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亚政策如何处理海权困局?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54:23

中国东亚政策如何处理海权困局?

铁血网 

黄海问题,说白了就是东亚问题。这也是中国是否能和平崛起的重中之重。

 

海权的争夺是在海上,凭力量说话,这是美国人19世纪以来的海权思想,发展至今,美国的海上霸权无人能及。如果中国人还是想从海上与美国及其盟友见个高低,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岂有胜理?

 

中国作为后发国家,要赢得复兴的胜利,必须准确把握现代社会的脉络,寻找敌人的弱点,五指合拢专攻一点。首先,美国作为全球型国家,虽然力强,但是控制面大,力道自然分散。而中国重心却在东亚,而后兼顾四方。其次,美韩日同盟关系来源于冷战,但是天下形势早已不复当年,美日韩同盟关系的基础已出现斑斑裂痕,中国只要策略得当,完全可以扭转东亚势力对比。这也是本文的主要观点,恶性的博弈,即使有胜,也是惨胜。具有控制力的合作关系才是收益最合理的。中华崛起,不一定要消灭对手,将对手变成自己的伙伴和帮手也是复仇的手段和胜利的标志。中国的海权,依据中国国情,单走海上对抗一定不胜。如果陆路海路一起走,有政治挂帅,辅经济开路,配合海军保驾,封锁中国的岛链亦能变成保卫中华的海上长城。

 

先浅议一下黄海军演,朝鲜开炮还击韩国。美军带着日本,韩国在黄海宣示存在,韩国借着美国的威势,一步步越发强硬,一则李明博政府借此事重铸政府强力形象,包括新上任的国防部长自塑形象。二则也是警告朝鲜,不要轻举妄动。而日本也借着美国的威势,连番做出出格举动,目的和韩国的目的几乎一致,当然还有日本自己的长远打算,后文介绍。美国当然乐意见到东亚大乱,不仅可以牢牢控制日韩,更可以制约中国,最重要的,朝韩“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大量游资必然撤出东亚是非之地,欧洲又在处理内部经济问题,国家监控力上升,也不是理想去处。那么美国就是个好地方,对于美国经济是个利好。黄海军演,赢家是美国和日本,其他人都是输家,至少没有得利。

 

从朝鲜看,朝鲜当初开炮是必然,在金家交接之际,韩国举行以朝鲜为目标的演习,明显是给新领导人一个下马威,但是金正恩也不是个逆来顺受的人,新上任如何能先失一步?对于朝鲜来说,内部稳定最重要,维系政权权威比同盟之间的步调一致要重要,立刻开炮反击。朝鲜现在枕戈待旦,静待各方周旋并从中获得最大利益。

 

从韩国看,韩国真是没事找抽型的,现在韩国和中国成了最不希望打起来的阵营。当初要去捋虎须,现在骑虎难下。如果打,朝韩必然两败俱伤。有中国干预,朝韩也不可能大战之后统一。朝韩不统一,他们兄弟俩都是棋子,能够为各方势力的关系润滑。如果统一,成为玩家,有了自己的势力和话语权,对其他玩家都不利。但不排除美国非要朝韩统一以达到彻底乱了东亚的目标,但是在中国还不够强大的情况下,这不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属于损人损己的招式。韩国现在只希望稳定住局势,力保李明博政府的稳定。

 

