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学生黄山遇险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5:02:38
为了营救18个来旅游的复旦大学学生,年仅24岁的黄山民警张宁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获救学生对英雄恩人的冷漠,更是令人心寒。

根据相关新闻中的一些语句,解读一下这起事件背后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

语句1“事先未报告学校”

事先不报告,出事哭又叫——这是当前一部分人的心态。他们想干什么的时候,心里头就只有自由,生怕被谁干涉了,恨不得让整个社会都滚得远远的。一旦受困束手无策,心里头就只有“救命”了,又渴望着全世界都来“干涉”,好拯救他们脱离苦海。“拿得起放不下”、“有本事捅天没本事补”,是这种人的写照。

语句2“自行寻路进入黄山风景区”

这是一个隐晦的说法,直接的说法应该是“为了逃票避开了正路”,类似于翻墙进公园。这么干,在节省了开支的同时,却也选择了危险。他们不但将自己带进了绝地,还要了别人的命。他们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大智大勇,却能“置之死地而后殃及无辜”。

语句3“噩耗传来,18人自发在临时休息场所举行了简短的默哀仪式,向牺牲民警表示沉痛哀悼和崇高敬意”

人家为救你们丢掉一条命,你们为人家默哀一分钟,良心能安吗?这就象坐在自己家里给人祝寿,没有一点诚意。探视烈士遗体表达敬意,探看烈士单位表示谢意,探望烈士父母表示歉意……很多事应该亲自去做,才能体现人性的价值,否则与草木禽兽何异?

语句4“复旦大学提醒学生,……珍惜自己,珍惜他人”

18个添乱的人,为了充分休息,连救命恩人遗体都不去探视。可见,他们特别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却也特别不懂得珍惜他人的生命。苍天无眼,带走一位英雄侠士,却留下一堆行尸走肉。希望英雄的灵魂可以震撼他们,让他们找回人性。

语句5“上海市公安局立即调集专业力量赶赴黄山”

上海距离黄山有千里之遥,警方为什么要长途出击?把警情转给黄山当地警方来处理,才是正确的方式。从上海到黄山,人车来往,耗费多少税收?浪费多少能量?占用多少警力?难道上海人在新疆出了事,警方也要万里救援吗?有现代化的联系方式,有全国统一的警务系统,哪有千山万水的必要?

语句6“手机信号微弱,增加了营救团队的搜救难度”

中国联通不是说“无处不在”吗?怎么下点雨就不行了?中国移动不是说“神州行,我看行”吗?行到黄山咋就不行了?平时就胡吹大气,关键时候用不上,中国电信企业要忽悠到何时?

语句7“没有向导,仅凭GPS和指南针找路,连基本的大雨衣及保暖毯都未配置;自我预报黄山近期无雨雪,未预计可能的变化”

这样的准备工作,就敢去登山,真有点无知者无畏的劲头。可是这些人应该想想,好歹也念大学了,这样简单的头脑,不让人笑话吗?知识多不代表能力强,循序渐进地付诸实践,才是成功的道路。

语句8:“就在昨天的这个时刻,张宁海还是活着的。但只是为了给一个女学生让路,才坠入悬崖。可这个女学生,甚至18个学生,面对我们的追问,一致缄默,不承认这一点”

为什么不承认恩人遇难的细节?如果另有实情,可以陈述出来,缄默是啥意思?恐怕这些人心里的小九九已经在盘算,如果承认了警察遇难的细节,就要给人经济赔偿了吧?难道一条生命的价值,还比不上你们对钱的看重?何况这个逝去的人是于你们有恩的!英雄殉难,自有国家抚恤,用不着你们掏腰包。你们还是吐露实情吧,要不然憋在心里,会扭曲自己的灵魂。

摘录网友对此事的评论:

“获救的是你们的躯壳,但你们的灵魂,却坠入了山崖”

“无知不是罪,当你们把无知给无辜的人带来伤痛的时候,那就是罪恶了”

