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元年:围观给力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5 14:41:05
2010年12月21日 10:47:35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2010:微博问政考验政府执政智慧│微博降低民众言论表达"门槛" │微博成草根名人“叫骂场”│金庸“被去世”让网友正视微博负作用
仅仅在一年前,微博还只是一个新鲜词,它以“饭否”“嘀咕”等新锐面目来到中国,又在下半年的网络寒冬中如雨打风吹去。
但谁也没有料到,2010年,微博却以突然的方式爆发。从年初的抗旱救灾,到后来的江西拆迁女微博直播强拆谈判——当门户网站的全民微博与中国社会前进中的困惑相遇,迸发出的,竟然是如此不容忽视的推动力。

知屋漏者在雨下,知政失者在网络。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若说围观是通向公共话题的第一步,那么,微博就是将“围观”迅速变成一种社会普遍姿态的力量。而我们长久以来所谈论的民主政治、良性社会,不正是始于人们表达自身存在并关注公共事件的意愿,不正发轫于公民的见证与记录?
微博,给力中国
140个字,短小,一秒钟的传播时间,迅捷,但却具备了信息社会中能量最大化的最基本优势
如果不是因为微博,2010年的秋天对于江西宜黄钟家姐妹来说,将会艰难得多。同样,如果不是微博,这个秋天对于河北保定的李刚父子来说,将会一如既往的平静。
但微博的介入,改变了这些正在发生的事情,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一秒钟现场
现场。这是中国互联网诞生以来,身为公民的个人便开始无限接近的地方,“真相被长久遮蔽”正逐渐成为历史。而如果有一个最短距离的限定,微博能够给出的答案是:一秒钟。这也是网络时代里,人们能够到达事件中心的最短数字。
“大家好,我叫钟如九。是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自焚家庭的小女儿。我在网络上看到了大家对我们家的关心,非常感谢!”22岁的瘦弱女孩钟如九,9月17日才开通了微博,但关注她的“粉丝”数量却在一夜内逼近2万。此后她的每一次发言,都被千万网友第一时间内评论和转发。
9月14日,钟如九的家在一次强拆中支离破碎。16日,钟家姐妹赴北京求助媒体被围堵,被迫躲入南昌机场女厕所内,并拨通《新世纪周刊》记者刘长的电话。半小时后,刘长发出第一条事关宜黄强拆的微博,呼吁关注。20分钟后,网络意见领袖慕容雪村转发了这条微博,此后,转发开始以几何级数增加,到当天上午,这条微博已被转发2700多次,超过1000条评论。50分钟后,得知消息的《凤凰周刊》记者邓飞,开始了微博“昌北机场女厕攻防战直播”。随着众多微博网友的关注,当日下午,钟家姐妹虽未能如约赴京,但得以重获人身自由,并就事件与政府商谈——后来的事实走向证明,这几乎是改变中国微博历史的一次“直播”,由于这次微博直播,原本单纯的自焚事件,开始向一个万众瞩目的公共事件迈进。而这一天,也是钟如九最后一次作为普通人沉沉睡去。再次醒来时,她已然是全中国公众关注的焦点。
如今,这个曾在南昌市一家服装店做店员,只关心自己周遭事情的脆弱女孩也改变了,她说互联网不仅可以玩游戏,还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她开始通过微博大量转发有关公共事件的帖子。
巧合的是,就在宜黄强拆事件仅仅一个月后,“我爸是李刚”案再次于微博上燃烧起来。
10月16日,河北大学校园发生了一起导致一死一伤的恶性交通事故,肇事者李启铭在遭到该校学生的围堵之后大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这一次,微博的介入有了新的形式——除了对事件本身的关注和推动,微博网友的愤怒渐渐转化为消解严肃的黑色幽默:围绕“我爸是李刚”的造句大赛,成为另一种面目的微博抗争。
而正是这种密切而又非暴力的关注,最终换来李刚泪水涟涟的公开道歉,以及河北大学的不再沉默。尽管事件最终进展并未如大多数网友所期待的“完满”,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大多数人的目光和低语,李刚事件极有可能以一种更为尴尬的方式收场。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永刚在其《我们的防火墙》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单就个体网民而言,他的每一次点击、回帖、跟帖、转帖,其效果都小得可以忽略;他在这样做时,也未必清楚同类和同伴在哪里。但就是这样看似无力和孤立的行动,一旦快速聚集起来,孤掌就变成了共鸣,小众就扩张为大众,陌生人就组成了声音嘹亮的行动集团。”
另一种反腐
