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大国底气没有大国心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41:13
文/李 宁2008年09月04日17:06凤凰博客
查看原文:http://blog.ifeng.com/article/1649147.html
昨晚进行的羽毛球男双决赛中,中国组合蔡赟/傅海峰对阵印尼搭档马基斯/亨德拉,在21-12先胜一局的情况下,以11-21和16-21连丢两局惨遭逆转,世锦赛冠军马基斯/亨德拉成功登顶,中国惜败无缘那枚黄灿灿的金牌。
像蔡赟/傅海峰一样先胜遭对方逆转的比赛,在中国进行的比赛项目上不管是球类还是击剑、射击等多的数不胜数,呈现普遍化特征,如中国女排对阵古巴、美国就是这样一种情况,还有如被网友称为“1剑定胜负”的中国佩剑选手在三次比赛中就以“1剑”惜败对手,而且先都是在中国领先对手的情况下被对手将比分扳平,拖入最后1剑定乾坤就是例子,还有如中国女足在以小组第一止步四强也是例子。笔者在这里多说一句,对于中国女足的失利,笔者早在意料之中,因为男足的失利,使得足协的谢亚龙等官员们将挽回足协面子、为国争光的压力都寄托在女足身上,女足带着压力和骄傲自满参与比赛,能赢吗?谢亚龙观战女足比赛输球不被网友指责为“霉气”能行吗?
笔者暂且将这一中国失败现象称为“中国式失败”。不幸中的万幸是中国男篮没有套上“中国式失败”的枷锁,打破了这一魔咒。其实,仔细分析中德男篮对阵这场比赛,笔者认为赢球,关键是“中国式失败”的“瓶颈”(就像长跑运动员的极限)出现在第二节,才使得中国男篮队员及早调整心态,奋力而上,最后拿下球赛。假如中国第二节再打的顺,“瓶颈”出现在第三节,那么不一定中国就能推翻德国战车。
如果说“中国式失败”出现在一两场比赛中,那么我们认为这是一些个案,不值得我们深思,可是一旦在整个团体和大多比赛项目出现,那么我们就不能简单地当孤案看待,我们必须做深层次的原因剖析。
那么“中国式失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窃以为就是中国有大国底气,没有大国心态。
尽管我们的国民从舆论宣传到赛前的鼓励,都在尽可能淡化金牌意识,强调贵在参与,树立打好每一场比赛,发挥最佳水平的参与比赛风格,可是一旦上场,都是拼着命向赢的一方跑去,一旦出现失误或者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他们不能正确看待,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心慌意乱,最后一败涂地。这就说明中国运动健儿还是没有看开,心中只有赢,没有输,只有自己的赢,没有对手的赢;这样,自己跟自己打仗,心态不好能赢吗?心态不好,不是脾气暴躁,就是情绪低落,如佩剑选手铜牌战中的王磊,不仅输了剑赛,而是输了人,输了文明大国的大度和宽宏,因为他在这么重要的的国际场合和展现大国风度的舞台,输球后竟拒绝和对手握手;还有如李娜,在无缘决赛的网球比赛中,在失利的情况下,脾气暴躁竟用英文大喊“Shut up!”(闭嘴!)。
同样我们看到,如果我们的运动员心态良好,在打的顺利的情况下,什么奇迹都可以发生,当然拿一个冠军不在话下。比如被誉为“90后”第一次参与奥运会的运动员轻松夺金就是一个例子;这就说明我们的运动员是有实力在竞技场上拼一拼,比个高低,底气是足的,实力是强的。
作为东道主,应该来说可以没有大国底气,但是决不能没有大国心态。大国心态是决定胜负、输赢的关键,也是展现文明、实现文化交融的关键,我们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决不是拿几块金牌体现体育大国地位,更重要的是实现对外交流,促进中西方文化的合璧,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和平崛起。现在乾坤大挪移,有的是大国底气,没有了大国心态。我想一个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金牌意识太强烈,要第一、树立中国体育霸主地位的思想太复杂太强烈所致,比如在赛前羽坛教练李永波就扬言羽毛球团体拿不下三枚金牌就是失败。可是如今只拿到一块金牌,昨晚本应该拿到的一块男双金牌则失之交臂,剩下的男女混双是否能拿金牌,也是一个未知数。其实,像李永波这样的教练决不是一个或者两个,只不过是没有说出来罢了。我们稍微一分析就能知道,李永波教练后面是球类中心之类组织(笔者猜测,不详知组织规则),而球类中心的后面是国家体育总局,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参赛之前,运动员是否要拿金牌都是给了任务和计划的,这样运动员一开始就带着沉重心理负荷参与比赛,大国底气早就被打得足足的,而运动员应该留有装一装大国心态的心理空间被底气挤占的没有一点空隙,这样运动员能发挥出大国心态吗?
要打破“中国式失败”的魔咒,真正的做法是要运动员甩掉包袱,不要为金牌所累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但要做到这一点,从组织上拯救运动员,不要给他们加压、分配夺金指标任务是釜底抽薪的措施。
后奥运时代,我们如何“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