“想想那些获救后喜悦的笑脸,再想想那个无辜牺牲战士的母亲家人,那竭斯底里的哭泣……”

【相关新闻】



  官兵在黄山风景区解救迷路大学生。12月10日,上海复旦大学18名大学生组团于11日3时到达黄山风景区游玩,12日下午因深山无路迷失方向,只好报警求救。12日22时许,武警黄山支队23名官兵赶往事发地点,经过11个小时搜救,于13日9时30分成功解救18名大学生。在救援中,一公安民警不幸牺牲。



图表还原事件过程。

  昨天(13日,下同)凌晨,18名上海驴友(户外运动爱好者)结伴前往黄山景区旅游,因迷路被困山中。上海警方接到家人报警后立即启动警务联动机制,当地警方和上海农场分局立即派出搜寻队连夜上山搜寻,于昨天凌晨2时近50分找到这18名遇险者。目前,18人均安然无恙,其中10人为复旦大学在籍学生。搜救归途中,安徽警方年仅23岁的民警张宁海不幸失足牺牲。



接报后,相关方面迅速出动搜救出被困上海“驴友”。

  沪皖联动搜救驴友
  前天下午,黄山风景区大雨倾盆,雾气弥漫。这一队18名驴友由黄山翡翠谷景区上方双溪河大石头处行进,自行寻路进入黄山风景区,后在深山迷路遇险。记者从上海警方获悉,当时18人被困山中,手机几乎没有信号,最终其中一人成功发出短信向上海家人求救。焦急万分的家人随后向上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报警。上海警方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及时将信息传送至安徽公安部门。
  接到报警后,安徽警方迅速调集100余人,携带包括GPS卫星定位系统、海事卫星电话在内的相关设备,以及食物和衣物等物资,展开地毯式搜救,上海农场公安分局黄山派出所的民警也第一时间投入搜救。昨天零时起,第一批救援人员70多人开始在深山里搜寻迷途者,借助电筒、绳索等急行军,试图用卫星定位系统探寻迷路者的具体位置。
  由于驴友走失区域几乎无法搜寻到手机信号,搜救范围存在不确定性。昨天凌晨2时40分许,经过艰苦搜寻,救援人员终于在景区云谷寺一号区域成功找到18名驴友。此时,距离他们被困已有4个多小时。
  民警张宁海救援中坠崖
  18名遇险者被发现时,正紧紧抱在一起取暖。据悉,当时景区雨大雾浓,气温仅有4摄氏度,大部分遇险者已全身湿透,加之受到惊吓,缺少食物和水,部分人出现身体状况不适症状。考虑到天气恶劣、地势险峻和迷路人员的身心状况,救援人员决定立即带领他们走出危险区域。
  不幸的是,凌晨3时26分,黄山风景区公安局民警张宁海在护送遇险者途中不幸坠崖,当场牺牲,年仅23岁。救援队随即找到他的遗体,并从山下派队员走了6小时夜路,将其遗体抬出。市公安局会同复旦大学组成联合工作组迅速赶赴现场协调善后工作。
  昨天上午10时,18名被困人员在当地搜救队带领下安全下山,与上海市警方和复旦大学工作人员会合。经确认,其中10名为复旦大学在籍学生,4名为校友,4名为校外人员。得知张宁海牺牲的噩耗,获救人员自发在临时休息场所举行了简短的默哀仪式,向牺牲民警表示沉痛哀悼和崇高敬意。同时也向参与此次救援行动的有关部门同志集体鞠躬,表示感谢。
  经体检,被营救学生健康状况平稳。昨天18时许,遇险人员从当地启程返沪。据了解,该18名遇险者系自行组团利用周末赴黄山进行登山探险。
  复旦大学已向牺牲民警家属、黄山市公安局和黄山景区公安局发出慰问信。校方负责人表示,当地公安民警用鲜血和生命为被困校友和学生铺就下山之路的英勇事迹,复旦师生将永远铭记。