的确,140个字,短小,一秒钟的传播时间,迅捷,但却具备了信息社会中能量最大化的最基本优势。所以,当微博与中国这两个彼此陌生的名词相遇,微缩的就是一个现实江湖。诚如9月30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对中国微博现象作出的评论那样:就现在而言,中国人已经发现一种针对地方腐败的新工具,那就是微博。
江西宜黄官场因微博而发生地震:当地多名官员被免职。而在“我爸是李刚”事件中,关于李刚拥有5套房产等颇为复杂信息被曝光,也得益于网友们挖地三尺的能力。
有意思的是,任何细微的蛛丝马迹,都可能在微博上掀起不小的风浪。正如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一条闲适的围脖也能引来网友纷纷注目,其有关某网站老总邀请媒体负责人到昆明度假的文字,引发网友无尽的猜测与遐想:“在西方,此为新闻界的丑闻,而在中国,却被当成某种特权炫耀。”
尽管此条微博很快被删除,但网友的质问却并未因此而平息。因为,寻求答案,并企图匡扶正义,正是微博越来越多被赋予的职能。
事实上,某种程度上,微博的确正在扮演公共职能的成功执行者。今年8月,河南涉嫌犯罪官员李卫民出逃,以著名作家郑渊洁为代表的微博网友就发起“微博通缉”,一时竟有上千人响应转发。律师称,这种“微博通缉令”符合法律,是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日记、腐败微博的曝光,越来越多主流话语权的介入,直至每一次转发形成的压力,民间反腐终于在微博上找到了新舞台。
更广泛的公益
被微博改变的,不只是惩戒众多的“恶”,还包括倡导更多的“善”。
2010年,在微博上展开的公益活动,成为一种全新的慈善方式。“微公益”,更是微博众人力量集合在数字上的表现——你的每一次转发,都相应的是一次小额捐献,你关注了某人,他便帮你捐出1毛钱或1块钱。
年初,抗旱救灾、玉树地震等大事件相继发生。3月底,香港明星梁咏琪在生日当天发了一条微博,号召大家转发“捐赠倡议”,只要被转发一次,她就捐出1元,为期3天。到截止日,这条消息在微博上被转发了7.5万次,梁咏琪则向旱区捐了8万元。她发起的转发爱心公益活动,已经成为“微公益”网络新概念的一个注脚。而影视姚晨在此前的西南大旱救灾时,也曾发微博说,截至3月29日晚上9点10分,关注她的粉丝有多少,她就按“一个粉丝一毛钱”来捐款给灾区。最后,关注她的粉丝有1308715人,她就为灾区捐出了13.1万元。
除了捐款救灾,微博寻人、保护动物等等,都成为微博公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政的舞台
当微博成为众多小人物的舞台,并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之际,官员和公共机构的加入,反过来再次让微博显得更加耀眼夺目。
早在今年两会,微博问政就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彼时,许多代表委员都开了微博,说要取智于民;大批网友加入代表委员的微博粉丝团,说要反映民意。紧接着,3月23日,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开通微博,成为广东首个开微博的地市级领导。消息传开后,其微博很快成为与网友交流的一个重要通道。随后,广东迎来官员开微博的高潮。
如果说官员个人开微博还只是微博问政的初期尝试,那么以“厦门警方在线”为代表的一批公共机构微博的开通,则又是一个进步。
11月29日深夜,厦门警方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最新消息:备受各方关注的厦门女童被害案取得重大突破,两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警方控制——这是厦门警方微博“问政”的一个缩影。自10月20日“厦门警方在线”微博正式开通,在短短半个月里,小到向公安局长咨询办暂住证,大到提议警务环节改革、举报犯罪集团,警民之间的互动热络展开。而此前甘肃省政府新闻办的微博新闻发布,同样开微博问政的先河。
当然,微博问政还是个新鲜事务,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正如有网友在两会之后再次登陆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微博,却发现大多数已成“死博”。所谓“微博问政”,真的只是“问问而已”?对此,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认为,这要看问政之后有几件事情能够得到解决,“关键的是能否制度化”。
搜索更多新浪 网友 的新闻
“微博”领衔十大知识热词 评论称文明需靠民智
2010:微博问政考验政府执政智慧
女子微博自曝傍高官生活 号召年轻姐妹当小三遭批
微博发出SOS:坚强父母自建ICU救儿 网上网下掀"生命接力"
“天价微博”、“天价QQ”消费者还做“冤大头”?
