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误区 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8:15:02
人人都想创业做老板,但是这个世界真正做老板的人却不多,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对风险的忍耐度很低,放弃高收入和稳定的工作下海创业无疑会让很多人难以接受。那么,创业需要什么样的风险忍耐度呢?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说明,不过根据大多创业者的历程,你可能会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妻离子散,公司多次破产,多次上当受骗,蹲监狱,放弃原来稳定的工作而扎入到无底洞中,四处奔波流浪,四处借钱遭到拒绝,上千次上万次的试验和遭人白眼.........,这些情况对于一般人来讲是很难想象的,尤其是对于高学历者和家庭条件很好的人来说,他们是很难忍耐这种高风险的,这也是为什么纵观中国最富的人群中大学生的比例远远低于小学、初中学历,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的老板们都出自穷苦人家而不是富人家庭。
为什么小学初中学历的远远高于大学生呢?为什么大多数的老板出自穷苦人家而不是富商家庭?其实道理很简单很简单,就业市场早已经容不下小学和初中生了,换句话说,他们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给人刷盘子混口饭吃,一条路就是破釜沉舟下海创业。老实说,这个世界,最害怕的就是破釜沉舟的人,一旦把人逼到绝境上,这时候,他们爆发出的能量远非常人可以想象。当生存和温饱成为你每天要考虑的问题的时候,你该怎么办?你会像很多人一样打游戏、喝茶和看报纸吗?你会每天睡到早上十点吗?显然不可能。你会用尽一切办法努力的活下去,你会忍受一切漫骂和屈辱努力的生存下去,原来,你可能没挨过骂,现在等待你的是天天挨骂,脸皮薄的人生意两天就做不下去了;原来,你沉默寡言,不擅长推销,现在为了生存,你必须要把你的产品推销给别人用,被人无数次的骂“滚蛋”的感觉会让某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早早崩溃;原来,你遇到的只是善良的同学们,现在,你会遇到电影里面看到的任何一种人,多次的上当受骗会让你早早的成熟和认识这个社会本来的面目。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公平的,当给你一些东西的时候,一定会剥夺你另外一些东西,当老天给了高学历者们稳定的工作的时候,他一定不忘了给那些低学历的却又不甘心安守现状的人们成为老板的机会;老天让那些高学历者成为学术上的骄子,却又不忘了给那些低学历的老板们发财的机会;他给了某些人美貌,却又让他们失去了财富和地位;他让某些人失去了美貌,却又让他们拥有了财富和地位;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应该是谁应该羡慕谁的,因为他剥夺了你一些东西,一定会在另外的领域给你特别的回报。
为什么要创业呢?道理很简单,一方面是生存。我们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在我看来,还应该加上一句,环境决定命运,你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就决定你将会拥有什么命运。假设,你现在是一个农村来的孩子,家里很穷,有几个弟弟妹妹要你养活,你的父母都已经去世了,你没有任何的背景和靠山,把你扔到一个大城市的角落里面,接下来该怎么办?显然,你的环境决定了你不可能像你的同龄人一样去休闲和享乐,你必须要考虑如何的活下去,还要考虑如何让你的弟弟妹妹活下去。这时候,你的经历会远远比你的同龄人丰富,你不会考虑有多高的危险性就去下煤矿挖煤,你还可能学会烧砖、学会端茶、学会忍受一切不公平和非人的待遇,经历过这一切,你就能平静的看待人生,你就不可能花钱大手大脚,你就会抽出一切时间去学习,你也会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你会吃尽你的同龄人想都不敢想的苦..........,最终,你成功的成为了老板,发财了。这是童话故事吗?不,这是真实的故事,这就是李嘉诚、王永庆等无数富翁们的人生经历,排名中国前一百的富翁里面,除了个别继承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出身贫困家庭一步一步打拼起来的,他们所吃的苦远非常人可以想象,我们只看到了他们成功的光环,却没有看到他们付出的努力是常人想都不敢想的。
