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傻、钱多、速来--大陆唱片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01:03
这个标题据说来自一个妓女往家里发电报的内容,召集老家姐妹赶紧过来。它十分经典,仅仅6个字就把事实讲得明明白白。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家乡的姐妹收到前方电报,肯定浩浩荡荡、前赴后继地杀将过来。钱这么好挣,谁还种地。我暂且把这个现象也列入到“民工潮”。

这些年,又有一股民工潮开始涌动,我一直在观察,这股民工潮和我说的妓女有很多相似的特征,就是都冲着“人傻、钱多、速来”来的,不同的是,他们干的和妓女不同,不是那种见不得人的事情,而是很风光、很体面的事情,而且,他们在某个领域里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令很多人艳羡的一个群体,他们不是来自农村,而是来自海峡的那边——台湾音乐人。

不是我对台湾人有什么偏见,而是这么多年接触了解,我不得不用妓女的电报来总结他们来大陆的心态——人傻、钱多、速来。

其实在90年代初期台湾音乐人“反攻大陆”的时候,根本不是抱着“人傻、钱多、速来”的心态来的,因为那时候内地流行音乐刚刚起步,内地经济和台湾相比还很落后,台湾流行音乐正如日中天,随便出个什么破唱片都能挣钱,谁还有心思到大陆来淘金。尤其是,内地唱片业连个规则都没有,做事情是很有风险的。所以,台湾音乐人如果来大陆做事情,绝对不是为了钱。

侯德健是为了政治立场回到了大陆,虽然他后来确实挣了钱,那是因为他比大陆任何一个音乐人都更懂流行音乐,他教会了很多人使用键盘,他教会了很多人编曲。进入90年代,有个叫方龙骧的音乐人来到大陆,他也不是为了钱,而是因为实在无法忍受台湾流行音乐的沉闷,当他听到崔健的摇滚,仿佛听到有个声音在对他呼唤:归来吧,归来呦。在他的想象中,大陆可能还有十多个像崔健这样的人物,如果把这些摇滚歌手都汇集在一起,做出的音乐会是什么样子,至少可以把台湾的那些垃圾音乐的声音从体内排泄掉。于是,他来了,在他的努力下,连续出版了七八张内地摇滚专辑(包括摇滚北京系列、面孔和丰江舟的专辑),事实上,这些专辑并没有让方龙骧赚到多少钱。如果他真想赚钱,也不会开发什么大陆摇滚了。

比方龙骧更早一点的是台湾魔岩唱片公司老板张培仁,他来到大陆之后,签下了一大堆摇滚乐队,可以说,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早期北京那拨出色的摇滚歌手都被张培仁收编了。这个理想主义者肯定想到过赚钱,但是当他听到那些激动人心的音乐后,估计早就把挣钱的事情抛在脑后了。他是真的很喜欢这批摇滚歌手。但是他挣到钱了吗?显然没有,如果挣了钱,魔岩的牌子就不会消失。

小平同志南巡,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不要管姓社还是姓资,先搞活市场经济再说。内地经济在90年代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也逐渐在改变各行各业,拿唱片业来说,以前录制一张唱片,可能只需要4万块钱(1994年左右),一个乐手录一首歌可能才一两百块钱,一个制作人制作一张专辑也不过三四万块钱,写一首歌不过两千块钱,整张专辑下来,如果节省一点,可能不到8万块钱,如果奢侈一点,也就10万块钱。在那个年代,就算你投入50万,做出来的和投入5万的效果也差不多。

而在台湾,这时候录制一张专辑基本上在60-80万人民币左右,大陆的投入和台湾无法相比。大陆唱片业的人也知道,必须向港台音乐人学习才能进步。所以,他们开始聘请港台制作人来内地制作唱片,但是人家价码摆在那里,付给他们的费用不能低于他们在港台的费用,否则他们不会学雷锋。这样一来二去,就把大陆制作唱片的成本提上去了。当然,内地音乐人也在学习摸索过程中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水平,各个环节的价码慢慢飙升上去。到了90年代末期,在音乐制作成本投入上,大陆与台湾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异了。换句话说,一个乐手、制作人、录音师、MV导演在台湾和在大陆挣的钱都差不多。

