摄影报的评选,主动撤销金奖的刘为强叫好,我说他这样做对,我鼓励他,即使别人先发现,他最后自己提出来撤掉也是好的。

  目前国内有没有改观?在对新闻造假者的处理方面。

  我们看到很多造假的记者没有被处理,比如说2006年第二届华赛金奖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是电脑软件合成图片。而作者林勤还在干他的摄影记者,比如2004年荷赛奖评选中,获得日常生活类三等奖的是武汉晚报社摄影记者邱焰的作品《非典时期的婚礼》,就是造假的,摆拍了,而且是两个模特儿的时装秀,他说那是新人,是恋人,然后又说是“非典”时期的婚礼,就更进一步,从说明到标题到这个拍摄都是假的,所以这个三等奖一钱不值,因为它是假的,但是邱焰现在还在武汉晚报当图版总监,没有撤掉,没有开除。还有吴胜,南京闪电那张图片的造假者,也在岗啊,只是被内部处理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