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中国社会改造》---李伟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20:06

 

《毛泽东与中国社会改造》-- 李伟著

 
转录者说明:
   《毛泽东与中国社会改造》,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毛泽东邓小平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动实践》的毛泽东部分,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基金的资助,于2006年9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李伟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政治思想的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马克思主义一部研究员、副主任。专家对这部著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一部有着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创造性构思,经过精心研究达到的卓越学术成果。这部著作科学总结了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系统考察了毛泽东成功改造中国社会的手段和方法,深入挖掘了毛泽东思想和实践的精髓,全书涉及的都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这部著作的特点和优点就在于,不是一般地从历史或逻辑地叙述,而是抓住一些突出的实践作为专题,用毛泽东自己的话作章节的标题,系统阐述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从而使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跃然纸上。
    限于个人经济能力,原著尚未购买。但阅读该书目录,毛泽东思想已如雨露般清新沁心。先抄录如下,共同领会学习。

目  录

 

 

导言

 

第一章                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

一 态度决定一切

 二 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

 三 反对本本主义

四 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

五 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学习阶级斗争

 六 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二 理论和实践是怎么结合起来的

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四 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五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第三章                 我们今天要怎样建设我们的党

 一 布尔什维克化

 二 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

 三 支部建在连上

四 一场争论

五 党的建设的法典

六 整顿党的作风

七 一条基本原理

八 把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进行到底

 

第四章                 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

 一 为什么要研究为人民服务

二 共产主义运动的灵魂

三 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四 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一点也不能疏忽

五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六 榜样的力量

七 努力创造为人民服务的社会环境

八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政策不能含糊

 

第五章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一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二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

三 新式整军运动

四 一条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路线

五 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

 

第六章                 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一 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二 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

三 谁是我们的朋友

 四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五 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

 

第七章                 中国革命的道路

 一 “农民运动的王!”

二 井冈山的道路

三 讲“列宁没有讲过”的话

 四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

五 问题是公开的时代之声

 

第八章                 社会主义是中国的惟一出路

一 从《北京日报》的一篇文章说起

二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三 中国向何处去

四 我们也要写一本书

五 组织起来

六 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

七 赎买政策使我们在政治上获得主动

附录一 《梁漱溟与中国农村的社会改造》

附录二 《不要歪曲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

 

第九章                 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

一 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

 二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三 以苏为鉴

四 计划是意识形态

五 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

 六 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耐心怎么行

附录 莫里斯·迈斯纳(美):《为了建设新中国》

 

第十章 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和书本上解放出来

一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二 迫切要求一个普遍的启蒙运动

 三 要在各国党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全会上谈这个问题

 四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五 要少讲空话,多讲办法

六 不关心哲学,我们的工作是不能胜利的

附录 《是谁陷入了误区》

 

第十一章 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一 一个从理论变为现实的战略问题

二 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三 怎样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四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五 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

六 为了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重而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