有一句话很有道理,这就是,任何事情都是压力逼出来的。不信吗?当让你以一天背一本书的代价换取你的生命的时候,我敢打保票,没人背不下来;当让你白手起家、明年赚一百万换取你的生命的时候,我敢打保票,有些人会为了一百万去冒任何风险,最终虽然有些人可能会失败,但是一定有很多人能达到目标;我们常常惊讶为什么我们常常可以考试前一天把一个学期没看过的课本背完,也常常惊讶我们可以在考试前几天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却依然精力充沛,这其实都来自于生活给你的巨大压力,在这个压力之下,一切懒惰的理由都不值一提;当一个高大的歹徒把你逼上绝境的时候,即使你平时手无缚鸡之力、见到鲜血就恶心和头晕,这时,你也很有可能把他杀死;当你每天都生活在压力中,你的生命会无比精彩,这也就是一直在强调的,危机化生存;而当你每天都衣食无忧、无忧无虑的时候,你的生命往往就缺乏动力继续前行,所以,事事来自于压力,生活给你的压力。我们很多人之所以感叹自己的口才差、交际能力差和缺乏经商的头脑,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没有把自己放在那个高压的环境中,比如说,让你每天去面对几千个人演讲,你的口才会差吗?让你每天去推销一百个产品,你的推销能力会差吗?让你从头经营一家公司,你会学不会法律、财务和管理?你会缺乏经商的头脑?其实,很多人抱怨的原因恰恰在于——生活给他们的压力太小了,他们无须掌握这些技能就能活下去,而一旦面对要么学会、要么去死的境地的时候,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成为一个知名的演讲家、金牌推销员和成功的商人。有了这个前提,人的潜能可以发挥到一个你想象不到的境地,你会背下英文字典,还会短时间内熟练的掌握英语写作和口语,你会短时间内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行家,还会短时间内发财致富,也可以足球场上落后三个球依然能反超,能够最后一分钟扳平比分补时阶段赢得比赛,这个世界会越来越让人惊讶.....,一切只因为——生活给你的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是追求冒险的人生。娃哈哈的总裁宗庆后40几岁骑自行车街上卖冰棍,在此之前,他因为出身不好,遭受了很多的歧视,当接近半百、开始创业的时候,他的同事都劝告他不要异想天开了,他自己讲:我不能把人生唯一的恐怕也是最后的一次创业机会浪费掉了。马云原来是杭州商学院的一个英语教师,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美国的B2B业务已经成型,而中国还没人开始做这个领域,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产生了,从最初做黄页、到现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B2B网站,阿里巴巴就是一段冒险人生最好的诠释。我看过马云的一部记录片,马云创业过程中和他手下的员工说,“我们现在住的是一间这样的房子,今后,我们大家每人都可以拥有几十间这样的房子”,当在北京四处奔波四处碰壁的时候,他事后对别人说,“今天,北京这么对待我,下次,北京就不会这么对待我。”今天中国最富的人群中,很多人是改革开放的时候下海做生意的,这些人原本拥有稳定的政府机关的工作,但是,他们厌倦了这种每天上班喝茶看报纸的无聊生活,对新事物的好奇和不甘心平庸的冲动让他们毅然放弃稳定的生活而跳下海里做生意,而今天他们和同龄人命运的差距正印证了那句亘古不变的真理:你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风险和回报永远成正比。
创业的几大误区:
1, 缺乏启动资金。
这是创业者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每当开始创业的时候,几乎每个人脑子中浮现的都是门槛很高的创业启动资金。根据普通人的观点,由于现代商业社会的激烈竞争,无论是实业还是服务业,成立一个公司所面临的门槛都是让人望而生畏的。所以在一般人看来,创业之路应该是先赚够启动资金和积累经验,后成立公司......。想法似乎很理想,但是,老实说,大多数人最后都不了了之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在他们看来,创业的门槛永远比他们能赚的钱要多一点,而且考虑到家庭、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大多数人最后总是用这些话来安慰自己:面对现实吧,创业不太切合实际.....。现在的工作似乎也不错,有收入,有福利,自己的家庭这么稳定,没必要冒这些风险......。创业的门槛越来越高了,自己的这点钱还要养老呢.....。
