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来的温暖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25:44

拼出来的温暖生活

当个“拼客”日子更有味儿

秦黎霞

俗话说“爱拼才会赢”。如今这“拼”字有了新含义,指的拼凑、拼合,也叫“拼客”。比如拼车、拼吃、拼游、拼房等等,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拼族”,拼客生活已不知不觉地渗透到现今社会的方方面面。

爱“拼”一族不仅有时尚新潮的80后、90后,更有相对传统保守的50后、60后,“拼拼凑凑”中,不仅拼出一个个节约型群体,也拼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拼出了和谐和温馨。

拼客最初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分摊成本、共享优惠。然而近年来,由过去三五个熟人、朋友的邀约,到越来越多的陌生人共同参与,拼的内容和形式都已经发生了太多转变。除了“节约、时尚”,“快乐、共赢”日渐成为人们 “拼”在一起的主要原因。

现代化浪潮中,邻里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等传统人际关系早已日渐淡漠;由“大家族”到“小家庭”核心生活方式的转变,使个人力量显得更加脆弱。无疑,拼客生活正好让这种缺失得到了直接而有效的“补偿”。在结伴搭伙的过程中,人们从物质行为发展至精神行为,一步步重新架构信任、凝聚人心,消除心灵隔膜。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重拾久违的邻里关系、朋友情谊,在分享和分担中学会理解和宽容。正如专家所言:拼客在展现精明与节俭生活理念的同时,正悄悄打破人际壁垒,让人敞开心扉,拼出精彩新生活。▲

 

拼养 解放年轻父母

勇于尝试是80后的标志之一,最近,不少当上爸爸妈妈的80后又有了新花样———“拼养”。几个家庭组成互助小组,周末由一个家庭照顾所有人的孩子,其他小两口解放出来,享受久违的“二人世界”。

对于那些围着孩子团团转的“孩奴”,拼养真是个救星。一项网络调查也显示,80%的人支持拼养。就像白领杨杨说的,“和同事拼养,大家知根知底,孩子交给他们很放心。而且孩子有了小伙伴,也不会吵着要玩电脑、看电视了。自己终于有时间安心加班、逛街,或者充电学习了。”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主任林红表示,一方面,拼养孩子为必须打拼事业的年轻父母减轻了家庭负担,是生活智慧的体现。另一方面,大多数00后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缺乏玩伴,拼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同龄人玩耍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但是,由于拼的对象是孩子,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拼养暗藏“雷区”,出现问题容易引发严重纠纷。因此,最好选择相互了解、相互信赖的人合作,比如亲戚、老同学等,也可以定个“拼养协议”。此外,父母必须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不要让孩子在情感上过度依赖小伙伴。▲

 

拼学 不枯燥劲头足

顾名思义,“拼学”就是几个人结伴学习,一起考研、学英语等。大家既可以互相分享学习资料,交流心得,也避免了一个人学习的枯燥。

拼学能给人带来强烈的心理共鸣,比如,大家都是为了考研而奋斗的同龄人,彼此感同身受,更能互相体谅、互相鼓励,收获珍贵的“患难之情”。另一方面,拼学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使有效信息得以共享,让大家少走弯路,大大提高效率。此外,另一种拼学的方式,“拼家教”也正在悄然兴起。几个家庭共同聘请一个家教给孩子们上课,一起分担学费。这样做,既能给家长降低成本,给老师适当增加收益;还能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良好学习氛围,倍受家长和学生的青睐。

但是,拼学也要结合自身特点,量力而行。比如有的人学习时喜欢安静,害怕打扰,就不适合和外向的人凑在一起。拼家教的家长也要注意,不要在孩子之间比优劣,以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拼卡 用“鸡肋”交朋友

所谓“拼”,就是要联合他人,分摊成本、共享优惠。因此,不少都市白领有了新拼法,“拼卡”,把一些自己平时用得不多、又舍不得扔掉的打折卡、优惠券等物品,与他人分享,变“鸡肋”为宝藏。

最近,白领小姚就体验了一把拼卡的乐趣。她办了一张两千多块钱的健身年卡,可是没过多久单位搬迁,她每周只能去一次健身房了,昂贵的年卡有些可惜。小姚试着在网上发了“拼健身卡”的帖子,结果很快得到娜娜的响应,两人一拍即合,AA制共用这张卡。不仅省钱,两人还成了好朋友。如今,每个人手上都或多或少有些购物卡、美容卡等。这些卡通常名目繁多,一个人很难消费完。找个需要的人一起分担,不仅节约开支,还能物尽其用。专家表示,这种行为在节俭的同时,还体现了人们渴望分享的心理诉求。因此,通过分享,人们能彼此沟通、联络感情,结交更多朋友,收获了极大的精神愉悦和心理满足感。

但是,拼卡大多以网络为平台,建议大家提高安全意识,不要过度轻信对方,拼之前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的身份、背景、生活习惯,有可能的话事先签订一份合同,写清条款,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拼菜 找回邻里温情

最近,物价像翻跟斗似的上涨,甚至有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调侃说法。可是,张阿姨自有绝招,每天一早,她最高兴的事就是叫上小区的老伙伴,一起去农贸市场“拼菜”!

张阿姨笑着告诉记者,起初也是巧合,想看看早市有没有便宜点的菜,结果发现成捆买才划算。正当发愁之际,同院的李阿姨也来买菜,两人灵机一动,“拼”了一捆大葱。回到小区说起这事,谁知得到了邻居们一致赞同。小区的老人们立马组成“拼菜族”,轮流买菜、按户分配。买菜送菜时,还能聊聊各家的新鲜事,不仅买到了便宜的蔬菜,还意外收获了邻里互助的和谐温情。“平时大家见面很少打招呼,如今见面热热闹闹的,感觉真好!”王大爷有感而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精神心理科张磊晶教授表示,拼菜契合了老年人爱节俭、懂算计的心理特点,还能为平时缺少交际和娱乐机会的老人提供沟通场合,扩大人际范围,增添生活乐趣。但是需要注意,快乐的心情才是最大收获。因此,建议老年朋友“拼菜”时,不要对金钱太斤斤计较,过度算计不但影响邻里关系,还可能使情绪受到影响,得不偿失。▲

 

拼车 省钱又环保

公交太慢,地铁太挤,打的太贵,这一难题困扰都市人,于是有了“拼车”。“拼车族”以企业白领、公务员等30岁左右的年轻人为主。他们一部分人有偿搭同事、朋友的私家“顺风车”;还有一部分邀集三四个人合乘一辆出租车,共同分摊车费。

重庆师范大学副教授程新平认为,“拼车”是一种现代节俭消费观,并对传统意义上的“节俭”进行了创新。此外,它体现了一种知足而乐的心态,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体验到幸福感。拼车还能很好地缓减交通压力,减少尾气排放量,这种低碳理念值得提倡。但是,调查显示,拼车族9成未签安全协议。因此,“拼车”尚需合理引导、规范监督,可以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让其有法可依。此外,与人拼车时,最好提前签署一份相当于民事合同的协议,并购买相应的保险。▲(本版文章除署名外由岳金凤、李静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