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规律初探 张先隆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7:27:57

心理规律初探2010-10-16 22:24

本文以多门学科常识为框架,以心理学已有的成果为依据,通过理性推导和实验证明,寻求心理的一般规律,剖析心理基本的构成与工作原理,以求将复杂的心理现象化为简单的心理过程。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心理是由情感引起的,情感是能产生各种各样感受的大脑皮层兴奋,这种简单的兴奋却起到了管制人的作用。

(2)情感的管制作用非常特别,能把自己情感作用转换成外来的管制。

(3)情感是心理的元素,情感的不同类别便是心理元素的类别,人类有其共同的情感品种,经过特殊的路径将客体叠加上了人类的情感,变成了人群能产生共鸣的、具有人性的“客观”,人由于有了对“客观”特有的共同看法与感受,所以才有了共同的人性。

(4)对人性的演绎,组成了人的心理内容。

(5)心理是由生物化学引起、物理变量转化的心理变数,心理学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为一体。

 关键词:情感自律 情感投套 意识能动 人性客观 情感记忆情感格式化引 言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心理科学应该是第一生产力中的A生产力。科学渗透在生产力要素之中,而在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是人。心理学是人类研究人类自己的科学,所以,是要素中的要素。台湾心理学教授张春兴在《现代心理学》一书中从不同的角度,用科学本身具有的特征分析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但合于科学而又超于科学。但心理学的现状又落后于其它科学,这并不能说明心理学不是科学,是因为其难度更高,深度更深。”中国心理学教授葛鲁嘉在《心理文化论要》书中指出:“心理学知识拥有如此之多的缺乏关联的知识要素,以及如此之多的相互怀疑、争执和嫌弃,使得心理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得出一般的理论。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它的统一的程度”。引起心理学的困惑,其原因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心理学最一般规律。

其实,任何科学在它基本规律未揭晓之前都是不统一的。因为接触到的只是事物的部分现象,没有涉及到问题的本质。例如,化学在100多年以前由于没有建立原子理论,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运用,但这种运用是经验性的,人们对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一问题是不统一的,有着各种猜测。心理学也是这样,在心理一般规律未发现之前心理学是不可能统一的。所以揭示心理一般规律是理论心理学的当务之急。 

1 “情感自律”是心理学的一般规律 情感不只是起加强心理作用和内驱力作用,它还是心理的制造者。拿人来说,我们知道维持人们生存的内在环境稳定有两大系统,一个是自律神经系统,另一个则是内分泌系统。这两个系统互相协助,也互相制衡,重要的是它们不以人的意志左右,常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而在我们的体内同样存在着维持人们生存的对外环境调节的两大系统,一个是情感自律系统,另一个则是意识系统。这两个系统互相协助,也互相制衡,重要的是它们也不以人的意志左右,常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人的许多生理环节是意识照顾不过来的,如体温、心跳、瞳孔等等必须有自律神经自动调节。 同样,人对外感觉、认识、动机也是意识不能完全照顾过来的。比如:一个人在社交场合,要根据怎样的氛围、居于怎样的地位、承担怎样的角色、有多大的自由度,来确定自己的表现。对诸多复杂的因素如果靠意识计算,时间是不允许的。即使能计算出来,那么又怎样对每个动作、每一句话进行合符计算结果的控制呢?这一切都由自律情感自动生成、自动控制完成。因此自律情感必须完成两项任务:一是测定环境事态状况,二是控制保持行为自由度。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中瞬间完成的。在其自动控制的下,人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自由地发挥而不会出格。有两个原因导致人们一直不能揭开情感的真实作用:第一个是人类大量的知识积累,使人们过于信赖意识的作用;第二是意识载有情感因此它难以检验情感。其实,情感的自律作用无时无刻地在管理着人们。

 2 “情感投套”是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自律情感的作用就是要管理人的行为。管理的第一步首先要让认知知道周围事件以及事态状况,这就要做必要的测定。这种测定,是人性的测定而不是物理的测定,因此不能用衡器来测量。这就导致测量的方法非常特别。测定过程就是情感投套的过程,它是一个逆向的过程:是把自身组成人性的要素---情感,先投放到外界的事物之上,将物理世界套上各种情感的外衣,让客体带上与大脑皮层一样的情感兴奋样式,然后反过来再接收它,刺激人,就此完成测定,形成人对客观的人性认知。其结果是,客观的物理世界变成了具有人性的客观心理世界(人性世界)。

