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实验幼儿园 - 影视欣赏(md)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50:55
0-3岁婴幼儿健康人格早期抚育成果展示
作者:何敬红 (上海市实验幼儿园)
0 - 3 岁对人的一生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达成共识。有些影响甚至对人的一生是不可逆转的。目前, 0 - 3 岁工作已受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但在 0 - 3 岁的工作中却有着薄弱的环节。我们实验幼儿园抓住这一重要的问题来研究。即:“婴幼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努力走出一条 0 - 3 岁教育实践能普及的路子来。为此,根据目前家庭教育实际情况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我们有三个发现:
(一)差异。从家庭教育现状来看: 1 、有一部分家长不懂得科学育儿的方法。需要加强指导,普及 0 - 3 岁有关知识;例如:《该做的不做》现在的父母他们自己本人也都是独生子女,自己的生活能力比较弱。我们在上门服务中接触到这样一群家长,由于初为人母,连给孩子穿衣、正确抱孩子的方法都不会,面对孩子哭闹束手无策。更有一些家长,每一次冲奶给孩子吃,都严格按照书本上的规定,严格按格数,定时定量给孩子喂奶。而每一个孩子自身的生理条件和需求不同,以至于孩子饥渴的哇哇大哭,父母还在严格遵守时间而按兵不动。 2 、另一部分家长他们大都自身文化层次高。有的从国外学习回来,他们的家教理念、教育方式都比较先进。有的家长在亲子游戏、教养方式等方面有发明、有创造,有大量好的经验可以与大家共同分享。过去学校与家庭教育关系,过多地强调学校的指导作用,我们提出:资源整合、整体优化力量。我们的突破在:引进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参与我园的教育。
(二)、偏向。目前,整个学校教育中,教育的性别偏向越来越严重。教师职业的女性化,学校教育中缺失男性教育。本来我们以为:在家庭中不缺失男性教育,但在 200 份调查问卷中,父亲参与教育的只占 4% 。例如:现在的年轻父亲他们认为:( 1 )孩子太小,应该由母亲管,自己主要任务是赚钱,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教育孩子的占 73.2% ( 2 )父亲不会带孩子,最多帮忙冲奶的占 10% 。( 3 )父亲想关心孩子,但由于方法不对受到妻子、长辈干涉的占 6.8% 。调查研究表明:家庭中也缺乏男性教育。这对 0 - 3 岁孩子影响十分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偏差。隔代养育的祖父母,这类家长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孩子教育表现出过多的关心和照料。如《做过了头》,最近几年这部分家长日益增多。这类家长约占总体的 30% ,他们对孩子事事包办代替。 8 个月左右,孩子开始学习爬,刚开始学时,孩子不会,趴在床上不动,老师刚要抓住孩子的腿尝试帮助孩子往前学习爬时,边上的老人忙说:“我的宝宝太累了,我们抱一会儿,下次再学吧!”这样的孩子时刻处在家长的“帮助”下,缺少通过自身实践获取有益经验的锻炼机会,不仅抑制了孩子自信心、独立性的形成,而且还阻碍了孩子创新意识的萌芽和智力水平的提高。严重影响婴幼儿个性的形成,束缚婴幼儿心理成长和发展。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有针对的方法:将先进教育理念、教育理论、技术,通过我们的实验转化为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行为。
我们提出实验思路:《 0 - 3 岁教育环境和力量的整合和优化》来进行 0 - 3 岁新的教育探索与实践。
一、家庭、幼儿园、社区资源和力量的整合与优化。
◆ 我园注重将家庭、幼儿园、社区这三种重要力量互相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婴幼儿教育过程,以促进婴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增强幼儿教育的活力。社区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社区人力资源(社区内的当政领导人、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幼儿家长以及其他社会各界先进人物、知名人士和有专长的居民等)社区物质和环境资源(图书馆、体育馆、儿童乐园、娱乐中心、商场等文化设施和服务等)通过家庭、幼儿园与社区之间的合作,来自于家庭和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和力量能够得到有效的组织和合理的利用,并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育教学方法几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为 0 - 3 岁婴幼儿教育过程注入新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例如:我园通过社区内资源《家长的育儿方法展示会》《亲子游戏大比拼》等活动引入到幼儿园内。它们不仅有利于直接、广泛地丰富婴幼儿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和教育教学内容,而且为幼儿教育的质量提高、管理规范、有序发展及幼儿教育的社会化提供了积极有力的人力和物质支持及行政保障。
◆ 我园成立了普陀区 0 - 3 岁婴幼儿早教指导中心。自 2000 年历经 5 年的研究,通过对园内、园外教师的整合,加强和提高了我园的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我们实践研究后,提出了现时教师资源标准及职业规范,为日后大力加强和改革现有的教师职前和职后教育,提供了一整套《 0 - 3 岁教师实践操作培训内容》。真正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 建立实幼网站。将科学育儿知识和经验辐射到社区,延伸到家庭。关注到每一个 0 - 3 岁婴幼儿及其家庭。

