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这些10年来未涨价的商品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10:56
今年10月,全国CPI连续25个月创下新高,多数商品步入涨价之列,而在另一面大众开始热烈探讨10年来没有涨价的商品,甚至一一列举出来,其中包括上网费、通讯费、电子产品、公交地铁等。而这些价格未涨、甚至还出现下跌的商品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订阅到












通讯费多次降价难掩暴利真相

10年来,通讯费、上网费价格没有上涨,特别是手机通话费还多次下调。

降低话费影响财政收入,话费太高则易引起民怨,而政府决策部门是出于平衡二者关系进行降价,并非让市场决定价格。

中国的电信企业均是“国”字头,均是国资委旗下的企业,而其价格变动则要受到信息产业部和发改委的批准。
 
垄断形成暴利商品
10年来,通讯费、上网费价格没有上涨,特别是手机通话费还多次下调。2000年,手机的本地通话费每分钟约6毛钱,并且是双向收费。此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为争夺更多用户,多次降价,期间还多次出现预存话费送手机等促销活动。2010年,手机已经通过套餐等优惠形式出现了单项收费,价格低至0.12元/分钟。
尽管如此,通讯费下降仍不能掩饰其垄断的本质。中国电信行业一直以来被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少数几家“国”字头公司占据市场,它们可以从事基础电信业务,而民营资本只能从事电信增值业务。这种垄断的机制,使得通信费、上网费价格的远高于商品自身的价值。
实际上,垄断机制下的商品还有很多,如食盐、烟草等,这些商品的价格在最近10年中价格也相对平稳,如红塔山的终端零售价格基本维持在七八元的水平。垄断性商品10年来价格变动不大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商品独立于市场经济之外,价格的制定和变动不受市场影响,而受“计划”决定。
降价之后仍是暴利
近10年,垄断性商品价格降幅最大的当属手机通讯费。2007年,移动通信资费下调了13%,2008年下调了11%,2009年下降13%。现在的每分钟话费价格不足10年前的一半,并实现了单向收费。但在降价之后,手机通讯费依旧存在暴利。
美国知名市场研究机构尼尔森今年8月公布的《中国手机市场洞察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用户平均每月手机费为70元,占2009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77%、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5.9%,而在国际上,这一指标要到1%以下才比较容易实现“普遍服务”(即较多的人可享受到此类服务)。中国目前的手机资费中受质疑较多的是漫游费,有专家质疑称漫游费是零成本。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并不存在“漫游费”一说,早已实现国内通话统一计费。
2009年,中国移动实现利润1484.7亿元,为中国“最赚钱央企”,中石油、中石化紧随其后。中国移动不但是中国最能赚钱的央企,也是全球利润最高的移动运营商。今年9月份,全球电信软件市场研究公司Analysys Mason最新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十大电信运营商中,中国移动按照营业收入计算虽然仅排名第七,但按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计则排名第一。营业额列第七但利润却高居榜首的真正原因是其垄断和暴利支撑了高利润率。
打破垄断才会真正降价
通讯费多年来虽然多次降价但仍无法与国际同步的根本原因是垄断机制。
中国的电信企业均是“国”字头,均是国资委旗下的企业,而其价格变动则要受到信息产业部和发改委的批准。这种高度行政管控下的企业甚至整个电信行业都是在行政命令下运营。降低话费影响财政收入,话费太高则易引起民怨,而政府决策部门是出于平衡二者关系进行降价,并非让市场决定价格。
所以,即使有一天话费真正与国际接轨,降价到位,但这种垄断思维下,中国的电信服务质量仍将不能摆脱老大“思维”,消费者还将处于完全弱势地位,诸如现在存在的种种电信行业霸王条款或将继续存在。
只要这种垄断机制不打破,民营资本不能进入基础电信领域,中国的电信行业将永远是卖方市场,电信服务的价格和质量仍将由“体制”说的算。
 
科技进步推动电子产品降价 “山寨”产品功不可没

10年来降幅较大的还有电子类产品。如手机、电脑、随身听、复读机、冰箱、彩电以及各种家用电器等。

“山寨”产品的主要特点是紧随暴利行业。

科技进步所影响的不仅仅是电子产品,像汽车等商品的降价,也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科技进步。
 