而就在这个期间,台湾流行音乐的神话在破灭,华语流行音乐的标志之一的滚石唱片经营不善,在挣扎了几年后轰然倒塌,台湾流行音乐进入了黑铁时代。而与此同时,大陆流行音乐虽然还是那么乱哄哄的,但是他的市场和空间摆在那里,就是瞎猫撞死耗子也能撞上大运捞一把,所以,在盗版和非法下载双重夹击下,台湾流行音乐不堪一击,大陆流行音乐却死而不僵,总有一块云彩会下雨。

也就是在2000年以后,台湾音乐人开始了胜利大逃亡。台湾就那么大点的地方,高成本投入制作出一张唱片,卖的再多也就那么多人的基数,有点风雨它就飘摇,一旦这个行业不景气,这些人可能都没饭碗了。再加上台湾的唱片业向来比较保守,只敢去做市场上比较熟悉的东西。2002年,我采访了几个台湾的音乐人,他们都认为是唱片业自己毁掉了台湾市场。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只好背井离乡,向西、向西、再向西,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其实从台湾音乐人的逃亡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就是如果大陆想解放台湾,其实根本不用出兵,搞垮他们的经济他们就自动投降了。

所以,那些台湾的音乐人,从顶级的罗大佑、李宗盛到泛泛无名之辈,都到大陆安家。以前,我们总是隔海相望,现在他们随时可以走在北京的大街上了。

这里必须要说一下,从1987年内地放开了音像制品的进口政策,港台流行音乐可以以正式方式进入到大陆来,从那时起,内地的年轻人一代又一代地开始受到港台文化的洗礼,港台音乐在经过20年的洗礼,已经成了内地人对音乐审美不可替代的一部分。虽然后来欧美、日韩音乐也对内地人产生过影响,但是都无法和港台音乐的影响相比。毕竟都是用汉语,毕竟都是中国人,它里面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受港台音乐影响的内地人深信不疑,港台音乐就是好,就是好呀就是好就是好。港台音乐的确比当时的内地音乐好,它体现在不仅仅是审美上的,也是生活上和情趣上的。尤其是台湾流行音乐,它不仅有人文气息,也有人情气息,从刘文正、青山、邓丽君开始一直到90年代后期的流行音乐,无不影响着大陆听众的口味。

于是,我们相信,我们坚信,我们迷信,台湾流行音乐怎么做都比大陆好。

当内地唱片业想拯救自己的时候,都希望把台湾流行音乐当作范本。其实,在我们大规模向台湾音乐人学习的时候,其实他们已经没落了,他们已经逃到大陆了。但是这些人是带着大陆人眼中的神话和传奇来到大陆的,这让我们大陆的同行深信不疑,他们可以拯救大陆流行音乐。大陆的同行忽视了一点,正是这些人搞垮了台湾的流行音乐,混不到饭吃了,才回归大陆,他们能拯救大陆流行音乐吗?但是,迷信和神话告诉我们,他们是可以的。在迷信和神话面前,谁还相信科学?瘦死的骆驼的确比马大,可是骆驼已经死了。

好吧,我们来算算账,这几年台湾音乐人在内地都干了些什么?

台湾音乐人主要集中在内地五大唱片公司的中高层,这五大唱片公司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他们培养出几个新人?他们制作的唱片有几张成为热销专辑?再看看他们签下的艺人,基本上都是已经很红的歌手或者影视明星。而这些年出来的新面孔,基本上跟五大公司没关系,这些年真正流行的唱片也跟五大公司没关系。其实,五大唱片公司在全球都有一个策略,就是尽可能不培养新人,只做摘桃工作。你指望五大公司在内地能做出什么新鲜东西,是不可能的。

但问题是,那些已经成名的歌手、艺人,在五大公司真正上了一个台阶了吗?郑钧、汪锋、许巍、花儿、满文军、朴树、刘欢……就更别提那些演而优则唱的垃圾艺人了。台湾人的先进理念我怎么就没看到呢?因为他们的理念早就落后了。

索尼公司都做出了谁?我知道的就是连陆毅这样的面瓜都敢骂索尼,那么索尼公司怎么了?

