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兼并别人有三种办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2:24:35

9、兼并别人有三种办法

【原文】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

彼贵我名声,美我德行,欲为我民,故辟门除涂以迎吾入,因1其民,袭2其处3,而百姓皆安,立法施令,莫不顺比4。是故,得地而权弥重,兼人而兵俞强,是以德兼人者也。非贵我名声也,非美我德行也,彼畏我威,劫我势,故民虽有离心,不敢有畔虑。若是,则戎甲俞众,奉养必费。是故,得地而权弥轻,兼人而兵俞弱,是以力兼人者也。非贵我名声也,非美我德行也,用贫求富,用饥求饱,虚腹张口来归我食;若是,则必发夫掌窌5之粟以食之,委6之财货以富之,立良有司以接之,已朞三年,然后民可信也。是故,得地而权弥轻,兼人而国俞贫,是以富兼人者也。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

【译文】凡是兼并别人的有三种办法:有以规律来兼并别人的,有以力量来兼并别人的,有以财富来兼并别人的。

那些看重我们的名声,赞美我有规律的行为的,就想成为我们的人民,所以开门打扫道路以迎接我们的进入;我们则依靠凭借这些人民,沿袭他们的治理方法,而百姓们都会安居乐业;建立了法律施行政令,人民无不顺从而合同。因此,我们得到了土地而权势也越来越大,兼并了别人而兵力越来越强,这就是以规律来兼并别人的办法。

并不是看重我们的名声,并不是赞美我们的有规律的行为,那是畏惧我们的威力,迫于我们的权势,所以人民虽然有离去的心思,却不敢有背叛的意图。象这样,那么所需要的兵力就更多,所耗费的供养就更大;因此,得到了土地而权势也就越来越轻,兼并了别人而兵力就会越来越弱,这就是以力量来兼并别人的办法。

并不是看重我们的名声,并不是赞美我们的有规律的行为,而是因为贫穷想求得富裕,因为饥饿想求得饱暖,他们空着肚子张着口,来归顺我们而得到饮食。象这样,那就必须打开米仓粮窖来供给饮食,聚合起财物来使他们富裕,安排优秀的官员来接待照顾他们,这样为期三年,然后那些人民才相信我们。因此,得到了土地而权势也就越来越轻,兼并了别人而国家就会越来越贫穷,这就是以富裕来兼并别人的办法。

所以说,以规律来兼并别人的人可以称王天下,以力量来兼并别人的人会被削弱,以富裕来兼并别人的人会贫穷,这个道理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

【说明】本节仍是关于领导人与管理者怎样对待战争问题的论述。一般来说,战争就是抵抗或是侵略,抵抗是为了保住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和家园;侵略则是兼并,因此,想要兼并别人,就是荀子所说的这三种情况。首先,我们要弄懂荀子为什么要强调规律的作用,按天地间的规律办事的人,按人类共有的规律办事的人,按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规律办事的人,其实就是很诚信的人,就是能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因为天地本来就是这样的规律,一年四季的运行本来就是这样的规律,人的生、老、病、死本来就是这样的规律,只有本来才是如此的规律,才是诚信的。所以,只有诚信的领导人或是管理者,才会诚信地对待人民,人民也才会诚信地对待他,这样相互上下诚信,整个领导和管理工作才能进行下去。而所谓的以规律来进行兼并是指什么呢?就是说事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整个民心都渴望改变现有的社会状况了,那么就可以进行兼并了。比如汤武革命,并不是商汤王、周武王想要兼并别人,而是因为夏桀王和商纣王已经丧心病狂,走到了尽头,所以汤武义旗一举,天下人都响应,兵不血刃就取得了天下。这就是以规律进行战争、进行兼并的最好例子。

现代工商企业动不动就在讲“商场如战场”,也动不动就在兼并别人,其目的就是在使自己更强大、超强大,成为集团、成为跨国企业,恨不能垄断整个行业,以获取更多更大的利润。然而,如果是用威力和富裕去兼并别人,其结果不会超出荀子所讲,如果能按一定的市场经济规律来进行兼并,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现代企业家们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必然也就是短命企业。

——————————————————

【注释】1.因:《书·尧典》:“厥民因,鸟兽希革。”《诗·鄘风·载驰》:“谁因谁极。”《诗·大雅·皇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管子·乘马》:“因天材,就地利。”《韩非子·五蠹》:“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因人成事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这里用为依靠,凭借之意。

2.袭:《老子·二十七章》:“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荀子·不苟》:“齐、秦袭,入乎耳,出乎口。”《韩非子·孤愤》:“今袭迹于齐晋,欲国安存,不可得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后汉书·宦官传论》:“汉兴,仍袭秦制。”这里用为因袭,照旧搬用之意。

3.处:(chú除)《诗·大雅·凫鷖》:“凫鷖在渚,公尸来燕来处。”《诗·大雅·常武》:“不留不处,三事就绪。”《左传·文公十八年》:“德以处事。”《孟子·公孙丑下》:“则未有处也。”《荀子·臣道》:“则仇雠不作;边境之臣处。””《韩非子·扬榷》:“正与处之,使皆自定之。”这里用为治理、办理之意。

4.比:《易·比·辞》:“比,吉。”《书·伊训》:“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诗·唐风·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闲之为则。”《诗·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顺克比。”《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孟子·梁惠王上》:“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荀子·修身》:“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於慢矣。”《韩非子·初见秦第一》:“天下又比周而军华下。”《广韵·脂韵》:“比,和也。”这里用为相合、和同之意。

5.窌:(jiao叫)《周礼·冬官考工记》:“囷窌仓城,逆墙六分。”郑玄注:“穿地曰窌”《荀子·荣辱》:“余刀布,有囷窌。”这里用为地窖之意。

6.委:《管子·幼官》:“量委积之多寡,定府官之计数。”《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郑玄注:“委,流所聚也。”《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天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委利而不使进,乱之所以产也。”这里用为聚合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