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的妙用和滥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36:11


  金钱的妙用和滥用

  自知与知止,何时都是聪明

  借钱从来伤两家:借出者常常失去本钱和友情:借进者使勤俭治家的神经变得麻木迟钝。

  ——莎士比亚

  不要轻率地对待金钱——金钱能反映人的性格特征。

  ——布尔沃·利顿

  一个人怎样使用钱——包括赚钱、存钱和花钱——也许是检测他的才智高低的最好的方法之一。虽然金钱决不能作为一个人生活的主要目的,但是,它也不是无足轻重的东西,不能从思想上给予轻视。实际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说,金钱是获得感官快乐和社会福利的手段。

  事实上,人性中的那些最优秀品质都与正确使用金钱密切相关,例如,慷慨、诚实、公正和自我牺牲精神,更不用说节俭的美德。另一方面,是他们的对立面,如贪婪、欺诈、不公正和自私,就像一个爱财如命的人所表现出来的那样。有的人滥用和错用了金钱这一手段,产生了浪费、铺张、挥霍、奢侈等罪恶。正如亨利·在认真思考后写成的《生活备忘录》中所指出的:“所以,在赚钱、积蓄、开支、送礼、收礼、借进、借出和遗赠等方面,正确的行为原则和方法几乎可论证一个人的完美程度。”

  在世俗的环境中,人人都尽力追求舒适。钱能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它能使每个人能为己家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假如没有这些物质基础,那就如《圣经》所说,这个人会“比不信教的人更坏”。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必须给予关注。我们赢得别人的尊敬是由于能够抓住机遇获得成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现实生活中,教育能够使我们做出实现目标所要求的努力,教育会激发人的自尊感,使其变得精明强干.并培养出耐心、坚韧等美德。除了精干、审慎以外,一个人还必须处事周全,眼光长远,同时,还必须克勤克俭,利己利人。

  约翰·斯特林曾言:“自我克制的教育即便再糟糕,也要胜于什么都教但唯独缺乏自我克制的所谓最佳教育。”罗马人的用词“美德”,其间也包含了勇气的意思。勇气是物质层面的东西,而美德则纯然指的是精神。最崇高的美德就在于有自知之明。因此,自我克制,为了将来的利益而牺牲当下的享乐——这是最

  需要学习的一课。辛勤工作的人也许最珍惜自己亲手挣来的钱,懂得这些钱的来之不易,习惯于把所赚的钱吃喝挥霍掉的人,结局往往陷入被动,最终不得不节衣缩食。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平日贪图享乐,挥霍无度,一旦时势艰难,才发现自己捉襟见肘,生活难以为继。这也是导致社会上一些人贫困潦倒、生活凄惨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一次,伦敦市长约翰·拉塞尔接见的一个代表团的代表们谈到了国家向工人阶级征税的问题,轮到这位市长发言时,他说:“你们完全可以相信政府对工人阶级征收的赋税绝对不超过他们在酗酒方面的支出。”失业是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所以必须承认,即使“自我克制和自救”,也难以避免穷人在地方政府周围聚集求助。

  现在,经济状况的原因使爱国主义不再被认为是普遍应具有的美德,而是成了只有独立的产业阶级才能付诸实施的精神,这种现象是令人担忧的。颇有哲学素养的制鞋商萨缪尔·迪欧颇曾说:“安然度过困难时期的最好方法就是平时精打细算、省吃俭用.这比国会通过的任何改革方案都更有成效。”苏格拉底曾说:“立志改变世界的人,先去改变自己吧。”

  确实,人们都知道改革教堂和国家比改革我们身上的坏习惯更容易些。要大面积地改变恶风陋习,从邻居开始比从自己身上开始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比较贴合我们的心理。那些现挣现用、不为将来打算的人,将会永远地位卑微。他们软弱平庸、无有依靠,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不自尊,也就不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在商业危机中,这些人更是四处碰壁、无能为力。那些平时从来不积蓄——哪怕只是一点点——也不愿意的人们,突然遭遇大难时,可能会得到别人的怜悯,但却于事无补,他们会为了一点点钱而受制于人,日日心惊胆战,还要担心妻儿将来的命运。

  金钱面前要自持、有度

  科布登先生曾经对海德尔斯菲尔德的工人说过:“这世上的人分为两种:懂得积蓄的和只顾消费的——这就有了节俭阶层和挥霍阶层。所有的房屋、厂房、桥梁和轮船的修建,所有有益于人类文明和幸福的成就的完成,都要归功于那些注重积累的人即节俭阶层。而那些挥霍光了自己资产的人也就只好屈身为奴。这一规律是自然的,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我告诉人们说,用不着勤俭节约,尽可以奢侈铺张、游手好闲,你们一样可以幸福、进步,那么,我就是地地道道的大骗子。”

