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的血会溶入丈夫的骨骸中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51:19

妻子的血会溶入丈夫的骨骸中吗?

(2010-12-12 12:16:42)转载 标签:

教育





什么是滴血认亲?

  

乾隆真有汉族情节吗?

  

     小时候看《清史演义》,见到一则惊天动地的消息,乾隆曾认真地考虑:全大清改穿汉服。只是由于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强烈反对,才未能实现。

     感叹之余,疑问丛生:乾隆为什么要易服?他真的有汉族情节吗?是不是如电视剧中的演绎啊,民间传说所说的“乾隆是汉人”。关于这一点,多是杜撰,我坚决不信。但乾隆深深地精通汉文化却是实情。

 

     乾隆父母历史上有三种说法

     第1种说法,乾隆的母亲是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根据《清实录》等官方书籍档案的记载,乾隆皇帝弘历的父亲是雍正帝,母亲是四品典仪凌柱之女钮祜禄氏。在《玉牒》和生卒记录底稿上,都清楚地写着: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诞乾隆于雍和宫。在《实录》和《圣训》中也有同样记载。乾隆十分孝顺,他在慈宁宫为母亲60岁诞辰举行盛大寿宴。他曾侍奉母亲三上泰山,四下江南,多次到避暑山庄。乾隆还用3000多两黄金做了一个金塔,专门用来存放供奉母亲梳头时掉下来的头发,所以叫金发塔。

    由此看来,乾隆对生母的感情很深。

    第2种说法,乾隆的母亲是李姑娘。 

     传说雍正还是亲王时,一年秋天在热河打猎,射倒一只梅花鹿,雍正当即让人把鹿宰杀,大口喝起鹿血。鹿血有很强的壮阳功能,雍正喝后难以自持,就随便拉住山庄内一位很丑的李姓汉族宫女发泄一番。第二年夏秋之际,康熙父子又来到山庄,听说李家女子怀上龙种,康熙震怒。这时那位宫女就要临产了,康熙怕坏了皇家名声,忙派人把她带到草棚,丑女在草房里生下的就是乾隆。

     这是1944年,有人据晚清遗老冒鹤亭的口述,在《古今文史》上对乾隆诞生在草棚的说法进行评说。后来,小说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中又大书特书。

  第三种说法,海宁换子说。

  乾隆是浙江海宁大盐商陈阁老的儿子。 相传雍亲王和陈阁老两家夫人同年同月同日分别生了孩子,雍亲王让陈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等孩子再送出来时,陈家老小个个目瞪口呆,自家的胖小子竟变成了小丫头。陈家只得忍气吞声。那换入皇宫的胖小子,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民间传说,乾隆登基后六下江南,有四次住在陈阁老的私家园林,目的就是探望亲生父母。这在金庸的小说《书剑恩仇录》中有提到过。另外有一本野史叫《清代外史》,作者是晚清文人天嘏,他在书中说: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满族人,因此在宫中常穿汉服,还问身边的宠臣自己是否像汉人。历史上的乾隆的确经常穿汉服,现在故宫还保存着不少乾隆穿汉服的画像。也许这就是引起传说的原因之一。

  其实,乾隆的父母是谁,做个亲子鉴定即可。

    当然在古代技术方面达不到的要求。不过亲子鉴定在古代有个初级阶段,叫滴血认亲。

   

     ★科学问题★

     1.妻子的血会溶入丈夫的骨骸中吗?

     2. 什么是滴血认亲?

     3. 什么是《洗冤集录》?

   

妻子的血会溶入丈夫的骨骸中吗?

 

     古人认为:如果尸骨是父亲的,女儿儿子的血会沁入尸骨;如果尸骨是丈夫的,妻子的血不会沁入尸骨,但会事凝于骨上不肯离去。

     婚后,妻子与丈夫会有生理的变化吗?国外有实验证明:两只有过性关系的小白鼠,依依不舍,因为它们头脑中有辩认对方的化学介质。我倒希望真是这样:妻子的血会溶入丈夫的骨骸中,如果这样,“一日夫妻百日恩”,就会像诗一样美丽,是呵,假如科学也是诗…

     元人赵孟頫欲娶妾,其妻管道升特作此词,表示她对丈夫深浓不可分的感情。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血遇骨头的三种流法。

     什么是滴血认亲?

