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回大陆第一个想见的人【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18:43
 

今天是“西安事变”74周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安事变”越来越沉入历史,也回归到历史。在一系列官方纪念活动之外,国内出版界也推出了许多有关“西安事变”的图书,让我们走进这些图书,来解读74年前,历史存亡下的大义抉择。

 

 

 

孙铭九,大名鼎鼎的孙铭九,华清池捉蒋的愤青英雄。解放后,孙铭九受聘担任了上海市政府参事。

  

  孙铭九1909年生于辽宁省新民县,1927年加入东北军,1928年被选派赴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回国后在天津张学铭手下当教官,张学铭是张学良之弟,孙铭九则是张学铭的同学。1931年,张学良出任国民党海陆空军副总司令,从南京经天津赴北平,路过天津时,张学铭派孙铭九护送哥哥张学良,张学良颇为看重孙铭九,还送给他一块表面上印着自己头像的瑞士名表。

  

后来孙铭九先后担任了张学良的机要随从参谋、卫队营营长等职,成为张学良的心腹嫡系之一。1936年7月,张学良为建立东北军内部领导核心,实现其深刻改造东北军的目的,在军中成立了一个秘密政治组织“抗日同志会”,张学良亲任主席,以孙铭九等人为首的少壮派军官是其主要成员。这些青年军官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思想激进,对蒋介石安内攘外政策早就不满。

  

张学良在南京被蒋扣押后,孙铭九等力主武力救张,与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东北军高级将领于学忠、王以哲、何柱国等人发生激烈冲突,最后竟派人将王以哲枪杀,酿成了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二二事件”。

  

事发后,东北军军师长们极为愤怒,要求惩办凶手。2月4日,周恩来命刘鼎将应德田、孙铭九等送入红军苏区暂避。于是,许多军师长们愤而宣布效忠南京,服从中央调遣命令,还有人主动采取清共行动,最早帮张学良接上中共关系的高福源因而被枪毙。至此,东北军作为一个集团土崩瓦解,不复存在。

  

西安事变,张学良逮到蒋介石后,蒋对张说:你今天犯上作乱,你就不怕今后你的手下会效法你的榜样,对你也玩这一手吗?张当时不以为意,不料蒋的话后来果然应验了。这一回,不是应在张学良身上,而是应在张学良去南京后留在西安的东北军主脑人物身上,下手的还是孙铭九等人。

  

张学良做梦也没有想到,正是他亲手创立抗日同志会,正是他精心培养的中下级军官,最终将他尽心竭力想要保存、为此不惜发动兵变的东北军,送入了坟墓。

  

随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民族抗日统一局面逐渐形成,根据党中央会议精神,中共为了划清与“西安事变”的关系,不愿收留应德田、孙铭九等人,后者不得不离开苏区。孙铭九先是躲入天津租界,后又躲进上海租界,再后来,干脆投靠汪精卫政府做了汉奸。据应德田1956年的交代材料,孙铭九于1943年春在汪政府参赞武官公署任参赞武官,年中任豫北抚安特派员和抚安专员,次年因功升任山东伪保安副司令。还到东北军部队去策反,拉拢他们投日伪当汉奸。中间应德田曾一度投靠他属下任职为河南伪教育厅长。

  

抗日同志会书记应德田,也是个后来做汉奸的人物。然而当时,他可是专门负责给张学良提供抗日意见和理论研讨材料的主儿,张学良的许多抗日战争口号,都出自他手。他编写的《抗日理论与实际》小册子,中共联络员刘鼎赞赏不已,还带了许多去苏区。关于应德田,还有件事儿值得一提:那封至今仍扑溯迷离的蒋介石命张学良不抵抗的电报文字,就出自他的回忆录,据说张学良向他背诵了文字内容,而他就如此记录了下来,云云。 

  

参与捉蒋的东北军将领中,在八年中投日的不少。比如张学良的参谋长鲍文樾就是其中典型,不光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等当时的激进少壮派军官也都曾投日。包括负责执行捉蒋任务的骑六师师长白凤翔也在作战中负伤被俘,被迫担任伪“东亚同盟军”的指挥官(后因试图反正被日军毒死)。只有一个刘桂五在抗战中壮烈殉国。

  

张学良的亲弟弟张学铭到日寇败象毕露之民国卅二年犹投靠日伪出任伪军事委员会委员。

  

