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润心灵】爱与孤独——周国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43:48

 

【滋润心灵】爱与孤独——周国平

­

­                

        一、 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是的,甚至连爱也不能。凡是领悟人生这样一种根本性孤独的人,便已经站到了一切人间欢爱的上方,爱得最热烈时也不会做爱的奴隶。 ­

­

 

         二、 有两种孤独。­

        灵魂寻找自己的来源和归宿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没有根据的偶然性,这是绝对的、形而上的、哲学性质的孤独。灵魂寻找另一颗灵魂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人世间的一个没有旅伴的漂泊者,这是相对的、形而下的、社会性质的孤独。 ­

        前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上帝和神圣的爱,或者遁人空门。后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他人和人间的爱,或者陷人自恋。 ­

        一切人间的爱都不能解除形而上的孤独。然而,谁若怀着形而上的孤独,人间的爱在他眼里就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深度。当他爱一个人时,他心中会充满佛一样的大悲悯。在他所爱的人身上,他又会发现神的影子。 ­

­

 

         三、 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 ­

        也许孤独是爱的最意味深长的赠品,受此赠礼的人从此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它们之中的深透的爱。从而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珍贵的精神世界。 ­





          四、 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要依恋另一个生命,相依为命,结伴而行。 ­

        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不属于另一个生命,像一阵风,无牵无挂。 ­

        每一个问题至少有两个相反的答案。 ­

 

­

         五、当一个孤独寻找另一个孤独时,便有了爱的欲望。可是,两个孤独到了一起就能够摆脱孤独了吗? ­

        孤独之不可消除,使爱成了永无止境的寻求。在这条无尽的道路上奔走的人,最终就会看破小爱的限度,而寻求大爱,或者——超越一切爱,而达于无爱。 ­

 

­

         六、人在世上是需要有一个伴的。有人在生活上疼你,终归比没有好。至于精神上的幸福,这只能靠你自己,——永远如此。只要你心中的那个美好的天地完好无损,那块新大陆常新,就没有人能夺走你的幸福。 ­

 

­

         七、 那些不幸的天才,例如尼采和凡·高,他们最大的不幸并不在于无人理解,因为精神上的孤独是可以用创造来安慰的,而恰恰在于得不到普通的人间温暖,活着时就成了被人群遗弃的孤魂。 ­

­

 

         八、独身的最大弊病是孤独,乃至在孤独中死去。可是,孤独既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享受,而再好的婚姻也不能完全免除孤独的痛苦,却多少会损害孤独的享受。至于死,任何亲人的在场都不能阻挡它的必然到来,而且死在本质上总是孤独的。

 

 ­

­

 

          九、当我们知道了爱的难度,或者知道了爱的限度,我们就谈论友谊。当我们知道了友谊的难度,或者知道了友谊的限度,我们就谈论孤独。当然,谈论孤独仍然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

 

­

 

         十、“有人独倚晚妆楼”——何等有力的引诱!她以醒目的方式提示了爱的缺席。女人一孤独,就招人怜爱了。相反,在某种意义上,孤独是男人的本分。 ­

 

 

­             十一、 我爱她,她成了我的一切,除她之外的整个世界似乎都不存在了。 ­

   那么,一旦我失去了她,是否就失去了一切呢?不。恰恰相反,整个世界又在我面前展现了。我重新得到了一切。 ­

­      
           十二、 未经失恋的人不懂爱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人生。 ­

­

­

­

 

­

           周国平简介: ­ ­

         周国平,1945年7月25日生于上海。 1950年在上海市紫金小学读小学。1956年在上海市成都中学读初中。1959年在上海市上海中学读高中。1962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本科。196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到湖南军队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任县委宣传部理论干事和县委党校教员。197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198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至今,开始时受聘为助理研究员。1984~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在职读博士研究生课程。毕业后获哲学博士学位。1988年受聘为副研究员。1994年受聘为研究员。 ­

­

         作品介绍: ­

­        《今天我活着》 我相信我是一个勤于思考人生的人,其证据是,迄今为让,除了思考人生,我几乎别无作为。 ­

­        《生命感悟篇》 ­

         ——有两种哲学家。一种人把哲学当做他的职业,即谋生的手段。另一种人把哲学当做他的生命甚至是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 ­

­

        《写作情怀——另一种存在》 ­

        文字的确不能替我们留住生活中最好的东西, ­

        它又不愿退而去记叙其次好的东西, ­

­        于是便奋力创造出另一种最好的东西,这就有了文学。  ­

­       《哲学家圆篇——无用之篇》 ­

        当我埋头撰写那些应景交差的“哲学”文章时,常常会被一种突如其来的不安攫住心房,使我几乎喊出声来:我在干什么呀?这是哲学吗?这就是我视之为生命的哲学吗? ­

­        《情感体验篇——爱与孤独》 ­

         也许孤独是爱的最意味深长的赠品, ­

­

­

          受此赠礼的人从此学会了爱自己…… ­

­

        《诗人哲学家》 ­

        且不论空洞干瘪的冒牌哲学,那些概念的木乃伊确实是丑的,令人生厌的。真正的哲学至少能给人以思维的乐趣。 ­

­

       《读书趣味篇——经典的理由》 ­

         有人问一位登山运动员为何要攀登珠穆朗玛峰, ­

         得到的回答是:“因为它在那里。” ­

­

­

        《人间体验篇——街头的自语》 ­

        我会厌倦, ­

        一本书,一个人,一间屋子,一座山丘,一条河流, ­

         可是, ­

         我怎么会厌倦新鲜空气呢? ­

­

­

        《灵魂的守望篇——朝圣的心路》 ­

         他的全部生活就是守护森林,辽望云天,这守望的生涯使他心明眼亮,不染尘嚣。“守望者”的名称还使我想起守灯塔人。 ­

­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

         它不像小说,因为缺乏小说的基本要素——情节的虚构。它也不像散文,因为篇幅太长。它好像也不能归入报台文学一类,因为它的主角只是一个仅仅活到一岁半的婴儿…… ­

 

­

­

图片文字:来源网络            整理编辑:雲蕊幽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