果真如此吗?看看实际上很多人是怎么做的吧。原来南德公司的总裁牟其中(此人被称作大陆首骗)是怎么做的呢?他用国内的农作物去换苏联的飞机,利用了一个“时间差”——飞机和火车同时发货,由于飞机首先到达,他用飞机做抵押,从银行贷款交付了货物的应付款......,由此,获得了巨大的价差,这个“创业”的过程中,需要启动资金吗?显然不需要,需要的是胆识和智慧,平常人看来,不要说买飞机,想都不敢想。
再看另外一个案例,这是汇源的创始人朱新礼。“朱原是山东省沂源县一名国家干部,官至县外经委主任。1992年朱辞职下海,买下当地一家亏损超过千万元的罐头厂。所谓买下,其实打得只是一张远期期票,当时朱并没有钱。朱以答应用项目救活罐头工厂,养活原厂数百号工人,外加承担原厂450万元债务等条件,将罐头厂拿到手后,当时手头缺钱的朱想到的办法是搞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一种常用做法,在朱新礼那会儿国内却鲜为人知。朱通过引进外国的设备,以产品作抵押在国内生产产品,在一定期限内将产品返销外方,以部分或全部收入分期或一次抵还合作项目的款项,一口气签下800多万美元的单子。朱当时答应对方分5年返销产品,部分付款还清设备款。1993年初,在20多个德国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朱的工厂开始生产产品。也许是活该朱鸿运当头,正在这时,朱听说德国将连续举办两次国际性食品博览会。朱立即购买机票,单刀赴会(朱没有带翻译的原因是因为当时他买不起2张机票),在当地华侨的帮助下,朱先后在德国摩尼黑和瑞士洛桑签下第一批业务:3000吨苹果汁,合约额500多万美元。朱由此掘得第一桶金。此后朱一帆风顺。1994年,朱将总部从山东北迁至北京。如今,汇源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果汁生产厂家。”
上面的这个案例被常人称作“空手套白狼”,虽然贬义色彩很浓,但是我更欣赏这些创始人敢于创新的勇气和寻找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要谈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这句话被我无数次的欣赏,简直说的太漂亮了。《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作者谈到,穷人和富人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观念是完全相反的。穷人会认为:“这块地产太贵了,我买不起。”富人会这么想:“我该怎么办才能买下这块地产。”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观和价值观决定了命运的截然不同:穷人把可怜的钱放进银行里拿那点可怜的利息——一年百分之几的利率,有时候遇到通货膨胀,实际利率甚至会变成负的——钱越存越少,到了该退休的时候,指望政府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份丰厚的养老保险——实际上和他们的一厢情愿的恰恰相反,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养老金帐户pay in和pay out的窟窿越来越大,政府正在逐渐考虑将养老金帐户私有化的计划——原来是政府包办,现在将过渡到企业和个人负责,而这么做的后果是,一旦企业破产,例如安然的员工向公司提出的巨额赔偿诉讼;或者帐户的钱被投入到不稳定的资本市场,一旦产生例如2000年遇到的网络泡沫或者美国股市几次大崩溃,结果将是灾难性的......。而这些问题政府和银行是不会告诉你的,因为银行巴不得大家都把钱存进去,然后他好拿去用很高的利率贷款给别人,然后banker们赚取很高的利差,也就是说,别人拿着你的钱去赚大钱,然后把零头给你,而且他们付给你的利息还是免税的——从某种程度上说,银行和基金这些金融中介们更多的是在扮演着穷人们的“剥削者“的角色——他们实现了规模效应,实现了避税,实现了资产的增值,而穷人们只能拿到最小的一个零头,而且还要指望不要出现银行崩溃和基金公司破产。银行和基金公司利用自己所谓的”专业优势"赚钱(所谓的专业优势,就是用你们付给他们的钱买来一些计算机替他们计算,然后煞有介事的写写普通投资者都看不懂的、经过修饰的报告,最后拿着投资者付给他们高额的费用和享受借贷利差的利润。专业优势到底有多厉害呢?不夸张的说,世界上大多数基金公司长期看来都不会超过指数的收益,也就是说,他们积极的管理还不如不管,有时候,让一个猴子随便的选股票甚至比基金经理选择的更好。所谓的复杂的投资策略长期看来大多数都是追求短期回报的短视的不理性行为,真正厉害的投资者例如巴非特和彼得林奇都是对这类基金公司深恶痛绝的批判者,他们甚至直接向个人建议:如果不懂投资,就直接去复制指数,相信我,长期看来,你们一定可以战胜这些基金公司。其实道理非常简单,现代投资管理和基金公司的竞争所能产生的利润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基金公司的选股策略从某种程度上说更像是计算机的竞争,由于计算机的程序都是相似的,所以,大多数基金公司都是不可能赚很多利润的。由此看来,基金和银行等金融中介的所谓的专业优势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骗人),当看到风险的时候,他们还会用衍生工具避险,所以,银行很少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存款者则并不是总那么走运,有时候钱会越存越少——所有的一切都因为大多数人对“投资”这两个字理解的太浅。
