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应提高教研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6:52:06
地理教育网www.dili.xueke.cn 文章来源:转载 发表时间:2009-11-20 20:57:53 阅读次数: 3
一、在教学常规中开展研究性教学
对青年教师来说,搞教育科研不一定开始就有地理专著、学术论文发表。我认为首先应注重常规教学各环节的落实,在教学中形成学科模块、章节、专题等知识体系,并熟练运用教学的一般规律,尽快进入教学相长的和谐境界。
1、搞好教学设计,实施策略性教学。教学设计不是简单的备课。备课的对象一般是教材、教学参考书,其成果是一篇教案,其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师上课,是为教师服务的。而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是对一节课或一个教学章节、片段的教学构想,目的是为更好促进学生的学。其中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体现教学设计的理念、思路和教学的互动过程,教学设计可以视课堂情景变化而适时修正,以充分体现和锻炼教师的教学机智。
2、开展教学比较活动,实施反思性教学。教学比较可以听课为主要形式,在听课比较活动中促使自己业务能力快速提升。具体说,教学比较活动就是在听公开课或优质课前,先形成对同一节内容的教学思路或课堂教学预设,然后听课比较、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所听课的教学设计有什么异同,肯定自己的优势,找出存在的差距,同时主动做一些问卷调查,根据反馈情况,写出教后感和听后感。在比较中反思自己固有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现念、教学方法,并尝试用新的理念或方法,大胆教学创新,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
3、加强沟通与合作,实施合作性教学。人类的沟通与合作总是以语言为媒介的。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或辅导等方面若充分开展以“对话”为主要方式的合作教学,有利于实现师生、生生之问,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问的融合和沟通。如在批改作业时给学生更多的反馈意见,把作业变成师生交流的空间,实现师生间心灵的对话。这样学生对作业就不再疲于应付了,而会以此作为学习新知识的起点,渴望师生间再一次的对话,这是“×”“√”干瘪无情的符号所无法替代的。
二、尝试论文写作,展示教研成果
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可以有多种成果展示形式。如可以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等显性成果展示,也可以隐性成果的方式表现出来,即通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及实验总结,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得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形成教研论文、课题实施方案及阶段性研究报告等。尝试针对不同问题撰写论文,可以说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有效形式。
1、学会搜集资料,撰写参考资料性论文。这类论文一般时效性强,可及时解决教材滞后性造成与现实的脱节和矛盾。如学习政治、经济区域集团时,就可联系OPEC、东盟等并以之为主题广泛搜集资料,抄写成资料卡片或撰写成论文以指导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学习“ 海洋环境”时,可以把“南海”、“钓鱼岛”等热点地区作为主题展开调查,在互联网、报刊上搜集相关地图、历史资料,对其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的进行重组形成论文,拓展海洋知识,提高学生对蓝色国土的关注程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和教育,避免了空洞的国情国策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究,培养学生选题、搜索、整理资料以及初步探究地理问题和撰写地理小论文的能力。
2、根植课堂教学,撰写教学经验类论文。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主阵地。所以教师的科研必经源于教育科学实践的需要。只有教师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考察、反思后,才会有深入的研究,才会主动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批判活动,才会有些感而发,有东西可写。如在学习“大气运动”最简单的环流形式--热力环流时,深入讨论交流便会总结出更多的环流表现形式,如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以地面受热不均为出发点深入探究分析各自具体表现和成因,并与周围的工农业区位、环境保护等人类活动联系,这样就深化了对教材的认识,较好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地理课程的新理念。对于这类教学论文,写作时选点宜小,不求长篇大论,但在剖析时要有深度,并广泛联系所学知识,运用并回归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对此,青年教师不要急功近利,也不要怕自己的论文是总结、经验类的文章,认为层次低没有价值半途而废,实践证明根植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活动正是准确把握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提高教学成绩的有效途径。
3、积极开展课题实验研究。目前,不少学校承担了高校和科研机构确认的课题或子课题,一般涉及学校管理、督导评价、素质教育等内容的居多。由于课题并非教师自定,属于被动接题,很难与实际的地理教学实践与自身专业发展相联系,研究动力不足。我认为青年教师搞课题研究可以地理学科为主或与地理学科有关的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主动参与县、市、省级课题的资料收集、实验设计与操作,数据统计和论文成果阶段性汇总撰写,循序渐进,规范自己的科研行为,培养形成良好的科研品质。我们可借鉴王恩涌教授围绕“我国历代首都的地理变迁”为主题展开研究的例子,学习培养提高自己的课题研究能力。
4、开展校本教研,尝试开发校本课程。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教科研方面的新挑战。即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外,还要自主开设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比例和时间,一般认为,学校自主决定的时间与比例能达到30%左右,其中地理学科要占到5%左右。可运用学校条件,发挥地理教育特色,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创设适合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特点、发挥地理组集体智慧特长的专题性地理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使一线教师直接参与到从课程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中,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研活动,它有利于转变地理教师的传统观念,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加强地理教师对地理课程设计与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