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落得越深,反弹得越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36:02
CHRISTOPHER WOOD

在不是幸灾乐祸的时候:工作丢了、钱没了、著名的金融服务机构正从世界舞台上消失。不过,美国财长拒鲍尔森(Henry Paulson)拒绝对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出手相救,就力求结束联邦政府无休无止的救助行动而言,他也算做了件正确的事情。
从这一点看,鲍尔森已经开始在信用极端社会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极端道德风险(这也是前Fed主席格林斯潘留下来的)上划定最后的界限。
尽管“专家们”众口一词,但是,纠正过度的杠杆效应虽是不可避免,却也非易事。正是大规模的杠杆操作带来了如此的问题,而在最近几年,华尔街、还有伦敦都将其视为“正常”的行为。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今年年初之时,雷曼兄弟资产负债表显示的杠杆比例高达30比1。
当然,杠杆比例高至如此疯狂的水平首先是拜格老所赐,正是他催生了极端的道德风险;其次,这些公司的管理者显然对结构性产品和资产抵押证券复杂世界里的风险并不了解。
欧文·费舍尔(Irving Fisher)所谓的“债务通缩”让人记忆犹新,西方世界现在就必须面对这种状况带来的挑战。这个过程并不愉快,因为它意味着资产价格的下滑。不过,它最终会成为有利健康的疏导剂,正如亚洲和日本在过去10年所经历的那样。
近几年来,部分西方央行存在一种观点,认为他们多少能防止这种通货紧缩恶果的出现,理由就是他们自认为深谙机械货币主义各项技巧的使用之道,尽管无论是在美国、英国还是澳大利亚,这些消费推动型的经济体无一不对使用杠杆痴迷不已。然而,技术统治论者也开始发现,纠正债务紧缩状况并不像他们以往想像的那么简单。
但这不会令他们停止努力,这也正是未来6个月内,全球各地都将进行大规模降息的原因所在。这样一来,2008年上半年出现的通胀恐慌即将消除,随之而去的还有一切关于“回归70年代滞胀”的流行说法。不过,信贷危机还不会完结,除了迄今宣布的5,000亿美元左右的冲销之外,全球可能还将出现1万亿美元的冲销。从这点看,冰已经胜过了火。
不过,目前市场至少开始看到了缴械投降、金融机构弱肉强食的迹象。这让人精神振奋。最佳案例是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收购美林(Merrill Lynch),后者在美国零售股票销售市场有着强大实力。
最近,即便关于某些金融企业的坏消息层出不穷,但周期性股票的表现依然开始逊于金融类股,这也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市场由此发出的信息是:信贷危机正不可避免地给实际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这也正是油价暴跌、国债飙升的原因所在。
亚洲的情况如何呢?来自西方世界的间接损害正在冲击亚洲股市。经济增长无疑将会放缓,中国和印度的增长率可能分别为8%和7%。不过,亚洲没有理由出现系统性崩溃;该地区不存在作为西方金融危机根本性诱因的金融杠杆问题。
亚洲10年前就学习到了债务的风险面。和其他新兴市场一样,亚洲在源自于证券化泛滥的信贷风暴中并未涉水太深,该地区的监管机构一直维持着以存款为基础的老式但却稳健的银行系统。
如今,西方的监管机构终于发现了老式银行系统的种种好处。雷曼兄弟的倒下将会印证一点:早就该使用刺激手段,加速摇摇欲坠的银行系统经历一次痛苦、但却必须的崩溃过程,无论这一过程经历怎样的通缩都在所不惜。
在即将到来的痛苦中,唯一值得安慰的是:陷入低谷越深、反弹得越快。亚洲在90年代末就发现了这一真理。不过,华盛顿可能会阻止V型陷落的出现。这意味着,坏帐可能被收购,从而延长美国经济增长迟缓的时间,这种情况实际也会在欧元区出现,那里的金融问题和美国一样严重,透明度却更差。
美国优先考虑的政策应该是成立一家新的清债信托公司(Resolution Trust Corporation)。以前老的清债信托公司是在80年代存贷危机后出现的,主要负责出售不良资产。这与鲍尔森上周针对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采取的行动正好相反。当时,美国财政部承诺买进两房担保的抵押贷款,从而进一步让美国纳税人上了套。
无论如何,有一点是清楚的。政策制定者们不应再假装能找到简单的解决之道。一年多以来,几乎每家主要央行、每个大国财长、以及每家主要银行监管机构的预期一次次落空。如今,鲍尔森至少开始朝着上述方向迈进。面对市场自身的调整行为,是时候显示出某些谦逊的态度了。
(编者按:本文作者Wood是里昂证券(亚洲)(CLSA)驻香港策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