因为人类有着同样情感品种,所以投套出了类似的人性世界,在类似的世界中对各种事物有着类似感受,采取类似的策略,这就产生了人类共有的人性;对事物的共同感受也使每个人的主观世界得到“沟通”。对人性的分解就能得到心理的内容。 情感投套的作用正是所有心理学想破译的关键。很久以来,这些来自体内、体外的莫名力量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专业和非专业人士。虽然所有心理学派也给情感留有一块余地、几乎都有一个章节提到情感或者情绪,在各种应用心理学中也越来越重视情感的作用,认为它对认知与行为有巨大的影响,但却没有涉及它的实质,不知道它是以怎样的方式影响认知的。他于对情感投套的过程与作用无法解释,各种心理学派把这种现象只能给定为不作解释的各种定义。如:机能、无意识、印记、场、动机、灵魂、上天、本能、欲望、动机、精神、原则、习性、上帝、心理、激情、欲望、准环境、蕴藏等等,形成了各心理学派的特色。其实,这些概念都是对情感投套作用不同体验的解释。由于未真正找到心理的根本,不得已才把注意力转向浩瀚的、没有结论的个例中去。这样大大削弱了心理学的研究能力与作用,心理学也难以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解释了情感投套原理,也就可以解释以往心理学的自相矛盾之处。

3 “情感投套”的工作原理 情感“投套”是将自身情感叠加到外界事物之上的表述,弄清情感的投套原理就会很自然地推断出情感的自律职能。情感自律,首先要求意识对情感加工过的外部事实认为是合理的。因此,情感的工作首先是让意识认为情感刺激是外来的,它的工作原理是把自身的情感“投套”到目标物上,进行格式化。然后,再由人“模拟接收”这种感受,形成人对客观的认知,确立自己的人性客观。例如:彩色气球洋溢着喜庆,车祸现场弥漫着恐怖,异性之间存在着的吸引力等等。
其实这种外来情感刺激是人的情感套上去的,是自然景物与自己情感的合成。它的作用是强加的,但工作方式却不能强加,否则会被人识破。因此,情感只能采取“智取”的方法,通过自动“投套”技术,把情感取借给对方,然后再由认知来感受对方,包括事物的性质、事件的大小,这些都由投套效果“说了算”。这样就彻底地、瞬间地完成对事件的人性化测定工作。 “投套”是大脑认识人性事物的特殊本领,它既不要靠场,也不要靠磁,它只要靠大脑中一条特殊的信息加工路径就能完成。如图:来自外部的事物信息,通过感觉器官输入,经过感觉初步反映,立刻与情感记忆自动对比,自动对比能自动分检情感适用类型进行跟踪,通过链接触发相应情感兴奋,兴奋的结果又并入输入回路。这一过程反复循环进行,所需时间之快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从认知的角度上来看,根本分不清哪些是外来的信息,哪些是大脑加上的信息,只能以为全部都是外来的。如此就将自身的情感反应,变成来自目标物真真切切的刺激。这类似于无线电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工作方式,

即:1、接收外来信号;2、双联电容跟踪;3、本机振荡;4、与接收信号混频;5、变频;6、鉴频。

它对应与大脑的心理工作过程:1、摄入外来信息;2、情感记忆跟踪;3、情感兴奋;4、与外来信息混合;5、合成;6、认知。这样,大脑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情感对自然事物的投套。由于事件与情感的跟踪依据是情感记忆提供的,情感记忆是情感加学习的结果,人从小到大经过无数次事件的情感体验,形成了深刻印记, 形成大量的情感记忆,这种记忆提供给摄入的事件进行情感分捡跟踪,这些情感记忆不能轻易抹去,所以情感记忆有恒常性,它解释了人格的稳定性。又由于它们的工作过程是自动的,是隐密的,从而也解开了情感的“内隐性”之谜。

