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一天冬至,多一年健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44:53
养生宝典-之冬至篇   
今日是2010年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十七,冬至。
    一般,冬至节气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俗语有“冬至后十天,阳历过新年”之说。
    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从冬至开始就“入九”了,古时的人们往往在这天画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个瓣,名为“九九消寒图”,每天用红色涂一瓣,涂尽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称“数九”。
 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说,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被认为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八卦中,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初生,称“冬至一阳生”。按地支来说,十一月为子月,古时还把冬至定为一年的开始。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冬至正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此时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因此,冬至之时更应科学地运用养生之道,调理得当。
 
一、饮食养生
    冬至以后“阴极阳生”,即节气运行到冬至,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所以在冬至前后注意饮食养生非常重要。
1、饮食结构合理多样,谷果肉蔬均衡搭配
一日三餐要保证营养结构的合理,水果、蔬菜、谷物、肉类,一种都不能少。
2、多吃温性食物,少食寒凉食物
可多吃牛羊肉,海产品、菌类、韭菜、南瓜,水果如大枣、橘子、龙眼等温性食物。
3、多喝汤、粥类,清火滋补。
    冬至时节,室内温暖,外面寒冷,人们穿得比较多,容易生“内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容易上火。诸如口鼻干燥,口腔溃疡,脸上的疙瘩增多等。而由于寒冷,人们喜欢吃热乎乎的食物,这会更助长体内的“内火”。
    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多喝汤,比如白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清火降气又滋补津液;各种粥类也是不错的选择。
4、黑色食材有助于补肾
    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补心助肺,调理肾脏。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等(黑色五行属金)食材可调理肾脏。
 凉拌木耳、凉拌芝麻菠菜、木耳红枣汤,木耳炖乌鸡,黑芝麻汤圆、百合芝麻猪心汤,黑豆炖猪骨,黑豆莲藕鸡汤,黑米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精神养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而中医学奉行的“天人相应”观点,更要求我们在冬至之后,这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应注意养生“冬藏”。
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的得以潜藏。
    冬季阴气日盛而至极,阳气微极而复萌。在冬季要顺应自然的变化,精神情志要安静自如,恬淡无求,使神气內收。由于冬季木枯草衰、万物凋零、阴雪纷纷,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奕棋、绘画、练书法、欣赏音乐、访亲会友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三、起居养生
1、在起居方面,首先要避寒邪。
    此时阴寒之气隆盛,大家外出时候要多着衣、注意防寒保暖,特别要注意头部和足部的保暖。
2、经常晾晒被褥
    冬至时节要勤晒被褥,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强烈的杀菌消毒作用,可杀死各种细菌和微生物;经日光曝晒后的被褥也会更加蓬松、柔软。
3、要及时增添衣物
    要及时增添衣物,但不宜穿得过紧、过多,以免影响血液流畅。
四、运动养生
1、运动时间
    冬在五脏应肾。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寒为六淫邪之一,故冬天应保暖避寒,适当早睡晚起,延长睡眠时间,可以养阴经,促进体力的恢复,最好是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
2、运动适量
    冬季运动,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袭,避免在严寒、大雪中锻炼。其次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运动量逐渐增加;而且运动量不宜过大。
3、揉搓穴位
    中老年人,冬至过后在养生保健上要注意经络调理。据介绍,每天揉搓穴位可以起到调理经络的作用:皮肤比较干、身体需要补水的人,可以自我按摩照海、太息、涌泉、曲泉等穴位,可以起到滋阴润燥、滋补水分的目的;阳虚、需要补阳的市民,可自行按摩气海、关元等穴位。按摩的时间最好是2到3分钟,以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