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关键的决策就是任用很有才能的管理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6:48:04

1、最关键的决策就是任用很有才能的管理者

【原文】仲尼之门人,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1。是何也?曰:然。彼诚可羞称也。齐桓2,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则杀兄而争国;内行则姑姊妹之不嫁者七人,闺门之内,般乐奢汰,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外事则诈邾,袭莒,并国三十五。其事行也若是其险污淫汰也,彼固曷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若是而不亡,乃霸,何也?曰:於乎!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倓3然见管仲4之能足以托国也,是天下之大知也。安忘其怒,出忘其仇,遂立以为仲父5,是天下之大决也。立以为仲父,而贵戚莫之敢妒也;与之高、国之位,而本朝之臣莫之敢恶也;与之书社6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7也。贵贱长少,秩秩8焉,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是天下之大节也。诸侯有一节如是,则莫之能亡也;桓公兼此数节者而尽有之,夫又何可亡也?其霸也,宜哉!非幸也,数也。

【译文】孔子的学生、门徒,以及只有五尺高的少年学生,言谈中都羞于称赞五个伯爵,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是的,他们确实有让人羞于称赞的地方。齐桓公,是五霸中最强盛的,但他在称霸前杀死兄长才争夺得国家;在家里的所作所为使他的姑姐妹有七个没有出嫁;闺房之中,淫乐奢侈浮华,以齐国的赋税分一半来供养他们都不够;对外则欺诈邾国袭击莒国,兼吞小诸侯国有三十五个。他做事就是这样阴险肮脏淫秽骄奢,当然不能够在大君子孔子的门庭被称赞了。象他这样的不灭亡,还要称霸,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呜呼!这个齐桓公有天下最高明的策略,那谁能灭亡他!安然不疑惑管仲的才能足以寄托整个国家,就是天下最大的智慧。在宫内安居时忘掉管仲对他的愤怒,在外游玩时忘掉管仲对他的仇恨,及时地尊奉管仲为仲父,这就是天下最大的决策。尊奉管仲为仲父,而皇亲国戚没有敢妒嫉的;给管仲以高氏、国氏一样的地位,而当朝大臣没有敢厌恶的;给管仲以三百社的封地,而富裕的人没有敢抗拒的。无论贵重的卑贱的长辈或幼童,都按次序排列,没有不跟从齐桓公而敬重管仲的,这就是天下最高明的策略。其他诸侯若是有一点这样的策略,也就不会被灭亡了。齐桓公有这样几种高明的策略并兼容并蓄,又怎么可能被灭亡呢?他的称霸,是理所当然的,并不是侥幸,而是定数。

【说明】本篇是接着《非十二子》继续讨论下来的,在批评了那六种思想及十二种人后,荀子就孔子的门徒及对齐桓公的看法又作了探讨,提出五霸虽然能称霸天下,可是却不能征服人心。虽然齐桓公有各种各样的缺陷,但是他在大的问题上,即国家大事的问题上有很大的智慧。所以,齐桓公有这样几种高明的策略并兼容并蓄,又怎么可能被灭亡呢?荀子意在说明,诸侯统治者们即使做不了圣王,也要象齐桓公一样做个“明王”。所以,象齐桓公这样的领导,最关键的决策就是任用了一个很有才能的管理者。

——————————————————

【注释】1.五伯:伯爵是西周封建制度对统治者的一种称呼,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五伯即指五霸。即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越王。《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韩非子·十过》:“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

2.齐桓:春秋时齐国国君,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643年在位。春秋时期著名的五霸之一。《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韩非子·有度》:“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

3.倓:(tan弹)《说文·人部》:“倓,安也。”《玉篇·人部》:“倓,静也,恬也。”这里用为安然不疑之意。

4.管仲:(?~公元前645年)一称管敬仲。名夷吾,字仲。齐颖上(颖水之滨)人。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出身微贱。辅佐齐桓公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改革,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在齐国任相40年,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帮助桓公实行改革,对齐国称霸诸侯起了重要作用。

5.仲父:古代称父亲的大弟为仲父,即今所称的二叔,齐桓公立管仲为仲父,是表示对他的尊重。

6.书社:古代封地的一种称呼,一社为二十五户,以社中人名书写在册上,即称书社。《管子·小称》:“公子开方以书社七百下卫矣,食将不得矣。”

7.距:古同“拒”。《书·禹贡》:“祗台德先,不距朕行。”《诗·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墨子·公输》:“墨子九距之。”《荀子·君道》:“断足以距难。”《韩非子·八奸》:“法则听之,不法则距之。”《韩非子·八说》:“干城距衡冲,不若堙穴伏橐。”《史记·高祖本纪》:“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这里用为抗拒、抵御之意。

8.秩:《书·皋陶谟》:“天秩有理。”《书·尧典》:“寅宾出日,平秩东作。”《诗·秦风·小戎》:“厌厌良人,秩秩德音。”《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汉书·谷永传》:“贱者咸得秩进。”《广雅》:“秩,次也。”《释言》:“秩,序也。”这里用为按次序排列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