 4 情感的产生与种类推导 情感是大脑的一种对外策略机能其形式不过是0.6—100赫兹、不同波形、带着不同感受的大脑皮层兴奋,它的一端能令人感到各种各样的不适,起到对人的阻止作用,而另一端是各种各样的舒服,它起到对人的促进作用。它的种类应该能满足物种生存的需要。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得到了普遍承认,情感机能和其它器官一样也是通过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的综合过程,物种的外形、内部结构、生存方式几乎达到精致的地步。情感是人对外交互的内在要素,同样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它们的结构、功能一点也不比其它器官逊色。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情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那些与环境不相适应的情感变异类型则被淘汰,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选择,动物的有利变异被定向积累,产生了与环境相适应的情感类型。这些情感的遗传密码会清清楚楚地写在人体细胞的DNA中,认识了情感的作用,后基因组工作会把有可能作废的DNA片断,变废为宝。 推导情感种类有四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根据达尔文主义理论推导。人类的经过40多亿年的进化,非但维持人体生存的内部环境需要高度自治化,而且对外部环境的处理也要求高度自治。这是因为,一方面意识照顾不过来,另一方面理性意识是随着动物的高度进化的。在低等动物阶段,一切体内、体外的活动只能靠自律系统,也就是说没有多少思想。但要注意,因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有些情感需要一时还不可能生成,而有些反社会的情感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消亡,因此需要不是绝对的,更多应考虑人类史前的需要和在现代文明中所起作用的演变。第二种方法是以人的情绪反应来判断,情感在起作用时会有应急激素释放和情绪的体验,根据不同的体验可找到情感的种类,但很多情感没有情绪反应,因此只能发现一部分情感,而有些很重要的情感可能会被忽略。第三种方法是根据精神疾病进行推导,因为根据“投套原理”有什么样的情感就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偏移,就会有什么样的精神疾病表现,但要区分表象与实质。第四种方法是通过演绎人性,通过分解并抽出情感。人性是由情感拼凑的,所以逆向分解人性能有效理出头绪,但要注意,一般意识带有人性所以也很难看清庐山真面目。必须跳出人性的束缚,才能去发现人性类别。再有第五种是最彻底的方法,就是用脑磁图进行检测,测出各种情感相对应的兴奋点位置以及它们各自的波形,脑磁图就象物理中的正负粒子对撞机,有了它,大脑也不再是一个黑箱。 

情感经初步推测有以下种类: 4.1 奖励类:荣誉情感、安全情感、幸福情感、权力情感、诙谐感、同情情感、爱美情感、爱情情感、母爱情感、依母情感、感激情感、牺牲情感、探究情感、表现情感、崇拜情感、劳作情感、投机情感、敛财情感、从众情感、顺从情感、信任情感、自信情感、友好情感、团队情感、求生情感、性爱情感。

 4.2制约类:痛苦情感、恐惧情感、愤怒情感、委曲情感、羞耻情感、虐待情感、后悔情感、内疚情感、隐私情感、抑郁情感、仇恨情感、寂寞情感、失恋情感、警觉情感、焦虑情感、控告情感、吃醋情感、被害情感、厌恶情感、紧迫情感、忧患情感、欲望情感、叛逆情感、妒忌情感、自卑情感、自毁情感。

 4.3 功能感:幻想感、促动能、促退能。 以上列出的情感与功能感不一定完全准确,有遗漏,也有的是共用一种兴奋,有待于进一步测定。很多心理学都探索过心理的元素,而各种情感才是心理真正的心理元素,它们遵循着同样的机理、有着不同的反应,进而控制人的认知,行使了对人的各种行为的管理。人类共有的情感品种形成了特有的人性,不同情感种类的组合,形不同种类的动物。 情感有增强、自激、波动、级别、转换、保持、侧抑制、周期节律、相互制约等重要特性,对个人和社会起着重大影响。 

