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严弘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20:10:14
                         爱国高僧弘储禅师

                               苏  龙

    弘储禅师,俗姓李,名继起,号退翁,出生于南通南大街之家。弘储幼年家遇不幸,由期限祖母抚养成人,明天顺年间入乡塾读书,年少聪颖。二十五岁时,辞别亲友,到江南名山大寺,参访高僧,求法请谥。他先至苏州西郊太湖畔邓尉山三峰寺的藏公门下。藏公佛理精奥,自成一家。他慧目察人,见弘储“知为法器”,欣然纳入门下,予之剃染。从此,弘储于青灯黄卷的法海中乘槎苦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之哲言是一切有志学子的舟楫,而弘储更加以苦为乐,孜孜奋进,紧随藏公佛海探珠。弘储本具静修之特性,又得名师指导,终于豁然有悟,得其法要。他前后修习三年,深受藏公喜爱,得藏公授以衣钵,补尊为“临济三十二代孙。”弘储禅师后又到能仁寺、国清寺、天宁寺、灵岩寺、尧峰寺、虎丘等许多著名寺院住持,最后居于灵岩山寺。弘储禅师到灵岩山寺后,各地信徒云涌而至,大振宗风,灵岩山寺遂成一大丛林,弟子遍及天下。
    明亡后,吴越两地兴起反清义军,弘储法师住持灵岩山寺,广泛接纳抗清义士,排险赴难。清兵南下,因而被牵连入狱。由于他常常奋不顾身,为人解忧去难,各方义士也群起救助,终于迫使清廷释放了他。出狱后一如既往,他仍然支持秘密抗清活动。有人劝阻,他毅然答道:“道人家得力,正于不如意中求之,使优患得其宜,汤火亦乐国也。”他甘为国难、法难赴汤蹈火,表现了坚强的民族气节与大乘佛教菩萨行精神。弘储门下弟子众多,如熊开元、张有誉、徐枋与释鉴青、昙应等,都是有名的明遗民与吴中高士。弘储禅师著有《灵岩树泉集》,其中多寄故国山河之思,因而曾被清廷毁版,但吴地民众都十分拥戴他。晚年,他应邀至南岳福严寺开讲席,吴人深恐失去这位高僧,争相把他迎回。由于弘储声名远播,隐为东南佛教领袖,引起了清廷注意,硬的一招不成,便暗中唆使投靠清朝的个别僧人对他进行人身攻击与宗教迫害。国难、法难,弘储皆一身承当。时人赞叹:几十年中“法门之多难,世网之高张……于吾师一身之所遭逢,而一切可诫可愕、可叹可涕,已不啻吹波而煽焰矣。吾师……弘法婴难,命如悬丝,荷担大道者固然”,谣言、误解、漫骂“吾师皆任之受之”,可谓极难也。“命如悬丝,荷担大道”,真是佛教爱国主义传流的极好写照。当时著名史学家、思想家黄宗羲、著名文学家吴伟业等对弘储的气节都极表钦佩。康熙年间黄梨洲到吴门访周子佩、周茂兰弟兄,曾同上灵岩山寺访弘储,弘储禅师邀集文秉、徐枋、周子洁、邹文江、王双白等同仁,在天山阁纵谈七昼夜,黄梨洲为此作诗曰:艳说古吴名胜地,松风五月隔兵尘。应怜此日军持下,同是前朝党锢人。霜雪蒙头羞佛火,兴亡昨梦到虮臣。狂言诗路难收拾,不道吾师狂绝伦。
    每年明朝复亡之日,弘储禅师都要素服焚香,面北挥泪而拜,整整二十八年如一日。
    弘储禅师圆寂前,自制塔铭,又自题封骨藏坛,铭曰:何须卵石穿去塔,也省香龛就地埋。白骨如霜一堆土,妙高峰冷莫安排。
    临终前一天,弘储禅师留下遗嘱曰:有椿紧切话须补说,道贵真实。我生于万历乙巳年二月八日出时,历六十七年矣。记取葛藤椿子倒日,切忌枯木上簪花。前代煊赫宗师,何曾定末梢头见神见鬼。现在诸家传会师承,个个预知时至,人人坐脱立亡,可晒也。我后人若同时,尚过于割截我体。至于铭传,我先自作,不得更求名笔,虚饰生平,增我罪累,不许坐七修斋,入于俗尚,亦不得请名宿或法子,封龛举火,作诸无益事。(本文曾发表在《姑苏晚报》1997年4月17日,略作增删,收录〈姑苏寺观文化〉一书)