  1847年,布莱特先生在罗彻德尔工人集会上的一个简短演说也表达了同样的信念,他说:“就诚实而言,其实社会上每个阶层的诚实程度都差不多。”他接着说道:“对于那些满意于现有条件并想继续保持下去的人来说,或者对于那些不满现状而思改进的人而言,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时时处处运用勤劳、节俭、克制和诚实的美德。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把人们从与他们的能力不相称的地位和生活状况中解救出来,只有借助于自己的这些品格才能不断前进,生活得更好。”

  如果稍加考量,就会发现人们不得不随时准备去应付三种偶发事件;失业、疾病和死亡。前二者或许还可逃避,但最后一个却是命中注定。然而,对于处事谨慎的人,要合理地安排和选择生活方式,做好预防不测的准备,以便在不幸发生的时候,可以减轻不幸带来的痛苦。

  痛苦的减缓不仅是对其本人而言,同时也包括依赖其生活的人。如此看来,诚实挣钱和节俭使用是同等重要的。正当赚钱,表现了一个人的耐心、不懈的努力和对诱惑的抵制力;用之有道,这体现了一个人的勤俭美德,表明其目光长远,能够克制自我。而这些都是刚毅果敢性格的真正基础。虽然金钱可以代表一大堆毫无实际用途的物品,但是,也能够代表许多真正富有价值的东西;这不仅是食品、衣物和感官的满足,而且也是个人的自尊和独立。

  因此,对于劳动者而言,积蓄意味着对欲望的有效抵制,是他安身立命的保证,意味着他可以满怀希望地憧憬和等待着快乐的未来。在这世界上努力去争取一个更为稳固的地位,这其中包含了人的尊严,它使得一个人更为坚强,生活更加美好。从长远来看,它赋予了他较大的自主权去处理事情,使得他积蓄更多的精力留待将来的努力。

  如果一个人总是在欲望里挣扎,那么他与奴隶的处境也相去不远。这种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是时时受控于人,面临惟命是从的危险。他免不了会有些奴颜卑膝,因为他没有勇气直面现实。一旦身处逆境,他要么靠别人的施舍度日,要么靠领取救济金生存。如果失去现有工作,他甚至无法另找一份挣钱糊口。就像有种贝壳紧贴礁石,一旦离开就只有死亡一样,他们只有定居在特定的教区里,无法搬到其他地区。

  节俭自持可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它既不需超人的勇气也不需杰出的品格,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能力就足以达到。实际上,节俭只不过是管理中的秩序原理在家庭事务中的具体应用:它意味着悉心经营、有条有理、精打细算和避免浪费。即使是我们的上帝,也同样尊崇这种节俭原则。

  《圣经》中的文字是这样描述“节俭”的:“把剩余的零碎收集整理,避免浪费一分一毫。”全能的主也不会轻视生活中的细微小事,即使在他向众人展示他的无边法力的时候.也会意味深长地教导人们要小心谨慎,做到物尽其用。节俭也意味着为得到将来的利益而抵御眼前欲望的能力,正是这一点,标志着人超越了动物的本能。

  节俭完全不同于吝啬,因为正是由于节俭才能使一个人时常能够表现得慷慨大方;它也并不代表崇拜金钱,而只是将其看为一种可使用的工具。

  正如迪安·斯威夫特所说的:“我们脑子里必须有金钱观,但是不能一门心思地想的都是金钱。”我们可以称节俭为谨慎的女儿,克制的姊妹和自由的母亲。显而易见,节俭就是适度——适度的性格特征,适度的家庭幸福和社会福利。简而言之节俭是自助的最好展现形式。

  弗兰西斯·霍拉的父亲在其开始独立生活之时,就对他提出忠告,“我愿你事事开心如意,但我仍要再三强调节俭的重要性。节俭这一美德对任何人而言都必不可少。然而,肤浅之人可能会轻视它。其实,节俭定然会使你自立,而自立则是每个精神高尚之人所追求的崇高目标。”

  我在这一章开头摘引了彭斯的诗,含义隽永。可不幸的是,这位诗人只会高声吟诵而不付诸行动,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他卧病在床,奄奄一息之际,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哎!克拉克,我感到情况糟透了。我死后,抛下可怜的妻子和6个孩子孤苦无依。他们孤儿寡母该怎么办啊?我放心不下,可也已无能为力,唉……”。