5 情感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情感投套原理和唯物辩证法相一致。认为大脑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这一特殊结构的有机体对外部现实世界的反映,物质世界在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意识而客观存在,质世界具有可知性和人们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但大脑对现实世界的反映不管多么真实,原则上讲都是主观的。但通过反复实验被理性认识证实了的大脑反映,可以说是相对客观的。同样大脑通过情感加工过的反映也具有相对客观性,这是因为情感也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它的反映过程不受意识控制,客观的物理世界意识加上客观的情感反应,其结果仍然是客观的认知意识。前者客观地反映了客观物理世界;后者客观地反映了客观人性世界。然而在人的认知中纯粹的物理世界是很少的,物理世界被大脑摄入后很快就会被情感包裹,形成人性世界。相反,人要从人性世界中争脱出来就需要理性意识通过大量的验证才能确立,需要有大的突破。例如:水,当这种物质刚印入我们眼帘时只是一种能流动的透明体。当人们把它套上情感后就成为是维持人类和所有生物的生存必须,是地球的生命之源,这就是心理世界中的水。当人们揭示了原子理论后,我们对水又有了另一种客观的反映,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的分子组成,它们的结构呈远程无序近程有序,是无色透明的一种溶剂。这三种意识有较大的差距,但都是相对客观的。第一种客观是感性物理世界意识;第二种客观是人性世界意识;第三种客观是理性物理世界意识。而对心理来说,事件都发生在人性世界中,因此情感对意识起到了决定作用。只有物理世界,没有情感投套,也就没有人的事件。当一个人失去“投 机情感”、“好胜情感” ,打牌炒

股就不会有吸引力;当一个人失去“羞愧情感”,在他眼里就没有缺德的事情;当一个人失去“恐惧情感”, ,就不存在有害怕的事情;当一个人失去“警觉情感”,就会听任摆布做出连自己也 觉得不可思义的事情来,街头骗子正是利用这种特性,设法 激发受害者的“投机情感”或“
同情情感”,抑制“警觉情感”的激发,然后实施诈骗的。 理性意识一旦冲破了人性世界又会进入更高层次的理性物理世界。其它科学都经历过这种过程,而心理学正在走的也是这一步。精神分析心理学,对以上三种不同的客观世界解释成前意识、无意识和意识。但他们说不清无意识是
什么东西,也说不清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其实无意识就是人性世界意识,是被称为前意识的感性物理世界,通过被称为潜意识的情感记忆投套而成。也就是佛洛伊德讲的前意识和潜意识合称无意识。其实,无意识并不是真的没有意识,而是与人性世界相一致的意识,因此,人性世界意识
与自身人性意识相比较,就体现不出差异也就认为是无意识,但他也认为无意识是心理的实质。

 6 情感值偏离的影响 “投套”还原了人性客观事实,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的大脑皮层兴奋产生的各种电波就能建立人性客观世界,通过外界的压力有效地管理人的基本行为;它的缺点是:不同人的情感反应曲线,包括整体情感差异和个别情感高低,投套出不同的人性客观世界,人在不同的世界差异中表现出策略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因此,每个人的人性客观并不一致,只有平均值和离散值概念之分。当一个人的情感偏离值很大时其举动就不为常人理解。例如:

有甲方乙方,两个人,甲冒犯了乙方引起了乙的愤怒。乙认为“愤怒源”在甲,其实“愤怒源”就在乙的大脑之中,是乙方将愤怒的情感“投套”到了甲身上。愤怒情感是每一个正常人都有的自律情感,目的是要求人在受到侵犯时不能沉默,要敢于反抗,保护自身的权利。假设愤怒情感
在0~100度区间内反应。当甲方冒犯乙方的程度在人群平均水平上认为应该比较愤怒,设为50度,而乙也正好感到有50度的气愤,乙方就认为甲有50度冒犯自己的行为。如果,乙的情感反应强烈,同样的冒犯却有80度的愤怒情感反应,乙方就会把这80度的愤怒全部“投套
”到甲的身上,就感觉甲方很严重地冒犯了自己。假如别人都说事情没这么严重,乙方只会认为别人对自己不公正。如果甲方本来只有轻微的冒犯或者根本没有冒犯,而乙方先天或者病变引起情感自激高涨,甚至达到了100度的顶点,那么这100度的愤怒也会全部“投套”到甲方身
上,认为甲方有极大的冒犯行为,而根本不知道是自己的情感出了差错。至于甲方是否确实有冒犯乙方的事实,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投套”的结果就是意识还原到的结果,是来自对方的事实。至于冒犯的形式,也是有情感来确认的。因为来自对方的恶意明明写在脸上,对方的举手、投
足都是敌意的,连一个笑、一段沉默、一段可人的话语也都实实在在地传达着确实能感受到的恶意。如果90度的愤怒就会引起人的攻击行为,那么他的过激行为就被公认为是“武痴”,也就是一个地道的精神病患者,是精神分裂症,其实是“情感高涨症”。情感高涨到一点不需要“外
部刺激”的,为精神分裂症,还需要不同“刺激”的,为心理变态,个别情感高涨而其他情感正常的为人格偏执症,而情感偏低的人在刑事案犯中较为多见。有多少种情感就有多少种“情感高涨症”。精神病分类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应该是情感普遍高涨或者个别高涨,一种量变到质变的
关系。虽然情神病患者表现出来的认知是错乱的,但反映的仍就是人性。 因此,大脑皮层兴奋的误差能导致情感的误差,情感的误差又导致了意识认知的误差。最致命的是这种误差并不能被自己所察觉,也不能被别人所感觉,而且,即使情感在短期内发生变化,影响了人的认知变化,也
并不能为自己所察觉。因为情感的偏移导致了个体的“客观”发生了位移,而本人相对于“客观”始终保持不变,因此,自己一直会认为自己是客观的。举两个例子:如果自身幸福情感高涨,会觉得别人特别开心,所以对自己真实友好。如果自己警觉情感高涨时,会觉得别人也很警惕,
正在用心监视自己。 

7 情感投套的实验证明 

7.1精神分裂症患者只要服用一定数量的镇静药后马上就能恢复正常。如氯丙嗪、奋乃静、氯氮平等药物。相反,正常人服用“拟精神病药”即兴奋药后马上能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如苯丙胺、苯环利定等药物。这充分说明情感兴奋的高
低直接影响人对客观的反映。是怎样影响的,以前不得而知。其实,正常人的认知也是情感投套出来的世界决定的,情感值偏离过大,必然导制投套出不正常的世界,在不正常的世界中采取正常的策略,当然表现出反常的认知与行为。就是说精神分裂病患者的意识是正常的,原则没有变
,是人性客观世界起了变化。控制兴奋的药物对认知所起的作用,这一常识至少能证明:大脑某些兴奋的高低能影响人的认知。 

7.2《国外科技动态》1999第八期研究与发现栏目中刊登了一篇题为“笑的奥秘”报导了一个发现:洛杉矶的医生们在研究一个六岁女孩的大脑时偶然发现
,大脑有一"笑中枢”。这个女孩患有癫痫症,医生们正在试图找出病因。医生用电子探针触到了女孩大脑的某一点,女孩就笑了起来,而且认为自己的笑情有可原,她对医生们说:“你们都站在周围,看上去真是滑稽。”这篇文章证明了诙谐情感就在左前叶部位。女孩认为情有可原
其实是由电流激发起来的诙谐情感“投套”到了她注意的事物之上。因此,被注意的事物都变成滑稽的事实。这个实验可以证明:

(1)所谓的情感只是大脑一定部位、一定形式的兴奋,因为电子探针可以直接促发。

(2)兴奋的感受不只是停留在大脑,而必须“投套”到被注意的事物之
上,这种方法是情感管理人的最佳选择。假如医生的探针不是触到诙谐情感点而是恐惧情感点,女孩会感到这些人使人很害怕。如果探针触到的是羞耻情感灶,女孩面对周围站着的医生会觉得这些人在弄他的最私密之处,使她无地自容。女孩并不只是有这种感觉,她是实实在在地“看到
了”这种感受。