二、教育环境的整合和优化
由于 0 - 3 岁婴幼儿对环境的依赖性极大,而发展的能动性只是在别人为他安排好的环境中起作用。
我园从婴幼儿成长的环境着手,创设( 1 ) 0 - 17 个月婴幼儿成长环境示范屋,( 2 ) 18 - 24 个月婴幼儿成长环境示范屋。在环境的创设上,创设了爬行活动区、生活习得区、肌肤满足区、心理咨询区等示范区域。注重时空和心灵的同步开放,让婴幼儿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地与环境互动。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的领域展现才能,弥补不足,建立自信心,来改变家长育儿方式和端正他们的理念。
我园在创设教育环境时做到:
( 1 )、关注安全。
如:《旋转平台游戏》、《蹦床游戏》细微之处都时时注意安全。前庭器官是大脑中的重要器官,控制人的重力感和平衡感。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宝宝在旋转平台上练习,可以刺激前庭平衡器官的反应性,使他注意力集中、听觉记忆能力、前庭平衡能力增强,促进全身肌肉群高度运动。蹦床跳跃对宝宝身体平衡性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对蹦床还不太适应,容易摔跤,所以要选择人相对较少的时候让宝宝在蹦床上玩,以免宝宝难于保持平衡而一直摔跤,产生对蹦床的恐惧。( 2 )、关注舒适。如:《帐篷游戏毯》多种功能汇集在一条毯子上。毯子上的图案十分亮丽可爱。上面的草地,池塘,小花 …… 都是用不同布料材质做成的。让宝宝感受不同的材质面料有什么不同!帐篷的 2 跟支架是用 软塑料做的,可以任意弯曲。宝宝在玩耍时不会伤害到他们。
宝宝坐着或趟在毯子上,可以用小手抓抓蜜蜂的小脚。(锻炼他们的抓握能
力)拉拉太阳宝宝,照照自己的小脸 ( 刺激他们的感官能力 ) 摇摇小蜜蜂
还会沙沙的响喔!!!(刺激他们的听觉)。
( 3 )、关注方便。
如:《蝴蝶游戏垫》适用于出生后及以上的宝宝,柔软的织物垫可给宝
宝无比的呵护,光亮的色彩及粗体图形吸引宝宝的注意力,摇环及吱吱作响
的声音帮助宝宝的听觉开发,宝宝用手去抓和摇动这些玩具,在教他及他完
成这些运动的过程中,宝宝的运动神经将得到有利的开发。在整个游戏过程
中,促进宝宝的视觉、听觉、运动神经和感观潜能的开发,帮助宝宝充分体
验这种环境。而且它收取方便,外出携带均可,不影响空间。
( 4 )、关注个性化。
如:《 4 - 18 个月宝宝餐具的选择》。 从 4 个月开始,宝宝开始摄取母乳以外的营养,要添加辅食了,如蛋泥、肝泥等。妈妈可以选择具有研磨功能的
盘和碗,它们的底部设有大小研 磨格,方便磨碎煮熟的食物或轻易挑出鱼骨头。这种有匙米糊瓶是专为宝宝吃糊状食物而设计的,米糊通过勺子上的小孔从瓶内流入勺中,妈妈可亲手喂食宝宝。宝宝的牙龈很嫩,而且嘴巴也比较小,吃食物时容易外流,所以妈妈在选择小勺时,要注意选择材质柔软、勺匙面设计浅、长度、宽度、深度皆符合宝宝吃喝需求小勺。宝宝开始学习进餐了,这时妈妈选用勺、叉要柔软不伤牙床,叉位中间有凹位,可以防止面条下滑;易于小手握持。同时最好选用防滑碗,碗底有防滑吸盘,宝宝进食时可以很好地吸附在桌面上以防弄翻。这套餐具适合八个月以上宝宝使用。宝宝开始学习独立自己进餐了,需要逐步习惯使用与成人相同的餐具,并开始学会自己独立地使用餐具。这种密氨材质制成的双耳碗、勺既可用于喂食也可用于宝宝独立使用。双耳的设计帮助宝宝把碗扶稳。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对奶瓶仍有着较大的依恋,但又想摆脱妈**“干预”。他们喜欢自己拿着奶瓶喝水。妈妈可以选用带双耳的奶瓶,让宝宝自己双手握住奶瓶的把柄喝水,满足宝宝想独立的愿望。宝宝即使任意上下摇晃奶瓶,也不会使奶瓶从手中滑落,妈妈也不用担心宝宝的衣服会弄脏。

它适合十二个月以上宝宝使用。十八个月以后的宝宝,自己吃饭时,往往会舀的太多,手拿不稳,饭还没到嘴边就会掉下来,弄得桌子和身上一片狼籍,妈妈可以给宝宝选用带有凹槽的围兜,以免饭粒撒了一地,宝宝吃饭的碗要浅而大,方便宝宝自己舀饭。同时在吃饭时可以提醒宝宝靠近碗口,帮助他将勺子托到嘴边,对宝宝的成功要及时给予肯定。

其次,宝宝喝水应该逐渐摆脱奶瓶,而使用专门的水杯了,水杯的吸嘴可稍大,适合较大的宝宝。使用,同时注意杯嘴要软硬适中,防止宝宝牙咬变形

三、教育方式的整合和优化
“上门服务”到社区、到家庭,是针对广大0 - 3 岁婴幼儿散居在社区、家庭的特点而探索的一种早期教育指导方式。通过定时、定人、定点,采用“上门服务”的形式开展各种“亲子教育”、“健康咨询”“营养宝典”、“向您推荐”、“育儿知识”、“示范讲座”“各类沙龙”等活动,有计划地为周边社区内0- 3岁婴幼儿家长提供教养服务。让家长、指导者为一个共同的目的,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和探讨。
这种教育方式以其贴近家长,贴近社会的特点,引起本地区 0 -3 岁婴幼儿家庭的热烈欢迎,满足了家长对育儿知识的渴求。在重视幼儿认知发展的同时,注重个体早期社会性、人格发展,尤其关注幼儿交往、行为、情感情绪和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发展,通过“上门服务”教育方式,我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整合各种教育方式,不仅遵循了婴幼儿社会性人格发展的早期规律、特点,帮助家长更深入地认识了个体早期社会性心理、行为、能力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而且有效地对婴幼儿进行社会性人格教育提供科学指导。

教育环境、力量的整合和优化是一项需要不断研究的工作,为此我们将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