环球公司是香港人在操作,去年推出的一堆歌手全军覆没;

百代公司就更别提了,他们用先进的理念制做出了两张抄袭专辑;

华纳公司目前吃的还是许晓峰和宋柯留下的家产,如果上来就让台湾人来管理,指不定什么样呢。

台湾人的理念,看来只适合台湾这块弹丸之地,因为那个市场他们很容易把握,做一些安全的,千篇一律的东西,碰上一个有天分的歌手,算撞上大运,碰上没有天分的歌手,毫无办法。这些年台湾地区制造出多少见光死的歌手?数不清了。有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像周杰伦这样的人,在周杰伦前面倒下多少人呢?没人留意过。一个周杰伦的成功和无数人的失败无论如何也不能证明台湾流行音乐还在风光。

至今大陆同行还在盲目相信台湾唱片业的一套所谓理念的把戏。放在10年前,这些把戏的确能把大陆人给唬住,但是现在,不灵了。大陆的市场和台湾不一样,东南西北部同地区的人审美、口味都不一样。台湾的那套自欺欺人的唱片业把戏已经越来越没效果了,不然这么多年他们不会做出那么烂的东西出来。而那些出于对流行音乐喜爱刚刚踏进娱乐圈的年轻人,在台湾人的理念面前是没有话语权和判断的,这些听着港台流行音乐长大的年轻人,很快就被那些台湾人俘虏了,但这些年轻人接受了他们的错误、失败的理念,当以后独当一面的时候,还需要花时间来校正今天接受的错误的东西。

大陆唱片业的人始终不明白的一点是,为什么台湾人能做出这样的音乐,而我们做不出来。其实是环境的差异。80年代内地都在模仿邓丽君,词曲作者也希望能写出像邓丽君唱的那样歌曲,但是都写不出来,因为你没那个环境和生活氛围。同样,今天很多人也都想写出像陈绮贞这样感觉的歌曲,一样没戏。原因还是没有这个环境。大陆音乐人二十多年来一直找不到自己,主要是对台湾流行音乐的迷信而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

王菲,华语歌坛响当当的人物,从《天空》开始,王非找到了属于她自己的风格,这张专辑由台湾的几个天才音乐人打造出来的,在此之前,王菲已经很有名气,而那十分了得的幕后阵容在后来没有再出现在另一个歌手的背后。这是一个特例。后来,王菲在音乐上越来越自主,基本上没再靠台湾音乐人,她仍然能走红。

这些年,内地流行音乐发展空间大了,挣钱相对容易了,所以台湾音乐人也好混饭吃了,但是很奇怪的是,这几年他们在大陆就没做过一件让人赞不绝口的事情。为什么呢?这是值得大陆人深思的问题。

除了台湾音乐人的平庸之外,他们也从来瞧不起大陆人,在他们眼里,大陆的人都是农民,都是刚从文革时期过来的人,各个方面都落后,尤其是大陆人对台湾音乐人一往情深的情结,让台湾音乐人更加瞧不起大陆人。以我的感受,他们来到大陆,说起话做起事都跟你客客气气地,但他们从来都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这种傲慢、跋扈的心态经常会流露出来。
比如,花儿抄袭这件事,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换作是宋柯、王中军手下的艺人,会是这个结果么?很显然,百代公司的高层把大陆人都当白痴来看了。再比如,每年那些颁奖都爆出一些公司索奖的内幕,到底是哪些公司索奖呢?主要都集中在五大公司,动不动就以不来抵制。虽说内地的评奖都挺扯淡的,但总该有个起码的尊重。因为骨子里就瞧不上你,跟你索奖是瞧得起你。如果内地的人都有点骨气,别老那么犯贱,他们还有市场么?

虽说大陆的唱片业也不太景气,但对台湾的音乐人来说,的确是个赚钱的好地方,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所以说——钱多。

大陆人那种挥之不去的对台湾流行音乐的膜拜迷信情结,给台湾平庸的音乐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所以说——人傻。

台湾歌坛的崩溃和内地歌坛的复苏,会让越来越多的台湾音乐人趋之若鹜。所以说——速来。

我在写上面的文字时,并非带着一种狭隘的地域情绪,而是这么多年耳闻目睹,看到了太多操蛋的事情。也许像方龙骧或张培仁这样的理想主义的台湾音乐人在今天是存在的,他们能为大陆流行音乐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但大多数人打着音乐的旗号来大陆骗钱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或多或少影响着唱片业的游戏规则并带来不良风气。当他们拿着钱走了之后,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