 7.3吸食毒品的人在戒断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即生理上好戒,在心理上难戒。其实,毒品有激发全部奖励类情感的功能,奖励类情感本来是对通过坚苦努力获得成功之后进行奖励的,而现在很明确只要再次吸食毒品就可获得成功,这些情感全部投套到毒品上,而不
是投套到坚苦努力上,这一事实牢牢地印在情感记忆中。如果在心理上能轻易地戒断,那么情感自律也就失去了效能。因此必须等待记忆淡忘,这样就必须坚持就很长时间,如果要宿短时间,就要设法覆盖它。跳伞运动员的学习过程不能说战胜了恐惧,而是通过分步训练逐步让这一场景
的安全情感记忆覆盖以前的危险情感记忆,使得这一场景被投套为相对安全的场景。这些实验证明了情感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体现了自律情感的权威性。 7.4根据投套原理可以推测:不管是来自外部的或者是自身肢体的感觉都是通过投套实现的。最近,网上来自大阪大学医学部有关疼痛
的脑磁图报告表明,不管是肢体任何部位造成的疼痛,在大脑中的疼痛兴奋点只有一个,他们觉得很奇怪。其实疼痛兴奋只要与肢体某根神经“报告”相混合,大脑认知就会误认为肢体某点在发生强烈疼痛。确实没必要在满身都设置疼痛发生器,只要一个就足以。通过满身的神经的报告
指向,疼痛感就能投套到任何部位。体觉,包括痛、痒、麻、冷、烫等对内都是由神经指向投套的。而对外界,情感只能通过眼睛和耳朵的指向进行投套了。这一实验证明:控制人的认知,通过投套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方法。它既能达到测量目标物的性质,又不必传递感觉的有形物
质,且能做到天衣无缝。

 8 情感记忆的建立 情感记忆起到了自动分捡事物类型、选择适用情感的作用,是通过已往事件的情感学习逐步积累而形成的。情感自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情感记忆的建立。情感记忆就是心理学中讲的“本性”、“本能”等等概念。它的获得既不象“白板说”所
说的是完全习得的,也不象“本能说”强调完全是先天的。它是人体先天机能与后天适应性学习所构成的。情感的机能“器件”是由遗传得到的,它是大脑中各式各样的兴奋灶和兴奋记忆系统所组成。兴奋灶所起的作用相当于各式各样的工具,从广义上讲与人的手脚、喉咙的作用是一样
的,但要能够正确使用这些工具还必需通过学习,这种学习是积累使用工具经验的学习。兴奋灶的机能不是学习得到的,正如手和脚的工作需要通过学习,但不能说手脚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一样。情感要正确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学习。通过学习建立正确的情感记忆,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对号
入座”的学习。这里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很多情感对事件有一定的基本适应性,如响声能引起恐惧、妨碍能引起愤怒。甚至较原始的情感在低等物身上与事件有直接链接。例如小鸡,对移动的,稍大的物体会有母爱体验;鱼虽然看不到自己的形象却对伙伴的形象会有亲近的体验;喜鹊将
它的蛋寄养在鹳鸟的巢中,刚孵化出的小喜鹊还没等睁眼,就能将鹳鸟蛋和小鹳鸟坚苦地掘到巢外。这很像本能,或者就称它为本能,但它的工作原理仍然是由情感投套后的意识认知活动,只是这一类情感与一定形态的感觉有直接的指向而已。其次是扩展性学习。扩展性学习又分自习与
教习两种,幼年期主要靠教习,随后自习成份越来越高。可见幼年的教习是很重要的,因为基础情感记忆是幼年期打下的。又由于人类一生不可能停止学习,所以,以后也还是能不断地校正。