     《洗冤集录》中说: 检滴骨亲法: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俗云“滴骨亲”。

   《洗冤录集證》中有一首歌谣:

    滴血

祖孙父子气相通,

滴血枯骸入骨中。

若是用盐先洗骨,

亲生骨血不相融。

(此骨埋他乡,子孙认祖父以父母骨法)

弟兄父母本先天,滴水能和一气连,但恐醋盐先入水,不相连处也相连。(上以盐洗管,而不入此,以矣之水而转合  一说夫妇可以滴水,一说夫妇不可以滴骨,存疑可也     又云器大水多,两血相去远离,虽父子兄弟亦不合,或滴有先后,血分冷煖,则不合)。

 

     清代版本的《洗冤集录》上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康熙五十年,一个牛郎,一个猪倌,两个人打架,结果牛郎把猪倌打死了。大概的情形是这样的:牛郎一棍子打到猪倌的脑袋上了,把猪倌的脑袋打破了。猪倌往后一仰,就掉到河里去了。牛郎一看惹了祸,就跑了。

  这个猪倌在河里呆了多长时间呢?三个月。后来就有人报官了。报官了以后,当地的县官就到这条河边上来回找,说能不能把这个猪倌再捞出来呢!组织人去打捞,结果下去潜水的人一摸,哎呀,摸着了。摸着什么?一根白骨头,这拿上来一根白骨头,那拿上来一根白骨头,左拿右拿,结果就在这个河边的一块石头上,把这个猪倌所有的骨头都捞上来了,最后把头盖骨也找着了,放在一起一看,一具完整的白骨。

  这个时候旁边就有人说了,说这个人一定是猪倌。县官这个时候怎么办?说我怎么能认清楚这就是猪倌的骨头呢?没证据啊,这就提到了我们今天讲的“滴血认亲”。

  于是,县官派人把猪倌的妻子与女儿找到,扎破两人手指,把血滴到骨头上。奇迹发生了:

  

     1. 父女。女儿的血马上溶入白骨;

  2. 夫妻。妻子的血不溶入白骨,却凝固于白骨,不肯离去;牛郎不服,也要实验。

  3. 外人。牛郎血不溶入白骨,也不凝固于白骨,而是马上滑落。牛郎口服心服,认罪伏法。

 

滴血寻母

  

     洪武初,诗人丁鹤年,西域人也。常卜日葬其父,霖雨十日不止,鹤年仰天悲泣。翌日雨止,葬毕雨如初。兵乱后,失母墓所在,悲慕深切,夜梦母告其葬所,邻人韩重者亦梦焉。即其地求而得之,见母尸正中一齿如漆,复啮指滴血试之,良验。遂改父圹,其诚感如此,人呼丁孝子。(《博学汇书》)

  

  上面这段文言文讲的是:

  明朝洪武二年,有个诗人叫丁鹤年,西域人,是个回民。他的父亲死了。于是,他就去葬父。结果,把坟挖好了,快要下葬的时候,突然天上“咔碴”一个大雷,雨似瓢泼的下了起来。丁鹤年说这是怎么回事?说明天再埋吧!等到第二天再埋的时候,天上又是一个雷“咔碴”,又下起了大雨,这雨下了整整十天。丁鹤年说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父亲一要葬,天上就下大雨呢?是不是他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呢?一思量,说我母亲早年去世,也不知道埋葬在哪儿了?是不是我父亲想跟我母亲埋葬在一起呢?结果晚上睡觉的时候,丁鹤年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什么呢?梦见他母亲。他母亲跟他说自己的骨骸就在乱葬岗的大树底下。

  丁鹤年第二天早晨一醒就说,我怎么记得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母亲骨骸就在大树底下呢!结果呢,他拿着铁锹,上了乱葬岗。这乱葬岗,上面都是白骨、野狗。结果他到了大树底下往下就一挖,真的挖出了几根骨头,还挖出了一个头。另外,他还看到这个头骨旁边掉了一颗牙,这个牙黑黑的,就像拿油漆漆过的一样。这个时候丁鹤年就说苍天在上,这是不是我母亲的骨头呢?这个牙是不是我母亲的牙呢?我怎么能够证明呢?

  丁鹤年就参照《洗冤集录》里的方法,把手扎破,扎了一滴血就滴在这个黑黑的牙上。结果血一滴到这个牙上,就“噌”的一下,渗到了里面去了。丁鹤年说你看,这就是我母亲。最后他就把这些骨头跟他父亲的骨头埋在一起。

     这次埋葬的时候,天上的乌云散了,风也停了,雨也停了,还出现了彩虹。所以人家就说这是“丁孝子”,叫孝感天地。这个故事带有迷信色彩是吧!不过我们说,丁鹤年的故事,还有牛倌、猪倌的故事,都讲到了一个概念就是“滴血认亲”,那么真的有没有“滴血认亲”这回事呢?