  每个人都应量入为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诚实。因为,如果一个人不是诚实地按照他自己的收入过日子,那么他就会借钱、举债。那些对自己的消费漠不关心,只顾自己享乐,丝毫不为别人幸福着想的人,往往是等到他发现钱的真正用途时,已经太迟了。这些挥霍浪费的人虽然天性大方,但是,最后总要被迫去做一些蒙骗欺诈之事。他们只贪图当时的安逸享乐,花天酒地,挥霍无度;他们不断透支金钱,结果债台高筑,严重影响了自己行动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

  关于节俭,培根勋爵有旬名言:与其去赚些小钱,不如去存些小钱。许多人随手而弃的零钱和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往往就会成为生活中财富和经济独立的基础。尽管这些浪费者经常抱怨这个世界不公平,可是,他们自己才是自己的最大敌人。但是,如果一个人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不能友待自己,他还怎能指望别人成为自已的朋友呢?一个思虑周全、生活适度有节的人,他的口袋里才会有钱去帮助别人;而一个挥霍浪费、缺乏远见的人是从来不会有机会去帮助别人的。

  在生活和交往中,心胸狭隘是极端的目光短浅,常常导致失败。正如俗语所言,“只有一分钱的心胸,决不可能得到两分钱的收获。”慷慨大方的气度,和诚实守信一样,是生活和交往中最为重要的原则。

  在《韦克菲尔德教皇》一书中,尽管津肯松每年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欺骗他心地善良的邻居弗拉姆勃朗,但是,正如津肯松所说,“弗拉姆勃朗日渐富裕,而我却穷困潦倒直至进了监狱”。日常生活中的无数事例都表明,人生的辉煌源自于生活中的慷慨大方和诚实守信。

  虚空亏欠就无法自立

  有句格言说,“一只空袋子是站不直的。”同样,一个负债累景的人也是不可能独立的。要一个债台高筑的人去说真话.也极为困难,因此,人们说,债务的背上就是谎言。

  负债者不得不寻找借口来拖延偿还债务的时间,他就必然会撒谎。一个人,找一个正当的理由来逃避第一次债务,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一旦借钱开了头,就不可避免地会有第二次。不用多久,这位不幸的负债者就会在债务堆中无可自拔,不管以后他怎样勤奋也不可能轻易使自己获得自由。负债的第一步就如同诱惑的第一步,只要有第一次负债,就会有第二次负债,随后是债务接二连三,接踵而来,如同慌言的编造过程,续连不断。

  画家海顿从他向别人借钱的第一天起,就认识到了“谁陷入负债,谁就深陷悲哀”这句谚语的正确。他的日记有这样醒目的记载:“现在我开始负债了,对我来说以前从未有这种事。或许,只要我活着,我就再也休想摆脱它们了。”他的自传痛苦地描述了在金钱问题上的尴尬难堪,以及由此产生的极度的精神沮丧、工作能力的丧失和时时重现的羞辱。

  一位少年加入海军时,海顿曾给他这样一段书面忠告,“那种你只能通过向别人借债而获得的享受,决不要去干。决不要去向别人借钱,这会使人堕落。不过,我没有说你不要借钱给别人,只是要注意;如果你借钱出去,无法收回,那就千万不要借——记住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要向别人借钱。”

  约翰逊深信过早负债会使人毁灭。他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极有价值,值得我们铭记。

  他说:“不要认为债务只是一种麻烦。你会发现它是一场灾难。贫穷不仅剥夺了一个人行善的权利,而且,在未来,当他面对那些本可以通过各种德行来避免的肉体和精神诱惑时,将会变得毫无抵抗能力……这是你首先要注意的。其次,不要向任何人借债。下定决心摆脱贫困。无论你拥有什么,支出的时候都不能倾其所有。贫穷是人类幸福的一大敌人。毫无疑问,它破坏了自由,由于它,美德难以实现,使另一些美德成为空谈。节俭不仅是安逸的基础,而且也是所有善行的基础。一个本身都需要帮助的人是决不可能帮助别人的。我们必须先自足然后才可助他。”

  正视自己的事务,并且在花钱方面,量入为出。这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收入和支出间的简单算术有着极大的价值。审慎要求我们的生活水平,必须低于自己的收入水平,而不能高于这一水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量入为出,拟订并切实地执行一个生活的计划。

  约翰·洛克曾经指出“一个人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致于入不敷出的最好方法是,他必须时时留心自己的日常事务,定期进行收支结算。”惠灵顿公爵用一个精确而详细的账目开列其所有收支。他对格雷格先生说过:“我对它十分重视,并且我也建议任何人都这样做。以前我经常让自己一位的心腹去做这件事。一天早晨,竟有好几个催债人来讨一、二年来的债务,这让我非常奇怪。原来,这名心腹竞然没有去结清我的帐款,而是拿了我的钱去投机。从此,我改正了这一愚蠢的行为。”