【第六十九祖衡州南岳般若寺退翁弘储禅师《南岳单传记》】


  出通州李氏,帝高阳之苗裔。虞士师咎繇后,忼慨重大节。父孝敏先生,讳嘉兆,母高。师降生前一日,高梦梵相僧授金环而生,乳名曰金。四岁抚于祖母孙,终日兀坐自语,语不可解,锵然成文,听者骇之。七岁闻祖母学佛之训,切忧生死,不乐章句。方外有道之士至,必见,见必深叩,岸然莫当其意。
   会若昧法师从匡庐归,提唱东林远法师莲社遗旨。师结伴刻漏,修净业二载。终疑禅宗,慨然曰:“大丈夫一事不知,犹以为耻,况如来大法,不千门万户一躩而开非夫也。”遂逾城越海,投三峰藏和尚,剃染圆具。
   逾年侍藏,开堂杭州安隐。师自期七日明道,至第六日,危立如塑像,堂中开静,见两行僧对问讯,嚗然自落积劫未明之事,彻底现前。
   亟趋方丈,藏望见颜色,曰:“看箭。”师喝。
   藏曰:“看箭。”师又喝。
   藏起立大呼,曰:“看箭。”师放身倒。
   时华严鸿和尚烧香,曰:“储兄何不礼拜?”师即下去。

   藏当晚小参,师方作礼,藏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师曰:“恰恰今朝,腊月初三。”
   藏问:“与赵州衫子同别?”
   师曰:“一滴水一滴冻。”
   藏问:“如何是奇特事?”
   适大殿撞钟,师曰:“钟声咬破七条。”

   藏一日上堂,师出问:“辟天人深域,一往已见全提,振今古洪模,此时愿垂一语。”
   藏曰:“刚道点头犹未是,纤毫不了乱纵横。”
   师曰:“金毛师子相逢著,未必轻轻放过伊。”
   藏曰:“行脚若还不带眼,难免海外觅浮沤。”师点头三下。
  
   藏和尚斋时,举赵州道:“老僧三十年,不杂用心。除二时粥饭,是杂用心处。”
   遂指钵内外曰:“是饭杂用心,是笋杂用心。”
   师点胸曰:“是伊杂用心。”
   藏曰:“罪过。”
   师作礼曰:“弘储自今,更不敢答话也。”

   一僧问同学雪生曰:“红日出时,兄作么生?”雪生请师代。
   师曰:“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今灵隐礼和尚,适城中回,雪生理前问,礼答亦如是。
   老和尚闻之,击案赏曰:“二子当起吾宗。”
   师服勤又三年,益臻玄奥,藏乃书临济正宗记付之。
 
   首住常州夫椒山祥符寺。法堂揭五宗要旨。室中出十二种。日旋三昧。以验方来。一时东南衲子贤士大夫。目为龙门。师志发古人。曳杖入天台。由天封慧明。深入东掖山迹。三年不出。为天台文邑侯可纪。请住国清。始开堂。一香供藏和尚。道益大。上堂曰。汝等绕四天下行脚尽。谓我求心。且道心是何物。老僧于无数量中。略露些文彩。心是日处空照有无定迹。心是月光涵宝镜清高绝。心是星运斗旋箕禀曜灵。与么昨朝则有。今日则无也。不然心是雨花木普滋含笑蕊。心是风锦绣山川披拂中。心是云舒卷乾坤越样新。心是雷发蛰一声幽谷开。汝等这回还识心么。直饶量取河沙。算他过去未来现在。无有穷尽。临济先祖又道。真正学道人念念。心不间断嘘嘘。心之一字。刁刀莫辨。鱼鲁难分。晚参。举云峰悦和尚。一日谓僧曰。汝问讯了。一边立地。是什么道理。师云。未必善因。而招恶果。复曰灵岩。今问大众。汝等礼拜了。两行立地。是什么道理。一曰。某甲若说道理。遭人怪笑。一曰。也不较多。一曰。不可儿戏。一曰。肯以小缘。妨于大事。一曰。是上古风规。是今时枢要。一曰。不得作佛法商量。一曰。专为流通。一曰。衲子难谩。师乃云。眼目洞然。是谁不然。更拟踏步。落花满前。晚参。七十二峰。各住本位。三万余顷。去不知方。我辈林下人。月听其自白。风听他自清。一向申申夭夭。乐此太平时节。有粥有饭。诸人还甘也无。若甘去。蓦地卒风暴雨。如何避得过。若不甘无事。不可生事。千个作团。万个作块。我也不敢错怪你。你也不要错怪人。上堂。举明教大师曰。秋初夏末。莫道我不向你诸人道。大家看火烛。师曰。我要打明教三十棒。贼发火起。何日无之。因什只在秋初夏末老僧只要。这老子知时节。莫道为你诸人说。喝一喝曰去。上堂。拈起拄杖云。达磨心宗。传至今日。稍不著便。又是明日。卓一下曰。更待何日     上堂。佛法遍天下。惟善决择。则庶乎其不差矣。看看。春云如鹤飞青舞绿。春山如沐弹冠摄服。春草如锥处囊不欲。春波如矢捷赴大壑。道人任运。春至说乐。非不知老之将至。润生留惑。历住台州兴化灵石。天宁瑞岩。苏州灵岩。尧封虎丘。淮阳龙华。秀州金粟。南岳福严诸刹。行世上堂语录四十卷。广录六十卷。余录三十卷。树泉集。报慈录。甲辰录。各十卷。雪舟集二卷。浮湘录五卷。南岳单传记五卷。南岳勒古一卷。师以如来大法为己任。刻苦祖宗家政。单提第一义。为法施。直欲刳人肺肝。而还之古。所至云拥雨集。然师无留意。唯喜灵岩峻立云涛。耸出七十二峰之表。居独久。
  建立六成就八要门。以六不容定法禁。上堂曰。腰软背酸难立久。才近绳床瞌睡来。面前大好山脚下。俊衲子一齐攒簇。著如逼债相似抖。尽肚里零星究竟。收拾不下再三无。计可施略。与诸人评议。一不得截生死流。二不得踞祖佛位。三不得互分宾主。四不得驰骋问答。五不得曲顺机宜。六不得平怀常寔。岂不闻纤芥不留。犹是交争之法。拈拄杖。卓一下曰。汉家虽有三章约。争似灵岩六不容。南潜表曰。西干东震得几个。不受整理。又曰。具衲僧眼目不然。 