从日本看,每一次爆发的东亚问题都是日本摆脱美国控制的过程。每一次东亚危机都是日本朝国家正常化,军事正常化的机遇。等到美国战线再继续拉长,和中国互掐进入关键阶段,日本就要跳出美国的掌心,自立门户了。分析日本的国家情况,表面上,美国是其盟友,敌人首当其冲是俄罗斯,然后是中国,然后韩国尔尔。实际上,日本的最大敌人是美国,然后是俄罗斯,再是中国。这也是日本政坛对华政策长期混乱的原因,是其野心所在,也是中国能够利用日本的地方。对于日本来说,其最大问题是军事正常化,国家正常化,阻挠着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美国和中国,俄罗斯。但是只有美国的阻挠是真正原因,中俄没有实质作用。想跳出美国的控制,日本必须走上和美国对抗的状态,打铁首先自身硬,他的选择无非两个,当中国强势表现出能和美国分庭抗礼的时候,他们亲华,企图用中国的影响力制约美国的影响力,这两种势力平衡的时候,他就自由了。当中国弱势,被美国打压的时候,日本反华,与美国肩并肩妄图美国与中国正面冲突,然后他们在混乱中从中国抢来大量好处自肥,等中美两败俱伤,都无暇估计的时候,他趁机自立。前一种是一个阶段性结果,就算自由,日本还有艰难的路要走。后一种是最有利的结果,不仅中国的威胁去掉,美国再也无力制衡东亚。日本便“农奴翻身做地主”。这次黄海事件又成了日本的一个政治资本,日本嗅出美国全面施压中国的倾向,借着和美国军演向中国发难,在钓鱼岛方面也开始放肆。

 

从美国看,东亚地区是未来工作的重点,兵进黄海,不仅是回应了小盟友的要求,维系了军事同盟关系,安定了军心。同时严重的打乱了中国近期的部署,落井下石,狠狠的打压了中国。对中朝是一个警告,如果把这种超出普通形势的军事存在作为常态,那么中国的全球战略就崩溃了。把东亚狠狠钳制住,那么西亚,中亚,南亚方面中国必然力亏。如果中国要求美国解套,必然要用其他方向的利益作为交换。中国就滑入了泥潭,难以自拔。最后,如上文所说,大量游资回流美国,能起到一定经济振兴作用,也能部分转移紧盯美国国内的经济颓势的视线。

 

 

从中国看,黄海军演真是所谓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还遇打头风。本来经济就在被人挟持,产业转型的敏感关键时刻,国内通胀严峻,民怨沸腾,又被卷入了战争的风险边缘。北京此时只是希望能够安稳过渡此劫,折钱损面都是小事。中国应该在伊朗和中东地区给美国腾出了一定空间,从近期国内一批企业在美国上市,经济上中国也作出了一些让步。政治上,戴秉国信使的几番工作,也缓和了几方的对立。作为回报,中美重启了军事会谈,战争的威胁已经避免。此次黄海问题最大的波浪已经过去,放了大量的血,北京得以喘息。此事过后,中国是该重新审视东亚战略的问题了。

 

黄海问题充分暴露了中国体虚的实质。中国完全没有能力打赢一场具有挑战性的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要想对黄海问题所反映出来的东亚政治问题有一个合理的对策就必须认清问题的关键——中国自身出现了什么问题。至少从此次事件中,我认为中国曝露出三大隐患。一是部队建设的滞后和不合理。这就是为什么别人敢打到中国门口,因为清楚中国的斤两。都打到门口了,中国却隐忍,因为中国知道自己的斤两。这和当年海湾战争给中国的启示一样,落后于人太多。

 

二是国内矛盾的巨大阻力,一则是国内的长期问题,二则有国际势力参与的国际化了的国内矛盾。大家都能看到此起彼伏的各种报道,毋庸赘言。

 

三中国对待东亚问题的思维已经落后,现在需要用新思维看待,要催生出一个新计划,不能继续沿用经济手段为主,其他手段也要一并使用。经济的整合只是过程,要解决问题政治必须挂帅。

 

一二问题都是战略层面的问题,实施起来比较漫长,但同时是第三个问题解决的基础。第三个问题则是中国黄海困境的操作环节,属战术层面,也是将来问题解决中最明显最突出的变化。

 