而富人呢?他们显然不会那么傻,你看到哪个富人会把钱一直存到银行里?他们对“投资”这两个字理解的更深刻。世界上所有产生财富的地方都会和”投资“这两个字联系起来,通常看来,投资应该是仅仅投资股票和债券这些纸面工具,实际上,投资的范围很广,你可以做不动产的投资,可以做一个工程项目的投资,可以做风险投资,可以做金属、天然气和商品的投资,可以做人力的投资,可以做教育的投资,可以做.....,这些投资的本质其实就是简单的一句话——实现资本的增值,通俗点讲,就是必须要让你的投入带来回报,当然,不同的投资回报可大可小,例如大可以一夜之间几十亿,小可以一年几分钱。那些富人,除了个别是继承的之外,大多数都是最好的”投资者“。他们理解财富运动的规律,他们知道财富的积累的本质就是”钱生钱“。这里又要提浙江人了,遇到过一个温州人,年龄和我一样大,利用借来的十几万,短短的几个假期出去炒房,现在已经赚了上百万了——这笔钱,如果上班去挣,有些人甚至一辈子也赚不来。所以,有一句话真是说的很好,有些人宁愿去死,也不愿意花一个小时去多思考一下,真的是很悲哀的。他们从来没思考过,为什么我辛辛苦苦一辈子赚的钱就是没有别人轻轻松松几个月赚的多呢?为什么老板每天打高尔夫球,我每天累得半死,赚的还不到他一个零头?这其实就是社会上,像《富爸爸》的作者说的,能够真正理解”投资“和产生财富的过程的人很少很少,正是这些真正理解财富的人才最终成为了富人。但是必须承认承认,很多时候,我们的财商之所以如此之低,就在于家庭和社会舆论影响了我们的思考力,让我们一直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和长大。为什么浙江商人如此之多?为什么温州人百分之六七十都是商人?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浙江的商业气氛浓,朋友邻居相互影响,所以生意越做越多,越做越大。他们胆子也越来越大,没有他们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而其他的省份,尤其是内地很多地区,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国企机关里,满足于稳定安逸的生活,有些人一辈子都不知道怎么成立公司,一辈子都没体验过自己当老板的感觉。我问过很多人,包括很多中年人,他们在二三十岁的时候赶上了改革开放,我问到:为什么改革开放的政策那么好,你们不下海呢?他们的回答是:就赚那么点钱,怎么下海?再说,改革开放政策是是什么我还不知道呢。我又问:那人家浙江人怎么就能下海赚钱呢?这些人什么都不说了。由此可见,我们社会上大多数人愿意追求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不愿意下海冒险,很大原因还是在于他们的风险忍耐度太低——当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各占百分之五十的时候,平常人大多只注意了那失败的百分之五十,而没有想办法去避险,让自己属于成功者的部分。这实际上也是成功者和失败者世界观的差别,成功者想办法解决问题,而失败者想办法避免遇到问题。
那么说到创业的融资,常人的观点,似乎公司没有一大笔融资就无法成立和生存,实际上,这仍然是误区。很多成功的公司起步的时候都是小本经营,世界五百强公司成立的时候大多数都是一穷二白的,即使是现在的很多成功的公司,起步的时候也是小本经营。有时候小本经营的存活率比大额融资的更高,原因在于,恰恰由于他们是小本经营,公司的创立者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每一分钱,而一旦资金多了,公司就会产生浪费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小公司凝聚力很强,而一旦公司做大了,官僚主义、浪费、盲目自大这些问题就都随之而来的原因。此外,并非每个公司的设立都需要很多资金,例如一些智力密集型行业(律所、咨询公司),公司只需要几个电脑和一间办公室就够了,他们需要的是人的智力和解决方案,并不是你的产品。这些公司基本不需要固定投资,只需要小幅度的人力投资和一个好的竞争策略和定位就能存活的很好。