有关弘储的情况柴德庚《明末苏州灵岩山爱国和尚弘储》一文考之甚详(注:见《史学丛考》,中华书局1982年。),但述及归庄与弘储的交往时却较粗略。其实,在所有与归庄交往的僧人中,弘储在当时遗民社会影响最大,与归庄关系也最密切(注:详参拙文《归庄与弘储》,《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6期。)。

弘储是禅宗临济宗的第三十二世,号继起、退翁、担雪老人。江苏南通人,俗姓李,父嘉兆,也是明末志士。他生于1605年,卒于1672年,享年68岁。事迹见黄宗羲《南岳和尚退翁第二碑》及其弟子南潜所作《灵岩退翁和尚编年备谱》,其著作行世的有《南岳继起和尚语录》,另外,苏州灵岩山寺还藏有《祥符录》、《浮湘录》、《虎丘语录》、《辛亥录》、《升座语录》等康熙刻本各一册,《灵岩退翁和尚近录》抄本四册。弘储前后住过十个大寺,像常州夫山祥符寺,台州天台国清寺,苏州灵岩崇报寺,苏州虎丘云岩寺,秀州金粟广慧寺,衡州南岳福严寺等,当时都是著名佛寺。其中住灵岩山前后长达20多年,影响也最大。

《归庄集》中写到弘储者虽仅两处,但对其交游经过却述之较详。《观梅日记》云:“主灵岩者,继起储禅师,余方外友也。”归庄本人虽有时自称头陀,但他一直以儒者自居,故称弘储为方外友。在所有与归庄交往的僧人中,他对弘储评价最高。《登尧峰山访继起禅师》写道:“吴中诸山游历遍,独有尧峰未识面。复闻继公住山巅,相别六年思一见。儒释异教如参商,惟有此老称同心。牝牡骊黄忘相马,泰山流水知鸣琴。顷者相寻枫叶丹,知公飞锡到江干。岁晚晴川复放棹,尧峰之山何漓岏。禅师品行山俱高,矫然独立空其曹。我不知禅君莫笑,且向峰头共登眺。”归庄不仅引弘储为“同心”,知音,而且说“禅师品行山俱高”,可谓颂扬备至。

归庄与弘储相善,除他们同为深负家国之恨的遗民外,还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弘储是一位寓忠孝于佛理,儒释融通的遗民和尚,与归庄既坚守儒者本色,又受佛教浸染的情况大致相同。弘储的挚友徐枋在《居易堂集》卷十九《退翁老人南岳和尚哀辞》中说:“惟吾师一以忠孝作佛事,使天下后世洞然明白,不特知佛道之无碍于忠孝,且以知忠孝实自佛性中来。或曰:吾师之以忠孝作佛事,可得闻乎?沧桑以来二十八年,心之精微,口不能言。每临是讳,必素服焚香,北面挥涕,二十八年直如一日。”(注:《明季三孝廉集》本。)可见他是一位坚决反清的志士,身在佛门而系心国事。二是弘储善诗。卓尔堪《明遗民诗》卷十六云:“弘储开法灵岩,志士诗人多与交游,常具供给不倦。”其《灵岩树泉集》中存诗较多,且多亡国之痛与不平之气。这也正是弘储与归庄这些遗民诗人交游的媒介。弘储不仅是当时东南佛教界领袖,也是遗民社会的领袖,许多爱国和尚和遗民志士都与他往来,当时著名遗民诗人李清、李模、姜埰、徐波、恽日初、顾苓、余怀、金俊明、黄宗羲、徐枋等都是他的朋友;明亡后出家的遗民如熊开元、董说、赵庾、沈麟生、张有誉、王廷璧、郭郁贤、尹民兴等都是他的弟子。在遗民与佛教的交往与影响方面,弘储是一位关键人物。

 
·《弘储和尚年谱》  盐城赵獬山编
  谱主弘储,字继起,号退翁,俗姓李,江苏通州人。万历三十三年(1605)生,康熙十一年(1672)卒。年68岁。此谱少见著录。据谢巍先生言,此谱存于稿本《三僧年谱》内,可能藏于著者手中,待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