中国网事:位卑未敢忘忧国 微博调解员"柏阿姨"的故事
微博“井喷”:开启民意表达新方式
2010年12月21日 14:48:15  来源: 新华网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资料图:网民助警擒嫌凶厦门市湖里区派出所举办“微博快跑”活动,与网友们面对面交流(11月13日摄)。
已在我国很多地方实行的“公安微博”不仅在推行警务公开、联系警民关系方面起到作用,更在侦破刑事犯罪案件上体现出了威力。一周前,“厦门警方在线”微博发出的一条案件协查的消息被万人转发后,警方随后利用热心网友们提供的100余条有价值的线索顺利侦破案件,于11月29日23时15分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新华社记者陈旺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电(“新华视点”记者 李柯勇、涂洪长、刘娟)2010年被称作“中国微博崛起年”。其影响力日趋扩大,成为这一年网络世界最引人注目的现象。
便捷的书写方式,以秒计算的更新速度,“我手写我心”的个性化——微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表达便利与快感。
污言秽语地骂战,时有发生的虚假信息,推手操纵下的信号扭曲――微博在降低民众言论表达门槛的同时,也带来了杂芜与错乱。
“自媒体”时代果真来临了吗?由微博引发的这场传播学意义上的变革,其发展将会向何处去?
微博拓展民众表达权
华明松数了数,半年下来,他已经在微博上码下一万字了!
这个小伙子在福建晋江一家鞋厂打工,今年6月开通了自己的微博,隔三差五就用手机发一条。他说:“我想把打工期间的状态记录下来,为以后留个念想。”
从干部到群众,从青年到老者,从个人到机构,2010年,人们都在谈论微博。中国微博的发展堪称“井喷”。仅新浪微博一家平台,一年内用户数就从零蹿升至5000万。
“微博大大降低了一般民众的表达门槛。”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培爱说,“随着微博的流行,话语权分流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原本单纯的资讯受众摇身一变就成了传播者。”
微博,并非仅仅是博客的简化版。每条140字,用电脑、手机随时能上,这样简单的技术设定,直接带来了“平等”的效应。无论百姓还是和机构,抑或社会名人,都被拉到了同一发言平台上。
22岁的江西女孩钟如九因微博一夜成名。在江西宜黄拆迁事件中,钟如九躲进厕所,用手机微博发出求救信号,引来广泛关注。
目前她的微博已有近3万“粉丝”。她说,微博能让更多人听到老百姓的声音,“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
“每条消息都是有尊严的”“围观就是力量”,人们这样总结微博对现实的推动作用。
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中,19岁男孩王凯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呈现灾情,被媒体称为“一个人的通讯社”。
上海静安区公寓大火后,许多百姓通过微博哀悼遇难者,对灾难进行追问与反思……
一些原本弱小的声音,在口口相传中被放大,持续的声援让众人的观点立场迅速集结。在“滚雪球”过程中,个体的价值得到尊重,不断积聚的力量能撼动事件本身走向及未来发展趋势。
南京大学人文学院博士何同彬认为,网络表达在技术上趋向便利,网络组织和发动能力越来越强,网络曝光与监督成为常态,这表明中国网络环境趋向宽松,公民言论自由得到进一步保障,也折射了现实社会民主的进步。
“微博”领衔十大知识热词 评论称文明需靠民智2010:微博问政考验政府执政智慧中国网事:位卑未敢忘忧国 微博调解员"柏阿姨"的故事
搜索更多网络 网友 的新闻
济南公安部门率先开通“问政微博”
微博降低民众言论表达"门槛" "宜黄拆迁"得以问责
中国网事:厦门利用微博成功破获女童被伤害致死案
中国网事:护士长“关艾”微博 让网络情暖艾滋病人
中国网事:“公安微博”显威力 网民助警擒嫌凶
全国多地警方开通微博 直播案情辟谣功能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