  谈到债务问题,他的意见是:“债务会使人受到奴役。我了解没有钱花的滋味,但我决不让自已堕入债务之中。”详细记录收支情况,在这点上华盛顿和惠灵顿的作法可谓毫无二致。而且,华盛顿对家人的花费从不忽视,总是仔细查看,以保证生活水准不超出自己的收入水平。即便在他身居高位、成为美国总统之后,仍旧如此。

  海军上将杰维斯·圣·文森特伯爵曾经谈起过他早期奋斗以及不肯借债的故事。他说:“我们家是个大家庭,然而父亲收入不多。在我的人生道路刚开始的时候,父亲给了我20英镑.这也是他曾经给我的全部钱财。到了海军基地,我享受了一段相当优裕的日子,钱花光后,我向父亲送了一张20英镑的汇票,但是,遭到拒绝.汇票被退了回来。

  父亲给我的这一惩罚让我感到极为耻辱,我发誓:如果没有十足把握偿还债款,我决不再开具一张借款单据,我完全做到了这一点。当时,我迅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摆脱了困境。我一个人过日子.充分利用部队发给的津贴,我觉得就可以过得很宽裕。我自己清洗、缝补衣服:还用床上的被套做了一条裤子。我尽可能地节省自己的津贴,以挽回我的名声。

  等有了一定的积蓄以后,我开始承兑汇票。从那以后,我一直小心谨慎地按照自己的收入水平过日子。”整整6年,杰维斯忍受了物质匮乏带来的各种困窘,但是,他保持了自已做人的骨气,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正是靠这种良好的品质和坚毅果敢的性格力量,他渐渐地成长为一位高级将领。

  有一次在众议院,休姆先生发言——尽管引起人们哄笑——但他仍坦率地指出,英国人的生活消费太高了。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准尽管没有超过他们的收人水平,但已节节逼近,照此下去,这种“风尚”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人们都渴望成才,可他们往往沦为虚伪之人。他们只追求时尚华美的衣服,沉溺于声色犬马,挥霍浪费,这些品质决不会为一个人的果敢坚毅和绅士风度打下牢固基础。

  结果必然是,我们为世界培养了一大批华而不实、俗不可耐的年轻虚伪之徒。这让我想起了~艘被人遗弃的船,上面只有猴子,每天在海上接运乘客。这样的人想成为有救养的绅士,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奢望!外表装出绅士派头,却掩饰不住已丧失殆尽的诚实。尽管他们可能并不富裕,却貌似万贯在身。他们似乎是“受人尊敬的”,其实只有从最卑鄙意义上即从庸俗的外表上才是如此。他们没有勇气按照上帝所要求我们的方式生活,而是按照我们自己所要求的荒唐的时髦方式生活,生活在一种虚荣的满足和虚无缥缈的所谓的“绅士”世界之中。

  挑战自我

  在社会这个竞技舞台上,上层的人士每时每刻都会感到斗争的残酷和生活的压力;其中,所有高贵的自我克制的品质都受到无情的蹂躏,而且许多美丽的天性都惨遭谋杀。任何挥霍浪费、任何悲惨生活和倒闭破产,都来自于那种想向人炫耀的虚荣心,而这些明显的庸俗的成功并不需要我们大肆张扬。人们的欺诈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已经表现在方方面面,人们敢于表现不诚实而不敢显示贫穷,人们崇拜金钱,疯狂地追逐财富,人们对失败破产者毫不冷悯同情,多少个无数无辜的家庭因此而毁灭。

  最近,查尔斯·纳皮尔勋爵在从印度离职之前做了一件勇敢正直的事,他印发了《士兵守则》,对在印度军队中的年轻军官的放荡生活,以及由此给他们带来的可耻的债务.表示了强烈谴责。

  在这本《士兵守则》中,纳皮尔勋爵强调指出:“诚实是与一个有教养的绅士的性格紧密相连的。”这一点常常容易被人遗忘。“喝了香槟和啤酒不付帐,骑了马不给钱,干这种事的人是一个骗子,而不是一个绅士。”那些生活水准超过自己收入的人,以及那些常常招惹是非而欠下债务,被法院传唤的人。从他们职务方面看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军官,但是他们决不是绅士。