部分电子产品曾是暴利
10年来降价幅度较大的还有电子类产品。这些产品种类繁多,如手机、电脑、随身听、复读机、冰箱、彩电以及各种家用电器等。这些产品现在的价格跟10年前比并未上涨,甚至有所下跌。
10年前,一块黑白屏的国产手机价格普遍在千元以上,而现在市场上几乎很难找到国产黑白屏手机。只有3个按键的卡带式录音机10年前的市场价格约为50元,而现在早已被淘汰。这些电子产品大幅度降价甚至被淘汰,根本原因是科技的进步,但当时确实也是暴利行业。如广东爱多电器公司,仅仅凭借VCD产品成就了财富神话,并曾以2.1亿元天价成为央视1998年的“标王”。
很多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仅仅倚靠单一产品迅速发展壮大。如爱多、夏新、波导等企业均是因生产单一的电子产品而迅速膨胀,而暴利不复存在时,又迅速衰落:爱多早已倒闭,上市的夏新、波导则已“ST”,挣扎在生死边缘。
“山寨”产品对降价功不可没
导致电子产品10年来大幅降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山寨”产品的推动。 我们姑且不论缺失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是否有利,但至少在最近10年中,山寨产品成为了迫使电子产品降价的重要力量。10年前,sony等日本品牌的小型录音机每台数百元,而当时东莞等地生产的只有3个按键的山寨产品,市场售价仅有50元,而据当时经营这种录音机的商贩介绍,当时在东莞这种录音机已经是按堆或者按重量卖,进价非常低廉。
中国的山寨产品大行其道,并对品牌产品产生重大冲击的是手机。“山寨”一词源自广东话,有“占山为王,不受管制”之意,而山寨手机在2006年时,凭借低价这把杀手锏已渐成气候,占据了30%以上市场份额,对国外的正规品牌构成冲击。而一些山寨厂商在这股洪流中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了正规军。如现在做天语手机的企业当年正是靠做贴牌手机起家,而这家公司的老总现在也并不讳言曾经的山寨背景。
“山寨”产品的主要特点是紧随暴利行业。如山寨手机的出现,正是因为此前手机产品的暴利。而在山寨产品的冲击下,手机洋品牌不得不大幅降价,消费者成为最大受益者。
科技进步是降价的根本原因
但是,归根结底,电子产品10年来大幅度降价的根本原因是科技进步的推动。新推出的电子产品售价高的原因是其中包含了不菲的研发费用和推广费用。而随着科技进步,电子产品研发成熟后,企业有了更大的降价空间。彩电、冰箱、手机等产品均是如此。
即使是山寨产品的发展,也是依靠科技的支持。实际上,中国的山寨大军觊觎手机市场已经很多年,但是因为始终无法凭借单方力量攻克技术难关,无法成气候。2003年,天宇朗通曾组建研发团队投入3000万自主研发手机,但结局并不理想,当时的很多“山寨机”厂商处境大都比较艰难,直到2004年底,来自台湾联发科技的MTK芯片,解决了“山寨机”的技术瓶颈。MTK芯片是目前几乎所有山寨机的核心,这种芯片拥有着极高的集成度,包括摄像头、Mp3、Mp4、触摸屏、JAVA以及蓝牙等功能均被合为一体,并且这种芯片价格低廉,山寨企业只需生产手机外壳并附以电池就能组装出一台性能稳定可靠的“山寨”手机。
科技进步所影响的不仅仅是电子产品,像汽车等商品的降价,也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提高商品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先进科学技术的普及还降低了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门槛,使得竞争加强,商品价格更接近于其价值。
 
政府补贴降低公交票价 补贴机制仍存弊端

北京地铁价格从10年前的3元已经降为现在的2元,并且可以多次换乘,公交车的价格从10年前的1元起价,降为现在的0.4元起价。

在住房领域,自1994年实施房改,出现商品房以来,住房问题逐渐套牢了越来越多的百姓。特别是最近10年,买房成为了众多家庭最重大的支出,一套房子甚至套牢3代人。
 
公交车票价稳定主要依靠政府补贴
10年来,城市公共交通的价格稳中有降。如广州14年来票价维持在2元;北京地铁价格从10年前的3元已经降为现在的2元,并且可以多次换乘,公交车的价格从10年前的1元起价,降为现在的0.4元起价。
城市公共交通能够降价的根本原因是政府补贴。2009年,北京市拨款近120亿元补贴公共交通,其中公交104.2亿元,地铁15.2亿。从去年1月1日起,北京又推出了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地面公交政策。政府补贴公共交通的目的是缓解日益加剧的交通压力,经过多轮对公交降价,2007年底时,北京公交出行比例达34.5%,首次超过了私人小汽车出行比例(32%)。预计到2012年,北京公交出行比例将达到50%,基本接近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区公交出行比例(50%-60%)的水平。
政府补贴机制监管缺失问题多
政府财政补贴作为政府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手段,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稳定,但是目前中国的财政补贴机制并不完善,补贴款有时并不是让穷人受益,而是补贴给了富人,补贴款中也经常出现被地方政府截留现象。
如专门为农民发放的扶贫款,在从中央到百姓的过程中,多次发现被地方政府挪用或截留。2004年4月,有媒体报道称,国家给吉林长岭县海青乡海青村20名贫困农民每人下拨的5000元黄牛专项扶贫款,但到了农民手中时变成了50元。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曾经“炮轰”补贴机制说,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了850万以党政官员为主的群体服务的。此外,属于所有学生的教育补贴,到了地方却成了少数重点学校的“专利”。
近期,身家数百亿的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以及一批社会精英均被曝出成为深圳市政府政府补贴的对象,引发人们对于保障性住房公平分配的热议。而多年来,各地更是多次出现开奔驰领经适房、官员申请保障房等事件。
重要民生领域补贴不力 成敛财工具
财政补贴作为政府惠民的措施,本应关注最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补贴公共交通只是关注民生的其中一项。而在住房领域,自1994年实施房改,出现商品房以来,住房问题逐渐套牢了越来越多的百姓。特别是最近10年,买房成为了众多家庭最重大的支出,一套房子甚至套牢3代人。
住房本应是政府重点解决的问题,但实际状况却是成为了地方政府敛财的工具,土地财政已成为地方经济最大支柱。而保障性住房制度始终无法有力贯彻。一项统计显示,2009年各地承诺的保障性住房用地实际上只完成六成左右。而在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补贴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依然严重。此外,关于民生的重要财政补贴领域还有医院。医改喊了很多年,但仍无法改变药价过高、看病难等根本问题。
所以,10年来,百姓虽然享受到了公交票价带来的实惠,但是在其他民生领域,制度的不完善、补贴不力等因素,导致百姓的负担更重。
 
最近10年来,确有部分商品没有涨价,甚至在降价。这些降价的商品中,一部分是垄断类商品,其最初的定价就不合理,降价之后,仍难掩其垄断和暴利的实质;部分商品的降价是依靠科技进步,商品的价值降低,价格自然应该下降;还有一些商品是依靠政府补贴而没有涨价,但关乎民生最重要的一些商品却是涨价的急先锋,如住房实际上已经成为政府敛财和推动GDP增长的最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