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片:美好源自匮乏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09:36
自《阿凡达》后,全国电影院在年末又一次因两部国产电影——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和冯小刚导演的《非诚勿扰2》,变得人满为患。前者在国内公映4天票房即超两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卖座速度最快"的电影。大片尽情享受着观众追捧的现实不禁让人好奇:是它们太精彩,还是电影太少?
 
电影票价25年涨400多倍,观影人次越来越少
国外一直有这么个说法,"电影是穷人的娱乐"。单从票价上看,电影在中国还远算不上"大众娱乐"。以北京为例,从1985年至2010年,电影最高票价涨了近427倍;从进电影院的人数上看,上世纪80年代,全国观影人次最高达到了297亿人次,2009年,这个数字只在2亿左右,越来越多的人被昂贵的电影票"拒之门外"。
实际上,每部电影上映前,发行方都会制定一个"最低价格"。放映方的票价不能定得过低,不然成本就收不回来了。国产普通电影的最低票价一般在15元左右,国产大片在30元左右,进口电影则为40-50元不等。在最低票价之上,电影院在公开售票时再适当提高票价(一般上浮20%-30%),豪华影院的票价则一般高达最低票价的两倍。若遇上有3D或IMAX可选的《阿凡达》或《诸神之战》等进口大片,票价则可飙升至每张100-120元,这意味着一个三口之家看一场2个多小时的电影,随便就花出去至少300块钱。[详细]
中国电影票价20倍于美国
据全球咨询机构德勤今年发布的《文化娱乐产业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电影平均票价为36.38元,占中国城镇居民月可支配收入2.5%,远高于发达国家的0.5%。在美国,电影票价一般在5-10美元之间,最便宜的电影票价只相当于当地家庭月入的1/400,比中国便宜20倍。在印度,电影依然是当地人最普及、最廉价的娱乐方式。孟买等大都市的电影票价在60-80卢比上下(约12元-16元),农村地区的票价则在15卢比(3元)左右。从观影人数上看,美国年人均观影次数达到5.7次,韩国为2.27次,而中国人"平均每5年才进一次电影院"。[详细]
由葛优、舒淇主演的《非诚勿扰2》电影海报。
 
2009年中国国产电影450部,只有1/3最终亮相
若从市场的供需关系来看,发行方之所以"有恃无恐"地提高票价,一个重要原因还是老百姓能看到的电影总体还是太少。"为穷人提供娱乐"的印度电影业年产影片多达1200部,其年产出电影数量和售出的电影票量都是世界第一。在中国,不仅国产电影数量(2010年在700部左右)本身就比不上印度,由于电影审查机制的存在,每年能通过审批并且赶上好档期的国产影片并不多。据国家电影局数据,2009年中国电影生产超过450部,其中只有约1/3"以不同规模、不同运作方式进入全国院线大银幕放映"。有报道指出,一部中国电影1/5的制作周期都用在程序繁复的审查上。在今年年中部分审查权下放到省级审查单位(即所谓"电影属地审查"制度)之前,每一部电影从剧本到成型,都得到北京的广电总局报批。[详细]
2009年历史题材电影票房雄踞半壁江山
据官方统计,2009年中国电影票房总额达62.09亿元,其国产片票房占到了总额的56.6%。近35亿的国产电影票房固然喜人,但细细回想,这些年我们到底看了什么?轮番在各大影院上映的,是《孔子》、《十月围城》、《风云2》、《锦衣卫》、《三枪拍案惊奇》、《刺陵》、《花木兰》等国产大片,而12部2009年票房过亿的国产电影中,排名靠前的也是《建国大业》(4亿)、《赤壁(下)》和《风声》(过两亿)等历史题材电影。其余票房达到6000-7000万不等的电影,则为喜剧片或都市流行题材,至于现实题材类电影的票房少得几乎可忽略不计。相比 "看不完的古装片",中国人能在普通电影院里看到的"另类"国产电影(如体育类题材),实在凤毛麟角。[详细]
电影《让子弹飞》剧照。
“只有一个院线,只有一家影院”
据广电总局统计,2009年全国有备案注册的电影院线达37条,全年新建影院超过160家,新增银幕超过600张、今年更以日均3.3张的惊人速度在增长。硬件在不断改善,但经常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人依然有此感觉:电影院不同、放的却都是那么几部片子。一方面,电影院能放的片子确实不多;另一方面,即使片子数量上足够,票房预期不明朗的片子、电影院也轻易不敢放。广州金逸院线的一名负责人在采访时就无奈地表示,"这么多部片,大家放来放去都是那几部会赚钱的大片,一些有品质的小片也只好被牺牲,很难出头"。在"院线制"做起来之前,没有多少电影院敢绕开大片。对于中国电影环境的乏味,难怪香港资深影评人列孚评论称,(大陆)好像"只有一个院线,只有一家影院"。
“国产大片”越来越多,但套路都差不多
在2010年最受观众期待的电影里,有3部(《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由葛优主演。而从《十面埋伏》到《赤壁》系列,票房不错的国产大片都逃不出"一线明星+大投资"的套路。"可获得银行贷款的明星,保险的题材和预售的故事",俨然成了国产大片最依赖的模式。影评人王小鲁就曾指出,中国电影业与1950年代的美国电影业很相似,"大片模式"逐渐形成、大片气质相互接近、保守主义倾向越来越强。实际上,好的电影环境是靠大量中间投资电影来支撑的。而在中国,电影的局面依然是"两头重、中间轻"的,除了上亿的国产电影大投资和小成本的地下电影,可供观众选择的"中档电影"根本不多。 [详细]
电影《赵氏孤儿》宣传海报。
 