  纳皮尔将军认为,那种常常欠债的习惯,使人对一个绅士应具有的品质变得麻木不仁。一名军官仅仅会打仗还很不够,这种本事连一条恶狗也有。他认为,是否信守自己的诺言,是否偿还债务极为重要,只有在这些重要荣耀中,一个真正的绅士和士兵的形象才光彩四射。贝阿德是这方面的榜样,所以查尔斯·纳皮尔要让所有英国军官都向他学习。他知道他们“无所畏惧”,然而,他也要让他们“没有耻辱”。

  但是,不管是在印度还是在国内,都有许多年轻勇敢的士兵,他们能够在危急关头,在硝烟战火中登上敌人的城堡,能够在艰难困苦中表现出自己的英雄气概,但是,他们却没有必需的道德勇气去抵制那些来自肉体感官的诱惑。对感官快乐的诱惑和自己的欲望他们不能勇敢地说:“不”或者“我付不起”。而凡他们宁愿勇敢地去死也不愿去耻笑自己的伙伴。

  在年轻人初步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连串的诱惑。对这些诱惑的任何屈从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堕落,上天赋予的禀性也会发生些许扭曲。而抵御这些诱惑的惟一有效方式就是果断坚定地用语言或行动说“不”,不留片刻犹豫,不去患得患失。但是,“下不了决心就注定要失败”。

  我们常常用到的那句祷告语——万勿使自己受到诱惑——真可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然而,诱惑时时考验着年轻人的意志力。并且,只要屈从了一次,对它的抵御力就会削减几分;但如果坚决地抵制住了诱惑,那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会充满了力量,再次抵制成功,就会养成面对诱惑毫不动心的习惯。抵制诱惑的真正力量,其实就蕴含于早年养成的自制习惯中。一个养成了良好习惯的人才会拥有优秀的品质,良好的习惯会调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细小行为,是我们道德品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休·米勒曾经谈起过自己年轻时代的艰苦生活,但凭借坚定的意志,他果断地抗拒了诱惑,从而拯救了自己。那时的他还是个石匠,闲暇时经常会和同事喝上几盅。一次,在喝过两杯威士忌后,回到家里的他打开了自己爱不释手的《培根散文集》。他发现书上的字在眼前模糊摇晃。

  他说:“我觉得自己堕落了,喝得糊里糊涂,这是极不理智的行为,我不该就这样毁了自己。虽然在那时下决心不再喝酒是牺牲了感官享受,但是,我更不愿因此而丧失理智。感谢上帝,我以后再没喝过酒。”

  正是类似的决心成了一个人一生中的重大转折点,并且为一个人将来的性格形成奠定了基础。如果休·米勒不是及时地以其道德的力量摆脱了这种诱惑,或许已为其所累,就此沦落。对于这种生活中的暗礁,每一个年轻人都需要时时保持高度警觉。酗酒就像奢侈的恶习一样,是年轻人前进道路上巨大而致命的诱惑。

  瓦尔特·司各脱爵士常常讲:“在所有的恶习中,酗酒与伟大是截然相悖的。”不仅如此,它与节俭、正直、健康和诚实的生活也格格不入。假如一个年轻人在饮酒方面做不到收放有度,那他最好还是戒掉。约翰逊博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谈及自己的酗酒恶习时,他说:“我还是戒掉它吧,因为实在没办法控制自己喝多少。”

  为了成功地摆脱坏习惯的纠缠,我们不仅要小心翼翼地与之斗争,当然这种方法是管用的。但是,我们更要达到一种更高的道德境界。一些机械的方法,比如发誓,对戒除坏习惯有所益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确立高尚的行为准则,并且努力去加强和纯粹这些准则以戒除恶习。为此,一个年轻人必须严于自省,将自己的言行举止与行为准则加以对照。

  一个人对自己了解得越多,他就会越感到自卑,或许自信心也会不足。但是,你会发现这种做法对于抵御当下的诱惑,成就伟大和高尚,是大有裨益的。这是提高自我素质的最高尚的工作,因为“真正的荣耀,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的战胜。否则,征服者就是前面的那个奴隶。”

  为了向人们透露赚钱的极大秘密,许多流行书刊已经出版发行。但是,赚钱是没有任何秘密可言的,任何民族的大量谚语都证实了这一常识,“积少成多,积腋成裘”,“勤奋乃好运之母”,“没有耕耘,没有收获”,“没有汗水就没有成果”,“天道酬勤”,“世界是属于那些勤劳而坚韧的人”,“贪吃贪睡必然债台高筑”。这些饱含哲理的字句,是代代汲取的精神食粮,从中透视出获得财富的最佳途径。在未形诸文字之前.这些谚语就早已口头流传。

