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响亮的回答(《财经》 2008-8-2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6 00:02:45
响亮的回答
□吴敬琏/文    [08-29 14:07]     共有 5 条点评

产权改革、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革、行政垄断行业和金融等服务业向民间资本开放、监管改革,放开生产要素的行政定价制度和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实现以上改革的关键,在于中国执政党和政府执政方式的改革
我曾经在去年的《财经》年刊中写道:2007年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它承前启后,是新发展阶段开局之年。
回顾过去的一年,这个承继以往成就、开启未来进路的任务完成得怎样?应当说,2007年实现了自己的任务。它的集中表现,是10月下旬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坚定、明确地给出了答案。
1978年末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时期。这个历史新时期的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在从集中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改革和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转型的推动下,中国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经济上说,在这29年间中国保持了年均9.7%以上的快速增长,200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78年的13.3倍,居世界第四位;2006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是1978年的84倍,居世界第三位。因此,持续发展的中国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推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此基础上,人民生活也一改改革开放前20年几乎完全没有改善的贫穷、停滞状况,普遍有了提高;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加6.7%,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就提高得更多,城乡贫困人口则有了大幅度减少。
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的千年古国完成广度和深度如此巨大的根本性的变革,显然不可能没有曲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在世纪之交改革走向深入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就暴露出来。由于改革开放的进度跟不上实际的需要,社会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不相适应,在中国经济增长继续加速的同时,资源耗竭、环境恶化、内部和外部经济失衡加剧、行政权力腐败、贫富差别拉大等久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也有愈演愈烈之势。
对于中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大众有强烈的批评意见,学界、政界、企业界的有识之士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事实表明,中国现有的社会弊端,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的弊病,如政府和政府官员掌握了过多的资源配置权力的状况没有得到消除,民主和法治建设推进缓慢。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的党政领导制定了一系列进一步改革的措施来加以消除。
例如,2000年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提出了“从源头上反腐败”的口号,要求严格清理审批项目,可以取消的行政审批要尽量取消,可以用市场代替的都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处理。2001年中共中央决定改变教育拨款体制,上收原来由乡财政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支出责任,并着手重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以改变九年义务教育不能实现和农村居民缺乏基本医疗保障的状况。2003年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要使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把市场经济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为了克服推进深层次改革所必然遇到的障碍和阻力,国务院领导还提出,2005年要成为“改革攻坚年”。
正当朝野上下的改革者努力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时候,大致上从2003年年末开始,出现了复杂的情况。这就是一小批改革开放前旧体制、旧路线的“老近卫军”重唱十几年前唱过的、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一度销声匿迹的“取消计划经济、实行市场化就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资本主义”的老调,指称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由“西方新自由主义主流经济学”所主导的,邓小平等中国改革领导人执行了一条“资本主义的改革路线”(“资改路线”)。他们还制造舆论,把我国社会中由于改革不到位或者被扭曲所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推到改革开放的头上,力图蒙蔽和蛊惑大众,把他们对我国社会中消极黑暗现象的正当不满引导到否定改革开放的方向上去。2006年在自以为得计的心态下,他们甚至“图穷匕见”,公然要为“四人帮”平反,回到“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路线”上去,“重搞文化大革命”,“实现对党内外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
这样,在29年改革开放取得伟大胜利的情况下,重新出现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中共十七大的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对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当方向、方针和路线确定以后,如何将它付诸实现,就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说:“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按照十七大确定的方略,把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措施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够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成就。
在我们面前,有着繁重的发展任务要去完成。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带动,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要妥善处理建设事业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中央与地方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要统筹全局,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共处的局面。
为了做到这些,关键还在于通过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和全面协调的体制和机制,为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提供制度基础。
在我看来,近期巩固已有改革的成果,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点应是:
——深化产权改革。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让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革。行政垄断行业和金融等服务业应向民间资本开放。
——加快形成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重点是推进监管改革,消除行政机关对市场准入和微观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放开生产要素的行政定价制度和发展各类要素市场。
——实现以上改革的关键,在于执政党和政府执政方式的改革。在这方面,中共十七大除了重申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承诺,还提出了“扩大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方针,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以上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是经济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取得进展的基本保证。■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发表于《财经·年刊》“2008:预测与战略”)
http://www.caijing.com.cn/2008-08-29/11000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