而且,随着商业模式的不断演变,现代社会的盈利模式已经远远不再是那种简单的研发、采购、生产、营销一条龙的产业链了,只要认清盈利的本质,公司可以实现多样化的创新。比如美特斯邦威,他们的公司办公设备很简单,他们不负责生产服装,他们把服装生产的环节外包给几百个供应商和加工商,他们让这些厂家为他们”贴牌“生产,打上他们的品牌和专利,利润就产生了。这种公司被称作虚拟公司,也就说,他们只负责管理和协调,不负责具体的介入生产的过程。这种盈利的模式很普遍,美国日本的很多厂家为了节省成本,把大部分的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生产,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组装完基础部分之后,将产品卖到美国和日本,高价盈利。这就是品牌和知识产权的力量。为什么我们中国很多企业不断在强调自主知识产权,就是因为为别人贴牌生产只能吃到蛋糕的最小的那一部分,劳动密集型只占到整个蛋糕的百分之十不到,剩下的都是资本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部分,这其实就是盈利的模式,也是财富产生的本质,当然,很多人不了解这个过程,是不知道的,很多小厂商就和存款者一样,他们认为已经拿到很多”利息“了,没想到的是,中国买的几百块钱人民币的耐克运动鞋美国可以卖到几百美元,钱都让耐克公司赚了,他们的工人累的半死,才只拿一个零头。
此外,还要善于利用杠杆的力量。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是谁发现了杠杆这么伟大的工具,能够让阿基米德说:“给我一根杠杆,我能够翘起地球。”你搬不动一块大石块,但是利用了杠杆的力量,你就可以轻松的抬起,这就是杠杆的伟大的地方。把杠杆的力量转移到财务学上,一样很重要。财务学对于如何使用杠杆专门做了探讨,例如固定成本和流动成本的比例,债务和资本的比例如何搭配可以产生什么好处。搭配的好,你既可以避险,又能有高回报,搭配的不好,一旦遇到外部环境的变化,你的危险就来了,所以,如何使用杠杆,如何利用财务杠杆的力量的确是非常关键的,公司的财务总监很多时候就是在帮助公司管理层设置一个合适的“杠杆”,让公司取得最大的资本回报率和高利润回报,有的公司故意设置一个很高的杠杆还可以防止被收购,有的公司则利用高杠杆取得很高的盈利,他们的负债率是很高的,但是盈利也是很高的,流动率也很高,当然,这里面涉及很多的财务技巧,不过我想强调的是,如果能把这种理财的观念转移到个人理财上面,也会有很多有益的启示。其实更广泛的,做投资的,简单的讲,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杠杆比例融资,让你实现最大的回报。房地产商融资,很少是自己百分之百的掏钱的,大多数只拿十分之一的资产(这十分之一有的还是临时凑来的,有的还不是流动性很强的资产,有的还拿物产做抵押;我们讲,公司的股本就可以看作债权的抵押品,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股本只能偿还一部分优先债权人,不可能偿还所有人,所以,股东们会冒道德风险,更加鼓励公司冒风险投资,当然,这里面有债权人和股东们的一个利益均衡和博弈)就贷到了十倍的银行贷款或者投资公司的投资,把钱赚足之后,地产商和银行“双赢”。很多人之所以不敢利用杠杆,就是害怕一旦出现流动困难,公司或者个人就陷入绝境。其实老实说,银行是很希望把钱贷出去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利息的回报,而即使最终到期不能还钱,银行大多也不会逼死人,因为如果要求提前偿还,公司没能力拿出钱,银行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这时候律师就很重要了,律师要介入和谈判,最后大多数是银行和公司一起探讨“合作”的可能性,我们形象讲,银行和公司被拴在了一条船上,这也是我为什么总说,这个世界不怕胆大的,只怕不要命和不要脸的,一旦你不要命不要脸,要债的人也得乖乖的坐下来和你谈判。银行有时候为了能拿回那剩下的钱,会帮助公司再融资,也就是说,它为了拯救原来的贷款,会继续借给你一部分,因为道理很简单,让公司继续存活,还有还款的可能性,所以,银行会帮助你存活,最终如果公司走运的话(老实说,大多数公司就是这么活下去的),银行和公司“双赢”,如果公司破产或者重组,你也没事,为什么?最坏的结果就是银行对你提起诉讼,在一些西方普通法系国家,似乎董事长们还能被规制,但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由于法律不健全,法律漏洞很多,找不到相关的判例法,有时候你稍微懂一点破产的法律就可以打赢官司,当然,如果不走运,最多也只是几年的prison和罚金,有些人可能要害怕了,不过我要告诉你,不冒一点风险的投资是没有的,或者说,只冒小风险的投资是永远没有最大回报的,何况这类人的比例还很小呢。