  而且,和其他那些广为流传的谚语一样,它们是最早的道德准则。它们历经时间的检验。并且.人们的日常经验还在证实它们的正确、力量和真理性。

  关于意志力和对金钱的妙用与滥用,所罗门的格言中充满了智慧:“工作中偷懒的人和生活中铺张浪费的人是孪生兄弟”。“去看蚂蚁的人,是懒汉;思考蚂蚁工作精神的人,是智者。”

  这位传道者说,懒惰的人必然穷困,“像云游者那样穷困,像武士那样赤手空拳”。而勤劳和正直的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酗酒者和饕餮之徒往往食不果腹,瞌睡虫难免衣不蔽体”。“谁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谁就会富甲一方。”但是,最重要的是“智慧比黄金更可贵,比珠宝更无价,它的价值无可比拟。”

  勤奋和节俭可使一个智力一般的人凭借自己的收入获得相当的独立性。即使是工薪阶层的人,只要他对自己的收入合理使用,精打细算,不浪费,他也能做到这一点。一分钱虽然微不足道,然而,无数家庭的幸福正是建立在对每一分钱的台理使用和节省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一个人不珍惜这每一分钱而让他的辛劳所得随意从指缝间溜走——一些送给了啤酒屋,一些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花掉了,那么,他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与一般动物并没有多大差别。相反地,如果他不轻易乱花一分钱——部分钱用于社会福利事业或投资保险基金,一部分钱存入银行。其余的全交给妻子去打理——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开支和家庭成员的教育费用,那么,不久他就会发现这种对每一分钱的重视会带给他丰厚的回报,个人收入不断增加,家庭生活越来越红火,对将来心里也没有什么担心。

  假如一个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志向远大并且拥有非凡的精神财富,那么,不仅他自己会从中得益,其他人也会在他的生活道路中受益匪浅。这种事情并非没有可能,即使一个在车间劳动的普通工人也能做到。在曼彻斯特铸造车间工作的托马斯·赖特就是一个典型,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对许多罪犯进行了成功的改造。

  胸怀决定着身价

  一次偶然机会,托马斯·赖特遇上了让刑满释放的罪犯在悔过自新中做一个诚实勤劳的人的难题,这成了他把注意力转向对罪犯进行改造的契机。此后不久,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问题上,并决定把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尽管他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都得在工厂上班,但他还是利用自己空余时间——主要是星期天——去从事对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在当时犯罪分子的确是被杜会所遗忘。虽然,赖特每天从事这一工作的时间非常有限,但是成效却十分显著。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10年时间里,这位在工厂劳动的人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把300多名重罪犯从罪恶的深渊里拯救出来,开始重新做人。他被认为是曼彻斯特中央刑法院的道德医生,在卓别林等人都失败了的地方,托马斯·赖特却获得了成功。

  许多年轻人经过改造又重回家中,回到父母身边,真正是浪子同头,改过自新,成为一个个诚实勤劳的人。完成这一工作决非易事,需要时间、金钱、精力、节俭,尤为可贵的是,赖特用自己在铸造厂劳动所得的微薄收入救济了许多被逐出家门的人。每年他在这方面的支出高达100英镑,对于一个铸造工来说这已经不是一笔小数目。在给罪犯提供物质资助、赢得他们好感的同时,他还通过省吃俭用、合理安排了家庭正常的日常生活所需,为自己的老年生活积累了部分钱财。每一周他都经过周全考虑,将工资进行分配,用于必不可少的衣食住行多少,用来交房租多少,用于学校捐赠多少,用于救济穷苦贫民多少,而且这一系列分配都必须严格执行。

  正是通过这种方法,这位地位低下的工人实现了自己的伟大目标。的确,他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光辉的榜样,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内在目标的力量,展示了微薄收入经过周全考虑和恰到好处的使用而创造的奇迹,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诚实正直的人的性格力量对他人的生活和行为所发生的巨大影响。

  不论从事哪种工作,只要这个上作是正当的.不管是耕种土地,制造工具,纺织棉纱还是站柜台,都不会使人降低身价和蒙受耻辱,相反地,只会给人带来荣耀。一个年轻人可能会经营术尺或量度丝绳,而从事这一职业并不会让他丢脸。除非他的心胸超不出这把尺子或这根丝绳的范围.像其中一个那样心胸狭窄,像另一个那样见识短浅。

  福勒曾经说过:“不是那些有正当工作的人应该感到羞耻,而是那些没有合法职业的人应该感到害臊。”大主教海尔也曾说过:“无论是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所有职业的前途都是美好的。”

