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停产为“限价”敲响了警钟2010-12-14 00:04:3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13:25

食用油停产为“限价”敲响了警钟

2010-12-14 00:04:31

浏览 35571 次 | 评论 31 条

食用油停产为“限价”敲响了警钟
盛大林

12月2日,号称中国企业500强的北京汇福粮油集团停产食用油了。就在这一天,国家发改委约谈四家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要求在两节期间稳定价格、保证供应。据了解,南方的一些食用油企业也已经停产了。停产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在政府的限价调控下,食用油生产企业初现亏损。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市场维持现状,一个月之内,食用油行业停产限产企业将大幅增加,而那时正值春节前的食用油销售旺季,如果相关决策部门不能想出好的解决办法,后果将不堪设想。(据12月13日《重庆晚报》)

11月底,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称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可以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12月2日,国家发改委就约谈了四家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虽然国家发改委日前还声称“目前还没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但对一些重要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实际上已经开始干预了,比如“约谈”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并要求它们“稳定价格”,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限价之举,只不过不是“硬限价”而是“软限价”而已。

在政府的干预之下,食用油价格确实稳定下来了,但企业的生产也停顿下来了。照此下去,食用油的短缺不可避免,而且可能正好发生在两节期间。限价之前是“价高”,限价之后是“油荒”,哪一种情况更糟糕呢?不言而喻。

也许有人要说,政府在要求食用油生产企业“稳定价格”的同时,不也要求“保证供给”了吗?可是,这两个要求存在内在的冲突。市场价格是引导供应的最有力信号,压制价格势必打击供给。近期食用油价格大涨,直接的原因就是大豆等原料价格不断上涨,而大豆大都来自进口,在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居高不下导致食用油价格倒挂的情况下,生产得越多亏损得越多,既然不能涨价,那就只能停产——政府总不能要求企业做亏本的买卖吧?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主要就是依靠价格的引导作用。限价必然导致短缺,这种市场规律不以任何人的良好愿望为转移。2008年通货膨胀严重的时候,政府采取的限价政策就曾导致部分商品的紧缺。几年前,津巴布韦政府为了应对飞涨的物价,曾下令所有的商品价格打5折,结果商店纷纷关门,失业大量增加,经济陷于瘫痪。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形势多么“必要”,“限价”都不能成为政府管理物价的选项。

那么,政府应该如何应对物价的上涨呢?如果通货膨胀与货币发行量过大有关,那就应该紧缩货币;与此同时,还要想方设法扩大市场的供应,比如帮助企业扩大生产、动用国家的储备或者扩大进口;此外,还要对低收入群体提供物价补贴,提高他们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如果供求平衡甚至供大于求了还没降价,或者国外同类商品的价格也很高,那只能说明价格的上涨是合理的,政府和公众都应该接受这样的价格——如果强行打压,只会遭到市场的报复。

一些食用油企业停产已经为“限价”敲响了警钟。为了保障两节期间以及日常的市场供应,政府应该放弃所有限价的措施包括限价的想法。消费者也应该了解基本的市场规律,不要总是指望甚至呼吁政府用行政手段直接打压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