2,除了真正成功的创业者,大多数人都是“没身份”的小老板。
通常人的观念,似乎最成功的创业者只属于掌声和鲜花中的人,属于丁磊、马云、陈天桥这样的神话缔造者,大多数人都是“没身份”的。他们对“没身份”的解释是:这些小公司都是土包子,自己宁可呆在一个有“身份”的企业里,也不愿意和“下层人”厮混。
这个观点似乎很合理,毕竟,大多数人都喜欢那种高层的白领的生活,喜欢出入于高档写字楼和西装革履的人打在一起的生活。但是,问问自己,呆在一个知名的企业里,证明什么?证明企业是你的吗?证明你拿到最多的钱吗?证明你是董事长吗?老实说,一个都证明不了,换句更俗的话说,大多数人都是打工者,只不过是高级一点,但是本质上都是打工的。
说句实话,那些世界五百强的建立者才是公司的所有者,他们公司的延续很大程度上都是这些打工者们在为他们打江山,如果你关注这些公司的股本结构的话就会知道,控股的人大多都是公司的创立者,拿到最多利润的也都是这些人,这些人早早的把公司的ceo的位置交给别人,自己成为董事会主席,每年做的事情就是打高尔夫球和年终关注一下财务报表,一旦ceo让他们不满意了,就马上换人,直到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打工者为止,世界五百强公司的运作过程本质上就是这么简单。
说到公司的报酬,究竟是小老板多还是高级打工者多呢?这个问题恐怕仁者见仁,当然,你做到杰克韦尔奇这个高度的话,也可以拿到一亿美元,但是,也不过是一亿美元而已,杰克韦尔奇的财富排名在世界上连五百位都进不去,即使在中国,他也排不到一百。杰克韦尔奇对于管理界是什么贡献?不夸张的讲,划时代的、革命性的贡献,管理界没有人能出其右,但是,他犯下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自己创业,如果他去创业,也许他就可以接替比尔盖茨了。当然,这是个玩笑,每个行业其实都需要这样的专业性人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杰克韦尔奇在管理人方面可能是个行家,但是在创新和冒险方面,就未必比得上那些不知名的公司创立者。但是,拿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认为高级打工者一定比小老板赚的多的人其实是在误导人。如果你把全中国所有开奔驰和宝马的人聚集在一起,问问哪些人是公司的创立者,哪些是打工者,我相信一定是前者占压倒性的多数。
道理很简单,只要看看公司的薪酬结构是什么就知道了。公司怎么发薪水的呢?这又是一个法律方面的问题了。大多数公司的薪水包括以下这么几种:工资、股票期权、红利、福利待遇和其他衍生出来的奖励。就如一个金字塔一样,最顶端的人坐着公司的创立者,这些人可不会那么傻,会把自己的江山交给别人,他们大多数人会永远控股。这也是为什么一旦当股票上市的时候,这些人身家可以几百亿来计。不知道是谁发明了资本市场这么伟大的玩意,让新一代的富人可以以速度如此之快的窜升,过去传统的积累财富的过程是漫长的,现在,只要一个网站上市,创始人就可以一夜登顶。资本市场最伟大的作用我认为体现在这两点:一个是流动性,一个是同股同权(当然,有一些创立者会设置几个类别的股票满足他们的控制欲),简单的讲,股票没发行之前,公司的帐面价值是资产减负债,资本撑死了不过十几亿。股票ipo之后,股票价值被投资银行用技巧推销给投资者之后就达到几百亿,原来股价是用资产减负债之后除以股票数,现在是的计算方法是用销售的价格和后来的市场流动的价格来计算,这导致的结果就是资本值上市之后远远高于帐面价值,公司所有者原来也许只有最多几千万的帐面资产,现在股票上市,这些人一夜之间价值几十亿甚至几百亿,这就是资本市场的吹气球的力量,真是太奇妙了。当然,由于法律的规制,公司上市之后要让大众投资者拥有至少百分之二十五的股权,但是,剩下的呢?显然依然是创始人控股,有的创始人贪婪到什么程度了呢?为了上市的要求,只留出百分之二十五,剩下的百分之七十五都是自己控制。所以,这些人的财富永远是远远高于其他人的,因为股票的价值被资本市场这个爆米花机一加工就可以产生奇妙的增长,当然,他们永远没有拥有这些真实的财富,这些不过是纸面财富,但是,仅仅依靠每年的红利分配就可以让他们坐享很大的蛋糕了。那么,公司如何分配薪酬呢?通常,董事会下面会设有一个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公司的薪酬分配计划,我们前面看到的员工持股计划就是这个道理,公司费尽了心思制定了无数薪水样式,同时满足避税的目的,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公司里面在打工者里面依然是赢者通吃,高级经理和管理层拿最多的一部分,剩下的部分留给底下的员工。所以,如何去比较一个高级打工者和小老板的薪水,似乎没有一个普遍的标准,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大公司里面,你的薪水由老板定,小公司里面,你负责定别人的薪水。大公司一年也许收入几十亿,但是流到你手里的只有几十万。小公司也许一年只有几百万的收入,但是流到你手里的就可多可少,多的可以上百万,少的也有几十万,这完全取决于创始人的态度。