张佳琪 制图

  资深“驴友”狠批复旦学生探险草率:能跑5公里就可以报名登山?!
  ■没有向导,仅凭GPS和指南针找路,连基本的大雨衣及保暖毯都未配置;“自我”预报黄山近期无雨雪,未预计可能的变化
  ■民警护送途中不幸坠崖遇难发
  昨日中午,因迷路被困黄山风景区的18名上海“驴友”终于安全获救,并于17时30分启程返回上海。
  根据多方面发布的消息,此次被困黄山风景区的8名女生10名男生由复旦校友牵头组织,其中10人为复旦在籍学生,包括1名研一学生,另8人中有4人是复旦毕业生。
  安徽警方表示,为护送获救学生返回,黄山市公安局温泉派出所民警张宁海不幸遇难。
  复旦学生被困黄山的消息引起了上海“驴友”的极大关心。在获悉18人最终安然脱险后,关注此事的上海“驴友”昨日终于松了口气。
  不过,对此次复旦学生的黄山探险,多位资深“驴友”表示,活动组织者缺乏基本的户外旅游经验,在活动中更是犯下了多个错误。
  ■ “驴友”讨论:路线不熟,装备也明显少
  在讨论复旦学生被困黄山的一个QQ群中,网名为“搬搬”的“驴友”表示,自己的一个朋友就是此次遇险的18人之一,“当初我曾劝朋友不要参加这次活动,因为这条路线参加的人几乎都没有走过。”
  除了对路线不熟悉外,“驴友”们在讨论中还表示,此次遇险的18人还明显缺乏相关的设备,“视频中可以看出,这些遇险学生获救后身上的衣服差不多都湿了,这样看来,他们的装备明显缺失。因为雨中行走,冲锋衣仅仅可以抵御小雨,而遇到持续大雨就不行了。”
  资深“驴友”表示,就地扎营等待天亮后走出险境或者等待救援,必不可少的装备包括大雨衣和保暖毯:大雨衣可以盖住全身,而且可以打开用登山杖支撑作临时庇护用;保暖毯又称急救毯,这种毯子裹在身上,不但可以反射人体80%的热量,最大限度地避免体温散失,而且本身防风防雨。另外,毯子的外表反光,容易引起救援人员注意。
  网友们在探讨中还一致认为,户外运动及探险,不仅仅是简单随身携带打印好的其他“驴友”攻略,最重要的量力而为,“先从简单的开始,循序渐进,积累经验,不要一下子就玩难度大的。”

  ■专业户外公司:组织者犯下多个错误
  作为上海高校学生旅行的专业组织者,“稻草人旅行”组织过多次包括山区在内的户外徒步。对此次复旦学生在黄山的遭遇,在接受采访时,“稻草人旅行”校园旅行部门的张海滨表示,此次遭遇说明组织者起码犯了以下几个错误:
  首先,没有请当地的全程向导。
  “户外活动事故近年逐渐增多,迷路或行走到危险的道路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张海滨说,请向导尤其是当地向导,对户外活动的新人甚至户外的领队来说都是绝对必要的,“向导不仅熟悉路程,而且对当地环境、情况比较了解,办事情会方便许多。同时,向导生存能力强,不仅可以照顾自己,还能照顾队伍里的女生。像这次18个人的团队,由于人数较多,更应该请2名或以上的向导前后照应。”
  其次,遇险的复旦学生对黄山当地的天气缺乏了解。
  “从天气预报看,这段时间黄山周边气候条件不佳,多是雨雪天气。更何况,他们走的并不是一条常规路径。”张海滨提醒说,户外活动出行前应提前确认好当地天气,携带相应的雨具、帐篷等。“遇到雨、雪、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尽量取消行程。如在行程中突然遭遇天气变化,应根据情况当机立断,立即返回到安全地带或停止前行,宁留遗憾也不能犹豫不决,盲目将自身或团队置于危险境地。”
  第三,山区复杂,遇险的复旦学生可能对通讯难题判断不足。
  “应当提前确认好当地手机信号及山间道路状况,确认当地山林中是否有手机信号,保证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与外界保持联系。”张海滨表示,为应对突发状况,登山爱好者最好能携带对讲机等。此外,还应当提前查询114,并记录下当地医院或卫生所、公安局等紧急救助电话。“至于提前准备好一些药品,比如外伤用的创可贴、双氧水、胶带、纱布等,这些都是户外活动的常识。”对复旦学生此次意外的发生,张海滨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后认为,18人中有登山协会的骨干或领队,“可能他们自身的户外经历和户外经验都很足,但组织活动和单枪匹马是两种不同概念。可能他们自己都还没有意识,这次活动的准备有些仓促。”