军队建设的滞后和不合理:1,军事理论的落后。没有立体协同作战的扎实经验,不能检验理论的实践性,不能在现代战场随机应变,没有丰富的处理紧急情况。2,军事装备的落后。中国的国策是经济建设作为重心,现阶段优先发展费效比最高的不对称作战的威慑性武器虽然无可厚非,但是也要有应付突发冲突的准备,军工体系不能靠国家养,要自给。逐步培养军工体系产研销的体系化市场化工作,出口武器装备不能仅仅作为政治任务还要兼顾经济效益。现在中国军工有了一定的市场化,但是还很基础,要大力市场化,这不仅能减轻国家经济负担,对军事装备的自我发展有巨大的推进作用。3,组织结构的问题。我国军队比较特殊,担负有政治使命和义务,所以在军事组织上,不免出现个别人员军事水平较低的短板,有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当然,这是一个行政组织问题,各行都有,但是军队又是一个特殊的组织,不能用普遍现象的理由去忽视此问题,研究部队组织的合理性和培养专业化及复合型人才都是当务之急。另外后勤保障的组织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如血荒,油荒的出现,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内问题,这是一个系统问题,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现在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分好,而分的好不好现在成为了能不能继续做大的瓶颈。这是执政能力的实践与再学习过程。本文不做讨论。但是中国的市场已经国际化,出现了很多有国际背景的国内矛盾还是需要大力重视,比如某国利用中国初涉国际期货市场,经验不足的情况,利用规则和大量游资控制中国油脂产业,导致食品安全出现隐患。不过作为宏观调控为基础的市场,北京现在一直在用行政手段稳定,成效如何,还需未来检验。由于国际分工和资本市场的日趋紧密,中外资本势力的国际化和跨国化对中国国内的矛盾有一定推波助澜作用。这不仅是困难也是机遇,既然国内资本势力能与外国资本沆瀣一气,为其所用。同理,外国的资本实力也能为我所用,为我服务,能否正确的面对资本的国际化过程,这就考验当政者的执政能力和政治水平了。

 

三,中国现在需要一个新的东亚思维,新的思维要催生新的计划,新的计划带来新的环境,营造的环境要有利于中国。我认为,中国新的东亚思维中心点就是要有地区控制力,外人可以称之为“地区霸权”。日韩现在之所以还停留和美国一起遏制中国的思想层面,就是想阻止中国形成地区霸权,而中国要做的就是把这种地区霸权有理有据的建立起来,让日韩害怕的东西出现,那么日韩认识到继续与中国对抗的弊大于利,再给日韩一定的期望值,美日韩东亚同盟不攻自破。

 

从长远来看,中日韩建立一种类似中国古代朝贡等级体系的政治同盟有很大的可能性。首先,日韩民族文化虽然兼收并蓄,但是都受中国文明熏陶,如果中国抚慰其对中国的戒心和外部势力的人为的干扰,三国内部有一定向心力。其次,以现有的科技水平,地球环境与资源最多能支持人类百年,保守估计甚至不到五十年。三国与其内斗,不如结成同盟,应对未来各种威胁。

 

要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区集团,打与拉要同时并用。要在“互利共赢”的思维下不仅发展经济关系,还要慢慢控制经济。如果中国无法对别国经济形成控制力,何谈建立东亚地区集团?

 

要建立这种集团,一方面,必须把日韩的经济纳入中国的经济圈内,紧紧绑在中国战车上。另一方面要日韩充分认识到中国崛起不可阻挡,顺其昌,逆之亡。这就需要北京营造一种“势”,这种“势”要达到两种效果。让美国认识到中国不是与其争夺世界霸权,让日韩认识到中国要建立地区集团,并不想危害他们的生存。

 

这个战略目标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当然是制约美国对于中国的阻力。第二个层次,处理和日韩的关系。两个层次虽然有轻重缓急,但是确实相辅相成。

 

 