3 ,创业者必须是专业人才和卓越的管理者。
一般人看来,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该具备两个条件——要么是本专业的先驱,或者是卓越的管理者。显然,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人肯定是再好不过了,但是,应该指出,并非所有成功的创业者都必备这两个条件,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有时候和专业或者管理人没有丝毫的联系。
当然,如果能在专业和管理方面具备一点优势是最好不过了,毕竟,站在一个先驱的位置能够让创业者用更锐利的视角观察环境的变化,而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能够组织起一个高效的团队,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例如比尔盖茨之于微软、亨利福特之于福特、本田宗一郎之于本田、杨致远之于雅虎、布吉、配奇之于google等等。但是,依然,一个专业的先驱和优秀的管理者并不能确保产生一个优秀的公司。
如果单论专业的先驱,你可以在大学里找到无数这方面的佼佼者,大学里每年搁置一旁的专利废纸到处都是,如果每个专业的先驱都能成为创业者的话,大学应该是滋生创业者最好的土壤。单论优秀的管理者,世界五百强的大公司的高级经理人们比比皆是,创业者应该产生于这些公司,或者产生于商学院里那些拿着名牌MBA学位的博士们和咨询师们。
那么实际上恰恰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这些教授和经理人们大多不是创业者。为什么?最大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商业化的头脑,或者更确切点讲,没有创新的、市场化的、开拓先锋的思维,也没有冒险精神,更没有环境带给他们的压力。陈天桥说过,单论才华,中国比陈天桥强的大有人在。但是,这些人满足于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日子,满足于稳定的工作和家庭,不愿意下海冒险,所以,尽管才华横溢,但是缺乏冒险和开拓精神,缺乏下海的勇气,所以尽管中国聪明人很多,但是只有陈天桥一个人造就了盛大。单论网络方面的人才,中国比丁磊强的大有人在,丁磊也不是名校出身,但是只有丁磊造就了网易。因此,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聪明人很多,但是富人大多不是聪明人的原因,性格和选择决定命运,这是千真万确的。
事实上,个人的专业和选择什么方向创业其实是关系不大的。马云是杭州商学院的一个英语讲师,英语和电子商务有多大的联系呢?但是他偶然一次发现,中国没人做B2B交易,他感觉这方面大有前途,于是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合作者们一起“拓荒”,经过了几年的拼搏,阿里巴巴从一个小黄页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B2B网站;麦当劳的创始人其实不是克拉克,而是麦当劳兄弟,但是人们记住的是克拉克而不是麦当劳兄弟,为什么?麦当劳兄弟造出了汉堡,但是克拉克将他们推向了市场,由此造就了世界闻名的麦当劳店和麦当劳文化。克拉克原本是一个推销员,他并非汉堡专家,但是他善于发现市场和把握机遇,遇到麦当劳兄弟之前,他经历了很多打击,推销奶昔多次失败,直到一天突然发现了麦当劳兄弟的汉堡,于是他花了100万美元买下了专利,经过他创造性的推销——将麦当劳从一个餐饮店变成地产加盟店,用特许经营的方式占领市场,从此,麦当劳才被人们所熟知;迈克戴尔的专业是医学,但是大二的时候,他发现人们总是为组装电脑而烦恼,于是他在宿舍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通过电话营销,卖给客户组装的电脑,这种简单的模式一直发展为后来的戴尔式的营销;陈天桥是经济学系毕业,毕业后一直在陆家嘴集团工作,26岁下海创业,为一个韩国游戏商代理网络游戏《传奇》,当时网络游戏在国内是空白的领域,陈天桥发现这个领域大有潜力,于是借了50万建立盛大,短短五年,盛大以火箭般的速度窜升,成为了中国最成功的网站之一。