 9 意识的能动作用 情感不能单独完成任务,它需要一个载体即意识。意识即为个人的感觉、知
觉、比较、记忆、反馈等理性思考的全部。意识一方面为情感服务,另一方面判断人性意识的正误,通过学习调整事件的性质与大小,间接地影响情感记忆。 情感反应是否正确,不但与反应器质量有关,也与情感记忆有关。而情感记忆的状态除了与情感反应器质量有关,还与个人的经历
、学习等有关。其中学习与经历的变化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它可以逐步地、间接地修正情感记忆,从而影响输入到情感反应器的情感类别与量的大小,最后影响情感反应,达到影响人的认知的作用。它们的关系如以下公式: 人性意识=事物×情感记忆×情感 (1) 情感记忆= (意
识1+意识2+…+意识n)/n (2) 其中公式(1)中的事物是指单个事物;公式(2)中的意识可以是来自自己的、也可以是来自他人教给的已往的意识;公式(1)中的意识能转化为公式(2)中的意识;公式(2)中的情感记忆又为下一轮公式(1)中提供情感记忆。 这两个
公式并不是一个方程组,而是不断循环的两个工作过程。这就解开了意识心理学中“身心平行论”的矛盾之处。冯特认为:“感觉经验(心)与外部刺激引起的中抠神经兴奋(身)是两种平行的现象,后者并非前者的原因,前者也并非后者的结果。”那么感觉经验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冯
特无法回答。其实,公式1产生了刺激与兴奋(身),公式2中大量的记忆转化为情感经验(心),它们是通过情感记忆链接的,但情感记忆和情感检索是自动的,不需要意识的参与,因此,是隐性的。冯特认为“心理不是大脑生理过程产生的结果”,是因为他没有感觉到在情感经验和外
部刺激上意识所起的作用。其实,意识对心理的调节作用是渗透在平时的点点滴滴的情感记忆当中。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情感运用的方向上的调整作用:不同的人群,由于受不同的文化的熏陶教育或者受不同的经历的影响,会积累不同的“情感记忆”。同样的场景由于情感记忆的差异
就投套不同的世界差异,于是就有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信念。例如,把幸福情感、安全情感、成功情感投套到不同的事业上,形成不同方向上的追求和不同的信仰。其中有的是科学的,有的是不科学的;有的是利人类的,有的是反人类的。由于情感记忆不易被抹掉,因此个体的人
性世界也较为稳定。由于文化能影响情感记忆从而影响人性世界,因此人文科学和心理学是互为研究的对象。 意识的另一个能动作用是调整情感反映强度。但一种情感比人群平均水平高的会引起情感意识的正反馈;比平均水平低的会引起情感意识的负反馈。即上一次偏高的结果会并入情
感记忆,使下一次反应更高;上次偏低的结果同样会并入情感记忆,使下一次反应更低。因此,而在程度高低上,校正是艰巨的,作用是有限的,需要不断的校正才能抵消反馈作用。当偏离值很大时如果不靠药物,完全靠意识是校正不过来的。

 10 情感的重要特性举例 情感的积累增强,
在情感对象事件不断刺激下,情感记忆可以不断积累增强。比如一个单位的领导在没有制约的情况下,可在事业成功后被拥戴或是自我强调征服了下级后,权力情感将逐步加强。它的积极意义是可增强控制力。它的消极作用是当情感反应值过大时,他的情感“投套”到其它事物上,大事
会变成小事的、不可控的认为是可控的,所以对待任何事情都是无所顾忌。相反,根据同样机理,被领导者的顺从情感和崇拜情感也逐步积累。它的积极意义是尊重领导维持良好的秩序;它的消极作用是当情感值过大时领导被“投套”成圣人,他的荒诞也会被看成为合理,只有达到非常
严重时才会被意识到,但往往为时已晚。因此监督机制最重要的是要控制权力情感不被积累。在拓扑心理学中,勒温把投套出的环境称准环境。他举例说:“比如一个儿童知道他的母亲在家不在家,他在花园中游戏的行为便可随之而不同,可是我们不能假定这个母亲是否在家的事实存在
于儿童的意识之内。”了解了情感自律与投套原理就知道准环境是情感投套出来的,儿童的意识中非但存在,而且是反映在环境之中的,恐惧情感投套到环境上,随母亲在不在家是大相径庭的,一个是活跃的环境,一草一木都是生动的,一个是严厉的环境,一草一木都是严肃的。制约机
制就是要能制约情感的机制,现在很多企业用的是“母亲”不在家的企业制度,这就导致了企业由兴向衰的发展规律。 结 束 语 像拉梅特里在《人是机器》中所说的一样,人就是一部机器,不过是一部高度自治化的机器。他的指挥系统是由自律情感系统和理性对比、联想、存储、反馈
、自检等意识系统组成。情感以投套方式将物理世界格式化,一面意识被框于其中,另一方面也促使意识运转,但人却浑然不知。情感自律规律和“投套”原理不但可以解开心理之谜,它还可以为心理健康、精神病学、企业制度、宗教、易经、人工智能等一切与人有关的学科研究提供一
般规律,形成更加直观的研究方法。心理规律和其它自然规律一样可以掌握运用,用人性规律去设置“游戏”规则,但不可以违背规律,否则要付出巨大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