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就是收获3---要不要参加自主招生(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8:00:47
原文地址:经历就是收获3---要不要参加自主招生(过来人的经验之谈)作者:闲看花开花落

题记:去年的此时,高三的家长们废寝忘食地研究的也是“自主招生”,种种推演、设想,伴着回忆、对比,再三斟酌,到处搜集材料,研究各个大学等等。现在,尘埃落定,一切结果已然揭晓,再回首,得与失、遗憾与收获之间到底能看到什么?通过过来人的眼睛,请您看一看,去年此时的那一场忙碌,到底能够改变什么。。。。。。

 

    直到11月,传说中的“自主招生”突然逼到眼前,家长们使出浑身解数,从各个渠道找来各种材料和信息,除了各个大学的招生说明、专业设置、往届升学或就业情况,更包括试题、面试必读等等。自进入高三以来,从来不敢让任何学业以外的事务打扰孩子的家长们,不惜占用宝贵的晚上整块的时间,来与孩子讨论自主招生。

 

    当时学生的状态有几种:

    胸有成竹的孩子,也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来讨论专业的选择,这样的当然为数甚少。

    最耗神费力的是那些踏在线上的孩子。他们心里不知比较过多少次,以从没有过的细敏的客观的角度,暗暗比较自己与相仿的同学之间的优劣;以从没有过的成熟的眼光去眺望那跳一跳也许就可以够得着的名校;以更加客观的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反省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自动自发地挖掘空余的时间和自己的余能,不知不觉中,眉宇和眼角之间透出的坚定已然有了成熟的气度,就是天天见面的父母和老师都能明显感觉得到这种变化。

    还有更多的孩子站在“自主招生”的门口,不想进去,但又不甘心,也不好意思说出想参加的意思。这样的孩子往往是让那些所谓自主招生的传说和自荐与校荐的差别感受所阻碍,不能畅快地说出真实的内心想法。他们也许会说不参加,躲在“参加也没有用”的借口后面,以避开跳起来也够不着的挫折打击。他们时不常地提起别人的情况,会说“XX也想参加,能行吗?”这表明在心里根本就没有放下自主招生的事情。

 

    变化:

    在自主招生的材料提交前,总是很忙,各种想法时不时冒出来质疑已经作好的决定,一直等到交出材料,这一段忙碌才算完。与高考不同,还未考试,只是提交了材料,孩子和家长的精神突然就放松下来了,关系好似战友一般有了默契。------我至今依然非常清晰地记得那次的家长会。那些家长脸上一扫往日的焦虑,简直神清气爽,精神抖擞,说起孩子全然没有了第一、二次月考后的担心和无奈,尤为神奇的是,那些家长很平和地与老师讨论孩子的高考目标成绩和几个待选的学校,话语间透露出对孩子做出的决定的尊重和认同:“他想上XX学校的XX专业”或“她就喜欢XX学校”、“她认定这所学校了”等等。

    家长们放松下来以后,变得更客观更尊重孩子了,而孩子的成熟表现也让家长更加信任孩子。诸位,高考前的这样一次备考,竟然能够让家庭气氛变得更和谐、融洽,更有利于孩子的高考学习,想不到吧?反正让我始料未及,很惊讶。而孩子们的表现,却不仅仅是让我惊讶了,每一个人好像突然长大了,好像很明确地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们走:急躁的人变从容了,松散的人变得争分夺秒,爱问问题的人突然多了,没有人说出什么激昂的话,可分明每一个人的眼睛都盯着一个坚定的方向。 

 

    结果:

    那些胸有成竹的孩子都获得了心仪名校的加分。这是锦上添花,意料之中的事。

    有很多孩子抓住了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目标。还有一些人被其他学校当作了宝贝加分,虽然目标名校没给加分,但是,有了保底,高考时能跳起来的信心就更足了;

    那些犹豫着的孩子呢?自然获得自主招生加分的人很少,但是,把时间放长一点看,就知道自主招生不仅仅只是多了一次选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摆脱了一次定胜负的紧迫感,在距离高考还有半年的时候,让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在组织自主招生材料的过程中经受了洗礼,洗脱了烦躁、紧张、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由此带来的莫名压力,能够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理性思考未来的出路、目标大学和专业,能让孩子准确定位自己,明确眼下能够抓住并获得切实提高的复习重点。何况,在这样的时刻,全家人一起回想找寻曾经的荣光、肯定,挑出做的好的部分重新组合孩子的形象,为孩子鼓劲儿,就一定能让孩子信心倍增。一句话,就是没有获得自主招生加分,或者根本没有参加考试,只要抓住这样一个反省自己、沉淀自己、认识自己的机会,对孩子的高考乃至成长成熟都有意想不到的助益。

 

    建议:

    高三,要整整紧张一年,如果中间加入如此愉快的回忆、“捡宝”的插曲,肯定会让几次月考压紧了的“弹簧”有了缓冲的机会,也是一次信心“加油”。能让孩子在今后的半年时间内,学习做事更有条理性和目的性,主次明晰,主辅精力配置合理------的的确确有几位排位落后的孩子,在高考中超常发挥,跳起来,抓住了那个曾经只能仰望的名校。

    所以,要不要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不是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要参加的自然会很好地组织材料,不管最后能不能获得加分,这经历本身就给予了回报。没有参加的人,也没有什么损失,不过建议最好还是来一次模拟---为了重新组合形象,增强信心,就在家里回忆所有的好的高兴得往事、特点和长处,明确自己的定位,选出心仪的学校和专业,畅想愿景,规划后半年的计划,盯着目标,抓住重点,期待来一个更好的爆发。 

 

    结语:给孩子一次绝佳的客观审视自己的机会,这是一个绝好的增加孩子信心的时机,家长们要抓住、用好。

 

这里摘录部分当时的日记:

    前天的家长会,我感觉到班里的家长都与以往有了比较大的变化。结合女儿讲的一些事情,我觉得,这个班的高三状态正在起来,大部分中下排名的孩子和家长都透出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正在充满信心地赶上来。而排名前面的孩子和家长都有一种视野大开、充满想象和必胜信心的活跃状态,积极参与班级事务,主动承担责任。更多的同学拿着题追着老师问,一向总有问题要问的女儿倒经常排不上队了。

    仅仅是因为时间跨入了高三吗?可是已经作了三个月的高三生了,为什么现在才长了心、起了劲?

    是自主招生!没错,它再次提醒了孩子们久违了的自豪:他们是在重点中学的实验班,全国各大名校任由他们想象、选择。尤其是汇总了所有优胜获奖的记录、唤醒曾经辉煌的记忆的自荐信,正是这些孩子及其家长信心和动力的源泉。

    所以说,在这个压力重重的高三生活中,指责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只有鼓励才能带来动力。班主任说的好:家长要禁用食指,禁说“不是”、否定句,想尽办法竖起大拇指,挖掘孩子的优点和优势,好好为孩子鼓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