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老旧借据见证历史 - 淡泊修身 宁静养性 - 孝感马明 -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09:51

老旧借据见证历史

 

    整理抽屉时,翻出了一叠发黄的老借据。要问这些借据的来历,还要从十年前说起。那年我们银行上信贷管理电子系统,需要将所有手工旧账移植到电脑里。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当时我到工作量最大的大悟县去调研督办。县行行长抱怨:“小额借据太多,录入工作量大,进展缓慢。很多借据死亡绝户的,录入机器里也只是空占资源,没有意义,而且不能保证录入进度。不录入吧帐又不平,国家也没有豁免政策。”

    我实地查看,的确如此,一捆捆借据成麻袋装着。翻看这些借据时间最早的是1963年的,最晚的是七十年代的;金额最大的20元,最小的只有2元;有些借据还是用草纸印刷的。当时我感觉这些借据见证了历史,是有收藏意义的。于是我率先掏了500元买了一叠(算是为农民代偿)。县行受到启发,决定发动干部员工自愿买借据收藏。其他各县市行也纷纷效仿,“消灭”了很多小额借据,旧账移植工作顺利完成。

    借据中包含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小额贷款用途基本上是“生活贷款”、“买口粮”,也有“看病”、“发火灾”的。没有一张是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据上了年纪的老同志说:“当时买生产资料是生产队集体立据贷款。个人立据的都是社员生活贷款。我们这里是贫困地区,每年要吃国家返销粮。粮食按家庭人口和缺粮情况分下来后,银行和粮管所合署办公,社员没有钱买粮就向银行立据。当时2元钱可以买20斤粮食。”这也说明当时的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财政和民政的职能。

    借据里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气候”。记得我在别的县市看到的最早的借据是1958年的,是在草纸上用毛笔竖写的。我很奇怪的问:“记得书上说最后一次农贷豁免是1962年,之前的农贷应该是全部豁免了。”有老同志说:“是的,但地富反坏右除外。”那时候干什么都讲成分的。到了文革开始后,借据上都印有“最高指示”,比如“要斗私批修”、“要勤俭闹革命”等。在孝感还看到了好多“东风县”的借据,一问才知道,这是因为1969年“造反派”进入了“革委会”后,认为“孝感”地名是取自“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动七仙女下凡”的神话故事,完全是封建迷信。于是决议将“孝感地区”改为“东风地区”、“孝感县”改为“东风县”。后来民政部没有批准,几个月后又改回来了。



 
这一张用草纸印刷的借据是1963年的,与我同岁,有48年了。贷户是个五保户。


这一张上面印有“最高指示”——“要斗私批修”


这张是口粮贷款,用途写着“生活贷款 大米20斤”

这一张是为火灾户发放的救灾贷款。

申请人很显然是读过私塾的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