  ■记者求证:目的地简介竟是空白
  事实上,此次复旦学生探险黄山由一篇网帖召集。
  根据“驴友”的指点,昨日记者找到了此次活动在12月3日发布的召集帖。记者注意到,对于此次探险目的地简介,召集帖中竟然是空白,连目的地的海拔、地貌等基本要素都没有提及。只是在行程安排中表明,此次探险要“空身登百老峰顶,下撤后拔营,而下山后到达山下翡翠谷,出山。”
  令人更为诧异的是,网帖提及的注意事项中表明,“请各位详加研习地图,本次活动没有向导,仅凭GPS和指南针找路。”另外,对此次活动的报名要求,网帖仅要求汇报5公里成绩,“作为基本指标。”
  在装备方便,网帖仅仅列举了一些基本的户外装备,背包,睡袋,防潮垫,帐篷,穿休闲或户外服装(不要穿牛仔裤),登山或徒步鞋,个人卫生用具、头灯(或手电)、食品、个人餐具、水壶、刀具等物品。
  “这从另一角度说明组织召集者经验上的缺乏,专业的大雨衣及保暖毯都没有列入必备的专业装备中。因此可以说此次活动的准备工作是错漏百出。”有“驴友”称。
  对黄山当地的天气情况,召集帖中提到,“目前看来,黄山最近一直无雨雪,导致山区防火等级一直很高。”对此,“驴友”们表示,从这点来看,召集者只注意到活动前的天气变化及影响,并未留心到未来活动时间内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
  “结果,他们在旅行过程中遇到雨雪天气,直接导致了迷路,这说明组织者连基本的户外旅游探险经验的欠缺。”“驴友”们说。
  校方回应
  复旦:黄山探险不是学校登协搞的
  召集人是复旦校友,没有向学校报备
  经过9个小时的紧张搜救,昨日中午,在黄山风景区迷路的复旦学生成功获救。
  对此次复旦学生在黄山的遇险经历,复旦大学一知情人士表示,此次活动最早发起人是一位复旦校友,其在校期间曾是复旦登山协会的会员。“这位校友只是在网上发了个帖子,召集人一起同行,但活动本身并非复旦登山协会的正常活动,也没有向学校相关部门报备。”
  复旦登协副会长参与
  知情人士表示,复旦大学各类协会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前都要报备,且需要经过审核才能举行,其中很多竞技类的活动还要分等级,“比如自行车协会有个骑车120公里的比赛,那些没有达到体能要求、或者之前没有骑过一定公里数的同学,都不允许参加。”
  复旦大学登山协会负责人之一、复旦大学学生小徐昨日也表示,此次活动并非复旦登山协会组织,也没有向协会报备,“按照正常流程,我们协会的活动每次进行之前,都要开会组织,还要上报学校。”
  不过,小徐也表示,参加此次活动的包括复旦登山协会的一位副会长,“他和校外的发起人都是好朋友。”
  昨日下午,小徐已接到一位遇险同学发来的“报平安”短信,“他们说已经启程回上海了。”
  学校称很难管
  事实上,此次复旦学生在黄山遇险并非复旦首次发生类似事件。早在2004年,一支由5位复旦毕业生和在校生组成的登山队,不顾学校和家长反对攀登海拔6206米的启孜峰,就引起过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根据高校规定,学校正规社团组织的活动必须经过学校社团管理部门的批准才能进行,上述5位毕业生和在校生曾希望通过学校社团活动的途径,申请攀登活动启孜峰。但学校考虑到5人在技术水平、装备以及经验方面都不成熟,因此没有批准。但最终5人还是执意前往。
  某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学校的管理困境还不止这些。“比如,学校校规明确要求学生不能到校外租房,可校规现在怎能管住学生?对于在外租房的学生,学校也不能采取强制性措施让他回宿舍。可一旦学生在出租房里出了事故,学校就必须得负责任,少不了还要给予物质抚恤。”