配额制导致对进口片趋之若鹜,几乎“是进口片就有高票房”
众所周知,为了"保护民族电影业",中国人每年只能在电影院里观赏到20部进口片,随着3D、合拍片和交流片等配额的增加,幸运的话还可以多看几部。2010年,共有24部进口分账大片进入中国电影院,其中绝大部分来自20世纪福克斯、迪士尼等美国6大电影公司,只有一两部法国和印度的电影。虽然口径小、口味也相对单一,中国观众却显得"来者不拒"。从票房上看,不管片子本身是否"叫好",进口片在中国貌似都不难"叫座":24部进口电影的平均票房在1.68亿/部,华纳兄弟的6部引进片中有3部票房过亿(包括4.56亿的《盗梦空间》),连《生化危机4》和《敢死队》两部"批片"(来自好莱坞六大公司外,成本低、影响力小并且比国外上映时间晚很多的电影)都神奇地创造了过亿票房。[详细]
少见所以多怪,《阿凡达》在中国创造“天神下凡效应”
事实上,对进口电影实行"配额制"并非中国特色,韩国、印尼和印度等周边国家,都采用过限制进口来促进本国电影业发展。但国产电影能不能"战胜"外国电影,关键还是看有没有足够好的国产电影可供选择。2010年最受追捧的《阿凡达》,可谓以"天神下凡"一般的姿态征服了全球观众。在中国,《阿凡达》上映后的2010年1季度,大陆票房收入增长了134%(29.3亿元人民币),光是3D版的《阿凡达》就贡献了45%的票房。为了给同档期的其他国产电影"开路",2D版的《阿凡达》甚至在不少地方放了两周就不再被允许放映。
《阿凡达》的故事放到韩国,却出现了另一个版本。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发布的数据, 2010年1季度,韩国电影票房增长了30.1%,但有44.3%的票房来自韩国本土电影,该季度内票房最好的10部电影中有5部是本土电影。与此同时,虽然上映1个月内《阿凡达》垄断了韩国周末票房冠军,但韩国国产影片的观影人数依然比上一月份增加了541万名,而且国产影片的观众占有率也上升了10.1%。由于票价等原因,最受韩国人欢迎的《汉江怪物》在票房上未能超过《阿凡达》,但在观影人数上,前者依然稳居韩国电影史上观影人数最多的片子。韩国人相信,如果国产电影足够好,口碑和票房是不会轻易被外国电影抢走的。 [详细]
电影《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宣传海报。
在“资源匮乏”的中国电影市场,一部制作精良的“中式西部片”《让子弹飞》就足以让看没看过该片的人都沸腾上十几天。尽管观后褒贬不一,但这部片子能让如此多人翘首期待和再三讨论,足见中国电影环境的乏味。如果说《让子弹飞》展示了国产电影中那颗有潜力的"子弹",那么,就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