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登报有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7:11:11
登报有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知道分子
《现代金报》昨天报道,浙江某高校为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宣传力度,专门设立奖金,只要被报纸报道就能得奖。从地方到中央不同等级的报纸明码标价,如当地的《现代金报》300字可获3000元,而《人民日报》200字可获4000元。虽然报道没有提及字数与奖金的关系,或者这些只是获奖的最低指标,但可以肯定,如能在报纸得到长篇报道,一定会按字数或篇幅另发大笔奖金。而这还是该校评选“十佳团队”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要是没有报道,评选中就可能名落孙山。而一旦得到报道,不仅评佳有望,还可获得数目不菲的奖金。怪不得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不仅主动向报社提供新闻稿,还打电话催问,或者亲自向记者编辑做公关。而该报记者办公室接待的要求报道的学生已不下十次,其他报社、电视台等媒体都有类似情况。
这种做法当然会招来舆论的批评,我也不赞成学校这样做。但根源还在于上有所好——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过于看重媒体上的报道,特别是主流媒体、高级别媒体(这是我临时杜撰的词,却符合国情)上出现的文字、照片或影像。有了这些,不仅评奖选优有望,说不定还能加官晋级,自下而上,皆大欢喜。再说,所发奖金(还有津贴、采访费、课题费等不同名目)用的也是公费,何乐而不为?
其实,一种做法形成惯例,成为潮流,都是由上而下的,等影响到大学生,或扩大到社会各方面,往往已近余波。就我的亲身经历而言,这种做法至少在十多年前就有了。
有次我与中央某报记者去南方某县采访,书记和各级领导亲自陪同,热情接待,临别时还向我们每人赠送一笔“采访费”。书记容不得我推却,说:“某报一个版面,花几十万也不一定上得了,你们来采访报道,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今年我们县在省里的地位肯定能提高。”
连学术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也不能免俗。我当研究所所长、研究中心主任期间,每年的考核或每次接受评估时,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就是必须收集的内容。而如果不主动提供资料或吸引媒体报道,学术机构和学术活动往往很难引起媒体的兴趣。例如某次会议如要电视台报道,必须有省、市常委级的领导出席。而有了这样的报道,主管部门才会重视。就是一本书、一篇论文,要申报奖项时也得附上公开发表的书评。如有权威刊物、中央媒体上发表的肯定性评论,不仅获奖无忧,还有望得高奖大奖。
我在央视做的节目播出后,几乎都会收到不同的公司寄来的订货单,通知我已备好光盘,只要付款数百元即可寄来。有的还备证明一纸,写明某人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至某时某分在央视某频道某栏目出场。开始我颇不以然——谁会花这笔钱去买自己的录像,还要什么证明?后来才听说,有的高校已规定在央视出场的赏格,最高一级可以等同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或获省部级一等奖。要真能如此,区区数百元何足道哉!与其到时口说无凭,还不如预备光盘和证书。
看来,只要“上好”不改变,下面的做法只有“甚焉”,肯定会越来越过分。浙江某高校的领导如不这样做,必定会在这场竞争中落后。但他们这样做了,其他学校要胜出,只能别出奇兵,或许会提高价码,或许会全面配套。总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要改变风气,还得从源头做起。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