     滴血认亲到底又是什么呢?大家看,这是宋慈的原话:“滴血认亲在《洗冤集录》上一共有两种:

一个叫滴骨亲,就是刚才讲的,这个骨头上面要是滴上一滴血,如果是直系亲属,这个骨头血就会渗进去;如果是夫妻,这个血就会黏合在一起,和骨头黏合在一起;如果非亲非故,这个血和骨头是不可能发生什么变化的。这是第一种方法,叫“滴骨亲”。

 

     宋慈绝活:

     1.滴骨亲: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俗云“滴骨亲”。

     骨头上面要是滴上一滴血,如果是直系亲属,这个血就会渗进骨头去;如果是夫妻,这个血就一会和骨头黏合在一起;如果非亲非故,这个血和骨头是不可能发生什么变化的。这是第一种方法,叫“滴骨亲”。

     2.合血法:今各刺出血滴一器内,真则共凝为一,否则不凝。但生血见盐醋则无不凝者。故有以盐醋先擦器皿,做奸蒙混。

     大意是,现今各人(要检验亲缘关系的两人)刺出一两滴血在器皿内,如果两人有亲缘关系则血会黏合在一起,没有亲缘关系,两人的血不会黏合在一起。但是生血遇到盐和醋都会相凝结。所以有人会用盐醋擦器皿,蒙混质奸。

 

     宋慈的假设

     宋慈假设:

1.               有血缘关系的人的血液中有一种“相凝因子:共凝为一”。

2.               当父子父女的血相遇时,会凝结。

3.               而非血缘人由于没有“相凝因子”,所以血不相凝。

 

     古人对与错:

     滴血认亲有科学性吗?

     “滴血认亲”是古代的检验方法,但按现代医学的观点分析,这种方法缺乏科学性。但由于当时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和科学手段的缺乏,宋提刑将滴血认亲运用到法医勘验实践中已经很了不起,在宋提刑所处的时代仍不失为先进方法。

     现代的“滴血认亲”就要选用DNA亲子鉴定了(基因技术) 脱氧核糖核酸(DNA,为英文Deoxyribonucleic acid的缩写),又称去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也是组成基因的材料。有时被称为“遗传微粒”,因为在繁殖过程中,父代把它们自己DNA的一部分复制传递到子代中,从而完成性状的传播这种“滴血认亲”的鉴定方式没有科学依据。无论是不是有血缘关系,血液滴在骨骼上都不会渗入。古代的滴血认亲是传说。到目前为止,血缘关系的准确认定还只能通过DNA鉴定。

    

    

     古代启示

    

祖先是提出一个非常好的命题

 

     这是古人实际上对血清甚至说是对DNA的一个很早的认识,现在看来有点可笑,说肯定不对,但是实际上我们的祖先是提出一个非常好的命题,尽管它没有解决这个命题,他第一个提出来用血缘认识亲属关系的假设,这确实是法医学在这方面的一个研究起点,起点只有一个,而归宿却是无穷,就今天来说,用DNA来验实血清,验实遗传已经被世界公认了。实际上世界各国在学法医学的时候,没有人不学洗冤集录集的,各国都认识到中国有一个洗冤集录集,洗冤集录不仅是我们民族的精华,应该是人类的一部精华,我是这样认识的。

     可见:妻子的血会溶入丈夫的骨骸中,只是古人善良的愿望。

     国外有实验证明:两只有过性关系的小白鼠,依依不舍,因为它们头脑中有辨认对方的化学介质。

     最近,美国人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他拿了一个小公老鼠放在笼子里,这个笼子里都是小母老鼠,他把这小公老鼠给放进去了,一放进去以后,小公老鼠它就看上了一个小的母老鼠。两个人很好,你爱我,我爱你,两个人就在这笼子里面结婚了。第二天,把这个小公老鼠拿出来了,第二天又把这个小公老鼠放到这个笼子里。结果呢,所有的实验的人员一看,哎哟,就见那个小公老鼠,左闻闻,右闻闻,左找找,右找找。人家又找到第一天和它结婚的那个小母老鼠。两个人又在那儿好。

      所以这么一笼子母老鼠,为什么它就看上昨天和它结婚的母老鼠了呢?这科学的工作者就打个问号,说会不会它俩结婚了,或者它俩有性关系之后,这个小老鼠会有什么变化呢?结果就把这个小公老鼠和小母老鼠给杀了。结果杀了以后就发现,它俩的大脑里头居然有一种共同的化学介质。有意思没意思?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真的它有生理基础的,所以我这个就写了一个博客,就写到我的博客上,好多网友就说,这多好啊,这不是一首诗吗?他们一结婚以后,“一日夫妻百日恩”原来夫人和丈夫他们是会有生理变化的,这个是不是科学呢?

     我到希望真是这样:妻子的血会溶入丈夫的骨骸中,如果这样,“一日夫妻百日恩”,就会像诗一样美丽,是呵,假如科学也是诗…

     人们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宋慈是一个敢于探索的人,虽然他的做法在今天看来是可笑的…