  救援过程
  获救地位于黄山景区未开发开放区域
  12月12日下午,18名上海 “驴友”被困黄山后,其中一人于当天下午向亲属发出求救短信,并提供了具体坐标。接到报警的安徽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会同民警等230人投入搜救,历经整整9个小时的搜寻,最终将18人安然带出险境。
  ■12日17时30分至18时
  遇险者亲属接短信后报警
  在黄山迷路的18人中,施姓男生最先向姨夫罗先生发出求救短信。12日17时30分,罗先生突然接到求救短信:短信的头两字是“黄山”、GPS坐标,还写有“救命,有18个人”。
  最初,罗先生以为是条假信息,曾马上回拨了外甥的电话,但已无法正常接通,语音提示会以短信通知到对方。
  罗先生回家后问了妻子,得知小施确实去黄山旅游了。当晚6点多,罗先生报警求助。
  ■12日18时至19时
  安徽上海警方联动救援
  罗先生说,他首先拨打了安徽当地的110。得知异地报警后,接报人员指导他赶紧与上海警方联系。
  在向上海警方报警求助后,不一会儿就有民警来到罗先生家。罗先生介绍情况后,并将这条求救短信转发给上海警方。
  12月12日晚7时许,安徽省公安厅指挥中心接报:18名大学生在黄山风景区登山探险途中迷路,请求紧急救援。
  此后的搜救过程中,上海警方与安徽警方一直保持着互动联系。
  ■12日19时起
  雨夜中边开路边搜寻
  接到求救电话后,黄山风景区管委会立即部署现场救援工作。不久,救援人员根据GPS卫星定位系统等装备,初步确定迷路者身处云谷寺景区范围内,但那里人迹罕至,而且没有手机信号。
  参与救援的黄山市消防支队的李军说,当时黄山景区内下着大雨,搜救人员很快就全身湿透了,而且峡谷内的道路又陡又滑,现场还有大雾弥漫,他们只能借助电筒、绳索等设备急行军。
  至13日凌晨0时,第一批救援人员已有70多人在景区深山内搜寻。黄山市随后派出第二批搜救队伍,赶往“驴友”迷路地点。救援队员回忆说,黄山景区降雨后,山谷低洼处已开始涨水。而且云谷寺的深山峡谷内没有现成的道路,搜救队员需要边前进边开路。
  ■12日21时起
  复旦连夜摸排2.8万学生
  获知学生被困后,复旦校方迅速成立工作小组。
  复旦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方明介绍说,从当晚9时起,学校对在校的2.8万余名学生进行摸排走访。
  当天24时许,最终确定18名探险活动参与者中,有10名系复旦在籍学生。
  ■13日凌晨2点37分
  6小时后找到被困学生
  据记者了解,黄山市党政主要领导赶赴搜救现场指挥。
  历经9小时的搜救后,昨日凌晨2点37分,搜救人员找到18名在景区未开发开放区域探险的遇险人员。
  考虑到天气恶劣、地势险峻和迷路人员的身心状况,救援组决定带领他们立即走出险境。
  ■13日凌晨3时26分
  公安干警不幸坠崖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