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漓江美如画 又要生活似蜜甜(人与自然) ——广西阳朔县科学保护漓江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58:20
既要漓江美如画 又要生活似蜜甜(人与自然)
——广西阳朔县科学保护漓江纪实
容科彪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0年12月18日   第 03 版)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漓江
“在现代化工业如此发达的今天,漓江竟如同仙境般美丽,真难得!”今年5月2日,游览漓江的加蓬总统阿里·邦戈不由发出这样的赞叹。
“旅游元素完美胜地,山水人文和谐典范。”去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塔勒布·瑞法依在游览漓江后给阳朔如此题词。他称赞,阳朔在“世界级”的山水资源面前,实施了“世界级”的保护。
“变”与“不变”的旋律
阳朔,携一水漓江而美绝天下;漓江,依一城秀美而享誉中外。
一条江,一座城市,水土相连,休戚相关。漓江从桂林至阳朔83公里,有69公里在阳朔境内。31万人口的阳朔小城依伴悠然漓江享誉世界,漓江则成了阳朔小城发展变迁的见证:
1983年,到阳朔旅游的中外游客仅有40万人次、旅游收入290万元,2009年阳朔接待游客达到72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24.2亿元;
1983年,阳朔漓江上仅有不到30艘船900个客位,如今阳朔漓江上的旅游船已达300多艘,年运送游客能力超过500万人次;
1985年,阳朔的工业总产值2742万元,2009年阳朔工业总产值达23.55亿元;
1985年,阳朔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县,而今已是中国旅游强县、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十多年间,阳朔变富了,变热闹了,但唯一没变的,是漓江的水绿山青。这里的水一直保持着二类水质以上标准,是内地流经城市最清的河流之一;这里的空气每年达一级标准天数超过300天;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绿色政绩观”大接力
数十春秋,阳朔县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却从未改变,环保的接力棒也一站站往下传。特别是2009年以来,阳朔实施了一系列科学保护漓江的大举措:
——总投资2000万元的百里漓江绿化彩化花化果化工程,解决漓江沿线绿化品种欠缺和色彩平淡的问题,营造“一河清水、两岸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色。
——总投资1.2亿元的漓江沿岸民居风貌改造工程,对漓江沿岸4300户民居按照“坡屋面、小青瓦、白粉墙、花格窗、吊阳台”的桂北民居风格整治改造,硬化村道85.3公里,建景观亭20处等。
——总投资2.2亿元的漓江生态护岸工程,采用矮堤护脚、坡面植草和铁丝网笼护坡的形式对漓江河堤进行生态护岸。工程建设长度69公里,分三期建设,第一期投资7500万元。
——总投资2.05亿元的漓江清洁“免疫”工程,在漓江沿岸建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场,同时开展全县竹制品厂污水集中治理和县城水系整治。目前已投入资金超1亿元,并关停、拆除漓江及其支流沿岸工业企业146家……
政府的作为还催生了一大批“民间环保员”:黄坤华,一个喝漓江水长大的40岁男人。他自己出钱买了漓江第一艘义务保洁船,每月花费7000多元雇人在漓江上打捞垃圾。70多岁的骆绍义,10多年来一直在漓江边打捞垃圾。老人说:“漓江就是我的家,我捡垃圾就是为了美化家园。”
阳朔县委书记谭峰说:“在环境保护中,老百姓讲不出啥大道理,但他们懂得,守住了漓江,就守住了梦想,守住了他们的根。”
在“保护与开发”中成就和谐
长期以来,漓江阳朔段两岸6个乡镇89个自然村3.5万多群众为保护漓江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有山不能砍柴,有河不能打鱼,有江限制架桥修路,有资源不能采石挖沙……他们2009年的人均年收入仅4512元,远低于全县平均值5528元。
靠山不能吃山,伴水不能致富——这是漓江人之痛。 阳朔人开始思索:如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2009年,阳朔提出了“科学保护漓江,做强优势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打造世界级旅游胜地”的目标,奏响了“保护与开发”齐头并进的和谐乐章:
投入1.2亿元开展漓江沿岸扶贫攻坚,扶持漓江沿岸特色种、养和水利、文明卫生村、电网改造等建设;投入2亿元开展漓江沿岸民居旅游富民工程。该工程建成后,沿岸1.5万群众每年人均将增收1000元,解决劳动力就业5800人;每年安排300万漓江沿岸农业专项发展基金,调整和优化沿岸农业产业结构。
而更让人振奋的是,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每年接待游客超100万,年收入超1亿元。开演数年来已从演出收入中拿出了1000多万元用于漓江的环保事业,参加演出的500多名漓江沿岸村民年均增收1.5万元。
既要漓江风景美如画,又要群众生活似蜜甜。阳朔人民正以开拓创新的姿态,为世界人民守护好这片碧水蓝天,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仙境漓江和天堂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