抗战后,孙铭久由汉奸又投降了国民党。他于一九四五年冬,在东北参加国民党反动派的先遣大队,曾经带队占领宾县,据说并意图谋杀陈云。被我军俘虏后到哈尔滨,始向中共抗联同志李兆麟投降。

  

50年代,当年西安事变中的一些军师长们成了中共的座上客,应德田、孙铭九却受到审查。应德田很不服气,他在交代材料中辩解说:“……这些人因为没有做联共抗日工作,也没有营救张先生,一点也没有得罪过蒋介石,因而能跟着蒋介石跟到中国大陆解放的时候,永久是好官,因此他们没有遭到蒋贼的压迫危害,没有沾到敌伪的污水。……孙铭九……如当日不积极做联共抗日运动,随着那些‘聪明人’、‘好人’、‘好官’,随波逐流,无是无非,跟着蒋贼混到解放时,他也许能象那些‘好人’、‘好官’似的反而受到一些西安事变的好处。” 满腔的委屈,似乎他们做汉奸还很有理由了!当时政府给的结论是,抗战爆发后,迫于生计孙铭九走过了一段弯路。

 

 

  

 

全国解放后,孙铭九受聘担任了上海市政府参事,据他介绍,他原名本叫“孙明久”,后来去日本改为“铭久”,新中国成立后,柯庆施当上海市市长,聘他为市府参事,聘书上写成了“孙铭九”,从此也就这样沿用下来。孙铭九与张学良感情颇深,1990年曾有人问张学良将军,如果他重访大陆要见些什么人,张学良第一个便提到了孙铭九。1991年8月,沉默多年的张学良在台北一家饭店接受日本NHK电视台导演长井晓的专访,首次向外界披露了当年的风风雨雨。此后不久,长井晓来沪,给孙铭九放映了采访张学良的录像带,并说:“张将军很关心你的情况。”孙铭九看着几十年未曾谋面的少帅,忍不住老泪纵横。

  

晚年后的孙铭九还担任着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等许多社会职务,2000年4月8日凌晨,92岁高龄的孙铭九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安详辞世。根据孙的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动,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当时国内各大媒体均以“骊山捉蒋立大功英雄孙铭九病逝”为题对此事作了报道。

 

          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1245160.htm

 

 

 

 

孙铭九回忆西安事变捉蒋过程

 

孙铭九是张学良的警卫营长,张学良曾对他说,在他成为军人的那一天,父亲便对他说:“你要做军人吗?你要把脑袋割下来挂在裤腰带上!”在下达扣蒋命令之际,张学良真有“把脑袋割下来挂在裤腰带上”的感觉。

  

孙铭九回忆说,12月11日夜10时左右,当他奉命来到金家巷张公馆,张学良对他说:“现在要你去请蒋委员长进城,绝对不能把他打死!”张学良已意识到“兵谏”之举倘若失败,后果将会如何。他对孙铭九说:“明天这个时候,说不定我和你不能再见面了。你死,我死,说不定了。”孙铭九也意识到此行也许有去无回。他在出发前回家向妻子刘静坤告别,还匆匆写了一张遗嘱式的纸条,放在军装上衣右边的口袋里。

 

 

 

蒋介石到达西安时张、杨前往迎接。(左起:蒋介石、杨虎城、邵力子、张学良)

 

  午夜,东北军、西北军展开了联合行动:张学良的东北军负责前往临潼扣蒋,杨虎城的西北军则负责扣押蒋介石在西安城内的军政大员。一切布置停当后,张学良把这一重要消息告诉了秘书刘鼎,孙铭九则和白凤翔、刘桂五朝临潼进发了。他们所率的东北军士兵,当时并不知道行动的真相,长官们只对士兵们诈称:副司令张学良被扣押在华清池,赶快前去营救,要活捉蒋介石。因为蒋介石扣了张学良,只有扣了蒋介石才能救张学良!