这些人成功的最大原因不在于他们是本领域的权威,而在于他们有一种开拓者的眼光和创造新商业模式的勇气。事实上,商业领域的胜利不需要专业领域的权威,而仅仅需要一种开拓者的勇气和创造市场的商业模式。前面说过很多次了,单论网络方面的精英,世界上大有人在,然而,真正用网络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却仅有亚马逊、ebay等将电子和商务结合在一起的公司,只有他们赢得了市场和客户。一个新技术的出现不能保证改变世界,而只有将商务和新技术结合起来才能最终改变世界;同样,一个高科技人才不一定是改变人们生活的精英,只有将技术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并且创造出广泛的市场需求的“新技术的推销员”才是改变世界的英雄。
事实上,世界上最成功的创业者都是在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波音公司的创始人波音将“军用飞机”改造成“民用飞机”,创造了民用航空业庞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出行的选择方式,飞机的发明人是莱特兄弟,但是商业世界的飞机之父却是波音,这就是用高科技创造潜在的市场需求的例子。ups更是将飞机引入了邮政业,改变了邮递业的格局,过去,邮递业只接纳火车和货车,现在,ups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认识,并且创造了广大的市场需求;计算机最早的形式是打孔机,老沃森看中了这个古怪的发明背后能带来的市场,将之引入ibm,从此,ibm改变了世界,成为计算机界的霸主,同时,计算机的出现也创造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汽车最早的发明者并非福特,但是福特作为伟大的推销员将T型车引入了千家万户,从此,汽车不再是贵族们的专利,而是工薪族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之父温顿创造了比特力之后,史蒂夫凯斯将比特力用美国在线传递给千家万户,美国在线的崛起创造了一个互联网的奇迹,类似的还有网景公司,后者让人们通过浏览器共享外部资源。
其实,更广泛,商业世界的演变应该是一个再造市场、营造新的商业模式的过程,它不仅包括了以上谈到的科技进步带来的跳跃性增长,也包括了在传统领域通过创造性的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开拓市场的方案,当然,也包括将新科技和传统领域结合重新塑造市场的模式。就如同金融创新一样,商业领域的创新的理念也是类似的——将传统方案通过拆分和组合重新改造DNA营造出一个新的生命体,而这种生命体则必须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能够创造市场和改变人们的生活。过去,传统的营销模式只限制在制造商、中间商、分销商和零售商这一个价值链上,但是,对利润力的重新思考使得某些制造商们改变了销售模式,而将自身和消费者通过直销的模式直接联系起来,这种创造性的营销模式不仅改变了利润结构——消费者和直销商实现双赢,也使得一大批中间商和分销商无法生存,被迫重新寻找生路。安利和玫琳凯就是这个营销模式下的胜利者,他们将新式的销售方式和传统的化妆品结合起来,让他们的销售人员直接和消费者一对一的对话,也改变了利润结构——“提成”这种新名词取代了中间商对利润的克扣。过去,卖者常常为不能找到潜在的购买对象而发愁,现在,一切都变了,中介出现了,中介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创造了一个行业。银行成为了贷款人和借款人的桥梁,券商为买卖股票的双方连线搭桥,网路拍卖商ebay重新定义了拍卖业,出国中介为留学生和海外学校创造沟通的平台,猎头公司成为人才流动的发动机。此外,行业之间的横向和纵向整合也改变了商业世界,金融服务和工业制造的强强结合不仅为前者创造了增值服务,也为后者营造了一条更广泛的销售网,同时也为客户提供了一个便利的购物渠道。解决问题的服务商更是成为重新定义it世界之后的新商业环境,在后it时代中,为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多样化、定制化和人性化的服务的企业必将成为新时代的领跑者。而项目协调人、虚拟公司和管理公司的出现也改变了过去传统创造价值的过程,地产商虽然并非房屋的制造者,但是他们将银行、投资公司、物业、建筑商结合在一起,分享利润。管理公司只需要几个人和几台电脑,但是他们能够创造价值上亿的产品,全球化的低成本外包过程为管理公司和虚拟公司的存在营造了合理的环境。
市场无处不在,问题无处不在,能够拥有一双发现问题和创造市场的眼睛远远比一个专业的权威和一个伟大的管理者更重要,至少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是千真万确的。
(未经作者同意,不得用于任何纸媒体,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