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挣工分吃饭预支一斤粮(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49:48
凭挣工分吃饭预支一斤粮(ZT)2010-08-16 23:25

转载网址:http://hi.baidu.com/shuangye/blog

预支一斤粮

原文出处:http://hi.baidu.com/shuangye/blog/item/b3c0513d99e29be33d6d97da.html

  ……

  六二年以后,社员们有了自己的小“园田”,自然也就格外呵护自己的三分地了,好的家杂肥料,一股脑全部“滚”到自己的地里去了,这一下子就“饿”了集体的田了。

  到了七十年代初期,村里的三千多亩地,一年的总产量也不过区区四、五万斤,亩产能打多少斤粮也就屈指可算了。

  话说到了七零年左右吧!新收的小麦已经进仓,从上一年的麦口到今年麦口天整整一年下来,家家缸中粮食也所剩无几,一个队二百多号人,四百多双眼睛,干巴巴地专等着生产队分粮呢,可生产队还没有拿出预算方案来,社员们又不能饿着肚子,没得办法,队里只好预先支付一些粮食给社员们,以度眼前饥饿难熬的一关。

  我们大队的第八生产队,根据社员们的一再请求,经过研究,并征得大队干部们的默许,按人口平均预支了一斤粮,你们猜猜,到了重新分配时,每人平均吃了多少粮吗?生产队的会计用算盘一拨拉,除去留足籽种,上缴国家的皇粮,还有生产队的各项开支外,社员们预支的一斤粮整整过支了八大两。也就是说,只能分二两粮,多吃的八两粮也只能是籽种了。

  一斤粮过支八大两,当年轰动了全公社,也惊动了县里。从此,老八队出了名,“吃种”这个名号也冠在了他们的头上。至今,村民们在茶余饭后,每每聊起往事,还常常唠叨这事呢!

  这样,社员们就越发重视自己的三分地了。那时,只要增添小人口的,就给三分地,为了那三分田,人们都拼命地生育(62年~75年),村里一家七、八个孩子多的是,最多的还有十几个的呢。

  又有谁会想到以后的后果呢,过了若干年后,儿女们个个长成人了,要吃、要穿、要房、要媳妇……那还不愁坏了含辛茹苦奋斗一辈子的父母了,这是后话。

  在说些题外话,七十年代初,正是我们的花季,谈婚论嫁悄然地在我辈中进行,那个时候,女方的择偶标准最简单了,只要男方模样还说得过去,有房住,有饭吃,或有点地位的人家就是上上人选,五十元的彩礼就能把新娘娶到家。饿怕了的人们,也只能这样,什么爱情,花影柳下、海誓山盟那种浪漫情调通通放在一边,唯一选择的是吃饱饭。

  就这样,说饿着吧,就差那三、五天的口粮,互相调剂一下,新粮也就到了你的缸里,就这么巴巴结结,巴巴结结地熬了十几年,土地到户后,人们的生活才逐渐有了好转。

  ……

凭挣工分吃饭的那个时候

原文出处:http://hi.baidu.com/shuangye/blog/item/c624d21b797bb7d8ad6e75b3.html

  大食堂倒闭,各家又重新支起了炉灶,凭挣工分吃饭的那个年代又开始了(约63年~80年)。说出来,我们这个地方做活得工分,还是向大寨人学的呢,叫做什么“大寨记工法”。

     当时,工分的票面面额分别为:半分、一分、二分、五分和十分。工分的票面大小像饭堂的饭票差不离,有时队里的工分票额数量不足,上面会发食堂的饭票来充工分票使用呢。那时,一般强壮男劳力一个工作日十分工,妇女八分,老、弱者六、七分不等。

     话说,那个时候,生产队的干部组成为:指导员(必须是党员),或干事(没有党员),是大队委派的“钦差”,代表大队施行号令或决断大小事情,其次是生产队长、副队长、会计、民兵排长、记工员。

     有的队还有“队委”这个职,这个职务不在编制之内,是生产队长需要这么个人,但又不能委以重任,只能以生产队队委这个虚职给他,这个人不是个疵头,就是有来头的人,有了他,领导班子也就安稳多了,以恶治恶嘛。

     一般一个队六、七个干部,各种农活下来的话,每个干部都得齐上阵,分领各条线路的活,当领导者的,大多“指手画脚”,自然农活也比别人少干不少。

     那时,一个人一旦做了干部,自己得了高工分外,还有很多不透明的好处,干部家庭的生活,自然比一般人家要好过些,亲属和亲友也都沾光,家庭成员也就事事占先,底气也比别人的足了。

     凭工分吃饭的那个年代,社员们生病、或者因私事外出,必须请假,得到队长批准方可离开,否则,就罚以一日工分,试想,一天工分捞不着,还要罚一天的工分,凭工分吃饭的那个年头,谁敢冒这个险。

     再拿记工员来说事吧,记工员本是生产队的一个最小的官,可他应用起来,比任何一个官大,比如说,他领一条线干活,就说锄地吧,如果对某某人不顺眼,手中的“白旗”朝你的地头一插,说明你的地没有锄干净,嘴里还像小和尚念经——咕咕哝哝,来显示他的权威,那你就得重来一遍,不然的话,扣你工分没商量。田中杂草锄干净与否,本没有什么标准,有些社员就跟他鬼喊,自然也就招来上级领导——队长的批评指责,不服的还要交由大队来处理,一般社员后台不硬的,谁又会来捅这个马蜂窝呢。

     社员们手中的工分票,一般是一个月一结算,每人得多少工分是要公布上墙的,有的记忆好的,谁出工多少再和相应的工分进行比对,有没有猫腻一掰手指头就清楚了,干部家属和干部密切的人,一般也只能猫腻一、二分,同是一个队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社员们有苦说不出,也只能忍气吞声了,如果多了四、五分的,有人站出来牛,也只能被乖乖地扒去。

     话说,当年的工分的面值一般一分工也只值四、五分钱,一天下来也只挣来四、五毛钱,妇女、老弱者自然也就更低了。到了年终结算,劳力强的人家,也有上百元的结余呢,自然也就美美地过个好年了。

     细细算来,凭工分吃饭也有十五、六年头,直到一九八零年,土地真正到户,它才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我也挣过工分,我们那个地方在挣工分的年代几乎没有一户人家有好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