应对美国的挑战,中国加深与美国的经济沟通,但是必须吸取类似“两房”这样的教训,在影响力上加深,并且深化在华盛顿的政治影响力,培植中间势力。其次,利用欧元与美元对峙的机遇,力挺并增持欧元,拉扯美国的战略注意力。再者,利用伊核和朝核作为地缘天平,微调地区压力。最后,加深与土耳其在中东的关系,必要时引爆巴以问题周围的几国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未来的方法,现在还没有成熟的影响力,还需建设。这几种斗争方法是减轻东亚压力,借力打力的方法,但是不能用老,招式老了就没用了。这是中国制约美国在东亚浑水摸鱼的几条计策。

 

应对日韩的问题是重头戏,这出戏的重点却是在中国自身,能否建立中日韩未来的新战略关系其实还在在中国内部,这就是中国国内市场的建设,如何提高居民购买力。不仅要消化国内企业的生产能力,还要咬住日韩的产能,使其对中国市场的需求从重点发展逐步加深到战略依赖。由于三国都是生产出口型国家,东亚地区就成了世界制造业的集中地。中国要充分利用盘子大,南方国家朋友熟的特点。整合东亚的生产结构,从而达到控制日韩经济的目的。要控制制造业上游链条无非两个方面,一个原料进口一个成品出口。成品的控制如上文所说,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原料进口则更需要中国动手,北京要大力支持国内企业与日韩企业的合作与竞争,迫使市场份额的调整,支撑国内产业升级。增强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在原料进口定价权上与日韩形成默契,在这种默契中充当定调的角色。并且利用自己政治大国的地位,利用在南方国家中传统的影响力,逐步掌控国际市场各种原材料的定价权。这是在经济上整合东亚集团的努力。

 

在政治上整合东亚集团就需要北京充分调动各势力,多面出击。东亚旧式格局是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畸形残余,现在之所以还存在美日韩同盟关系就是因为日韩对中国的不信任。韩国的不信任表现在北京支持朝鲜,就等于韩国的敌人。其次,日本觊觎中国由来已久,而且害怕中国不忘旧怨,欲灭其族,断其粮道。日韩之所以还跟美国一起遏制中国,就是害怕中国强大之后于上面几个问题不好应付。而北京要在政治上胜利至少要做到两点。

 

一:用事实告诉日韩,中国崛起已成事实,不可阻挡。

 

北京需要逐步改变曾经韬光养晦的政策,当别国都已经认为北京有实力站在主要舞台的时候,北京还是遮遮掩掩,不免造成欲盖弥彰的反面效果。与其如此,不如主动利用这种增长中的压迫力。具体来看,深化军队的现代化肯定是作为加强影响力的必须基础,加强海空军的建设。继续加强缅甸,巴基斯坦,以及中亚等等多个方面的交通和经济联系,让美日韩认识到黄海,东海的围堵效果已经不明显。其次,在一些国际组织中增加话语权,成为规则制定者。再次,利用东盟10+N的这种会议形式,抛出不同质量的诱饵,凭借已经形成的巨大市场和制造业控制能力,不愁对手不争抢上钩。

 

二:让日韩认清形势,中国需要的是共赢的合作不是消极的对抗,中国不会损害日韩基本利益,(可以适当投出诱饵,暗示朝韩有统一的可能,暗示日本能够成为正常国家)中国的目的是要建立东亚集团。可以逐步建立三国的经济论坛,经过初期的接触和积累,最后建立由中国主导的一种地区机制。加强三国之间的政治,经济互信,文化交流。

 

第一条是打消日韩继续对抗的信念。第二条是邀请入盟的请帖。先武后文,达成目的。

 

这样,利用经济的硬性联系,利用政治的灵活关系,逐步削减美国对东亚的影响,最终让日韩认识到与中国合作的益处,将日韩争取到东亚同盟,把挡在中国东出的壁垒变成防御的城墙。

 

上文只是一个框架概念,实施起来是一个系统的大战略。总之,我认为堵不如疏,对峙不如协商,培植敌人不如扶持朋友。正在复习,时间有限,成文仓促,有些地方描述不甚清晰。各位见谅。欢迎有识之士文明礼貌的斧正,以及指导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