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里隐藏的中医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40:51
烦躁
“烦”是会意字,从页,从火。“页”是人头,比如颈项,繁体字的“头”(?)、“烦”(煩),都是用“页”作偏旁部首。头为诸阳之会,本身就热,加上火性炎上。“烦”的本义是发热、头疼。《说文》:“烦,热头痛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上火发烧,头疼脑热。
烦的外因,一是由于暑热邪气外袭头脑,二是处事繁杂纷乱,搅闹心神。中医称之为“虚烦”。治疗应当静养,恢复心气心血。
“躁”是手足乱动,不得宁静的意思。“躁,疾也。”(《说文》)“躁者不静。”(《管子·心术》)巽为躁卦,风火相扇,如同朱雀公鸡,急切好斗。
现在临床常见多动症的儿童,他们坐不住,小动作多,惹恼同学,咬铅笔,咬指甲,不能静心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东走西跑,忙忙碌碌。成人焦躁也为数不少,他们大多四处出击,整天忙得四脚朝天,但是对每件事情都无法保持持久的热情。
和“烦”一样,“躁”本来是形容躯体症状,后来引申用于描写情绪、性格、精神。 肥胖
现代人以为肥胖就是形容脂肪多,但是在古代不是这样,“肥”恰恰是形容肌肉多的一个词。《说文》:“肥,多肉也。”
《内经》中的“肥”字是形容肌肉丰满,体形大,皮革充盈的人,不是指脂肪多。今天肥胖的意思,古人叫做脂肥或膏腴,类似的还有丰满、丰盈。腧穴中的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丰隆,善于化痰降脂,是减肥的要穴。
“胖”的本义是古代祭祀时贡献的半体牲畜,也就是半扇肉。“胖,半体肉也。”(《说文》)后来引申为宽大。《礼记·大学》载:“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胖还用来形容水肿、胀满。胖人可能是脂肪多或者肉多,也有可能是水肿的人、胀气的人。 消化
“消”发音同“小”,是削减、减小的意思,表示有形的物体体积的减少,也用于描述无形的物质、能量、时间的减少。“消”在《黄帝内经》中使用很广泛,比如形容脑髓、骨髓减少。“消”也形容人体消瘦。
“消”表示的是量变,消到了极处,就是消失、消散。但是根据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的原理,这种量变导致了质变,“化”也就应运而生了。“化”的意思就是转化,质的变化,新的物质的化生。我们常说的“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就是这个意思。
就消化而言,大块的肉,成条的面,成颗粒的米,硬脆的蔬菜水果,经过我们的口腔咀嚼、胃的研磨,形成了乳糜,这就是消的过程。当食物经过胃的研磨、消解、搅拌以后,被送到了小肠。小肠又称赤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于此。手少阳分泌的胰液和足少阳分泌的胆汁注入到了十二指肠,手太阳小肠为酶的工作提供了足够合适的温度,使得化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食物经过酶的作用重新组合,变成人的组织的时候,这个过程就被称做“化”了。
有的病人食欲不振,有的是吃什么拉什么,那就是不消了。消且不能,更谈不上化了。
消饮食的功能在阳明胃和大肠,化食的功能在少阳三焦和胆,化水的功能在太阳小肠和膀胱。 (《解放日报》1.29 徐文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