  那些从卑贱的职业走以上层社会的人与其说应该感到脸红,还不如说应该为自己所克服的种种困难而倍感骄傲。一位美国总统,当有人问到他的战袍是什么,即耻笑他年轻时候当过伐木上人的时候,他自豪地答道:“一副衬衫袖套”。尼森斯的大主教弗利彻年轻时曾经制造过蜡烛,有一次,一位法国医生带有恶意耻笑他,刻薄地谈起他的出身,弗利彻回答道:“如果你也出生在我那样的环境里。恐怕到现在你仍然是个蜡烛制造匠。”

  在挣钱中,最需要的东西是人的精力,积累财富则是最高的独立目标。一个人如果全身心地追求这一目标。鲜有不成功的。但是,量入为出,点滴积累,让财富数量日益增加,却极少有人能做到。奥斯特瓦尔德是巴黎的银行家,曾经一贫如洗。每天晚上,他都要到一家饭馆去吃晚饭并喝上一品脱啤酒,然后把所能找到的所有软木塞收集回去。他如此这般地做了8年,这些软木塞竟然卖了8个金路易。而这8个金路易就成了他发家的本钱——他开始投资股票,死后留下了大约300万法郎的遗产。

  约翰·福斯特举了一个鲜活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决心在挣钱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有这样一个年轻人,祖上给他留下了巨额家产,可他声色犬马,恣肆挥霍,以至后来家徒四壁,穷困潦倒,绝望之中他离家出走打算一死了之。可是在原野上他被周围美丽的景色所吸引,而这些原本都是属于他的地产。他伤心地坐下来沉思了片刻,稍后坚定地站了起来决定痛改前非,重振家业。

  他返回街上,看见一辆运煤的货车停在一栋房子前的人行道上,煤撒了一地。他帮着把煤装进车里,从此便受雇做上了这份工作。那一次,他得到了几个便士,另外还有一些酒肉的犒赏。他把这几个便士积攒起来。就这样,通过这种奴仆性的劳动,他一便士一便士地挣钱,也一便士一便士地攒钱。然后用积攒起来的钱做牛羊贩卖生意,因为熟悉行情,他做起来得心应手,因而赚了不少钱,本钱多了以后,他又开始做其他生意……

  最后他发财了,恢复了往日家业。但是,他极为悭吝,是个地地道道的守财奴。因此死了之后,几乎无人去给他送葬。如果他慷慨一点,并且以同样的决心去行动的话,他或许会成为一个慈善家,这对他和别人都有好处。这种生活和结局十分可悲。

  在以往,给别人和自己带来舒适和自由独立,是无比荣耀也是人们所乐于去做的事情,而仅仅只是为了积累财富的人是心胸狭窄和十分悭吝的。不要养成无限制地省钱存钱的坏习惯,这一点是每个聪明人都必须注意的,而且,对年轻人来说,生活过分节俭很可能养成贪婪的性格,过犹不及,在一个地方是美德的东西在另一个地方很可能变成邪恶。对金钱的崇拜——不是金钱本身——是罪恶的渊源。

  对金钱的崇拜禁锢和压迫着人的灵魂,它关闭了通向慷慨大方的生活和行动之门。因此,瓦尔特·司各脱爵士指出:“宝剑能逼退一个人的身体,金钱能收买一个人的灵魂。”

  商业活动所独有的弊病就在于使人的性格趋向于机械化。商人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只见钱,不见人。如果他只为自己而活着,他就很容易把其他人都当作自己的对立面。只要翻一翻他们的总帐目,你就会了解他们的生活。

  毫无疑问,如果以一个人拥有的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他成功的大小。是件令人困惑的事情。从本性来说,每个人都想成为个成功者。即使一个意志坚定、头脑敏锐、动作敏捷的人,一旦抓住机会,他也会立刻行动,不择手段地赚钱。这些人完全有可能既没有高尚的品质,也不会实施任何善行。一个一心只想着钱而意识不到更高的力量的人,虽然他可以腰缠万贯,但他始终只是个非常可怜的生物。金钱决不是任何道德价值的证据。

  金钱的闪光只能吸引它的所有者毫无价值的注意力,正如萤火虫的光亮只能把自己暴露给它的捕捉者那样。

  那些成为崇拜金钱的牺牲品的人们,让人想起一只贪婪的猴子,它对某些人是一幅绝妙的讽刺画。

  据说,在阿尔及尔地区,农民把一只葫芦形状的细颈瓶用绳子固定好,系在一棵树上,再在细颈瓶里放入一些大米,这只瓶的瓶口仅能容下猴子的爪子。到了晚上,猴子来到树下,把爪子伸进瓶里,抓住自己的战利品。然后,他试图把爪子拉来,但由于它死死地抓住战利品不放,爪子怎么也抽不出来,它竟然不知道松开爪子丢掉战利品。就这样,直到第二天早晨,当它被人捉住的时候。它还是那样愚蠢地握着爪子,或许它还在为抓住了大米而感到骄傲呢。这则小小的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寓意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广泛的用处。

