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蓬:民谣就应该是永远的反对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16:07:17
周云蓬:民谣就应该是永远的反对派 2010年12月14日 14:25 凤凰网读书 【 】 【打印共有评论7

周云蓬 (贺延光 摄)

第一次听《中国孩子》,知道是盲人歌手,尤其留心一番。一开嗓就把人震住:

“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

看似离经叛道,实为黄钟大吕。是什么样的歌者能饱含如此悲天悯人的情怀?同一张专辑里还有《买房子》《一个儿童的共产主义梦想》,糅批判、同情与调侃于一体。但如果再听早先的《沉默如谜的呼吸》,乃至最新的《牛羊下山》,则又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仿佛一个天性散淡的雅人,从江南到漠北,穿越古今,自在咏唱。

周云蓬对所谓的“愤怒型歌手”不以为然,他反倒认为大陆应该多出现些像苏打绿和卡其社那样“小花小草”的音乐,因为大陆太缺少个人主义的土壤了。而无论如何,至少他本人是一个将“批判者”与“审美者”集于一身的人,无怪乎有人说“音乐人对现实的批判和调侃比文化人要玩得洒脱”。

2010年12月15日是老周的40岁生日,他的第一本书《春天责备》——包括诗集、文集与口述自传——也于早先面市了。据说通过特殊仪器或旁人的协助,老周用电脑进行基本的聊天不成问题,于是便有了以下《读药》与他的对话:

诗与歌是卧室与阳台的关系

读药:中国古时候,诗大都是可以唱的,词也有固定的旋律。你的诗和你的歌,你怎样定位它们的关系?

周云蓬:诗是卧室,隐晦的,幽暗的;歌是客厅或者阳台,更多的是交流,吐纳新鲜的空气。

读药:王小山在文章里称《中国孩子》“悲悯”、是“爱国歌曲”,不过你似乎并没有把对民生的忧思放在《牛羊下山》中继续表现。这两张专辑迥异的风格,是否有意为之的尝试?

周云蓬:爱之愈深恨之愈烈。《牛羊下山》与《中国孩子》是硬币的两面,都能买东西。

读药:诗歌与音乐的现实批判性对你来说,重要性是次于审美性的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