 

  事先摸清的蒋介石卫队兵力是:院内,约80人;院外,禹王庙附近,有宪兵70人左右。王玉瓒率领的一营,负责解决禹王庙的宪兵。孙铭九手下的连长王协一,率50人乘一辆卡车,首先出现在华清池大门前。门卫拦车、开枪了,王协一指挥兵士下车还击,双方激烈枪战。这时,孙铭九的卡车到达,车上也有50多人。在混战中,孙铭九率部冲过大门。

 

 

  

    孙铭九绕过二道门前密集的弹雨,和连长王协一匍匐摸进了五间厅。当他们闯入蒋介石的卧室,吃了一惊:人去房空!环顾四周,桌子上放着蒋介石的军帽、皮包以及假牙,衣架上挂着大衣,孙铭九用手一摸被窝,还是温暖的,这表明蒋介石刚刚出走。床旁的一扇窗开着,说明蒋介石可能由此越窗而逃。刘多荃师长在华清池门口接通了张学良的电话,向他报告蒋介石逃跑的消息。张学良也捏了把汗。就在这时,孙铭九前来报告,说是一名士兵在后山墙下发现一只鞋子,表明蒋介石可能翻过墙头上山去了。“搜山!”刘多荃下了命令。

 

  东北军沿着骊山西北麓,开始搜山。此时,东北军的士兵们才从长官那里得知,搜山是为了搜蒋介石,并严格规定,绝对不许伤害蒋介石――士兵们终于明白此次行动的真正目的。谁活捉蒋介石,赏钱一万元。士兵们纷纷踊跃搜山。在半山腰,二营八连的班长陈思孝抓住一个蒋介石侍卫。孙铭九闻讯,疾步赶了上去。那侍卫在寒风中哆嗦着,但不肯讲出蒋介石在哪里。事后才知,此人是蒋介石的贴身侍卫、侄儿蒋孝镇。

 

  孙铭九用手枪对着蒋孝镇的脑袋,逼问蒋委员长在哪里。蒋孝镇虽仍不肯讲,但无意朝山上斜乜了一眼。孙铭九敏锐地察觉,就指挥士兵朝他眼睛所瞟的方向追索。没多久,陈思孝在前面大喊:“报告营长,委员长在这里呢!在这里呢!”孙铭九飞步奔去,见到蒋介石从一山洞里出来,正扶着洞口的岩石站着。此时,天色微明。

 

 

 

 

   蒋介石光着脚,光着头,上身穿一件古铜色绸袍,下身穿一件白色睡裤,颤巍巍立在朔风之中。事后,才知是蒋孝镇背着他上山,避于山洞之中。

 

  蒋介石此时尚在云里雾中。他不知突袭华清池行辕的是什么部队――他最担心的是红军发动袭击。于是他问道:“你们是哪里来的?”孙铭九立即答道:“是东北军!”蒋介石一听,松了一口气,马上就说:“哦,你是孙营长,孙铭九。”孙铭九很惊讶,蒋介石怎么会知道他的名字?蒋介石解释说:“有人向我报告过。”紧接着,蒋介石夸奖他道:“你是好青年!”蒋介石的言外之意是说,虽然有人“报告”,但讲的是好话。孙铭九继续说道:“是张副司令命令我们来保护委员长的,请委员长进城,领导我们抗日,打回东北去!”

 

   “你是同志,就开枪把我打死算了。”孙回答说:“我们不开枪。我们只要求你领导我们抗日。”蒋介石仍坐在大石上,结结巴巴地说:“把张少帅叫来,我就下山。”“张少帅不在这里,城里的部队已起义,我们是来保护你的。”蒋介石闻此似乎感到放心多了。孙铭九请蒋介石下山,蒋介石说:“我腰痛不能走!”要求派一匹马送他下山。“这里没有马,”孙铭九说,“不过我可以背你下山。”他在蒋介石前面蹲下。蒋介石犹豫了一会就同意了,吃力地趴在这个年轻军官的背上。他们就这样在军队卫护下下了山,等仆人送来他的鞋子,孙铭九把蒋送上一辆敞篷轿车,车牌号为“1577”。

 

  在车上,孙铭九坐在蒋介石左边,唐君尧坐在蒋介石右边,前座坐着司机和副官长谭海。在许多辆载着东北军士兵的大卡车护送下,小轿车朝西安城进发。国民党洛阳空军分校校长王勋得知蒋介石在临潼被扣,急派飞行组长蔡锡昌驾驶小型教练机“北平”号,直飞临潼,冒险降落在临潼城外公路上,企图“救驾”,飞机刚一着陆,便被十七路军装甲团扣留。车队驶入西安城,直奔绥靖公署新城大楼,蒋介石便被扣押在大楼内东厢房。与此同时,随蒋介石来西安的南京军政大员蒋作宾(内政部长)、陈诚(军政部次长)、卫立煌(豫鄂皖边区绥靖主任)等,也被扣押在西安招待所。

 

    来源:http://www.cqcb.com/cbnews/instant/2010-12-12/347038.html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