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56:28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2010-12-15 00:16:28)






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11月28日,我们香港菩提学会举行了海上放生法会,善信踊跃,法喜充满。12月12日上午我又出席并主持了另一个海上放生活动,参加善信有数百人之多,场面感人,令我心生无限欢喜。能够以实践来体现佛法的慈悲,是多么值得赞叹!

好生是天地之德,爱物即仁民之本。是故,古人有「钩帘归乳燕,穴窠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的诗句;孟子亦有谓:「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由此可见,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在佛教中,很多经典,如《梵网经》、《大智度论》都提倡放生;《大智度论》中更是把放生作为第一功德:「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佛教传入我国后,大力提倡放生,并与我国原有的放生习俗相融合,逐渐演变成独特的法会——放生会,形成了我国佛教放生的理念和形式。放生可以说是仁德与慈悲的真实流露,可以长养我们的慈悲心,更提供了修福的机会。故佛门常设放生池,实在是济世救人的大方便法门。

就佛法而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能成菩萨、成佛。基于这个理念,我们怎能杀害众生,并且食牠们的肉呢?此外,如《楞伽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既然过去生中,一切众生都曾是我们的亲眷,吃众生肉就等于吃自己过去亲眷的肉,我们怎能这么狠心呢?

在《楞伽经》中佛陀告诉我们「食肉与杀同罪」,吃肉就等于杀生,每天吃肉就等于每天杀生,三餐吃肉就等于三餐杀生。由于众生最珍惜、宝贵的就是自己的生命,你救了牠,牠最感激,所以福德积得最深;可是,如果你杀了牠,牠最恼恨,所以怨仇结得最深!所谓「血债血偿」,未来的果报就最惨最烈。因此,我们非但要不杀,而且还要放生、茹素;茹素是一种慈悲心的展现,有了慈悲,不但福德能够增长,而且身体也会健康长寿。

所以蕅益大师说:「欲即人心证佛心,转劫浊成净土,术莫于放生。」印光大师也说:「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祖师常常告诫我们说:「放生就是还债,还多生累世以来无数的杀债。而人们今生遭受的疾病苦痛都是以前欠的杀债而来,还杀债最好的方法就是放生,你救人家的命,就等于救自己的命,就是还以前积欠的杀债。」已故的台湾妙莲老和尚曾说:「积极放生,彻底救生,才是真正的佛心!」这就是佛法的慈悲精神。

由此可见,放生就是护生,是佛教徒实践佛陀「众生平等」慈悲精神的体现。佛教徒受持三皈、五戒就应该尽形寿「不杀生」,即永远爱护一切众生的生命。作为佛弟子,护生是我们的责任,护生是我们终身必尽的义务。而放生、护生、惜生的意义,正与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环保」、「爱护自然」、「关爱生命」等美德不谋而合。此外,按照佛教仪轨,各大寺院、佛教团体的放生法会,其精神主旨,无非是以祈愿世界和平、社会和谐、家庭和睦、人民安乐为目的。

实际上,放生是一种布施的善行,除了财施、法施之外,也有无畏施:出钱将受困的动物买回来属于财施,放生时对牠们授三皈、忏悔等法属于法布施,保全牠们的性命、送牠们到安全的地方,远离恐怖,这就无畏施。亦有谓下缘是戒杀,中缘是茹素,上缘是放生。所以放生真正是一大功德。 因此我们要想远离轮回,要想世界和平,想要挽救这个地球,就要从不食众生肉做起──唯有戒杀、放生、惜生、护生、茹素,世界才得以和谐,地球才不致毁灭;试想,假如人类不食肉,草原就不会日渐沙漠化,所有的物种亦不会灭绝,世界亦不会再有饥荒,地球的温室效应就会减慢,两极冰层亦将会再次复合,这就是真正的、彻底的「环保」。 所以,我们在一切的放生活动中,除了按照佛教的仪轨来进行外,更应注意科学的放生方法,尽量减少对动物的伤害。放生与护生都应本着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原则去进行,升起慈悲心、爱心才是最大的功德。

佛家有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门的「屠刀」,不但指真正杀人的屠刀,而是指恶意、恶言、恶行及一切妄想、妄念、迷惑、颠倒、分别、执着。不杀生、茹素即是放下屠刀,即是对生命的保护,而放生更是「既环保又慈善」的对生命的积极保护;我们如果能够如理如法、随缘随份地去实行,福报自然会逐渐增长,人生也会愈来愈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