  总的来说,人们过高估计了金钱的力量。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不是那些富人所完成的,也不是通过募捐而完成的,而是那些收入微薄的人们的壮举。那些最穷苦的人们基督教的精神传遍了半个世界,那些最伟大的思想家、发明家、发现者和艺术家也都是一些节俭的人,就生活境况而言,他们中的许多人与那些体力劳动者并无多大区别。

  事情往往就是如此.对于人们的好学上进而言,财富与其说是动力,还不如说是阻碍。在很多时候,它带来的不幸与幸运同样多。那些家业殷实的年轻人,因为什么也不缺乏,生活过于顺利,很快就会安于现状,对一切心满意足,因为什么也不缺乏。由于没有任何特别的奋斗目标,他会觉得时间无从打发,他的道德与精神仍处于沉睡之中,与随着潮水涨落的水螅体相比,他的社会地位并没高出多少。“他唯一的工作就是打发时间,而这样的工作是多么地枯燥无味,多么的不堪忍受和不胜悲哀。”

  但是,如果富人被高尚的精神情操所激励,他就会视懒散为懦弱,把无所事事的生活方式扔进垃圾桶。而且,一旦他想到了与他所拥有的财富和财产相对应的义务,他就会比那些地位低下的人们更强烈地感到使命的召唤。当然,这种使命感必须付诸实施。或许阿果人的祷告语是我们所知的最好的祷告语:“不要使我贫穷也不要让我富有,只要能让我足以养家糊口”。

  在曼彻斯特城的皮尔公园中,下院议员约瑟夫·布鲁彻顿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名言,这句名言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我的财富不在于物质的富足,而在于我那点小小的精神追求。约瑟夫出身低微,曾经当过工人,但是,他的诚实、勤劳、守信和节制使他声名远扬、地位显赫。

  到了晚年,在退出议院之后,他来到曼彻斯特的一个小教堂里当了牧师,他兢兢业业,尽心尽贵。每一个认识他的人都深知他的为人.他做任何事情都不是要彰显于人,或是赢得赞誉,而是凭自己的良心,尽自己的义务,使那些最底层的小人物也成为一个个诚实、正直、满怀爱心的人。

  “可尊敬的人”,就其本义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一个可尊敬的人是确实值得人们去关注的,但是,如果这种“可尊敬”仅仅体现在表面,那就决不值得人们去关注了。一个品行良好的穷人比一个道德败坏的富人要值得尊敬得多,一个地位低下默默无闻的人比一位声名狼藉有犯罪记录的无赖要好得多。一个知识渊博、目标远大而又能权衡利弊的人,不管从事何种工作,都比一般人更具责任心。人生的最高目标就是要形成和具备果敢的品格,使我们的精神和肉体——包括良心、灵魂、智慧和气质——都尽可能充分地得到发展。结果是:除了财产以外,我们对其他任何东西都必须考虑周详。

  因此,最成功的人并不是那些获得了最多的感官快乐、最多的钱财、最大的权力或地产、最有影响的声誉或名望的人;而是那些勇敢无畏,勤奋工作,为人类尽职尽责的人。金钱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力量,这没有错;但智慧、热心公益的精神和品质也都是力量,而且比金钱的力量要高尚得多。

  柯林伍德勋爵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让其他人去申请退休金吧,没有金钱我一样富有,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使生活过得优裕。假如不被任何不纯洁的动机所玷污,我会在我的土地上自食其力。我和司各脱可以继续在菜园里种植卷心菜,所有开销也不会比以前更大。”另有一次,他说:“我只求可以支配自我,拿100份退休金和这点做交易我也不干。”

  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发财毫无疑问会使一部分人更具社会地位。但是,请特别注意,他们必须具备各种精神、感情和行为的品质,否则,他们就只不过是富人.仅此而己。有一些颇具社会地位的人,富有如克利萨斯,可却并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也没有赢得任何尊重,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不过是一只只钱袋子,他们的力量只能在自己的钱柜里发生作用。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的标志在于他是舆论的导向者和统率者。一个真正成功和有用的人。并不一定要富甲天下,而是要有高贵的品格、丰富的经验,即便穷困如托马斯·赖特,物质财富十分有限,但因他关心人性的改造,懂得金钱的妙用而不滥用,充分运用了自己的财富和能力,也可以毫不迟疑地鄙视那些成为“钱袋子”的庸俗成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