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家沙龙”欢迎酒会上的致辞--卢志文杏坛絮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03:00

尊敬的各位专家、教育同仁:

 

受邀参加此次“当代教育家沙龙”,并作为校长代表在此发言,特别荣幸也甚为惶恐。我非常理解也十分感谢李斌社长和《校长》杂志社让我们“被教育家”的良苦用心和鞭策激励,也非常荣幸能亲历画家庞茂琨先生的封面人物画展,并以真容面对自己的艺术画像,这是一次非常美妙的艺术体验。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与会校长对画展的隆重举办和沙龙的顺利开幕,表示衷心的祝贺!向李斌社长、庞茂琨主任、《校长》杂志社同仁和沙龙组委会,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们总是对这个沸腾的时代充满希冀,因为其间变革的力量正激荡着我们的心胸。我们总是对这个变幻的时代充满憧憬,因为其间的碰撞和交互使得我们的声音有了存在的空间。我们为时代能够容纳和倾听我们的声音而自豪,我们为大地能够给我们的声音以回响而感恩。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国运发展的未来一脉所系,和经济社会的走向击掌相应。这些年,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不断鼓舞着我们从事教育的信心和勇气;现实的困顿与无奈,也不断纠结着我们对教育的失望和忧虑。

 

我们有幸躬逢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这是一个呼唤教育家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造就教育家的时代。

 

提倡教育家办学,这对我们正在办学的校长来说,是一个机遇,更是一种压力。校长是最应该也最有可能成为教育家的,无论这个论断是否正确,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所有的校长也都希望将自己修炼成为一个教育家。

 

然而,忙忙碌碌中“疲于开会”,行政级别中“寻找地位”,官场派系中“被迫站队”,捉襟见肘中“盘算经费”,酒精麻醉中“酣然入睡”,提心吊胆中“面对纪委”,不知不觉中“融入市侩”的校长们,又如何能成为教育家?!

 

提倡教育家办学,其核心不在“评家”、“封家”或者“造家”,而在“成家”。成“家”既需要营造合宜的生长环境,更需要校长自身的不懈努力。

 

根系大地葱郁灵魂在,牵手同心互勉希望存。一个人、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同频共振,众人叠加起来的力量才是推动中国教育前行的根本动力。沙龙的交流、碰撞与分享,就是一次力量叠加的开始。思路在千头万绪中,途径在千方百计中,人才在千锤百炼中,成绩在千辛万苦中,教育家——在千呼万唤中!

行动,就有收获,让我们互勉同行!

谢谢大家!

 

 

《校长》杂志总编李斌先生的沙龙主持词——

 

各位专家、各位校长、各位来宾:早上好!

 

欢迎来到当代教育家沙龙2010年会,也真诚地感谢你们百忙之中,炎炎烈日之下来到大会,你们无声的支持是我们办好会议的动力。

 

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一起度过一天半学习与讨论的时光,您有任何的需要和问题,请向我们的工作人员提出来,我们将尽力协助解决。

 

为什么要叫“当代教育家沙龙”?曾经有一位校长在网上给我们留言,这样问道。我当时没有回答上来。是啊,为什么要这样命名?这位校长朋友还提出建议:你们的安排都很好,能不能不要提“教育家”这个词?我们思来想去,还是这样提了,并非因为这就是事实,而是由于这是来自我们团队共同的心声,因为这个时代需要教育家,那些每天都在改变的孩子们需要教育家,学校需要教育家,中国需要教育家,历史呼唤教育家。我们认为,没有教育家的时代,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健康的、有盼望的时代。

 

历史告诉我们,教育家们都是勇士,所以他们常常孤独,教育家都是改革家,所以他们常常无奈,教育家都是燃烧现实的一团火,所以他们常常被现实击打得内心冰凉,又常常不得不以以血肉之躯扮演三头六臂的角色。这样的情况在今天的社会,只在加强,没有减少。教育家需要有真正能够彼此温暖、坦诚沟通、携手互补的平台,是自发的,民间的平台,是以故事带出故事,用生命点燃生命的地方,是能量的加油站,知识的传送带。

 

所以组委会最后讨论决定,将会议命名为“当代教育家沙龙”,作为一个尝试。我们期待这个会议年年举办下去,每一年都形成不同的交流主题。

 

我们第一届年会的主题是“课程改革中的领导力”,到会发言的嘉宾在大会手册上已有介绍,提醒大家留意。

 

下面我介绍本次沙龙我们共同的主持团队。首先有请吴华教授,他是上午互动时间的主持人;有请王胜博士,他是下午互动时间的主持人;有请周妮小姐,他是我主持的搭档,同时也是为大家提供会务服务的联系人,请大家记住她。

 

在听讲的过程中,您有什么问题,可以写成纸条,提前递到互动主持人手中;当然,您也可以在互动的过程中举手发言,您的问题与发言将丰富大家的思考,并构成本次会议特别专辑的重要内容。

 

最后,要给大家说明的是,我们的桌子这样排列,正是为了打破所有会议形式上的惯例,同时也便于大家沟通认识,彼此讨论,下午我们的游戏,也会根据我们的分组,来进行组别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